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 #卵巢 沒有感覺神經,患者在初期時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症狀,多數患者都是等到腫瘤壓迫到其他地方才發現。
醫師解釋,卵巢癌患者並非完全沒症狀,會出現包括消化不良、食慾差、便秘、脹氣等非典型胃腸道症狀。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4603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brca1與brca2 在 李木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個月是世界乳癌月,因為有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的突變(統稱BRCA) 而做預防性乳房切除的議題再次被討論。女性大眾一生中約有八分之一的機率會得到乳癌,如果不幸有 BRCA 基因突變的女性則約有 80% 的機率會得乳癌 。(40% 的機率得卵巢癌)
很顯然有這個基因突變會大幅增加得到乳癌的機率。再者,有突變病人的乳癌比其他人更難治療也更容易復發。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就是因爲有這個基因的突變而決定做預防性的全乳房與卵巢切除。但為什麼各國的婦產科醫學會大都不推薦所有女性做BRCA 突變的檢測? 早點知道基因檢測的結果會有壞處嗎?我自己尋找資料後希望與各位分享我的想法,希望大家能更了解這個題目。
基因是人體細胞內含的遺傳資訊單位,它像是身體裡的零件製造代碼,代碼寫錯時做出來的零件就會有問題,而代碼的儲存媒介是雙股DNA,它像拉鏈一樣接合以便保存遺傳資訊,待基因需要表現時細胞會把DNA像拉鏈一樣拉開,轉錄為mRNA 最終轉譯為蛋白質,而各種不同的蛋白質表現成了各種細胞的變化,形成外在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表現 如酒渦或髮線。(可惜的是我兩者都沒有)顯性的基因變化代表只要從父母任一方遺傳到這個變化便會表現出來,隱性的基因變化代表必需從父母雙方都遺傳到這個變化才會表現出來。BRCA 屬於顯性基因。
健康BRCA基因製造的蛋白質可以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突變的結果,造成所製造的蛋白質無法有效的抑制細胞增生進而產生癌症,約400個人就有一個帶有此突變,對個人來說,只要花幾千塊可以找到這個高度致癌因子是否存在有何不可?在美國婦產科學會的調查中,只有40% 的醫生認為每位女性都可以做 ,我認為原因在於檢測結果的後續行動,在目前的科技下還沒有專家們明確的共識。 雖然有些方法可以降低BRCA突變病人發生乳癌的風險(如吃藥或手術)姑且不論這些方法本身含有的風險,但陽性不代表一定會得乳癌,而陰性也不代表得乳癌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約90% 的乳癌病人都沒有BRCA突變) 所以尤其是對於無其他風險的健康女性來說 ,檢測結果背後意義,其複雜度與心理負擔遠比一般的抽血(如膽固醇檢測) 來的大許多,而其必要性也可受討論。
目前國際上的共識是除了需要詳盡的檢測前基因諮詢外,也建議已經有其他危險因子,如家族史 年齡早發(50歲前)乳癌,同患乳癌與卵巢癌的病人考慮做基因檢測,才會有比較大的幫忙。希望這些想法能幫助考慮做乳癌基因檢測的各位做參考,有不詳盡的方面也請多包涵。
======================================================================
The breast cancer genes BRCA1 and 2 (BRCA) made its biggest fame with Angelina Jolie’s decision to undergo preventive breast and ovary surgical removal after learning she carries a pathogenic mutation of BRCA. There is about a 1 in 8 chance of getting breast cancer in a woman’s lifetime. With the BRCA mutation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can be as high as 80%. (and about 40% chance of developing ovarian cancer).
Having a pathogenic mutation in BRCA great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Moreover, breast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 tends to be more aggressive and more likely to recur. It seems intuitive to screen for BRCA mutation in every woman. However, most professional bodies around the world do not recommend routine BRCA testing because the carrier rate is low (approximately 0.25%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lso, there i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on non-surgical methods of risk reduction. (Hormone antagonists such as Tamoxifen has only been shown to reduce breast cancer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ut not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
Prophylactic mastectomy and oophorectomy is very effective at reducing the risk of breast ( 50% reduction) and ovarian cancer (80%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 although the risk is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d. However, not everyone who carries the BRCA gene will develop breast/ovarian cancer, so there is potentially an unnecessary surgical risk if one chooses to undertake prophylactic surgery.
Pre-test genetic counsell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veryone who wishes to take the BRCA testing. Currently the recommendation for women is those who have a strong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younger than 50 years of age or patients with both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
BRCA: The Breast Cancer Gene [Internet]. 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cited 2020 Nov 29].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ationalbreastcancer.org/what-is-brca/
Kim E-K, Park SY, Kim S-W.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CA-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in Asian patients. J Pathol Transl Med. 2020 May 14;54(4):265–75.
Hung F-H, Wang YA, Jian J-W, Peng H-P, Hsieh L-L, Hung C-F, et al. Evaluating BRCA mutation risk predictive models in a Chinese cohort in Taiwan.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Jul 15;9(1):10229.
Sung P-L, Wen K-C, Chen Y-J, Chao T-C, Tsai Y-F, Tseng L-M, et al. The frequency of cancer predisposition gene mutations in 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in Taiwan: From BRCA1/2 to multi-gene panels. PLOS ONE. 2017 Sep 29;12(9):e0185615.
brca1與brca2 在 營養食畫RD.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際乳癌防治月
十月是乳癌防治月,讓我們一起穿上粉紅色響應💓
你知道嗎?
108年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就是女性乳癌
為婦女癌症發生的第一位!
每天約有44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約每12人當中就有一人為乳癌患者,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且台灣乳癌的發生率約為五十歲,比起歐美國家早了十年
近幾年亦有年輕化的趨勢!
乳癌的成因非常錯綜複雜,並非某單一原因所造成
包含像是括年齡、種族、荷爾蒙(初經早、停經晚等)、使用口服避孕藥或停經後荷爾蒙補充治療、肥胖、飲酒等,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危險因子即是乳癌家族史!
💓大部分乳癌病患是沒有乳癌家族史的
(根據國外統計,乳癌病患其一等親有乳癌病史的比率約為13%)
⚠但是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朋友就必須特別小心!⚠
🧬認識乳癌基因:BRCA1/BRCA2
知名好萊塢女星安潔莉納裘莉的母親因卵巢癌過世,基因檢測出BRCA1基因突變而預防性的切除雙乳。
🧬BRCA1和BRCA2是所謂的抑癌基因
當我們的DNA受到破壞的時候,這兩個基因會偵測並且製造可以修復的蛋白質。就像是我們身體的雷達,偵測到有壞人會派兵攻打!若基因出現缺陷,就像雷達壞了,被攻陷,局勢不穩而導致癌化現象!
🧬但BRCA1和BRCA2突變在台灣並不常見
家族中有多人出現乳癌、卵巢癌、年輕發病的乳癌、及男性乳癌等,則建議致醫院諮詢相關基因檢查!
💓定期自我檢查,越早發現癒後越佳
女孩們可在生理期過後的一個禮拜自我檢測
✅以順時針的方式觸摸乳房
✅擠壓乳頭,有無異狀
✅平躺著觸摸
像我自己在洗澡的時候都會順便撿查
去年摸到腫塊,摸起來硬硬的像彈珠一樣的大小,可以感覺是“一顆”,有明顯的分界
⬇
預約醫院檢查
醫師觸診後說明應是乳房纖維腺瘤
照超音波後會根據大小、形狀、生長的速度評估下一步
⬇
乳房超音波檢查擔心腫塊周邊不太規則
建議做切片,切片的痕跡到現在還留著(笑)
進一步做病理組織的化驗
第一次做切片
很像拿一隻槍打在乳房上,用粗針切片
麻醉沒有什麼感覺,也很快結束
⬇
檢查結果確定為乳房纖維腺瘤
約半年到一年定期追蹤即可
千千萬萬不要害怕去醫院檢查,而自行服用中西藥或食品
讓自己安心,交給專業的醫療人員幫我們找出答案!
💓政府也提供每2年一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40-44有乳癌家族史者
✅45-69歲婦女
若企業女性中有滿20人符合以上條件,就可以向當地的
衛生局或與國健署核可的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提出需求,巡迴車會到公司安排乳房攝影檢查唷!
💓預防乳癌,從生活飲食做起
約有五成的癌症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改變而預防
1⃣避免肥胖、飲食均衡
破解迷思: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
有婦科疾病的患者也可以放心吃!
大豆異黃酮的結構和雌激素很像,當體內有過高的雌激素時,大豆異黃酮會跟它競爭!佔走它的位置,減弱雌激素的效應,達到平衡的作用!
2⃣避免過度飲酒及抽煙、二手菸
3⃣規律運動
4⃣補餵母乳有助於降低乳癌的風險
6⃣避免過度接觸環境賀爾蒙
包含殺蟲劑、工業產品、塑化劑、金屬污染物等
7⃣睡眠充足
🌿🌿🌿🌿🌿🌿🌿🌿🌿🌿🌿🌿🌿🌿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您
1.按讚、留言告訴我
2.設定搶先看,不漏任何資訊
3.想看什麼私訊我吧!
☞︎來Instagram和我聊聊天: rdchiuuuu.nt
☞︎收藏我的文章,幫我拍拍手:https://medium.com/rdchiuuuu-nt
#食畫室 #乳癌 #乳癌防治 #粉紅絲帶 #乳癌防治月
#營養食畫RDChiu #Ariel營養師 #營養師
brca1與brca2 在 乳癌與BRCA 基因突變| 科室文章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的相關結果
BRCA1 或BRCA2 基因的突變皆為「自體顯性遺傳」;在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中,一旦BRCA1 或BRCA2 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50% 之機會帶 ... ... <看更多>
brca1與brca2 在 帶有BRCA1、BRCA2兩大基因突變 的相關結果
歐陽賦醫師說明,BRCA1及BRCA2是DNA修復機制中最重要的兩大基因,其所產生的蛋白質可以修復DNA的斷裂,抑制乳腺細胞的不正常生長,當兩者中任一基因產生 ... ... <看更多>
brca1與brca2 在 檢測BRCA1 BRCA2乳癌基因變異早期發現加以預防 的相關結果
BRCA1與BRCA2 為顯性遺傳,癌發的機率亦隨著年紀上升而累積;帶有BRCA突變者,其乳癌等的發生年紀較一般病人早(20-30歲即開始乳癌風險),終其一生發生乳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