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行銷 #心理測驗
訂飯店時,哪一張會提高你的訂房意願呢?
仔細看下面兩組飯店照片,唯一差別在於"有人"和"沒人"。
不論是飯店官網、各大訂房網站,我們99.9%看到的都是美美的空房間,但在這篇來自加州州立大學Sungjun Joe教授的最新研究中,卻告訴我們
"有人群的照片,更能提高旅人的訂房意願"
這個結論和目前我們的一般認知還蠻surprise的
#先講結論
👉給選1的小博士們(獨立我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你比較強調自我實現、表達個人獨特需求、發展個人獨特潛能,權力與能力。
👉給選2的小博士們(互依我 dependent self-construal):
強調個人在人群、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承諾與責任;個人需適應、歸屬、創造完成社會義務。
當然沒有絕對的二分,只是比較偏重哪一部分而已。甚至於不同情境、扮演不同角色時,你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向。
#給飯店業者
👉當你的目標族群飯店是喜歡與其他客人互動,就必須在照片中呈現,讓他選擇飯店的過程對於入住後有期待感;對比乾淨的商業照,消費者會更買單。
👉除了透過照片創造氛圍,照片中人物的服裝,也必須符合目前時尚。因為時尚被視為集體行為的一種形式,互依我較高的人也會較服從社會規範,所以當照片中的人服裝呈現出目前時尚時,看到照片的當下,消費者潛意識會把他們當作同一國的人。
#理論基礎
👉自我建構理論
將人分為獨立我與互依我
👉社會影響理論
當我們看到一間餐廳很多人,我們會直覺想到這間餐廳應該很好吃,所以也想試試看。同樣地,當我們看到飯店照片中有人時,也會讓我們產生這間飯店很夯、評價不錯的想法。
#背包博士思維
👉這個研究結果蠻適合用在青年旅館的宣傳照。會選青旅的旅人有蠻多是因為比較有機會與很多人產生連結。
👉當然本研究還有許多外在因素是無法控制的,例如,目前疫情下,大家都會減少人群接觸,對於目前這個時機點效果應該就會打折。
#參考來源
Joe, S., Choi, C., & Busser, J. (2021). The impact of virtual presence on willingness to book: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lf-construal and gen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98, 103021.
角色建構測驗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性內在反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
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
#全文:
儘管從系統觀來看,事情最終的結果是由各項因素綜合而成的,包括物理環境、技能熟練、命運機遇、他人影響、身心狀態、個性態度…但人們習慣「從簡」認知,只做「個人歸因」:不是對方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
而人的問題就是指「個性態度」。
「行為」是客觀事實,也沒什麼好說的,錯了只能收拾或下次改,但人們就喜歡「找人扛罪」,往他人或自己「內在」去責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說「你/我的個性喔,真是糟糕!」不落井下石就是不愉快。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當然個性並非不能改,而是某個範圍可以改,但範圍內若要改,就等於被否定了。
。
「個性」、「性格」、「特質」、「態度」?
#特質:面對某事情或情境的叢集能力,影響效果與效率,例如內斂特質,在思考領域較能縝密,但行動上就略嫌緩慢。
人格心理學對特質「Triat」的解釋:是個體所具有的神經迴路特性,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形成個體所特定的行為模式,讓個體在環境中有一致的反應。
不妨把特質視為某種「性向」,如語文性向高者在學習上領悟力高,能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但相對低者則是事倍功半,則需要兩倍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相同效果。性向是針對「事物學習」的天生能力,「特質」則多與「人際互動的學習」有關,像是溫暖、敏感、固執、優雅、分析、領袖…
#態度:面對處境時心態上的解讀與選擇,像是樂觀或悲觀、積極或消極,這影響人們是否全力以赴或有所保留。
#個性、「性格」:兩者同義。由多重特質與態度組成,更為抽象與「個人化」,例如:春嬌大剌剌的個性VS志明大剌剌的個性,雖然同一形容詞,但兩者內涵除了大同還有小異,並不完全一樣。
#人格:加入「時間軸」等面向,是經由歷練所淬煉出來的一個整體,例如:志明的人格真是高尚。人格不會出生就高尚,一定有其過程累積而來。
以上是我自己的分法,其他也有人說「人格由諸多特質組合」。
。
#人的個性是內建的嗎?
心理學研究「人格特質(性格)」的稱『人格心理學』,一般有三種討論:特質論、整體論和建構論,簡單分類即是先天(與生俱來)和後天(學習模仿)的比例差別。
人格是每個人的核心,像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有各自的特色與獨一無二,人有「主動性」可人定勝天,能超越環境使其「貧民窟裡出企業家」或「富不過三代」。到不穿鞋的村開發賣鞋業務,樂觀與悲觀的人看到的點就會不同,但「哪個人」究竟是怎麼去看的,樂觀與悲觀個性的決斷瞬間,只有那個人才知道。
回到最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
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個人是否能「意識到」面具/外殼,能否「自主決定」穿脫範圍,是人生中「自我認同」的課題與任務。學習過程中,最終會在圈圈的核心點產生「SELF:自我」,做決定與指揮的中心概念。當他越能接受「本來的樣子—即天生特質的特性與限制」,就越自在,不再害怕他人的否定,從而發展「自我」的擴充圈。
自我懷疑的人是連本身所擁有的特質都一律否定,當人連基底都不認同,自然感到空虛,即使後來往上添加的面具/外殼也一樣空虛。如果只剩「面具=我」,就會產生很多人際困難,像是關係界線不明。
#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原廠設定
近年來,許多的心靈課程、心理測驗或信仰,都以此觀點協助人們接受自己,從內在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接受原廠設定,再從此設定往外擴充,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你還有自己的內在。
接受自己的特質,也能知道「原來如此,我是這樣的」、「難怪之前我會如此作為」,脫離社會要你「應該做的」,逐漸演變成「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有好也有壞。」
萬一被否定了,個性外圍倒是無妨,本來就不是自身的一部分,充其量要改變的是「角色行為」,被批評時我會想「要改的是心理師這角色,而不是我」,調整就比較容易進行。萬一有人批評內在呢?說什麼「你就是爛!」、「內向就是不好」,當你意識到這部分,就直接反抗吧,管他的,沒有人有權指正你的內在該是什麼樣子。
#何謂活出個性?
『所謂「個性」或是「活出個性」,究竟是什麼意思?』河合隼雄《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回答「就是勇於把賭注放在毫不明確、無法用數字衡量的事情上面。」
角色建構測驗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塔羅牌解析:星星】姊與弟
#塔羅占卜 #塔羅牌星星 #同島一命
*長文請小心,一共有將近四千字,童話的部分大約1500,後面的部分為榮格心理學分析童話(1500)以及于玥的人際占星解析(700)
在塔羅牌中的大牌星星是于玥最喜歡的塔羅牌之一,因為它意味著在災難過後或是歷經困難之後,人們仍抱持著巨大的希望感。在Tarot of the Divine這副塔羅牌中,將星星牌用俄羅斯的童話故事:Sister Alyonushka and Brother Ivanushka。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常見的小姊姊與小弟弟的童話故事,只是裡頭的細節有所不同,但會發現這個故事情節都有些耳熟能詳。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對非常老的夫妻生了一對姐弟,因為老夫妻很快就被死神召喚了,剩下一位十幾歲的姊姊跟年幼的弟弟。姊姊想要賺錢養家,就必須要經過一個廣大的荒野,長途跋涉地去工作地點,她帶上了年幼的弟弟,就開啟了旅程。
他們連夜趕著路,走著走著太陽就默默地高空升起,兩人都感到很飢渴也很難受,弟弟問姊姊:弟弟發現地面上有隻牛蹄裡面充滿了水,他就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無奈地回答道: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牛。我們應該就快要走到一口井讓我們可以喝水了。
於是兩人只好繼續旅程,走著走著,太陽一樣高高掛在天上,空氣十分地乾,他們口乾舌燥到快要死掉,走到一半又發現了一隻馬蹄裡面滿滿的水。這時弟弟又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很疲憊但又無奈地答: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馬。
於是兩姐弟又持續地趕路,但地面被太陽曬得好乾好乾,兩人的皮膚被曬得通紅幾近脫皮,弟弟看到一隻羊蹄裡面滿滿的水,弟弟抓起羊蹄,就要喝下。
姊姊連忙阻止:弟弟!(爾康之手)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羊啊!
由於實在渴到不行,弟弟無法理會姊姊的呼喊,便喝了羊蹄裡的水。
果不其然,沒多久弟弟的身體就開始變化,弟弟的身體變成了小羊。當姊姊呼喚著弟弟時,不知所措的弟弟小羊就撲向了姊姊。
姊姊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開始哭泣,但弟弟小羊沒多久就在旁邊跳來跳去、玩耍著。
這時候有名商人恰好騎馬經過,看見了美麗的姊姊,她梨花帶淚的臉龐引發起他憐香惜玉的心情。他跟姊姊說:請妳嫁給我,我會讓你穿金戴銀,過上舒適的生活,也會讓這隻小羊跟我們一起生活。
姊姊猶豫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
於是兩人帶著小羊弟弟到了商人的家一起快樂地生活著,小羊弟弟也跟著姊姊共用杯子飲食,好不幸福。
有一天,商人因工作而外出,有位女巫突然出現在姐姐的窗邊,懇求著姊姊:可以陪我去河邊洗澡嗎?
姊姊應允了,兩人一同來到河邊,女巫便撲倒姊姊,將石頭綁在姊姊的脖子上,並且將姊姊推進河裡。女巫幻化成姊姊的樣子,若無其事地走進商人的屋子裡,扮演著商人的妻子,商人也沒有發覺,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然而,小羊弟弟看見了這一切,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不吃也不喝;從白天到晚上都守在河邊。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女巫聽聞了弟弟的呼喊,便向商人提到想要殺死小羊,商人很喜歡這隻小羊,便很猶豫。然而女巫一直堅持著,商人也只好照辦。
小羊弟弟發覺自己即將被殺死,就跟商人說:我想先到河邊喝口水。商人就說:去吧!
小羊弟弟哭著走到河邊道: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大火在燃燒,
鍋在沸騰,
刀在響,
我要死了"
在河裡有個聲音回應著:
"弟弟!親愛的Ivanushka!,
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肩膀上,
雜草纏住了我的雙腿,
沉重的沙子壓在我的胸口"
牽著小羊弟弟的僕人聽到了這一切,便連忙地趕回去跟商人稟報。
商人招集了一些村民,一同到河岸邊灑下了網子,將姊姊撈了上來,並且將掛在她脖子上的大石頭挪開,將她浸在泉水中,並且穿著明亮的衣裳,姊姊便從死裡復活,比以往都來得美麗許多。
小羊弟弟看著這一幕好不歡喜,便翻了三個筋斗,那一瞬間,他變回了人身。
而邪惡的女巫則被綁在馬的尾巴上,隨著馬奔跑進曠野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抽到星星這張牌意味著災難或是困境之後仍抱持著希望,保持著平靜與開放、清明的狀態檢視自我的狀態,將會協助自己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榮格心理學 #童話分析
在榮格心理學中,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中的孤兒,在父母過世之後常常處在獨自一人的情境中,面臨各種可能的毆打和苦難。然而,根據凱雷尼的說法,「在悲慘的孤兒困境中,一個神浮現了」。是這個不幸命運的翻轉令人印象深刻且意義重大。(引自孤兒一書)
女性內在的阿尼姆斯像是一份潛藏的心智,若能夠覺察它對我們的影響,找出違背自己感受的觀點,那麼阿尼姆斯將可成為一個珍貴的內在夥伴,帶給她進取、勇敢、客觀以及靈性智慧特質的夥伴。(引自榮格心理學:我的大象生活)
在俄羅斯童話故事"姊與弟"當中,一開始就是成為了孤兒,並且展開了孤獨的旅程。
手足關係是血緣關係,也是同輩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學習與同儕應對社交的第一步。而在這則故事當中,于玥認為弟弟像是建構劣勢功能的根基,同時也是英雄。因為在許多英雄神話中,所謂的英雄是惡勢力的無辜受害者,也可能是搗蛋鬼與英雄角色兼具;而英雄是原型人物,他是自我與自性協調一致的典範。他是由無意識心靈所創造,是我們仰望的典範;他驗證了自我的正當功能──一個依循自性要求而作用的自我。(引自解讀童話)
在這篇故事當中,孩童作為主角,是因為孩童在性及心靈層面相對來說是未分化的,他們也更接近於雌雄同體的原初存有,因此將孩童視為自性的象徵是適切的,他們代表內在的未來完整性,同時也是個體性尚未得到發展的那一面。孩童象徵著你我內在的一派天真及好奇,那是從久遠歷史中倖存下來的特質,可以是個人的那份孩子氣,也可以是未來個體性的初模。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孩童是成人的根源」這句話就更有深切重要性。(引自解讀童話)
因此,在這篇童話當中的弟弟,身為自我也是本能的象徵,還未從無意識中分化出來的角色,面對身體上的需求自然是難以抗拒的,但一開始仍可以聽從姊姊的指示而願意延宕滿足,這才會從較巨大的動物,由牛至馬,到最後變成較為溫馴的小羊。
在故事中當人類變成一種動物,也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渴望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當中。在希臘,綿羊有個具有啟發性的名字,牠們被稱為「向前行的動物」,也有盲目從眾的意涵。而綿羊與神聖孩童有著奇怪的連結,牠們也帶著天真無邪的象徵意涵。(引自永恆少年)
這些成雙成對的孩童母題,像是小弟弟和小姊姊,他們總是有部分被殺(或變型),而部分生命獲得回復,這些都是人類內在完整性的意象,其中初始幼稚期的行是必須被切除,好讓自我意識得以成熟發展。兩個部分最後會以較高的形式結合。(引自永恆少年)在分析過程中,痛點必須被揭開,同時也必須受折磨唯有透過那樣的方式才能夠成熟。
這也是為何當姊姊的眼淚時,商人(阿尼姆斯)便出現了。只是姊姊的轉化還沒有完成,弟弟也自然還沒有辦法變回人形。
走進婚姻之後,尚未覺醒的女性迷失在無意識之海時,使女人失去真切的思考能力,也帶來疲憊感,因此她只能懶散地迴旋在白日夢及鬆散願望幻想中,又或是腦中盡是陰謀算計(引自解讀童話)。
這也是為何當女巫慫恿她一起洗澡時,她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當丈夫出門工作時,也意味著男性專注於外界事物,兩人的分離與男性的漫不經心、沒有查覺到身旁的妻子早已被掉包,都是因為彼此溝通不良,且男性沒能往內探詢自我。
負向母性亦要將弟弟小羊殺害,而商人感到不忍,暗示著純真好奇的孩子面向被壓抑或是扼殺。
走進婚姻的女人經歷過一層又一層的角色褪去、重生,並且擺脫負面母性的陰影,河底亦象徵著連結潛意識所在,也有淨化的意涵。歷經了死亡、求救並且哭喊,才會真正與內在的情緒連結。
個體必須維持接近情感,同時不失去與情感的接觸,一旦失去了就意味著與自身的真誠人格失去接觸。(引自永恆少年)假若有個男人帶著幼稚性的阿尼瑪,他必須經歷極大的麻煩事及失望感。當他經歷夠多後,他就會開始認識女人以及自己,那麼接下來他就真的在情緒上長大了。
「這是怎麼回事,眼淚掉下去的地方,居然開出這麼美麗的花朵。」這表示她至此承受的各種痛苦,都已經比一般層次更為深切。她到現在為止一直往內積壓的感情,終於在此向外界「開花」。(此自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在這個故事當中,僕人、丈夫、小羊弟弟皆是女性心中阿尼姆斯的象徵,隨著女性面對挑戰、經歷苦難的過程,這些面向也跟著轉變成正向的阿尼姆斯,例如以往皆是姊姊在守護弟弟,當姊姊死亡時,弟弟則以守護者的樣態待在河邊,並且為她而哭泣(真誠);僕人本來只是接受指引,最後變成主動傳遞訊息的人(勇敢、話語),而丈夫也不是擁有傻膽、自己處理問題或是面對女巫的蠢蛋而是去集結眾人的力量(智慧與居中協調者)。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我想這篇故事一直給我一些滿深刻的感受,這些天來在整理這篇童話的文獻的同時,同時也整理了我與我母親的關係。
當我們要走向屬於自己的個體化歷程時,我們就要放下自己對於理想父母的想像,也就是脫離對於主要照顧者的期盼,重新長成能夠自我照顧的單獨個體。
#占星合盤 #人際占星
我想在這裡提一下關於星盤的部分,由於我的母親天王星與金星合相在獅子座,金星本質便是與年輕女性相關,這也意謂著她與年輕女性之間的關係都是相對疏離的。
我跟她的關係雖然有很多愛恨糾葛,但對她來說,她可能也是忌妒著我,又或是不太知道怎麼跟我相處。主要是因為我的太陽牡羊跟她的金星獅子雖然火象星座三分相,但牡羊卻是金星的陷宮,加上我的金星入廟在金牛,同時也跟她的金星產生四分相。
這意味著我很期盼她能夠重視我的自我認同以及阿尼姆斯、價值觀的面向,但她可能就會認為這太過於躁進、有個性、不是一個傳統女性的樣態,加上她已經難以認同自我的內在時,要她去全心全意地愛跟自己這麼不一樣的創造物(例如我),我相信真的是很困難的(更何況我的本質又很機車),且金星入廟的我對於愛的要求是很高標準的、追求高品質與舒適感的。
回顧過去跟她相處的過程,我相信她也很盡力在愛我,可惜她也難以與自我內在真實的樣貌有所連結,就像是童話故事中姊姊進入剛剛進入婚姻的狀態。
因此,這也不得不感謝她讓我能夠理解我們是如此不同的個體,才能夠讓我勇於踏上個體化的路程。
(恭喜看完將近4000字,接下來希望于玥錄製甚麼塔羅牌的占卜測驗,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塔羅占卜】你是異性眼中的白月光嗎?
https://rothluffy.pixnet.net/blog/post/67270245
【塔羅占卜】他對你有愛情的喜歡嗎?
https://youtu.be/do01OmYW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