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主題:自然詩 ◎主編哲佑
本月的前半部,我們和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以及愛爾蘭文學館(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合作,規劃了十首台灣的詩歌,請愛爾蘭和蘇格蘭詩人來朗讀這些英譯的作品。而本月的後半部,主題則是「自然詩」。
關於自然與藝術、文學的結合或辯證,在東方和西方都有很長的歷史。中國文學從晉宋開始,自然山水開始脫離了政治、巫教與玄言,成為一種氣感的功夫論,開啟了往後中國的山水詩與山水藝術,「自然」一直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關鍵字。在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可區分為「普羅米修斯」與「奧菲斯」二脈,前者主張以技術揭開自然面紗,後者則是對自然保有敬畏的、詩意的態度。而若提到詩歌或藝術,佩托拉克登文圖山的記錄被視為「發現」風景的一個關鍵,與心靈、詩意的相互映照,似乎也暗示著人與自然彷彿是互為啟蒙。
自然無窮盡的奧秘顯然是藝術靈感的根源之一,但自然是否真的純淨無暇?德國哲學家Joachim Ritter便曾提出,「享受」才是欣賞風景的先決條件,而這基於個體的解放,故只能由城市而非鄉村提供。現代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也提出,「自然」其實沒有天生的價值,「自然就是和諧」的看法往往是人們把自己對於現實利益以外的價值渴望投射於上;舉例而言,一個被評價為「和諧無礙」的生態系,其實也可詮釋為弱肉強食下的恐怖平衡。自然的山海鳥獸,到底以什麼方式、什麼形式落植在詩裡,也值得反思。而更進一步來說,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造成的氣候變遷、生物滅絕,如果人定勝天,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自然」又能在人類社會上佔有什麼角色?
由於本月單元的天數較少,關於自然詩這個主題,將分為以下三個單元:
一、10/16-10/21 自然的靈性
二、10/22-10/27 自然與人文的交會
三、10/28-11/1 毀滅與再生:人類世
希望大家會喜歡本月的主題。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m=1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的推薦目錄:
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首台灣詩X十位愛爾蘭蘇格蘭詩人朗讀 ◎利文祺
這一週為了慶祝雙十國慶,我們和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以及愛爾蘭文學館(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合作,規劃了十首台灣的詩歌,請愛爾蘭和蘇格蘭詩人來朗讀這些英譯的作品。
我們精選的作品涵蓋不同世代、主題、性別,其中包含:龍瑛宗〈午前之詩〉、楊牧〈在學童當中〉,吳晟〈序說〉、孫維民〈祝福〉、陳黎〈花蓮〉、零雨〈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陳育虹〈我告訴過你〉、楊佳嫻〈你知道這不是最後的等待〉、鯨向海〈致你們的父親〉、柴柏松〈藍色矢車菊〉。
朗讀的愛爾蘭詩人包含Laura-Blaise McDowell、Michael O’Loughlin、Eva Griffin、Stephen James Smith、Emily Cooper 、Simon O’Connor(亦是愛爾蘭文學館長)、Micheál McCann、Anna Loughran,以及蘇格蘭詩人Colin Bramwell。譯者群包含Colin Bramwell、John Balcom、Elaine Wong、Sam irving、利文祺Wen-chi Li、駐都柏林的楊子葆大使Pierre Yang。詩人的肖像畫由楊大使的兒子楊允城Clement Yang所繪。
閱讀這些中文作品時,也請感受跨語言之後,這些台灣的意象如何在英文的文字和朗讀中呈現。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責編文 #台灣詩選 #Taiwanese_Poetry #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 #愛爾蘭文學館 #Museum_of_Literature_Ir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