#沒事玩古文_玩古文沒事
唐朝有陸羽寫了一本《茶經》,被認為是古代茶知識的集大成作品,就算放在現代也還是有研究,甚至實用的價值。
而同樣在唐朝,有另一個也是茶界留名的盧仝,則是以"茶相關的詩文"聞名;這讓前者被譽為茶聖,後者被譽為茶仙
(好啦,我明白知道他的人可能沒想像中的多,但他在這方面真的有不少佳作)
對我來說,我對盧仝最有印象的,就是他最具盛名的《七碗茶歌》;正確來說,這首詩詞應該稱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或是稱為《玉川泉歌》。
由於這貼文不是用來解析這首詩文,所以全文不載,只貼出我最有印象的句子如下 :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望文生義,大家就能知道這是在描述喝茶之後的心境轉化,但要先說在前頭的是 : 我不建議大家喝這麼多茶。
(不過古人的茶杯也很小,一杯可能就是50~70cc左右,這樣喝個七杯也不到500cc,但對於胃不好的人,或是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還是盡量避免一下喝這麼多茶比較好)
但之所以我會印象深刻,除了裡面描述的意境之外,也在第七點,裡面是這麼寫的 :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我國中時第一次看到,一直覺得這文法怪怪的,從整段詩文來看,這講的是喝第一杯到第七杯的過程中,身心靈一直感受到的正面變化。
如果從經濟學來說,"邊際效應遞減"的反應應該會讓他在 一個程度後,開始減少正面反應或滿足感,然後繼續喝下去會開始感到飽脹,甚至不適。
從詩文來看,那個閾值應該在第六杯,所以他才會說第七八吃不得,不然可能會去"做神仙"了.........
而當時的我另一個疑問是 : "兩腋習習生風"如果是正面意涵,那到底為什麼會覺得這樣很"爽"?
這個謎底,直到我再大一點才知道。
----------------------
人是恆溫動物。這表示我們的身體在正常運作下,會設法維持在固定的體溫。
當然,環境會變化,所以我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現在是否舒適,否則就會由大腦發出訊號,讓我們做點甚麼來讓自己升溫跟降溫。
而一般人體想要快點達到升溫或降溫方法有很多,最有效也最常被提到的則是在腋下與胯下放冰袋(或熱水袋)。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是腋下有腋動脈(axillary artery),胯下有股動脈(femoral artery)
腋動脈是一支粗大的動脈血管,負責攜帶氧氣給胸腔外側、腋窩,及上肢;股動脈也同樣是很粗大且重要的動脈,主要為供應下肢的動脈。
也正是因為它們的體型粗大,載送的血液量極多,而且距離身體中樞也最近,所以當需要緊急升溫(例如失溫)或降溫(例如中暑)的情況出現時,這兩個部位(外加頸部),是放置冰袋或熱水袋的首選部位。
所以,天氣冷的時候,你拿條大毛巾蓋住大腿,會很快感到溫暖(相信我,這有神效);天氣熱的時候,你會在洗澡後返回房間時,拿電風扇往胯下吹(別告訴我你沒做過?!!)
----------------------
知道這個概念後,我們先回想一下中學時念過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裡面寫著「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就能夠知道為什麼"有風颯然至"時,楚襄王要"披襟當之"了。
因為這個動作能讓頸動脈( Carotid arteries)跟腋動脈同時吹到風;在八月天的當下,我們都能想像在天氣悶熱時,這確實是一件很痛快的事。
有了這個例子,我們再回到盧仝的詩文裡,就能夠理解對古人來說,天氣悶熱又穿著寬袍大袖時,如果能有一陣風鑽進衣袖,而讓腋下習習有風,那確實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
所以,盧仝會用"兩腋習習生風"來作如此貼切的比喻;而另一個引申的意涵則是 : 兩腋下習習生風,爽得快升天的他,幾乎能乘著這股清風,飛向蓬萊仙山。
(這個比喻是很妙啦,但想到第四台大約一百多台後也有一個頻道叫做蓬萊仙山,然後深夜會撥放限制級節目,主持人還是孔鏘,我就會覺得盧仝這個比喻怎麼有點...................)
#怎麼有點歪樓了?
反正我要說的是......我長大也長知識後,再回頭來看當年讀的那些古詩文,便發現能更貼切的理解他們想要講述的涵義(隱喻?)跟意境。
只是也容易想歪而歪樓啦。
#你們是不是以為我要討論茶經_古詩文??
.
.
.
.
====
#這樣以後知道該怎麼正確的升溫跟降溫了吧?
#可以推斷楚襄王跟盧仝當下是夏天
#不然以華北華中的氣候_秋冬天防風都來不及了_哪可能還覺得享受
#圖片是網路轉載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黃州快哉亭記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事玩古文_玩古文沒事
唐朝有陸羽寫了一本《茶經》,被認為是古代茶知識的集大成作品,就算放在現代也還是有研究,甚至實用的價值。
而同樣在唐朝,有另一個也是茶界留名的盧仝,則是以"茶相關的詩文"聞名;這讓前者被譽為茶聖,後者被譽為茶仙
(好啦,我明白知道他的人可能沒想像中的多,但他在這方面真的有不少佳作)
對我來說,我對盧仝最有印象的,就是他最具盛名的《七碗茶歌》;正確來說,這首詩詞應該稱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或是稱為《玉川泉歌》。
由於這貼文不是用來解析這首詩文,所以全文不載,只貼出我最有印象的句子如下 :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望文生義,大家就能知道這是在描述喝茶之後的心境轉化,但要先說在前頭的是 : 我不建議大家喝這麼多茶。
(不過古人的茶杯也很小,一杯可能就是50~70cc左右,這樣喝個七杯也不到500cc,但對於胃不好的人,或是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還是盡量避免一下喝這麼多茶比較好)
但之所以我會印象深刻,除了裡面描述的意境之外,也在第七點,裡面是這麼寫的 :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我國中時第一次看到,一直覺得這文法怪怪的,從整段詩文來看,這講的是喝第一杯到第七杯的過程中,身心靈一直感受到的正面變化。
如果從經濟學來說,"邊際效應遞減"的反應應該會讓他在 一個程度後,開始減少正面反應或滿足感,然後繼續喝下去會開始感到飽脹,甚至不適。
從詩文來看,那個閾值應該在第六杯,所以他才會說第七八吃不得,不然可能會去"做神仙"了.........
而當時的我另一個疑問是 : "兩腋習習生風"如果是正面意涵,那到底為什麼會覺得這樣很"爽"?
這個謎底,直到我再大一點才知道。
-\-\-\-\-\-\-\-\-\-\-\-\-\-\-\-\-\-\-\-\-\-\
人是恆溫動物。這表示我們的身體在正常運作下,會設法維持在固定的體溫。
當然,環境會變化,所以我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現在是否舒適,否則就會由大腦發出訊號,讓我們做點甚麼來讓自己升溫跟降溫。
而一般人體想要快點達到升溫或降溫方法有很多,最有效也最常被提到的則是在腋下與胯下放冰袋(或熱水袋)。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是腋下有腋動脈(axillary artery),胯下有股動脈(femoral artery)
腋動脈是一支粗大的動脈血管,負責攜帶氧氣給胸腔外側、腋窩,及上肢;股動脈也同樣是很粗大且重要的動脈,主要為供應下肢的動脈。
也正是因為它們的體型粗大,載送的血液量極多,而且距離身體中樞也最近,所以當需要緊急升溫(例如失溫)或降溫(例如中暑)的情況出現時,這兩個部位(外加頸部),是放置冰袋或熱水袋的首選部位。
所以,天氣冷的時候,你拿條大毛巾蓋住大腿,會很快感到溫暖(相信我,這有神效);天氣熱的時候,你會在洗澡後返回房間時,拿電風扇往胯下吹(別告訴我你沒做過?!!)
-\-\-\-\-\-\-\-\-\-\-\-\-\-\-\-\-\-\-\-\-\-\
知道這個概念後,我們先回想一下中學時念過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裡面寫著「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就能夠知道為什麼"有風颯然至"時,楚襄王要"披襟當之"了。
因為這個動作能讓頸動脈( Carotid arteries)跟腋動脈同時吹到風;在八月天的當下,我們都能想像在天氣悶熱時,這確實是一件很痛快的事。
有了這個例子,我們再回到盧仝的詩文裡,就能夠理解對古人來說,天氣悶熱又穿著寬袍大袖時,如果能有一陣風鑽進衣袖,而讓腋下習習有風,那確實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
所以,盧仝會用"兩腋習習生風"來作如此貼切的比喻;而另一個引申的意涵則是 : 兩腋下習習生風,爽得快升天的他,幾乎能乘著這股清風,飛向蓬萊仙山。
(這個比喻是很妙啦,但想到第四台大約一百多台後也有一個頻道叫做蓬萊仙山,然後深夜會撥放限制級節目,主持人還是孔鏘,我就會覺得盧仝這個比喻怎麼有點...................)
#怎麼有點歪樓了?
反正我要說的是......我長大也長知識後,再回頭來看當年讀的那些古詩文,便發現能更貼切的理解他們想要講述的涵義(隱喻?)跟意境。
只是也容易想歪而歪樓啦。
#你們是不是以為我要討論茶經_古詩文??
.
.
.
.
====
#這樣以後知道該怎麼正確的升溫跟降溫了吧?
#可以推斷楚襄王跟盧仝當下是夏天
#不然以華北華中的氣候_秋冬天防風都來不及了_哪可能還覺得享受
#圖片是網路轉載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黃州快哉亭記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用NLP教貶謫文學】
高中國文很神奇,
好像怕孩子太破璃心,
課本老愛選一堆貶謫文學,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黃州快哉亭記⋯⋯
為了教會孩子「被討厭的勇氣」。
效果如何?
我在班上做了個民調,
問說:你受挫時,
覺得貶謫文學能慰藉你的請舉手。
結果沒人舉手⋯⋯
不是說文章不好,
我相信文學像壇酒,
年輕時釀著,老來嚐酒香。
被貶謫的挫敗太難想像,
倒不如跟他說,
社團交接,
你志願填幫社長,
結果學長姐發配你當社員。
如果你生活真受了些傷,
來不及等酒釀到老,
現在就想一醉方休,
有沒有辦法?
有!那方法叫做 NLP技術!
NLP是神經語言程式學,
創始人李察班德勒,
融合了完型治療、催眠治療、
以及腦科學技術,
整合出一套潛能開發系統。
去年,趁著暑假,
我跟Hogan老師學NLP,
老師教得超好,
我也順利取得NLP執行師證照。
課堂上,我教的是蘇轍的
《黃州快哉亭記》,文章寫道: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
將何往而非快?」
(只要你內心平靜,
別為那些鳥事氣噗噗,
那麼你走到哪都會很happy!)
境界很高,
但要等你成熟了、修為夠了,
才夠格稱快世俗啊!
如果我想咻一下,
就讓鳥事消聲匿跡,有可能嗎?
文學無解,NLP有解。
我跟孩子們分享NLP的「咻模式」,
這招用在克服視覺恐懼很好用。
方法簡要如下:
一、確認對象狀況
詢問對方,
看到什麼會產生不舒服的情緒反應?
學生說,她一想到蟑螂就會哭。
OK,那就可以用咻模式來解。
二、回想不要的畫面
引導對方回想那個不舒服情境下的自己,
想好後,請他把畫面放左邊。
三、建構想要的畫面
引導對方想像改變後的自己,
會是什麼樣子?
請他把畫面放在右邊。
四、確認是否真要改變
像是你清理電腦的資源回收桶一樣,
會跳出一個對話框,
確認你是否真要刪除這些檔案。
五、進行咻模式
首先,請對方閉上眼睛,
把不想要的畫面搬至面前,
再把想要的畫面縮小、變黑,
放到不想要的畫面後面。
接著告訴對方,
等下你會發出咻的聲音,
請他想像,後面那張畫面,
往你的身上變近、變大、變亮,
並且,
衝!破!不!想!要!的!畫!面!
而被衝破的畫面,
會逐漸遠離、變小、變暗。
持續進行四到五次,
最後再來確認對象的改變。
聽起來很玄對吧!
但說穿了,咻模式原理
就是「重設」大腦的經驗連結。
有了「咻模式」,
韓愈想到佛骨不會這麼驚、
范仲淹想到鄧州不會這麼慌、
歐陽修想到滁州不會這麼想哭、
蘇軾、蘇轍想到黃州不會這麼心累。
秀了一手「咻模式」之後,
我一身颯爽,翩然離開,
留下身後相信與不信的學生。
但我是知道的,
這樣談貶謫文學,比較有感。
#歡迎分享
#NLP專業執行師
#謝謝Hogan老師的教導
#高一教了三篇貶謫文學
#只有你才能為自己校調
黃州快哉亭記 在 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 【快哉此風】 臨時被問了幾個問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的重點還在後頭引宋玉〈風賦〉一段,以及最後給張夢得的幾句勸勉。 宋玉的〈風賦〉寫楚襄王有次到蘭臺遊玩,忽然有陣風吹過,楚襄王感到一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