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不能打疫苗?】
孕婦到底可不可以打疫苗?
答案是: #可以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
#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
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
#優先選擇mRNA疫苗
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
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
#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
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到底哪些人不適合施打疫苗呢?
(1)對疫苗過敏者
(2)18歲以下(AZ, Moderna),16歲以下(Pfizer)
☑曾經感染 SARS-CoV-2 者接種建議?
無論以前為有症狀或無症狀的 SARS-CoV-2 感染史
#都應接種
SARS-CoV-2感染個案建議自發病日起至少間隔6個月
並且符合終止隔離或治療標準後,再接種疫苗。
☑此外針對免疫低下的族群,該施打嗎?
#建議施打
只是對COVID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風濕免疫疾病者,可以施打嗎?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CR)承認在
學理上接種疫苗後可能有惡化原有風濕疾病之風險
然而權衡利弊
仍建議風濕疾病患者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
部份藥物需要與COVID疫苗間隔1-4週不等
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
☑癌症病人,可以安心施打嗎?
#建議施打,若接受幹細胞移植CAR-T治療間隔3個月再打疫苗。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 在 皮膚科 黃昭瑜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斑症 與 新冠病毒 | Vitiligo & Covid-19
最近本土疫情頻頻升溫
白斑症患者有些擔心自己是自體免疫疾病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是不是會增加,又適不適合打疫苗?
根據國外白斑症協會 (The Vitiligo Society)以及美國麻省大學白斑治療與研究中心的白斑症權威,也是我的啟蒙老師 - Dr John Harris 的說明,幫大家整理出以下問題以及解答。
》白斑症是不是比較容易感染到新冠病毒?
簡短的答案就是 :不會 !
由於白斑症是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會認為自己的免疫系統是不是比較差,容易得到白斑症。但事實上,白斑症的免疫系統不是低下,甚至是有點“過度用功”,導致它會攻擊自己的黑色素細胞。但是對於感染,白斑症的病人並沒有特別差喔。
》白斑症的治療,是不是會讓我免疫力降低,容易得到新冠肺炎?
答:白斑症的免疫調節劑都很輕,「不至於」造成身體全部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藥膏與照光治療是完全只針對皮膚,並不會造成身體的影響。至於有些人在使用的口服免疫調節劑,由於劑量很低,大部分不至於會影響到免疫力去抵抗感染,但是如果你會擔心,可以跟你的主治醫師討論。有趣的是,部分免疫調節劑如類固醇(Dexamethasone)與Jak 小分子藥物(Baricitinib),也有被使用在治療嚴重的新冠肺炎。但是不建議病人自行亂使用,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討論才行!
》白斑症與皮膚免疫疾病的患者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圓禿)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打疫苗要注意什麼呢?
答:疫苗是預防重症最好的方式!因此鼓勵各位病友去接種疫苗。正如前面所說的,白斑症與皮膚免疫疾患的患者免疫力並不是低下,而是部分免疫細胞過強,因此應不至於造成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增加。
至於有在服用口服免疫調節藥物患者,有部分會對於新冠疫苗的效果會減弱(見附表,如滅殺除癌錠、JAK小分子),但是美國cdc 疾病管制局,還是建議病人施打。如有疑慮,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討論喔!
※ 上述之建議不能取代臨床醫師之實際判斷。
參考資料與連結:
美國麻省大學白斑治療中心: https://www.umassmed.edu/vitiligo/blog/blog-posts1/2021/01/covid-vacination-and-vitiligo/
The Vitiligo Society Coronavirus Update: https://vitiligosociety.org/news/the-vitiligo-society-coronavirus-update/
Global Vitiligo Foundation: https://www.myvitiligoteam.com/resources/vitiligo-and-the-novel-coronavirus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最新指引(COVID-19 Vaccine Clinical Guidance Summary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an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長庚 #白斑症 #皮膚免疫疾患 #新冠肺炎 #疫苗 #黃昭瑜醫師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 在 跟著開揚動吃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淺談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炎 #關節炎與運動
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失調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的目標,造成關節的發炎、破壞、變形。
- 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
- 英國國民健保署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
常見症狀如:疼痛/關節活動度受限/疲勞/體能與肌力下降/關節變形等。
除了關節之外,也有心臟、肺、腎臟、肝臟、肌肉、眼睛、淋巴腺被侵害的案例,對於全身都有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根治,治療原則多為症狀緩解,減緩病情惡化同時保持功能正常,但仍必須長期服藥控制病情。
-
💊1.『藥物』-
常使用以下藥物來控制患者病情: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SAIDs)「用於減緩症狀效果較明顯」
-類固醇
-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調節免疫系統效果較慢」
-生物製劑「較嚴重的患者使用」
💪2.『訓練』-
不同於退化性關節炎多休息就能減緩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越不動越容易腫痛,甚至會導致關節受損,手指和關節變形!
相反地,適度的運動可增加肌肉柔軟度、避免肌肉、關節囊韌帶變緊、降低關節僵硬的機率、改善肌力與耐力、增加關節活動度!
-關節伸展運動 「增進柔軟度,避免關節僵硬、沾黏」
-肌力肌耐力訓練 「防止肌肉萎縮,良好的肌力及肌耐力可保護關節」
-心肺耐力訓練「減少因疾病造成的心肺功能限制」
-水中運動(如游泳)「利用水的浮力減少過度的關節負擔,改善肌力」
🍔3.『飲食』-
多攝取抗氧化抗發炎食物。(推薦地中海飲食)
1)植化素
包含花青素、茄紅素、葉綠素、葉黃素、β-胡蘿蔔素等。
如色彩鮮豔的蔬果類,南瓜、薑黃、芥藍、青椒、紅蘿蔔、洛神花、黑木耳、黑芝麻、山藥、杏仁等。
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
2)全榖雜糧類取代精緻澱粉
糙米、五穀米等未經精製的全榖雜糧類,使血糖起伏較平穩,減少糖化作用和糖化終端產物(AGEs)所促發的發炎反應。
3)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等魚類,或亞麻仁油、芥花(菜籽)油、紫蘇油等植物油。
🛌4.『壓力』-
壓力會影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的運作。
當感受到壓力時,會分泌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可體松等激素,過量分泌可體松則會讓血壓升高、胃酸增加、骨質流失,還會壓抑免疫系統。
因此「壓力控管,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保持好心情」對增進免疫力相當重要!
-
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朋友們不算少
時至今日醫療體系已相當進步,但仍無法根治
學會與該疾病相處是我們該學習的課題!📝
/
/
/
#健人健智
#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炎
#RheumatoidArthritis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 在 台灣疼痛醫學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美國風濕病醫學 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 於2011 年提出最新纖維肌痛症診斷準則。該準則結合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使用廣泛性疼痛指標(widespread pai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