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大家拜個早年!新一年只期望身體健康,活得順心。上次的MRI測到一顆1cm的東西,暫時還不需要further treatment,每次檢查前都有點茫然,就像擕帶著一個炸彈,然而這也不防礙我每晚感恩又賺多了一天。
寫一下我希望你不用知道的事吧。
1. 我們常說黃膽水,其實膽水不是黃色的是綠色的,是forest green 嗰隻綠,來自一個多次塞腸的倒楣鬼。
2. 大部分的止痛針,都伴隨反胃的負作用,是成個橫隔膜在抽動的反胃。世上沒有免費午餐,能忍的就忍吧。
3. 長期住院,慢慢也聽得明姑娘之間的簡稱,比如OT是手術後回病房,有晚深夜有位婆婆OT後突然間儀器作響,全病房一陣混亂,後來靜下來了,我再也沒見到她。一念生一念死,我還活著,為何還要傷春悲秋。
4. 清醒著輸血,其實沒什麼感覺,反而CT時顯影劑進入體內的瞬間會全身發熱還有點要漏尿的感覺。
5. 通常手術如果動過腸臟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食,比如我大概是十天後,期間鹽水並不足以供給身體所需,當然便要打營養奶,它是一包mega大包乳白色的東西,可這個營養奶讓針口超級容易發炎,讓我短暫擁有了一個結實老鼠仔。
6. 手術後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脫皮,是大範圍雪花般的脫落,我也不知道是營養跟不上還是因為體內血液換了一次的關係。
7. 當我還是不良於行的時候,如果需要照x ray,放射科是有移動的x ray機器的,只是放板子的動作拉扯傷口也好甘。慢慢康復後,便進化到由護工們推輪椅到放射科,也是見證自己康復的一種。
8. 當你在病房,你擁有的所有物質也並無意義。唯一攀比的,是親友們有沒有準時來探訪吧,也令我對「愛既是倍伴」有另一個體會。
9. 為了方便注射,病人們都會打豆的,原來豆豆也有很多種,有藍色、綠色、粉紅色,對照不同的粗幼針口,醫生還說大肚婆的血管水喉咁粗,大概在同一所醫院內每個人都在經歷各自的奮鬥。另外長時間的豆也會留痕,因立體到平復到變淡,想起差點因為血管都爛掉而要把豆插上腳上,還是掐一把汗。
10. 醫院還蠻支持傳道的,有些醫院有院牧,有些側是僧人,對某些人而言他們是很重要的存在,畢竟在痛苦中堅持下去最想看見的是希望。
忘了在哪裡看到,除了生老病死以外,所有的痛苦都是價值觀帶來的,只是從比較中存在,所以如果你健康而活著,請珍惜當下,你的煩惱其實換套想法就不存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也能過得寛心寫意。
偶爾也有回覆一下pm,ig更新比較密(雖然也很少🥲) 歡迎追蹤🌝patriziaaaaa
x-ray儀器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T影像檢查不出膽結石?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位於廣州的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女病人, 右上腹反復一陣陣绞痛,吃完東西後,會疼到發冷汗,加上其它症狀,醫生們認爲是膽結石及膽囊發炎的問題。然而,CT影像檢查卻沒有看到什麽膽結石,讓醫生們很疑惑,改成MRI核磁共振影像檢查,才發現膽囊中塞滿了結石,微創膽囊切除術取出膽囊後,確定有198顆大大小小的膽結石 。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臨床上常常遇到。超聲波檢測解析度不足, CT影像用的X-ray無法反應出某些成分及密度, MRI 、PET、化學檢測等等都有其適用性及精準度,就連目前新冠肺炎的病毒基因檢測及抗體檢測,也有一定程度的假陽性(false positive)和假陰性(false negative)。然而,許多臨床的西醫對於這些儀器及檢測的限制性不熟,卻過度依賴這些檢驗報告,造成病人的困擾。譬如,診所常常遇到膽有問題的病人,這些病人中,大半會聽從診斷來服用中藥,一小部分的病人,或許是太擔心,或許是想看看中醫診斷到底準不準,會刻意去西醫院做檢查。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病人也被西醫檢測認定為膽結石、膽囊息肉、膽管狹小、膽囊炎等等,但很偶爾也會有些病人被西醫告知, 超聲波或CT影像看不出他們膽有什麼問題,這些西醫也不去追根究底爲什麽病人有那些症狀,也不做其它的檢查來探索,就告訴病人別聼中醫胡説八道。
像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中醫師會心虛,覺得是不是自己診斷錯誤,有些中醫師會告訴病人,中醫所謂的膽,包括膽經及其它和膽有關的功能,和西醫的膽囊膽管不一樣。而當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直接告訴病人有兩個選擇,一是相信中醫,遵循我的方法來治療,二是找那位西醫治療,如果沒治好、問題更大了,再來找我。感謝病人的信任,大多還是聽從我的診斷及治療,至於那少數幾位寧可相信一兩項西醫檢測的病人,往往半年後回來找我,要麽告訴我症狀依然沒改善,要麽告訴我 「總算」 檢查出來有膽囊膽管的問題。好吧,既然回頭了,也是醫生和病人的緣分,那就幫忙吧,只是爲什麽非得繞一大圈才願意傾聽自己身體的症狀,才願意讓更擅長以綜合症狀做診斷的中醫來治療呢?
新聞連接: http://sc.people.com.cn/n2/2020/0508/c346399-34002116.html
(http://andylee.pro/wp/?p=8209)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x-ray儀器 在 飛教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訓練總量是增加肌肉尺寸的關鍵,但過猶不及都不好
我們都知道肌肉想要長大,主要是三個主要因素,機械張力、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但肌肉損傷這個議題其實已經慢慢有被推翻的趨勢,以上這三點,其實我更重視訓練總量這個關鍵,但其實並不是越多越好
在ACE 2019.6的雜誌中,有一篇蠻有趣的文章,內容是他們挑選了19位至少有一年訓練經驗的年輕人(19-24歲之間)分成兩組,一個禮拜訓練3次,第一次訓練用總共用四個動作練胸和背,第二次訓練總共用五個動作練腿(包括小腿),第三次訓練總共用四個動作練肩和手臂,第一組實驗組用德國壯漢訓練法(每個動作10組*10下),另一組為改良式的德國壯漢(每個動作5組*10下),實驗持續六周,然後用一種叫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的儀器來監測看看肌肉成長的比例(動作選擇我放在留言欄位)
很好玩的是,雖然兩組肌肉都有成長,但5組10下的那一組,肌肉的成長比例竟然比10組10下多,讀到這邊我們發現了甚麼?
1.如果你是用肌肥大的RM 區間重量來做訓練,一天四到五個動作,每個要做到10組10下,加上為了完成課表組間休息要多久?你的訓練一定超過一小時以上,強度這麼高的訓練又超過一小時以上,很容易造成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的生成,這會抑制肌肉生長,加上過多的肌肉損傷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2.以我個人的訓練經驗來說,如果不是職業選手,要我一天大關節的動作選四到五個,每個動作十組十下...除非重量再降一些,不然我做到最後應該都是在代償了(對不起,可能我太弱...)
回歸正題,訓練總量固然重要,但是動作品質,身體能否負荷,其實都應該考慮進去,文章最後有提到足夠訓練總量的累積,身體內產生的一些反應,才能足夠使肌肉肥大,而且也必須要吃到自身體重1.6倍以上的蛋白質,才會有足夠的效果喔
最近超核心的威力教練也有分享一則關於肌肥大的影片,內容很棒,也可以去看看喔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PnA1_XBTug
飛教練IG:https://www.instagram.com/flight0808/?hl=zh-tw
工作室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urrent樂Fitness-1672737469459309/
#無痛訓練 #找回好看好用的身體
#Kyle #飛教練 #一對一 #一對二 #私人教練
#一對一私人教練 #一對二私人教練
#基隆上課地點 #Current樂Fitness
#台北上課地點 #復興北路184號3號
x-ray儀器 在 北科材資X光繞射儀Bruker D8 Advance XRD介紹影片-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對北科材資有興趣嗎?歡迎加入臺北科大材料及資源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行列!https://mmre.ntut.edu.tw. ... <看更多>
x-ray儀器 在 非破壞檢驗儀器設備- YXLON 最新X光機UX20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YXLON 最新型 X 光機UX20" 全新降臨!! 除了強調從新手到專家都可Easy Inspection 外還大大的增加CT的功能!! 還有還有YXL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