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貓式,
後面的咪醬、歐姆蛋正準備吃飯,
是說居家防疫快2個月,
終於嘗試了一直想上的冥想瑜珈課,
有責行旅 Local Res.T
#靈遊台東 #早晨冥想 #Part1
課程介紹👉https://pse.is/3hn5z5
只是課程時間是早上6點半,
本來以為就算訂鬧鐘也會賴床,
沒想到5點多就自動驚醒,
完全不用鬧鐘😂
課程剛開始,老師畫面在台東海邊,
老實說還滿羨慕的,好想去台東啊~
只能聆聽海浪聲跟窗外的蟬鳴,
想像自己也在那裡,
老師先讓我們調整自己的呼吸,
感受身體的每個部位,
再教我們用手指輪流擋住左右側鼻孔,
讓氣息流通的一種呼吸方式,
不過照片上的手比錯了😅
老師還問我是要去參加演唱會嗎?
接著才是瑜珈的動作,
像是貓式的弓起身體,
或是做弓箭步,
再將左膝靠到右手肘,
右膝靠近左手肘,輪流交替,
因為我筋骨滿硬的,
很多動作只能拉身一點點,
甚至吃力到有點懷疑人蔘😂
但是上完之後,有運動暖身過,
比較放鬆舒服的感覺,
其實疫情在家,比較悶,壓力也滿大,
來上這樣的線上課程,伸展自己的身體,
舒緩平時工作的壓力,也還滿好的喔❣️
#有責行旅
鼻孔輪流呼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更多準備。如同身在加拿大的賴孟泉醫師所說:「這不是三級四級到五月底或更久的問題。這會是整個2021甚至進入2022的議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非幻想回到過往的正常。」
.
與此同時,也陸續看到許多人分享自身因為接觸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的經歷。無論PCR結果是陰是陽,那些過程呈現出「校正回歸」背後的實際場景。也許看著「校正回歸」,還可以覺得那只是數字;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切膚的真實。
.
然而,少有人提及如何因應這些過程中的心理衝擊。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
〈#恐懼〉
.
最近和一個因家人採檢(偽)陽性、被隔離兩天三採的朋友談過話。
.
他是醫事人員,有三個孩子,太太肚子裡還有第四個。當時,幾個孩子輪流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加上他曾到過風險區域;於是幾天之間,他很警覺地分別帶出現症狀的孩子前往急診兩次。後來接到通知結果:他是陰性,但大兒子竟是陽性。於是,在接到衛生局電話的十幾分鐘後,老婆陪著大兒子坐上救護車先前往醫院;而他趕忙隨意收拾三大包行李,準備帶著兩個小的,再坐另一台救護車到醫院急診篩檢,也預備接受可能的住院隔離。
.
當時,他腦中滿滿的想法都是「怎麼辦?」
.
「孩子怎麼辦?他們都是高風險⋯⋯」「誰要陪孩子進去隔離?」「老婆懷孕了,怎麼照顧小的?」「可是現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幫忙⋯⋯」「同事怎麼辦?」「隔離要準備什麼?」「要帶牙刷嗎?」「最近接觸過的病人怎麼辦?他們大多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
每想到一個「怎麼辦」,他的心就不停沈下去;但有些部分,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下去。
.
另一個寫下經歷的朋友是位臨床心理師。她接到通知,某天會談的某位個案確診。「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很不確定當天對方是否有拉下口罩,在這之前我已經和孩子在家宅了一個禮拜,若我是無症狀帶原怎麼辦,心理很不安。」
.
這陣子,有年輕且無慢性病史的確診者猝死,讓「隱形缺氧」的話題浮上檯面。這也讓許多年輕的學子惶惶不安、蠢蠢欲動,真的開始感到害怕。
.
「恐懼」,是人們在此刻第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感受到生死的威脅逼近,想要戰鬥(如果有對手的話)或逃跑(如果逃得掉的話),若打不過、逃不走,還可能進入凍結癱瘓。
.
「恐懼」,是為了提醒我們威脅有多靠近,提醒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其實可能是一種幻想。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得以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
〈#自責〉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活在社群中。當想到自己可能影響到的其他人,會有另一種強烈的情緒出現:「自責」。
.
談到自責,不由得讓我想起SARS當年,好友兼同事心怡發燒疑似染疫,被居家隔離的經過。
.
當時,我們都在台大醫院實習。她在神經科,我和另一個同學勝翔在家醫科。疫情初起,人心惶惶;SARS是新的敵人,無人熟悉;學校對於是否要召回實習生,意見分歧。我們雖然會盡量避免在大樓間移動(當天只待在舊館做門診業務,或只待在新館做病房業務),但同學間仍忍不住抱團取暖、互相打氣。
.
就是這個忍不住,讓我們三人在某天中午一起吃了飯。而後當天傍晚,心怡發燒了。
.
她說,當時的她,其實沒有太多害怕,但想到我和勝翔,心中滿滿自責,反覆想著會不會因此害到我們。當打電話告知我們的時候,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中帶淚。
.
作家 陳茻 最近也寫下一篇經歷,提到「第一時間想起妻小家人,而後馬上又想起我的學生。我開始回憶我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把口罩戴好。有吧,我有好好消毒吧,我如何如何。但無論如何去想,總有一股不理性的自責情緒緩緩升起。」
.
「自責」,不是犯錯的人才會有的情緒。當此之時,即使每天小心翼翼帶著口罩、噴酒精消毒的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自己不會被傳染。如果已經萬般小心,卻還是確診、更感染身邊最愛的親友,那樣的自責,其實比什麼都更龐大。
.
「自責」,讓我們感受到對身邊他者的強烈責任,讓我們真的看見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安危放在心上。適當的自責,其實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對他人多一些慈悲與利他。
.
〈#無助〉
.
回到第一個故事中的朋友。當他去到急診,又是另一個挑戰。雖然在路上福至心靈,趕忙跟小朋友說了要「讓棉花棒到鼻孔裡探險」的故事,但實際上來到急診,篩檢的不舒服仍然是小朋友難以忍受的。於是,他一手抱著四歲多正在大哭的老二,試圖控制他被採檢;另一手還得壓著一歲多、採檢完也在大哭還掛著鼻血的老么。而三袋行李,身邊沒人敢幫忙、又怕地板髒,該放還是掛在身上?那模樣,說多狼狽有多狼狽。
.
沒有人能告訴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回答他腦中那堆「怎麼辦」的問題。我幫他命名出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其實不是恐懼,更多是「無助」。
.
陳茻也寫到:「有太多事我需要弄清楚了。我到底何時要被隔離?如果我確診,那妻子孩子該如何安置?孩子只有兩個月,有社工會接手嗎?我需要去篩檢嗎?有防疫專車會來嗎?什麼條件符合才會被匡列?沒有答案,只有不斷重複的台詞:『我們不清楚』『要等疫調單位』『要醫生判斷』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很茫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知道他也無助。」
.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讓狗待在籠子裡,每當警示燈亮起,地板就通電。通電時,狗可以跳過小柵欄,逃到沒有電的另半邊籠子裡。很快地,狗兒就學會「看到警示燈就跳到另一邊」。不過,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壞心的版本:即使逃到另半邊籠子,地板還是有電。於是很快地,狗兒又學會了:「做什麼都沒用」;當警示燈亮起,牠會趴在地板上,縮起身體,等待電流過去。最後,即使把牠放回正常的、逃得掉的籠子,牠也仍舊會縮在地板等待,放棄得以不被電的機會。
.
「無助」,正是當我們認為「做什麼都沒用」時,心中最強烈的感受。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或覺得自己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仍無法改變困境。這樣的感受,甚至可能讓我們看不見環境的改變與機會的出現。
.
「無助」,其實也是一種保存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真正無望的情境中,不浪費多餘的體力、腦力與心力。適當的無助,也可能讓我們願意放下尊嚴,開口尋求幫助,從而創造出過去未曾接觸到的資源。
.
〈#委屈〉
.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陣子也被隔離採檢。她的臉書貼文有這麼一段:「同仁打電話給民眾,說由於我們辦公室有確診者,某日您前來服務處也將會被匡列,希望您要自主管理到某日,沒想到電話那頭是一陣狂罵『垃圾,你們都是垃圾!會害我得病不能出門』,也有民眾對我的確診同仁指指點點說一些十分難堪的話語。我實在很生氣,也十分心疼。」
.
前面那位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急診的朋友,也描述當他坐上救護車時,聽見鄰居用力關門、大聲耳語的聲音。後來他身邊謠言四起,甚至有來自其他縣市的朋友傳訊詢問,聽說有人確診云云(渾然不知他正是謠言的中心,而且其實他沒有確診)。沒錯,當疑似確診或確診時,可能會遇到最殘酷的人性:排斥。
.
中古世紀,歐洲蔓延著痲瘋病;高度的傳染性,讓世人極度恐懼。為了擺脫威脅,開始有人把病人放在船上,漂流遠方,史稱「愚人船」。於是,這些被排斥的異己之聲,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林亮君那種生氣與心疼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委屈」。
.
「委屈」是當我們自認沒有做錯什麼,卻被誤解、錯待、冤枉,卻無從辯解、無人聆聽、無法靠近時的痛苦感受。委屈的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故意(染疫)的,卻感覺自己被(社會)放逐了。
.
「委屈」的人常常會生氣,因為我們心裡有滿滿壓抑的感覺想要釋放。委屈讓我們想要用力伸展、用力表達出自己。適當的委屈,其實讓我們更有勇氣挺身而出,矯正我們心中的錯誤。
.
「恐懼」、「自責」、「無助」、「委屈」,正是當人們接受到可能要「隔離篩檢」的通知時,可能會產生的初級情緒反應。至於後續最常出現的「憤怒」反應,可以參考先前另一篇「#息怒靜心 心法」。
.
現在,你已經看過四種不同情緒的故事。如果可以,接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照著以下的步驟做。
.
—— #模擬Simulation ——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將自己帶入上述的場景,體會那樣的心情。
.
如果這些故事真的難以帶入,也可以回想一個「可比擬的經驗」。
.
什麼是可比擬的經驗?例如孩子雖然無法真正理解失去摯愛的傷痛,但也許可以想像心愛的狗狗過世,或是最愛的糖果紙被丟掉。這種「失落」的經驗看似天差地遠,但是仍然算是某種「可比擬」的失落經驗。
.
因此,我們也可以分別想像一個可比擬「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人生經驗,並且體會這段回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覺、想法與情緒感受。
.
這些引發出的情緒,就是「心理抗原」。
.
—— #喚醒Evoc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超越當時的恐懼、自責、無助、委屈,來到這裡的?運用了什麼資源?得到了什麼幫助?創造了什麼樣的結局?學到了什麼經驗?得到了什麼成長?
.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早有許多成功因應的經驗;只是在情緒高張的時刻,那些內在的資源會被我們「忘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學會全新的能力,而是需要辨識出這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挑戰,將我們的舊能力重新組裝起來。
.
因此,我們要找出這些能力,並且好好體會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做到過)時,心中升起的自信與能力感。
.
這種被喚起的自信,就是「心理抗體」。
.
—— #鞏固Consolid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把過去曾經成功轉化困境的自信,融入現在的場景。想像自己今天忽然得知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知道自己可能會出現「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情緒。然後——準備好面對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也知道自己可以度過,更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擊垮自己。接著引導自己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自己正專注在接下來應該採取的適切行動中。
.
我們仍然可以有情緒,然而我們得以讓情緒留在「適當的程度」,並且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
現在,當完成以上「SEC」步驟後,再做一個深呼吸,感謝自己花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做了練習,帶給自己力量。
.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簡單的「SEC」步驟中,為自己秒打一劑「心理疫苗」。果若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現在真的必須要把這樣的可能性放在心中),便能有足夠的心理抗體應對;同時,因為這樣的心理疫苗,也讓此刻的自己更加謹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與移動。
.
甚至,也可能幫助我們彼此,獲得群體的心理免疫,讓我們的社群,變得更強壯。
.
因為,我們真的同島一命。
.
--
.
📒延伸資訊:
.
◼️ 文章中提到的陳茻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 文章中提到的林亮君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天豪與長揚之前製作的息怒靜心五步驟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1263768678590
.
◼️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的的隔離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0524175419216
.
◼️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翻譯的家長/照顧者協助家庭因應COVID-19疫情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suehuei.chen/posts/4683708274989717
鼻孔輪流呼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合作自殺】(5)
(1)http://bit.ly/3bdnHAK
(2)http://bit.ly/2O08SJ3
(3)http://bit.ly/3eoAbaz
(4)http://bit.ly/3rxK9Ky
=阿泉=
送海宏離開之後,我返回家中,打了一個酒嗝,眼前的景物不斷在扭曲,我的腳步也飄飄浮浮的。每天都要開計程車,已經很久沒試過喝得如此暢快了。
我走進睡房,女兒小晴已經熟睡了,平常她很怕陌生人,卻完全不怕海宏,跟他玩得很開心。
老婆瀅心在廚房清潔著大堆碗碟,我從背輕輕抱著她,她的頭依偎在我胸口上。
「抱歉呢,事先沒有通知,突然要妳準備這麼多飯菜。」我。
「沒關係,已經很久沒見你跟朋友吃飯了。」瀅心。
「海宏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可怕,但他是個好人,我感覺得到。」我幫她把洗好的碗碟抹乾淨,放回廚櫃內。
「在你眼中,這個世界沒有壞人吧?」瀅心發出風鈴般的笑聲。
=海宏=
我清楚聽到,骨頭受到撞擊而發出的悶響在頭顱內響起,拿著球棒的大漢連警告都不給,就朝我的頭顱一棒打過去。
我感到一陣暈眩,頭頂溫溫濕濕的,鼻孔也被黏稠的血液淤塞住了,雙腳一軟膝蓋就撞在地上。
「我不會對你這種垃圾客氣。」大漢說畢,便用下巴示意背脊有紋身的同伴按下門鈴。
「噓!」我雙手撐地慢慢站起來:「都幾點了,別人在睡覺呢。」
『碰!』大漢一腳踹向我的下巴,趁我躺下來,便用球棒末端戳我的肚,我捂住嘴巴也擋不住胃裏的東西吐出來。
兩人輪流對我毆打,鋼製的球棒每一下都幾乎將我的骨頭敲碎,我只能捲曲著身子,用背部抵受攻擊,同時,雙手緊緊按住嘴巴,怕我的叫聲會吸引阿泉走出來。
目前他們兩個只知道我跟阿泉有關係,但從未見過他的老婆和女兒,要是他打開門,一切都完了。
=阿泉=
瀅心說我眼中沒有壞人,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因為先將對方看成壞人,對方便會以一樣的態度警戒著你,人與人之間的惡意就是從這一刻開始。
加上,對身邊的人處處防避,太累了…
「因為這樣的世界簡單得多呢。」我。
「有時候,你要足夠強大,才能選擇善良。」瀅心。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跟同學打架,我完全沒有還手,老師卻要我們兩個一起受罰。父親把我接回家時,也說過類似的話。
我把她手中的碗拿去:「妳也累了,先去睡吧,這裏交給我這個強大的好人就可以了!」
「你喝了這麼多酒,今天就不要去上班了,休息一下吧。」
「嗯,我也很久沒有放假了。」
「謝謝你,那我先去睡了。」她給我一個親吻以作回應。
其實,我才應該要感謝她。這個世界只有她才把我視為「好人」,而不是「蠢人」。
=海宏=
「咳…咳咳…」我把淤積在喉嚨的血液吐出來,然後大口呼吸著。
「沒想到你還真能撐。」大漢。
我拚盡最後一口氣,抓住他的褲腳,不讓他去按門鈴。
「我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大漢用球棒壓住我的手。
「你們…才沒有給過我機會啊。」我的賭癮,使我背下一身債。當第一次向暴龍哥借錢,已經泥足深陷,根本不可能還清。不過,這又能怪誰呢?
我本來以為,一輩子都會過著被追債的日子,或許會橫屍街頭,又或許會被綁上石頭丟進大海,什麼都沒所謂,反正我的人生已經夠爛了。
直至遇上阿泉,我才產生了「重新來過」的渴望。
阿泉,竟把我成朋友看來,邀請我去他的家吃飯,他才是給我「機會」的人。
就算死,也要把這個人情還給他。
=阿泉=
今天剛好是假期,小晴不用上學,我與瀅心都睡得很晚才起來,不知多久沒睡得這麼飽了。我在床上坐起來,頭痛得快要裂開一樣。
「我去買杯咖啡回來。」我。
「嗯。」瀅心。
一打開門,我便看到一個全身染血的身影躺在我的門外,我幾乎認不出眼前的人就是海宏。他的頭誇張地腫了起來,乾涸的血遮掩著臉容,手緊握著已經彎曲了的球棒。
「你…為什麼會這樣?!」我蹲下來檢查他的狀況,打電話叫救護車。
「對不起…」海宏突然哭起來。
「到底發生什麼事?」
「你們…被盯上了。」
這刻,胸口像被火燒一樣,頭頂也熱得冒汗。腦海裏浮現昨晚瀅心的那句說話。
「有時候,你必須足夠強大,才能選擇善良。」
(待續)
3000 like , 300share~
每晚十點半連載!
《如有雷同實屬不幸》4月發售
《屬於香港人》6月發售
書店沒有,只能網購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鼻孔輪流呼吸 在 長庚生物科技- 親愛的大家, 今天一起來練習【鼻孔交替呼吸法】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裡,讓我們透過「鼻孔交替呼吸法」的練習,重新找回鼻呼吸的通暢。剛開始練習,可能還會感覺 ... 多練習幾次讓拇指和食指熟練輪流壓住不同側鼻孔。 ... <看更多>
鼻孔輪流呼吸 在 為什麼我只有一邊的鼻孔在呼吸? | 超邊緣冷知識第19集| 啾啾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奇怪明明沒有感冒,為什麼大多數時間好像都只用一個鼻孔呼吸? 而且有時候好像還會互換,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就訂閱吧! ▷ http://bit.ly/2ehD36u更多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