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枋寮二戰石頭營文化資產與環境生態,勿遭光電廠蓋太陽能板破壞遺產,建請縣政府完整保留,留給下一代歷史遺跡紋理』記者會
採訪通知時間:109年11月25日星期三上午09:30
地點:台北市行政院大門口並遞陳情書
※8點到9點半 靜坐抗議
※當天記者會拉白布條.抗議80人士呼喊抗議口號
11月25號我們會有兩輛遊覽車北上,大約 70個人, 八 點 就 會 到 行 政 院 抗議有關於 枋寮二戰石頭營史跡,被友達光電廠 ,蓋太陽能板遭破壞 ,凌晨3點從枋寮出發。
主旨:爭取枋寮二戰石頭營文化遺產,勿遭光電廠破壞
訴求:
1.生利能源公司亦在枋寮石頭營40公頃範圍,蓋太陽
能板,目前未定文資身份,光電廠正進行施工,套
圖確認遺跡位置未釐清前,是否先暫停施工,誤挖
碉堡地下道遭破壞。
2.審議二戰石頭營文資價值保存。
3.在山下種電高山樹的陰影遮住太陽能板,種電的
效益無法完整應重審種電計劃。
4.台灣.中國兩岸情勢緊張共機繞台,枋寮二戰石頭營,應列入完整保留。
1.109年 11月1日現場勘查,發現光電廠進行打樁工
程,文史工作者擔心碉堡地下道,遭破壞,籲請政
府瞭解實況,暨公開說明始末。
2.國防部於2005年將該處所有據點,轉交屏東縣政府
管轄後,屏東縣政府計劃該區域,進行太陽能光電
板工程,該工程需施作打樁工程,容易造成文化資
產的破壞,今年九月初,屏東縣政府及太陽能光電
板承包工程包商,不顧歷史工作者的反對強行施工
造成文化資產部分毀壞,經網友緊急發佈訊息聞訊
趕來阻止施工時,以有部分的據點遭到損毀,讓人
感到痛心。
3.前往現場勘查體驗石頭營,為全台灣最完整的二戰
日軍軍事要塞,為日軍50師團作戰司令部所在地,
其共有36座機槍堡.10座砲陣地.9座觀測所.14個
坑道和一座司令部,為一攻擊火力強大和防禦兼具
的要塞工事,其火砲射程涵蓋佳冬,枋寮,枋山,
加祿堂港海岸線為扇形型打擊火力,可抑制美軍船
團從枋山枋寮登陸形成有效打擊面所有的據點,在
日本1945年終戰之後,國民政府來台,由國民政府
接收續撥交由國防部使用,2005年將管轄權撥交屏
東縣政府,屏東縣政府於兩年前計畫在該區施作太
陽能光電板工程,文史工作者極力呼籲,屏東縣政
府文資處檢視該處軍事遺址之歷史珍貴。
4.歷史資產對地方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歷史
觀光據點的活動,將這些日據時期軍事遺址重新活
化規劃再利用保存歷史資產的整體的完整性,可以
規劃歷史遺跡學術研究教學,甚至開放觀光四周春
日鄉.七佳村部落,結合作為一個生態環境及文化遺
產深度探索教育的旅遊,我們懇請屏東縣政府暫時
停工並且重新檢視。
5.文化資產之珍貴,我們將盡全力為守護,並加以推
動春日鄉日據時代的軍事遺址,全力來爭取成為台
灣的文化資產,也可以為部落帶來觀光人潮,同時
結合部落,作為一個深度旅遊以及生態文化教學其
活動意義非常重大,更具有教學及生態文化歷史的
探索台灣的期前後的歷史發展,經地方的歷史認知
有非常大的幫助,另外該處為順向坡按照水保法,
必須提交水保計畫書,該工程計畫範圍超過45公頃
按照法規需辦理環評審議,環評計畫大會由環評委
員檢視該為順向坡地型兩側,有溪流通過,按水保
法嚴禁開發順向坡地形該區下方為七佳部落,縣府
強硬開發颱風豪雨勢,必造成走山土石流嚴重危害
春日鄉七佳村部落居民之生命財產安全,請屏東縣
政府再一次檢視日據時代石頭營軍事遺跡據點,列
入文化資產或暫定文化資產之可行性。
6.屏東春日鄉七佳村部落日軍陸軍第五十師團要塞司
令部含機槍堡火砲:(重砲)砲堡~觀測所生物學
報告國防部在2005年生管理權,移交屏東縣政府後
及成無人煙狀態,因此在無人類侵擾之下,及成為
多樣生物棲息地,此區有珍貴的台灣稀有物種蝙蝠
群棲息,在戰備坑道中,縣政府計劃在此進行太陽
能光電板工程欠缺周研思慮,一旦破壞了不只是文
化遺產被毀更,連帶生物之物種,也將遂之滅絕其
中,該區域內蝙蝠群,在台灣僅剩不到一萬隻,經
過調查有半數以上棲息在高雄屏東一帶的山區其中
又以石頭營戰備坑道中的數量,及可能是全台之冠
然而政府沒有在此區域做過區域調查研究,就草率
動工,懇請縣政府先行停工,進行區域生物多樣性
調查報告,守護台灣文化遺產及確保特有生物群能
繼續在此繁衍。
主辦單位:屏東縣議員
蔣月惠辦公室
全國大學民主聯盟
春日鄉石頭營日治軍事遺址
文化資產守護文史工作團隊
新聞媒體聯絡人
沈士硯醫師:0921-383-033
縣議員蔣月惠:0936-812-315
文化資產守護團隊
林炫耀先生:0933-287-384
「抗議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縣政府核照給鳳凰旅行社在小琉球蓋10層大樓破壞景觀與生態」記者會
※當天記者會拉白布條.抗議人士呼喊抗議口號
訴求:
小琉球居民自救會-反對鳳凰旅行社十層樓飯店建設案
永續觀光在哪?請屏東縣政府不要發展「用完即丟的觀光」
說明:小琉球居自救會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及「觀光地區及風景特定區建築物及廣告物攤位設置規劃限制辦法」的條例,質疑建管處核准該建設案取得建築執照的正當性。自救會提醒,小琉球屬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範疇,當地富有珍貴的海洋生態與人文風情,不該被一棟十層樓飯店犧牲。
小琉球自救會表示,目前當地旅宿業者皆有共榮地方、共同維護環境的默契與共識。但鳳凰旅行社飯店這段時間以來,建方無誠意與當地居民溝通,更無視地方的質疑和建議。自救會擔心,若飯店興建完成,將影響島嶼天際線以及海洋生態環境,嚴重衝擊小琉球的「永續觀光」。
面對如此爭議的案子,屏東縣政府卻未派人與會,小琉球自救會代表批評,屏東縣府號稱最會拚觀光,但卻選擇在小琉球觀光問題未提出解方之際,就大力歡迎該飯店進駐,無視永續城鄉與觀光生態衝突等議題。自救會最後呼籲,小琉球不要用完即丟的觀光模式,請屏東縣政府正視問題與訴求。
鳳凰旅行社即將在小琉球白沙港興建十層樓飯店,如台東美麗灣翻版的方式規避環評(環境影響評估)監督,未來勢必影響島嶼天際線以及海洋生態環境,嚴重衝擊小琉球的「永續觀光」。
潘孟安縣長號稱帶領「最拼觀光的政府」,至今不僅未提出完善的永續觀光等相關政策,還放任外來飯店破壞小琉球秩序與生態。
小琉球長期以觀光產業為發展命脈,目前當地的民宿已有400多間,長期以來維持本地商家共榮、人與環境共生的機制。遺憾的是,屏東縣政府卻忽略當地人文風情與自然環境,執意讓鳳凰國際旅行社、承億文旅、鑫富都建設三方興建十層樓(地下一層)飯店進駐,將衝擊小琉球長久發展地方的和諧與平衡。
今年9月29日建商雖然至當地召開公聽會,答應會將當地居民的意見做討論,但實際上並未納入任何居民意見,至今未提出變更設計等修改方案就執意動工,全然不尊重在地居民。
藉由這場記者會,小琉球居民自救會提出訴求,希望政府聽見在地居民的心聲。
一、小琉球為大鵬灣風景特定區範圍之一,就其特殊的自然環境資源,所有開發應更將謹慎評估。尤其「人文地產景」屬在地重要資產,飯店建設位置面臨漁港,突兀的建築物量體,將嚴重破壞島嶼景觀天際線,衝擊小琉球海洋生態。
二、小琉球最高建築物僅六層樓,飯店預計搭蓋十層,消防設備不足,將影響小琉球居民基本生命安全。
三、小琉球長期以來共同發展海洋文化的深度觀光,如今外來業者冒然進入且與居民無共識,日後恐造成更多衝突。因此希望縣府、業者多辦理公聽會,與居民取得共識,一同為地方觀光發展努力。
11月19日【反對鳳凰旅行社十層樓飯店建設案-記者會】 後感言
那天,起了大早南下至屏東縣議會,但是核准建照的屏東縣政府卻沒有派任何代表出席,建商一句:「一切合法,還有什麼好說的?」 嗯,我低頭看著1504份的連署單,大家對建設案的反對意見: 「我是小琉球的地主,在港口也有土地,我反對財團破壞性的開發及阻擋街道式建築,不符小琉球的地景風貌,更是破壞環境!」 「那邊民宿很多,再蓋飯店下去不會過度飽和嗎?」 「以現在的氣候變遷等環境危機,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保留還沒破壞的自然環境,反對在小琉球蓋飯店。」 「有很多比金錢、商業更值得追求,更值得守護的。」 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我是為了什麼發起連署的,是為了什麼來到這裡的? 這棟飯店真的是為了提升小琉球的觀光品質而興建的嗎? 政府在核准建照的時候,難道一點也沒有想過連署單提到的疑慮嗎? 平民百姓,想為土地發聲的權利,難道沒有嗎? - 小琉球居民自救會於11月19日至屏東縣議會召開「反對鳳凰旅行社十層樓飯店建設案」記者會。到場單位有海洋委員會、蔣月惠議員、全國大學民主聯盟以及鑫富都建設等。惟屏東縣政府未派任何代表與會,自救會表示遺憾與不滿。 小琉球居自救會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及「觀光地區及風景特定區建築物及廣告物攤位設置規劃限制辦法」的條例,質疑建管處核准該建設案取得建築執照的正當性。自救會認為小琉球屬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範疇,當地富有珍貴的海洋生態與人文風情,不該被一棟十層樓飯店犧牲。 屏東縣政府號稱最會拚觀光,但卻選擇在小琉球觀光與生態問題未解之際,就大力歡迎十層樓飯店進駐白沙尾漁港,無視永續城鄉與觀光生態衝突等議題。 小琉球不要用完即丟的觀光模式,請屏東縣政府正視問題與訴求。
備註:(11月19日)小琉球居民自救會於屏東縣議會召開「反對鳳凰旅行社十層樓飯店建設案」記者會。到場者有海洋委員會、蔣月惠議員、全國大學民主聯盟以及鑫富都建設等單位。惟屏東縣政府不願面對自救會的連署聲浪,未派任何代表與會,自救會表示遺憾與不滿。
聯絡人: 小琉球居民自救會會長翁靖婷0983022782
全國大學民主聯盟沈士硯醫師:0921-383-033
縣議員蔣月惠:0936-812-315
目前共同聯署497團體聲援持續中…
石頭營遺址文化資產守護自救會
001.899.899-1地號還地於民.百姓居住正義權自救會
002.太平里迫遷住戶124戶自救會
003.雲鵬989地號還地於民正義聯盟
004.屏東市光復路.建民路.柳州街反不當徵收自救會
005.西市場迫遷自救會
006.長治鄉維護當地環境權自救會
007.蔣月惠縣議員辦公室
008. 南鐵東移徵收私人土地反不當徵收還地於民自救會
009. 台中黎明幼兒園反不當徵收還地於民自救會
010. 高雄鳳鐵徵收私人土地反不當徵收還地於民自救會
011.高樹鄉泰山村守護家園環保自救會
012.岡山反迫遷自救會
013.桃園龜山反機場捷運A7區域不當徵收自救會
014.旗山太平商場-大溝頂自救會聲援
015.見城計畫城峰路迫遷戶自救會聲援
016.蓮池潭農田水利會受災戶聯盟
017.桃園航空城反迫遷聯盟
018.高雄果菜市場土地不義徵收住戶自救會
019.屏東縣東港鎮共和新村反迫遷自救會
020.惜根台灣協會
021.石岡反徵收聯合自救會
022.桃園科技學区二期自救會
023.原住民悍衛傳統文化領域陣線
024.台中公民會館
025.瑠公圳百歲人瑞反迫遷自救會
026.土城普安堂
027.屏東縣議員蔣月惠服務處
028.台中大智慧學苑反拆自救會
029.塭仔圳反迫遷連線
030.三峽龍埔里麥仔園自救會
031.新社上水底寮放領自救會
032.永續發展珍愛浮圳自救會
033.台中武德街迫遷自救會
034.台中安和重劃自救會
035.台灣人權協會
036.全國眷村文化守護協會
037.左營眷村
038.全國大學民主聯盟
039.公民我最大屏東青年軍
040.高雄馬頭山反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
041.台灣守護山林聯盟
042.花東海岸守護陣線
043.花蓮秀林鄉反亞泥自救會
044.藍色東港溪協會
045.台北長安東路民宅反迫遷自救會
046.板橋大觀社區自救會
047.南投縣溪頭莊家反迫遷自救會
048.南投埔里大湳社區反重劃自救會
049.基隆貴美雜貨店快樂山部落暨人民民主陣線
050.台灣農村陣線
051.台灣勞工陣線
052.台東海濱公園社區反不當都更迫遷自救會
053.中華民國身心障礙福利聯盟
054.花蓮市大陳新村反迫遷自救會
055.宜蘭大同鄉太平村反迫遷自救會
056.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
057.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發自救會
058.彰化文化陣線
059.台灣外籍移工權益聯盟
060.苗栗縣南苗市場反不當都更迫遷自救會
061.台中市貿易三村自救會
062.中華民國心智障礙著家長總會
063.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學生會
064.陸軍官校校友會
065.空軍官校校友會
066.海軍官校校友會
067.鐵路局工會聯盟
068.華航工會
069.長榮航空工會
070.新北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掛名聲援]
071.中華電信工會
072.自由台灣黨
073.台電工會
074.台灣日日春協會
075.屏東六堆客家文化推廣協會
076.南機場九號機地合法自建被迫遷戶
077.高雄前鎮一自救會
078.主婦聯盟
079.台北市律師公會
080.新北市律師公會
081.台北市醫師公會
082.護理人員工會
083.台灣婦女基金會
084.屏東縣公民監督聯盟
085.屏東小鎮資訊
086.東港好厝邊
087.恆春半島公共事務
088.全國者村合法住户反迫遷聯盟
089.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090.中國醫藥學院長青團契
091.苗栗聯合大學學生會
092.中興大學學生會
093.逢甲大學學生會
094.朝陽科技大學學生會
095.高雄醫學院學生會
096.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
097.中正大學學生會
098.慈濟大學學生會
099.清華大學學生會
100.彰化醫師公會
101.屏東美和科技大學 -學生會
102.我是麟洛人終身麟洛魂麟洛鄉社團
103.台中南區中華夜市-正老牌蚵仔麵線-店家
104.大仁科技大學-學生會
105.輔仁大學學生會
106.彰化師範大學學生會
107.花蓮師範大學學生會
108.台灣大學學生會
109.陽明醫學院學生會
110.建國高中-學生會
111.台北女中-學生會
112.成功高中-學生會
113.師大附中-學生會
114.中正預校-學生會
115.輔英科技大學
116.台中市勤億科技大學
117.台南一中
118.台南女中
119.高雄餐旅學院-學生會
120.金門大學-學生會
121.嘉義綠豆人臉書社團
122.我是苗栗人
123.苗栗公館鄉-社區發展協會
124.桃園科技園區二期自救會
125.守護大林蒲6里遷村權益自救會
126.左營城峰路迫遷136戶
127.台中豐原人臉書社團
128.苗栗南庄鄉環保自救會
129.屏東潮州高中-學生會
130.新莊高中-學生會
131.高雄道明高中-學生會
132.1985公民行動聯盟
133.南投暨南大學-學生會
134.草屯-南開科技大學-學生會
135.台中東勢高工-學生會
136.台中市-新民高中-學生會
137.台中市-清水高中學生會
138.台中市我是清水人地方臉書社團
139.我是南投人地方臉書社團
140.埔里高中-學生會
141.竹山高中-學生會
142.我是竹山人地方臉書社團
143.大甲高工-學生會
144.新竹教育大學-學生會
145.新竹高中-學生會
146.交通大學-學生會
147.全國客運總工會
148.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會
149.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會
150.淡江大學-學生會
151.外島兵俱樂部
152.台中光華高工-學生會
153.彰化師大附中-學生會
154.彰化台科大補習
155.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南台中支聯會
156.彰化員林高中-學生會
157.雲林反國光石化設廠汙染環保自救會
158.苗栗大湖鄉反是藥品廠設廠-環保自救會
159.台灣生態學會
160.台中精英文教機構
161.高雄候車站博愛路阿國鵝肉
162.屏東六隻鵝餐廳
163.東港佳珍海產
164.屏東內埔蕭家大院
165.屏東紅館
166.屏東長治十三庄餐廳
167.台中肉圓
167.高雄鳳山三輪的店
168.台南阿憨鹹粥
170.屏東萬丹阿國臭豆腐
171.屏東萬泰豬腳
172.台東卑南豬血湯
173.台中大里九號碼頭鮮餐廳
174.台中豐原飯菜舖子
175.苗栗三義賴新魁粄條店
176.淡水阿婆鐵蛋
177.台中豐原點心站
178.高雄小棧度-鵝肉麵
179.屏東潮州阿婆炒粄條
180.屏東潮州阿倫燒冷冰
181.屏東林邊永興海產
182.屏東枋寮阿達海產
183.屏東里港趙壽山豬腳
184.屏東車城鄉客婆客家餐館
185.屏東麟洛-草魚店
186.屏東體育場旁大將的店
187.屏東夜市上好肉粽
188.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生會
189.台東寄居蟹沙灘空間-民宿
190.屏東縣南州鄉-天主教堂
191.屏東林邊鄉-竹林村長老教會
192.屏東縣牡丹鄉-部落社區發展協會
193.屏東縣滿州鄉-社區發展協會
194.台東縣卑南鄉-卑南部落發展協會
195.花蓮縣壽豐鄉-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196.花蓮縣光復鄉-太巴望部落發展協會
197.台東縣池上鄉池上米文化推廣協會
198.屏東縣崁頂鄉-義芳麻油
199.台中市梨山茶農文化推廣協會
201.嘉義縣阿里山鄒族文化協會
202.新竹縣竹北市-品悅牙醫診所
203.台中市北屯區-吉祥耳鼻喉科
204.林邊鄉燈謎文學推廣協會
205.陸軍333師-大會師-退伍軍人臉書社團
206.高雄-中山大學-學生會
207.台南-南台科技大學-學生會
208.基隆海洋大學-學生會
209.桃園勞動總工會
210.三峽龍埔劉家反迫遷自救會
211.屏東內埔鄉美和村徐王會
212.台中北區五權路金日式關東煮雞蛋糕路邊攤-臉書社團
213.基督教台中市召會 -北區美德會所
214.陸軍十軍團台中后里五八六裝甲旅
215.花蓮藍海民宿-花蓮人動員
216.屏東縣南州鄉陳公館
217.屏東縣長治鄉 -十三庄餐廳-老主顧客團聲援
218.屏東縣三地門鄉風月的店-部落原住民熱情聲援
219.陸軍八軍團屏東萬巒鄉萬金營區333旅現役弟兄
220.陸軍六軍團新竹五四二裝甲旅-現役弟兄
221.陸軍六軍團新竹二一砲指部-現役弟兄
222.海軍蘇澳海鋒飛彈中隊-中隊長及全體弟兄
223.台北市憲兵203指揮部-全體弟兄
224.台中憲兵203指揮部-全體弟兄
225.台北203指揮部-二一一營全體弟兄
226.我是花蓮人地方臉書社團
227.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川菜館-餐廳
228.台中市北區景新街薩加碼奇創意學院
229.台東空軍志航基地737聯隊-全體飛行官地勤官兵
230.台中市豐原區博士雞排店
231.屏東瑞光夜市旁里港阿景師臭豆腐
232.台中市中區華美街三台書局-沈醫師大學同學家情聲援
233.嘉義義竹鄉邱家皆村民熱情聲援-沈醫師大學同學邱一新親友北上聲援
234.台東知本橙品溫泉度假會館
235.台中谷關伊豆溫泉
236.台東台九線中華大橋旁阿水伯釋迦店-台東人熱情北上聲援
237.台東台十一線小魚兒的家店家熱情聲援
238.台中豐原阿洲米糕-店家熱情聲援
239.台中復興路清水排骨酥麵-店家熱情聲援
240.台中大甲雪花齋糕餅店-店家熱情聲援
241.台中民權路綠川-大華村自助餐店-熱情聲援
242.台中是西區繼光街曙光補習班
243.屏東溫攏是林邊人地方臉書社團
244.屏東縣內獅鄉伊屯部落發展協會
245.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社區發展協會
246.基督教台中市靈糧堂
247.彰化基督教醫院
248.彰化秀傳醫院
249.台東門諾醫院
250.台東聖母醫院
251.嘉義基督教醫院
252.台南長老教會
253.台南成大醫院
254.台中新社陸軍航特602旅
255.十軍團台中五八砲指部
256.台東岸巡八一大隊指揮部
257.澎湖防衞司令部
258.海軍陸戰隊淡水陸戰六六旅
259.陸軍八軍團台南虎踞營區八軍團五四工兵群-全體弟兄
26O.陸軍馬祖防衛司令部莒光地區指揮部-全體弟兄
261.彰化高工-學生會
262.彰師-附中學生會
263.成大工學院-全體教職員
264.台大土木系 系學會
265.屏科大畜牧系 -系學會
266.台中中興大學-畜牧系-系學會
267.逢甲大學工學院-全體教職員
268.東海畜牧系-系學會
269.東海商學院-全體教職員
27O.花蓮阿貴油飯店家熱情聲援
271.花蓮自強夜市第一家烤肉
272.台東台十一線卑南鄉富山村長牛肉麵-熱情聲援
273.花蓮噗嚨共民宿熱情聲援
274.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427聯隊-全隊飛官地勤人員
275.新竹空軍基地499聯隊-全隊飛官地勤人員
276.花蓮空軍基地401聯隊-全隊飛官地勤人員
277.屏東憲兵隊-指揮官及弟兄
278.高雄憲兵隊-指揮官及弟兄
279.花蓮憲兵隊指揮官及弟兄
280.新竹憲兵隊指揮官及弟兄
281.台東憲兵隊指揮官及弟兄
282.國立宜蘭高中-學生會
283.宜蘭羅東高中-學生會
284.馬祖溪尾防空雷達站
285.恆春龍盤空軍戰管雷達站全體弟兄
286.松山機場民權東路反迫遷民宅自救會
287.屏東長治鄉德協村祥和釣蝦場-店家熱情聲援
288.屏東縣長治鄉進興村順玉超商-店家熱情聲援
289.屏東縣長治鄉潭頭村永和豆漿大王-店家熱情聲援
290.屏東縣長治鄉新潭村永富機車店-店家熱情聲援
291.屏東縣長治鄉潭頭村再世關聖會
292.屏東縣長治鄉潭頭村嘉欣火鍋-店家熱情聲援
293.彰化市韓鄉韓式料理店-店家熱情聲援
294.台中市文史復興組合
295.苗栗縣三義鄉勝興客棧-店家熱聲援
296.苗栗縣竹南鎮張家藥房
297.台中市中台科技大學-學生會
298.高雄正修科技大學-學生會
299.高雄市三民街燒肉飯店家熱情聲援
301.屏東夜市小櫃子滷味攤-店家熱情聲援
3O2.屏東縣麟洛鄉乳酪先生-店家熱情聲援
3O3.屏東縣麟洛鄉五餅二魚-店家熱情聲援
3O4.屏東縣長治鄉潭頭村邱家洋酒行-店家熱情聲援
3O5.屏東市大連路上光眼鏡行-店家熱情聲援
3O6.屏東市瑞光路天竺火烤兩吃-店家熱情聲援
3O7.屏東縣麟洛鄉市場紅豆餅攤-店家熱情聲援
3O8.屏東縣枋寮鄉阿貴的店-熱情聲援
3O9.屏東縣枋寮鄉達陣單車行-店家熱情聲援
31O.屏東縣枋山鄉老地方海鮮餐廳-熱情聲援
311.屏東縣恆春鎮十碗麵-店家熱情聲援
312.屏東遇見墾丁民宿-主人熱情聲
313.恆春阿嘉的家-主人熱情聲援
314.新北鶯歌阿婆壽司-店家熱情聲援
315.屏東縣萬巒鄉硫黃村社區發展協會
316.屏東縣東港鎮嘉蓮里社區發展協會
317.屏東縣東港鎮大潭里社區發展協會
318.屏東縣內獅鄉伊屯村阿香小吃店家-熱情聲援
319.屏東縣麟洛鄉彭媽媽自助餐-店家熱情聲援
320.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社區發展協會
321.屏東縣萬巒鄉海鴻豬腳-店家熱情聲援
322.屏東縣泰武鄉銘泉生態農場-泰武鄉熱情北上聲援
323.鳳凰企劃
324.台中三媽臭臭鍋餐影連鎖店-熱情聲援
325.台中新天地餐廳北屯店-熱情聲援
326.台中阿拉丁KTV北屯崇德店-熱情聲援
327.桃園大溪老街文化協會-熱情北上聲援
328.屏東縣林邊鄉崎峰村小叮噹早餐店-崎峰村民北上聲援 329.屏東縣林邊鄉崎峰村發現號民宿-主人熱情聲援 3
330.台中北區莒光新城社區全體住戶北上聲援
331.屏東市自由路口薑母鴨-店家熱情聲援
332.屏東縣麟洛鄉徐板家粄條店-麟趾村北上聲援
333.台中北屯區興安路坦克單車店車隊-北上聲援
334.台中北區一中街茶紳士港式餐廳-北上聲援
335.台中西區向上路劉麵包-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336.屏東市民生路十三皇湯包-店家熱情聲援
337.屏東市民生路王哥清粥小菜-店家熱情聲援
338.屏東憲兵隊旁任家涼麵-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339.苗栗縣公館鄉-鶴山村民熱情北上聲援
340.台東縣卑南鄉大王村部落族人熱情北上聲援
341.台東火車站火車頭民宿 -主人熱情聲援
342.高雄鳳山五甲國中家長會-熱情聲援
343.高雄橋頭糖廠白屋-店家熱情聲援
344.台中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熱情聲援
345.屏東縣東港鎮麥當勞-店經理及職員熱情聲援
346.台中高鐵站-星巴克熱情聲援
347.台中阿明師太陽餅自由路店-熱情聲援
348.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主任全體醫護人員聲援
349.新北市鶯歌區阿勇伯雜菜麵-店家上台北聲援
350.新北市鶯歌老街發展協-總統府及行政院前聲援
351.北海岸全民聯盟公社熱情聲援
352.新北市瑞芳區爪峰社區發展協會總統府行政院前聲援
353.高雄市林園區龔記香酥臭豆腐林園總店-北上熱情聲援
354.東港鎮木日水巷文化工作室-熱情聲援
355.屏東縣麟洛鄉中山路伍佰人工洗車場_熱情聲援
356.屏東縣內埔鄉統兵府-熱情聲援
357.高雄旗山區尊懷文教協會-熱情聲援
358.台中豐原區建忠眼科診所-熱情聲援
359.東港鎮三皇三家-店家熱情
360.花蓮縣萬榮鄉滿妹豬腳-店家熱情聲援
361.台東縣成功漁港-旗魚炒飯-店家熱情聲援
362.宜蘭縣羅東巴黎鐵塔民宿-主人熱情聲援
363.彰化市阿彰肉圓-店家熱情聲援
364.屏東市海豐肉粽-店家熱情聲援 3
365.屏東市民族路-碗糕王-店家熱情聲援
366.台中北區信義房屋一中店-熱情聲援
367.高雄旗津海之冰-店家熱情聲援
368.高雄左營區劉家酸菜白肉鍋-店家熱情聲援
369.台中北屯區松竹路麗竹專業攝影店家熱情聲援
37O.屏東縣內埔鄉鄉羅王會-熱情北上聲援
371.高雄路竹區台一線自救會-響應聲援
372.墾丁李莎小鎮 LeeSha Bungalow民宿主人熱情北上聲373.屏東火車站旁巨匠電腦-熱情聲援
374.屏東演藝廳徬徨師傅滷味-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375.陸軍官校專科三期同學會-熱情北上聲援
376.馬祖-高登島北高指揮部老兵團-熱情北上聲援
377.馬祖高登島北高指揮現役守備官兵-熱情聲援
378.高雄慈仁一村-熱情北上聲援
379.屏東國軍醫院全體醫護同仁-熱情聲援
38O.國軍左營醫院-全體醫護同仁聲援
381.嘉義市噴水池旁火雞肉飯-嘉義人熱情北上聲援
382.高雄六合夜市自治管理委員會-熱情聲援
383.茶湯會中部連鎖飲料集團-熱情聲援
384.澎湖西嶼鄉小萍的店-澎湖人跨海台北聲援
385.屏東法國台北婚紗-店家熱情聲援
386.台中北區五義街-好事發生店家熱情北上聲援[沈醫師台中摯友]
387.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王家當歸鴨線-雲林虎尾鄉民熱情北上聲援
388.雲林台西人的天地雲林台西鄉地方臉書社團-熱情北上聲援
389.宜蘭人文基金會-宜蘭人赴台北熱情聲援
390.南社-熱情北上聲援
391.北社熱情聲援
392.台中豐原高商-學生會北上聲援
393.屏東縣麟洛鄉大眾花園-熱情聲援
394.屏東麟洛鄉錦榮花園熱情聲援
395.屏東縣麟洛鄉建樺鐵工廠-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396.高雄火車站-茶仙飲料茶店熱情北上聲援[沈醫師摯友] 397.高雄左營區吉安街474號唐家麵點店家北上聲援
398.高雄三民區清香園水餃館建興路63號-
店家熱情北上聲援[三民區居民集結北上]
399.台中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熱情聲援
4O0.東港東興國小家長會-熱情聲援
401.台中家商-學生會熱情聲援
4O2.台中國小家長會-熱情聲援
403.台中周記豆花南屯區黎明路-店家熱情聲援
4O4.花蓮市蔣嫂小吃花蓮市中興路92號-花蓮人北上聲援 4O5.花蓮瑞穗鄉涂媽媽肉粽南花蓮瑞穗鄉親北上聲援
406.花蓮豐濱笨笨的家民宿主人熱情聲援北上聲援
[花蓮海線居民集結北上聲援]
4O7.花蓮縣光復鄉樹溪小屋b&b民宿主人熱情聲援
[光復萬榮部落居民集結北上聲援]
4O8.台東市藍蜻蜓炸雞店家響應-台東人熱情北上聲援第二集合點
409.台東縣台十一海岸公路東河肉包店 熱情聲援
[成功鎮-東河長濱鄉親熱情北上聲援]
410.台中北屯區蕭家水餃店崇德路二段崇德六路口-
店家熱情北上聲援[北屯人北上聲援]
411.台中北屯大坑里東東芋圓-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大坑居熱情集合北上聲援]
412.台中北華古早味麵攤北華街5號店家熱情北上聲援
[北屯人集合北上聲援]
413.路竹台ㄧ線自救會
414.反雙溪水庫自救會聲援
415.嘉義大小事嘉義人臉書社團熱情北上聲援
416.苗栗大湖汶水老街-全展客家美食餐廳-大湖鄉民熱情北上聲援
417.台中豐原區全佑藥妝店熱情聲援
418.屏東中央市場阿梅碗糕熱情聲援
419.基隆阿宏牛肉麵基隆人大集合聲援
420.基隆丸角後院 MaruCorner Coffee Stage & Bar。基隆人熱情聲援
421.苗栗三義鄉山那邊.綠葉方舟(Green Ark)】店家皆三義鄉民熱情北上聲援
422.全國關廠工人連線聲援
423.台中大甲啊在米糕店家熱情北上聲援-大甲鄉親熱情北上第一集結點
424.台中大甲區蔣公路上阿源炒牛肉麵店家熱情聲援-大甲鄉親熱情北上第二集結點
425.屏東內埔鄉美和村福全花生豆腐店家-美和村熱情聲援
426.屏東林邊鄉水月軒活蝦餐廳-店家熱情聲援
427.反雙溪水庫自救會聲援
428.基隆大小事地方臉書社團熱情聲援
429.台東台十一線白石牛沙灘民宿-杉原富山兩村民北上熱情聲援
43O.台東卑南鄉賓朗社區發展協會-卑南鄉親熱情北上聲援山線集結點
431.台東阿嬤店台東太麻里鄉太麻里街422號店家熱情聲援
-太麻里鄉親熱情集結北上聲援集結點
432.ptt實業坊鄉民熱情集結聲援
433.南投縣埔里鎮阿開肉圓地家熱情聲援-南投埔里人熱情北上聲援集結點
434.南投縣埔里鎮埔里卓肉丸埔里人熱情北上聲援第二集結點
435.南投埔里人地方臉書社團熱情聲援
436.南投竹山永祥西點麵包店-竹山人熱情聲援集結點
437.我愛鹿港小鎮小鎮熱情聲援彰化鹿港人地方臉書社團
438.彰化縣鹿港鎮胖胖麵食館店家熱情聲援-鹿港人熱情聲援北上聲援集結點
439.彰化市西門肉圓店家熱情聲援-彰化人熱情北上聲援集結點
440.彰化火車站旁郭媽媽滷肉飯店家熱情聲援-彰化人北上聲援第二集結點
441.花蓮中橫公路西寶國小全體教職員及地方菜農熱情北上聲援
442.彰化員林人熱情北上聲援集結點彰化銀行員林分行前
443.雲林斗六市斗六阿興嘴吃嘴魷魚羹熱情聲援斗六人北上聲援
444.雲林縣斗六阿亮現炒小吃店家熱情聲援-斗六人北上聲援第二集結點
445.雲林環球科技大學學生會熱情聲援-斗六人北上第三集結點
446.雲林土庫鎮黑金燒麻糬地家熱情聲援-虎尾人北上聲援集結點
447.彰化銀行前虎尾土庫鄉親北上聲援第二集結點
448.高雄左營左營舊城東門段居民自救會聲援
449.苗栗市府前路阿忠小吃熱情聲援苗栗市民北上聲援集結點
450.苗栗頭屋阿玉麵店熱情聲援頭屋居民北上聲援集結點
451.苗栗是中山路湯家肉圓地家熱情聲援-苗栗人北上聲援第二集結點
452.台東尚武漁港漁民熱情聲援-大武居民北上聲援集結點
453.舊城東門段居民自救會掛名聲援
454.飛龍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承德路四段152號2樓董事長皆全體主管職員熱情聲援
455.桃園市龍潭區鐘記小吃部南龍路2之一號-店家熱情聲援-龍潭人熱情聲援集結點
456.桃園區龍潭區東山鴨頭北龍路108號-店家熱情聲援-龍潭人熱情聲援第二集結點
457.龍潭鄉村客家飲食店桃園市龍潭區高原村福源路126號-店家熱情聲援-龍潭人熱情聲援第三集結點
458.高雄鳳山阿益蕎麥麵鳳松路3-7號-鳳山人熱情聲援第二集結點
459.屏東縣枋山鄉台一線上傻瓜天堂-店家熱情聲援 枋山楓港人熱情聲援集結點
46O.台中湖南味牛肉麵西區華美街303-7號店家熱情聲援周圍居民聲援集結點
461.台中段純貞牛肉麵西區公益路235號店家熱情聲援-公益路上店家熱情聲援集結點 462燦坤3c產品屏東枋寮店-熱情聲援
463.台中六六順牛肉麵西區南屯路一段19號店家熱情聲援-南屯人熱情聲援
第四集結點
464.屏東恆春鎮阿嘉的家熱情聲援-恆春老街聲援集結點 465.台南江川肉燥飯中
西區民族路三段19號-店家熱情聲援-中西區居民聲援集結點
466.台南泰成水果聲援中西區正興街80號店家熱情聲援-中西區居民熱情聲援第
二集結點
467.台南聚樂炭燒居食屋中西區民生路二段479號店家熱情聲援-中西區居民熱情
聲援第三集結點
468.台南陳記鱔魚麵新營區新進路二段22號店家熱情聲援新營人熱情聲援集結點
469.台南古早味米腸香輪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54號店家熱情聲援-預警人熱情聲
援集結點
47O.台南阿輝黑輪南區大林路125號-店家熱情聲援-南區民眾聲援集結點
471.台中老夫子牛肉麵西屯區河南路二段469號-店家熱情聲援西屯人熱情聲援
集結點
472.台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全體醫護同仁熱情聲援-西屯人聲援第二集結點
[澄清醫院]對面
473.宜蘭龍記尚品牛肉麵宜蘭縣頭祥路38號店家熱情聲援-頭城人聲援集結點
474.雲林虎尾科技大學旁婆婆的店熱情聲援-虎尾科大學生熱情聲援集結點
475.墾丁好日子 Good Day 渡假小餐館恆春鎮西門路13號店家熱情聲援-
墾丁人聲援集結點
476.Sandia-patisserie 珊。珊來食恆春鎮南灣路856號店家熱情聲援-
恆春人大集結
477.墾丁國小反迫遷家長會聲援-墾丁大街居民聲援集結點
478.屏東滿州大吉小吃部滿洲鄉中山路62號店家熱情聲援滿州人聲援集結點
479.屏東滿州寮仔旅人館滿州鄉復興路66號店家熱情聲援-
滿州人聲援第二集結點
48O.嘉義市放輕鬆咖啡廳大雅路2段497附1號店家熱情聲援嘉義人北上聲援
集結點
481.雲林西螺廖家第四代麵店螺鎮中山路280號店
家熱情聲援西螺人北上聲援集結點
482.苗栗南庄寶珍餅舖南庄鄉中山路38號店家熱情聲援-
南中鄉親熱情北上聲援第五集節點
483.苗栗縣漫晨旅店南庄鄉西村中山路40號主人熱情聲援-
南庄客家鄉親北上聲援第六集結點
484.苗栗縣南庄戲院餐廳西村中山路3巷55號店家熱情聲援-南庄客家鄉親北上聲援第六集結點
485.宜蘭蘇澳南澳鷄大王宜蘭縣蘇澳鎮蘇花路二段212號-店家熱情聲援南澳鄉親聲援集結點
486.花蓮縣瑞穗太祖魷魚羹店熱情聲援-瑞穗鄉親北上聲援第三集結點
487.屏東縣東港鎮東興里大華牛排中正路一段311號店家熱情聲援-東港人聲援第三集結點
488.屏東東港鎮旺泉冰品長春一路157-1號店家熱情聲援-督港鄉親聲援第四集結點
489.屏東縣東港鎮大鵬灣加利利民宿南平里南興路七巷17之1號店家熱情聲援東港人聲援第五集結點
490.台中原順盛百貨行后里區中山路114號店家熱情聲援-后里人聲援集結點
491.台北市卧龍街142地號自救會
492.高雄左營蓮池潭自救會
493.岡山眷村反眷改自救會
494.恆春張家古厝自救會
495.墾丁大灣自救會
496.屏東環盟
497. 屏東縣教師會暨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
「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莊政誠學歷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莊政誠背景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莊政誠背景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莊政誠背景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CXCY〈诚心呈义〉圣城耶路撒冷探秘 - YouTube 的評價
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ㄧ「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以色列學者撰寫首本希伯來文台灣專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 #中國有機會就吃吃我們豆腐 #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統獨是個假議題 #你們台灣人 #說以後要統一或獨立的那現在打 #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 #惡性循環兩岸關係不會好 #兩岸一家親標籤化 #合作代替對抗 #你統我我也能統你 #沒必要逞口舌之快 #我們都是Chinese中國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台灣族人依舊在,#只是忘了我是誰!」
日本文獻,1895-7年,台灣居民分限處理手續通告記載:台灣現有華人16,474人,其中6,546人將於二年之內返回中國,其餘10,291人,將以華僑身份,繼續居留在台灣。另有257,104人,則將以台灣人身份居住台灣。
當時留下來的華人對全島平埔族群台灣人的比例僅約3.8%。這還是在清帝國時期純種平埔族人被大舉漢化後的結果。而根據記載1895-1945這50年間,台灣的華人僅僅增加4萬人。
「 #你我都是原住民」
台灣人的祖先很多人都以為是來自福建的中國移民,此種自認中國漢人乃台灣人祖先的刻板印象其實是透過有政治目的的教育所造成。如今,許多的歷史、考古及醫學研究都否定了這個說法,底下將就各方面的研究及資料,說明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漢化的後代。
台灣被列入歷史記載的時間始於1582年,葡萄牙船長在船行經過台灣時高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的島嶼,並紀錄於航海日誌中。然而,考古學上於台東"長濱文化"的發現,證明了台灣早於據今五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不是荒蕪之島,而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更是遍佈台灣全島。 早期居住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與南太平洋區域住民的語言同屬一系。 約略分為20多個族群,住在山區者稱為「高山族」(約九族),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族」(約十族)。
1616年已經有日本人來到台灣從事貿易, 荷蘭人於1624年佔據台灣,期間為了開墾及農耕需求,引進漢人從事耕作,然這些人力只是僱傭性質,而非移民。 荷人的政、教措施全不及漢人,未為漢人設置學校、教會, 荷人不視漢人為其屬民,教會亦視漢人為異教徒。因此所做的台灣「蕃社戶口調查」,均不將漢人計算在內。
根據荷蘭人的人口統計,荷據時期(1624-1662)台灣各地就有約30萬人的平埔族 (註1), 而在荷蘭駐台最後一任長官揆一所寫「被忽視的台灣」中有記載,當時漢人庸工人數為2.5萬人。然而荷蘭勢力範圍只涵蓋台灣西部,且主要統治地區為台南,高雄一帶。
沈建德博士以1624年為起點以日本學者(註1)及文獻會資料建立人口模型以人口年增率0.7%估計(同時期明朝人口平均成長率為1.054%), 認為荷蘭時期台灣平埔族約有38萬人,非歸附原住民(含平埔族及高山族)有25萬(註2)。
1662 年荷蘭降於鄭成功,鄭家的東寧王國治理平埔族,態度與方法都比荷蘭人嚴苛激烈,對平埔族的剝削程度,更甚於荷蘭人,驅使奴役、虐待刻薄的情況時有所聞,使平埔族大為反感,並起來反抗。鄭式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清帝國為消滅防堵鄭家勢力, 於1661年起實施堅壁清野的戰術。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實施海禁,禁止人民跑到台灣,同時劃界遷民,在沿海地區的住民強制要遷到界內,並築界墻、立界石,派兵戌守,若越界則殺無赦。
以福建為例, 1048公里的海岸線居民都要遷移到界內。 鄭式王朝時期, 漢人為11萬左右(註3)。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可見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到了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清帝國納台灣入版圖,常駐在台灣的官士兵約1.5萬人,三年為一到就離開台灣輪調,為防止反清復明或造反再發生(事實上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官士兵選有家眷者,但家眷不可攜往台灣, 以其家眷為人質,這樣官員到了台灣就不至造反。 於是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從1661 年起超過兩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清廷在外強壓境之下,採納沈葆楨之建言才廢止。 期間此禁令只有在1732(註4),1748,1760年短暫開過三次給官士兵能攜帶家眷一同前往台灣。
1724年藍鼎元「論治台灣事宜書」:「若云番地,則全台皆疆番……。宜先出示,令各土番自行墾闢,限一年之內,盡成田園,不墾者聽民墾耕」,可見1724年清帝國據台時,全台灣仍皆「番」地。
雖然清帝國嚴格禁止中國人民移民到台灣,然而犯罪者,逃犯,或是在中國生活不下去的人仍想辦法偷渡到台灣,這些人多為來自泉州漳州兩地的男性,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他們冒者生命危險通過"10去6死3留1回頭"的黑水溝到台灣謀生,羅漢腳到台灣後,因清帝國法律的規定,漢人不得進入生番(未歸附)及熟番(以歸附)地界開墾或佃田。但因全台非番地者非常少,兵律及戶律的規定,令偷渡者在台無法生存。於是透過結婚政策(入贅),同化政策,武力及騙取土地等手段(註5),取得土地,在台灣定居下來。
有些人認為康熙40年以後因海禁令漸為鬆弛,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然而根據《台灣府誌》記載,1691 (康熙30年) 至 1711(康熙50年) 二十年期間台灣漢移民戶數並沒有增加而丁口亦僅成長1,377人, 其中1691 (清康熙40年)至1,711(康熙50年) 間丁口僅增加 755 人。
可見或許有羅漢腳偷渡到台灣, 然能落地生根者仍在少數, 而能落地生根著也多以娶平埔族為妻。乾隆二年(1737)戶律又規定,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 即行離異。
起因乃是因為羅漢腳藉入贅平埔族(母系社會)取得土地後,不但違反漢人不可進入平埔族地界開墾的禁令,且常引起漢人跟平埔族人的糾紛。 因此"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情形在1737年戶律規定之後必定減少甚至消失。
依照《台灣府誌》的記載1711年時漢人戶數為12,727 戶,丁口僅18,834 人,以一戶平均四口人計算,漢人(含混血)約49,088人,而此時的平埔族及非歸附原住民從1661的38萬及25萬以0.7%人口成長率計算, 則分別是54萬及35萬, 漢人(含混血)人口僅佔全台灣住民的5%。
這樣的估算雖然不夠精確, 然而漢人移民人口佔台灣人口比例不高仍是正確的。
根據清帝國宮中奏摺提到的台灣府社番人口數(註6),1766年(乾隆三十年)為66萬6,380人,1768為68萬7,290人,1769 年為69萬1338人,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為76萬5,721人。這些數據顯現荷治時期平埔族人口以0.7%的人口成長率自然成長的結果跟清宮奏摺的數字是很接近的。
從1732年開始至1760三次開放攜眷只有3萬人不到的眷屬來台,因此漢人(含混血)人口佔全台灣住民比上升到7.6% 。 而最後一次開放則僅兩百多人,顯現台灣因為人口增加,謀生不易,加上渡海風險,以及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已經很少人願意冒著危險移民到台灣。
平埔族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在命名上採連名制,簡單的說,新生嬰兒的名字,除了新名之外還加上母親的名字在後面(隨繼承法則)。清領時期採用賜姓政策當時的平埔族、賽夏族、排灣族等。漢姓是漢族血統與出身的一種表徵。《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別也。」
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所列,土番之姓有机、羅、李、卯、標、卓、萬、戴、穆、寧、來、毒、孽、乃、兵、竭白、北、鄂、岳、雙、尤、溫、鬱、大、蚋、月、落、璞、力、宜一字者,有道泌、埤弄、目加、舊來、之机、合萬、羅皆、池皆、加惹二字者,有弟其力、呂猫落三字者,不過這些姓並非由賜姓而來,而是藉由「番語家名」羅馬拼音的漢譯而來。
清國對臺灣歸化番何時開始實施賜姓政策,文獻雖然闕如,不過當可推測是在「土番歸化」薙髮(即剃髮)納餉(鹿皮、小米)之後。
連橫《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年),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1763年,楊景素任台灣道任內,嚴加禁止漢人越界侵擾平埔族,除此,並奏請準,對其轄內平埔族眾,鼓勵改姓漢化。他任內共對平埔族賜了潘、陳、 劉、戴、李、王、錢、斛、蠻、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米、葉、衛與吳姓。
1772年(乾隆37年)朱景英《海東札記》載:「番以父名為姓,以祖名為名。如祖名甲,父名乙,即呼曰乙礁巴甲。礁巴者,番口語也。近時各社均延師課讀番童,出就道試,錄取樂舞生,給予頂戴,與新生一體簪掛。前學政就番字加水旁,姓以潘者,今則張、王、劉、李,自為姓者多矣。」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亦載:「初,熟番有名無姓,既准與試,以無姓不可列榜;某巡臺掌學政,就番字加水三點為潘字,命姓潘。故諸番多潘姓;後別自認姓,有趙、李諸姓。」可見,賜姓時,初以「潘」姓居多,之後漸有張、王、劉、李、趙諸姓。
有些番社,並不以「潘」姓為大宗,而是以「錢」姓最多,有些姓如黎、金,因繁衍數少,幾乎絕嗣。《新竹縣采訪冊》載,竹塹堡社(即新社)於乾隆年間,「丁口千餘,厥分七姓:曰錢、曰衛、曰廖、曰三、曰潘、曰黎、曰金。今惟錢姓丁口最繁盛,計有二百。衛、廖、潘、三等四姓,每姓丁口只有數十,其黎、金兩姓則已絕嗣矣。」
1778年(乾隆42年):明令官方戶籍登記上,台灣平埔族人不再被記為「土番」或「社番」,而登記為「民」,聚落稱「民社」。
1879年(光緒5年),後山統領兼辦卑南廳撫番事務的吳光亮寫成〈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曰:「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當時所賜漢姓,係擇自百家姓,如恆春縣各番社賜潘姓、金姓,卑南廳各番社賜陳、吳、戴、林等姓。
1881年(光緒7年),將台灣各縣平埔族皆劃為漢籍。1886年(光緒12年),為了防止番姓之混冒,中路理番同知蔡嘉穀規定襲用漢姓或潘姓者必須於姓下加一「新」,成為「雙字姓」,以示區別,而且也規定各番姓之堂號。
日治初期為管理方便,在戶籍登記上又出現「生番」與「熟番」登記,日據申報戶口自動登記為「熟番」的應該是遷居近山區拒受漢化不願背祖的一群,但人口數已寥寥無幾。
至日昭和十年六月四日,台灣總督府公佈「戶口調查」規定,改稱「生蕃」為高砂族,原「熟蕃」改為平埔族,寓賤視意味的「蕃」或「番」一名詞這才從官方文書中消失,但也造成台灣平埔族後裔考証的困難。
那麼平埔族又是怎麼漢化的?
從鄭家東寧王朝到清帝國,統治者的強勢文化加上透過開設學堂,教平埔族漢字,透過賜漢姓,賜漢人祖譜與平埔族人,以及利用稅賦及勞役上的差別讓平埔族人不得不漢化。 於是平埔族雖然擁有多數人口,但聚落型態為主的社會,缺乏大型社會組織,才會落入荷蘭、鄭家東寧王朝、清帝國等的統治。
經過外來政權兩百多年的統治,因而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語言。而隨著人口的增加, 生活空間變小,以及不願意被同化,平埔族展開了族群遷移,沿海的往內地遷移,內地的往山邊遷移(註7)。
以筆者父親故鄉雲林西螺,以及母親彰化竹塘為例,根據沈建德博士的研究—
6、7千年前,鄒族從玉山下,順著陳有蘭溪、清水溪,到達濁水溪、北港溪流域的雲林,故全縣原都屬於鄒族。但,數千年前平埔族到達之後,兩族在平地開始混血,混血後的新種族,後人稱為洪安雅平埔族。雲林人本都是平埔族,因為漢化的緣故,現都自稱是和佬人或客家人。各鄉鎮市真正血統的大要如下:
斗六、古坑:斗六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中葉再降清,改稱柴裡社,頭目老眉德。斗六在清康熙時有客家人流浪到此,但並未把斗六變成客庄。
1689年,斗六社「社番」漢化者留下棄社名改稱和佬庄,不漢化者遷出,部分遷去埔里鹽土庄。
1850年左右,鹽土庄也漢化了,斗六社二度分家,不漢化者再遷埔里,1897年只剩21戶64人。
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屬洪安雅平埔族。斗南、大埤、虎尾:他里霧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時降清、就地漢化。1897年不漢化者只剩20戶57人。文獻記載,社男「多娶漢女」,其實娶的是漢化的平埔女性,否則,連平埔族都有漢女可娶,怎麼還會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傳說?
虎尾是荷治時期的行政中心
西螺、二崙、莿桐、林內:西螺社,屬貓霧拺平埔族。和彰化方面的血統相同。據說濁水溪以前是在西螺之南,改道之後才在西螺之北。故改道之前,西螺與彰化屬相同地理區域,因此同為貓霧拺族,而非雲嘉地區的洪安雅族。筆者的父母都是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人,只是父系的祖先在清殖時期就已漢化,母系祖先則直到日治時期後才遭漢化。
荷蘭血統:1641年荷蘭進入北港,在大埤築紅毛埤,虎尾為行政中心。這些地方現應仍可找到荷蘭血統。
筆者就讀雲林斗六正心中學時期,許多同學就有棕色眼珠、紅髮、捲髮等許多荷蘭血統的特徵。
1895年清帝國割讓台灣給日本,當時台灣人口約255萬人,然當時清帝國的統治區域仍未及全台,日清和平條約第五條裡有規定寬限期間二年,給與台灣居民自由選擇留在台灣取得日本國藉成為日本國民,或把所有財產變賣而離開台灣,兩者擇取其一。實際上退離台灣者,一說約4,500人,另一說則為6,500人。
國藉選擇的期限過後,台灣總督府開始嚴格限制台灣中國之間的往來,清國要在台灣設領事館也加以拒絕,同時努力排除清國對台灣居民的影響。
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戶口調查是始於日治時代1905年(明治38年)。當時的台灣人口約312萬人。其中平埔族人約46,432人,高山族約11萬人, 日本人約59,618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約8,223人, 其他本島人近290萬人。(註8)
日本於1945年於二次大戰中戰敗投降,當時台灣人口已經成長到約690萬人,其中日本人約42萬人,外國人士 5萬多人,平埔族約7萬人,高山族約17萬人,其他台灣本島人士約619萬人。
可見日本戰敗時仍有尚未漢化的平埔族人。而這些佔人口比例低的清國移民經過兩百多年與台灣平埔族的通婚,平埔族血源的比重早就遠遠超過了漢人的血源。而且歷經台灣被割讓後,這些人早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日治時代對台灣山地原住民仍採劃紅線封山圍堵政策,但仍尊重他們的姓氏、風俗、習慣,未強力干涉,甚至於實施土地居住權之保護;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立即下令要求他們改漢姓以達台灣全面漢化政策。目前原住民如果不是因面相輪廓更異於漢人及平埔人,尚可分辨,否則再經50年後原住民命運會與平埔族完全相同,就是所謂變成漢人了。
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的追擊,逃到台灣。跟據1956年「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逃到台灣的中國人不包括軍隊有64萬(註9),這裏面,女性只有21萬。
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數量根據駐台美援機構Foreig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的1954年的調查報告約為50萬人,而1956年台灣人口為939萬(不含職業軍人,1970年前戶籍與兵籍是分開的),所以這些中國移民在1956年只佔台灣人口的 6.8%,即使加計軍隊也不過佔全台灣人口的11.5%。而這些中國移民,因女性人口不多,要通婚也勢必與台灣人通婚,經過幾代的通婚,這些中國移民的後代平埔族的血源比重又超過原有的漢人血源。
台灣目前的族群被略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個族群。其中閩南人及客家人都有「中原」祖籍。2001 年馬偕醫院檢驗科主任林媽利在國際組織抗原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由基因等遺傳標誌分析,台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並不屬中原漢人。很顯然的,族譜再度被證明並不可靠(註10)。
而且閩南人及客家人遺傳特質上確屬同源,無法分別。然而在中國閩南人,聚居於平原,客家人則散居於邊緣丘陵山區,兩族之間的交往和通婚並不頻繁(註11),如此經過兩、三千年的區隔,兩族群的遺傳特質會有分化,乃是生物進化學上常見的現象。
正如多數學者所主張,中國閩客兩族分屬不同遺傳族群,這是不難想像的。只是,中國閩客既屬不同族群,為何台灣閩客卻具有共同的遺傳特質?
唯一合理的解釋的就是因為台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皆屬平埔族漢化後被賜與漢姓及族譜, 加上清帝國時為了方便統治刻意分化操弄族群的結果。而此一現象就遺留到現在。時至今日,兩者之分只是語言及習慣等可以經由後天習得的特質。
東寧王朝所使用的語言是河洛語系中的泉州音系。因鄭氏籍貫為泉州,追隨者自然多閩南人尤其是泉州人。荷據時期來台的漢人亦多泉漳之人,清帝國時期台灣在未設省之前屬於福建省,而移民到台灣的羅漢腳也是泉、漳居多。因此在平埔族漢化後形成一個以閩南語為主體的社會。
除此之外,林媽利醫師發現所有高山原住民出現的抗原種類都很少,其基因的組合歷經幾千年的歲月沒有改變,成為全世界上最純的族群。每一族所具有的不同的組合數不只有限,且有很高頻率,其中賽夏族最高,成了最純的原住民。
而林醫師於2005年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發表的論文證明台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人母系血緣有直接相關,顯示台灣原住民與亞洲大陸的族群在冰河時期結束時即已分開, 除排玻里尼西亞人與亞洲大陸的關係。加上 Jared Diamond 於Nature (Vol。 403, 709, 2000)以"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發表的論文都在在證明了台灣原住民乃是目前南太平洋南島語系之源。
長久以來,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以為自己的祖先乃是清帝國時期的閩南、廣東移民。如果真有此大規模的移民,史籍上必定會有所記載,然而,卻完全沒有這樣的記載閩南廣東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移民移向台灣。而且千人萬人之數對於族群遺傳特質的改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差之千里。族群的全部取代〈Total Replacement〉非同小可,並非短短的兩、三百年可以達成。鄭昭任博士即認為DNA漸次變異的方向所得的證據,語言的淵源關係,都代表台灣原住民昔日在歐亞大陸的移動。其經由中國內到台灣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反之,經過印支半島中部或南部一帶由西向東或由南向北移動的可能性最大。林媽利醫師等HLA的研究顯示今日「台灣漢人」與古越南原住民的血緣最近。而林媽利醫師長期在血型上的研究,從亞孟買血型到米田堡 ( Milten-berger) 血型比例,顯現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是近乎相同,而中國則與台灣有很大的落差。
這些結論與上述先民的移動路徑正好不謀而合。而林醫師的資料又顯示「台灣漢人」與平地原住民Pazeh(巴宰族)的HLA遺傳質十分相近,幾至不能分別(註12)。
綜上所述,目前的社會科學及醫學上的研究,都指向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平埔族漢化的後代,非來自清帝國時期的漢移民,而外來移民,只佔了少數比例。 這些移民經過幾代的通婚後,也都含有平埔族的血統。這樣的結果不僅顛覆了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也讓台灣人得重新思考族群的關係。因為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現存的原住民,或是部分外省籍的後代,全部都是台灣原來住民的後代,只是大多數已經漢化,因此,我們要特別珍惜與保存目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畢竟這是多麼寶貴的文化資產。
同時,閩客的分野應該從此打破,雖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語言,卻有著相同的祖源。而從荷治時期到現在,短短三百多年,台灣人從部落文化開始逐漸與現代文明接軌,強大的學習能力與環境適應力,創造出全世界第十六大的經濟體,台灣的競爭力在世界名列前矛,科技實力更是倍受推崇,這樣的成果,舉世無雙,身為台灣人豈能不自豪,豈能不向我們的原住民祖先致上崇高的敬意。
�註 1: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譯〈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註 2: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7-4.htm
�註 3: 陳紹馨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
�註 4: 1732年(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新的限制是知縣以上的文職人員必須要超過四十歲,而且沒有兒子,方可攜眷.
�註 5: 中央研究院原始生產模式與歷代經營策略貳、歷代經營策略中第三節「有清時期之土地競爭及番課租稅」.
�註 6: http://www.sinica.edu.tw/…/library/…/npmdatabase/piah037.htm
�註 7: John Robert Shepherd (1995),《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Frontier 1600- 180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註 8: 日治時期人口調查資料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POP/Mt49-2.xls
�註 9: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 第二卷第一冊
�註10: 宋代以前不准民間私修族譜,而由官方公佈,為了統治或政治目的,其祖譜往往不可靠。 明代之後,私修族譜才成風氣。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1218件現有族譜及93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1951年後編印的有835件,佔全數的63。7%;乾隆23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22件,佔1。6%。 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
�註11: 高木桂藏:客家:中國內的異邦人,講談社現代新書,1991
�註12: http://www.wufi.org.tw/taiwan/n020729a.htm
�註13: www.taiwannation.com.tw
文章來源:http://ppt.cc/Ucop
(圖片取材自網路)
《附記1》清帝國「化番俚言」
�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清帝國平埔文獻之一《臺灣生熟番紀事》(1885年)
「化番俚言」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51/006.htm
《附記2》清帝國「臺灣地圖」(地圖上方為原住民族遭統治年史)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51
《附記3》台灣史與基因比對呈現的「台灣人圖像」
https://goo.gl/LcJu3t
《附記4》2019年3月林媽利醫師:「『台灣血緣』╴台灣人的DNA」最新演講影片。
https://goo.gl/ZbQNz3
《附記5》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路徑
台灣原住民有五萬年人文歷史,比亞洲大陸支那人種還早四萬年。
https://s.yam.com/BVx4c
《附記6》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上半場)
https://s.yam.com/aNYvt
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下半場)
https://s.yam.com/PvKv3
《附記7》1623 年以前, 琶侃(Paccan)國- 至少延續有1萬3千年
https://s.yam.com/5c2fV
(註):上列「臺灣」的「臺」字為清帝國及華帝國殖民用詞,「台灣」的「台」為古字用法。
《後記》:由於本篇資料陸續有關心台灣民族史實脈絡的臉友提供寶貴資訊,在此將更多關於台灣人基因溯源的資料整理歸納如下:
台灣人溯源
科學解密生物密碼的核心脈絡叫「基因」,而現代的陸地板塊並不是幾萬年前的模樣。因為地球歷經過冰河期與大洪水。
截至目前為止,當代人類基因研究報告指出,六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出發後,有一支隊伍沿著陸地西方走,四萬年前抵達歐洲,而後混血融入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後,成為了歐洲人的祖先;另有一支沿著大陸棚南端一路經過當時還是大陸棚的中南半島,而後走到台灣。這批人選擇留在這邊生活,也就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最早的祖先,當時是五萬年前。
而後有一支隊伍,選擇離開台灣,繼續前進。後來渡海到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而後子孫再渡海到朝鮮,再翻閱長白山進入了支那大陸北方,成為蒙滿族人的祖先。
支那大陸傳說的蚩尤大戰黃帝,依邏輯推論,就是台灣先民後裔的那支北方民族,戰勝另一支循著歐洲路線過來的百越民族。而戰勝的北方民族後來進駐大陸河套中原地區,成為大陸人最重要成份的基因來源。
由於地球上人類出現過的痕跡有一大段空白,加上目前地球上的古文明都顯示地球曾出現大洪水,洪水直到約莫1萬2千年前才退去。大洪水當時只有少數高海拔的地區的人才有機會存活,而台灣島卻是全球唯一一個短短幾天步行的距離,就佈滿了268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陸地。當時這些留在台灣的祖先,就倖存了下來。
而後六、七千年前台灣北部大屯山火山爆發,影響遍及全島乃至附近海域。
當時台灣地底下的熔岩庫大噴發,岩漿流入台北盆地,形成了後來從湖乾涸逐步成為陸地,而後成為今天的台北市。
當時的熔岩不只從山頂噴發,也從遠在台灣宜蘭外海11公里海底地殼薄處噴發。74座海底火山噴發的結果,形成了如今我們稱呼為「龜山島」的島嶼。
由於這種大規模火山噴發,極度不利於作物與生物的生存,當時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因為生存空間改變感到不安,被迫再向外移民,成為了後來整個太平洋南島民族共同的祖先。
甚至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依其研究指出,台灣人很可能是多數當代智人共同的祖先。
或許真有少部份人從北方支那大陸在冰棚退去大洪水來臨前,循著陸地抵台台灣。但那些人在大洪水存活下來的機率遠比本島人低。而大洪水過後那邊的人要來的可能性,會遠比我們要過去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的威脅,而那邊沒有。
也就是說,依造基因學的理論,台灣的基因之於亞洲種族相較是較為亙古的,而後陸續加入的百越民族血統,應該也都是台灣先民的後裔。這個只要從基因定序去看就能解開謎團了。
依照哈佛大學對於人類基因的研究,東南亞民族的存在可追溯至500~7000年前,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更指出,東南亞的民族很可能是台灣的某支原住民族沿著海路抵達菲律賓、印尼定居後衍生。
這與台灣六、七千年大屯山火山爆發造成島民遷徙不謀而合。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估,支那大陸南方的百越民族,很可能也是當時台灣先民為躲避火山爆發後嚴苛的生存環境,向北移民後的後代。
摘》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是航海民族居住的大本營。靠著優異的還海技術,這位台灣人(嚴格上來說,他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再到印尼,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東到復活島,最南到紐西蘭。
《遠見》MIT研究:台灣人可能是現今地球人類的共同祖先?
https://s.yam.com/pyJFZ
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人溯源
科學解密生物密碼的核心脈絡叫「基因」,而現代的陸地板塊並不是幾萬年前的模樣。因為地球歷經過冰河期與大洪水。
截至目前為止,當代人類基因研究報告指出,六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出發後,有一支隊伍沿著陸地西方走,四萬年前抵達歐洲,而後混血融入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後,成為了歐洲人的祖先;另有一支沿著大陸棚南端一路經過當時還是大陸棚的中南半島,而後走到台灣。這批人選擇留在這邊生活,也就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最早的祖先,當時是五萬年前。
而後有一支隊伍,選擇離開台灣,繼續前進。後來渡海到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而後子孫再渡海到朝鮮,再翻閱長白山進入了支那大陸北方,成為蒙滿族人的祖先。
支那大陸傳說的蚩尤大戰黃帝,依邏輯推論,就是台灣先民後裔的那支北方民族,戰勝另一支循著歐洲路線過來的百越民族。而戰勝的北方民族後來進駐大陸河套中原地區,成為大陸人最重要成份的基因來源。
由於地球上人類出現過的痕跡有一大段空白,加上目前地球上的古文明都顯示地球曾出現大洪水,洪水直到約莫1萬2千年前才退去。大洪水當時只有少數高海拔的地區的人才有機會存活,而台灣島卻是全球唯一一個短短幾天步行的距離,就佈滿了268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陸地。當時這些留在台灣的祖先,就倖存了下來。
而後六、七千年前台灣北部大屯山火山爆發,影響遍及全島乃至附近海域。
當時台灣地底下的熔岩庫大噴發,岩漿流入台北盆地,形成了後來從湖乾涸逐步成為陸地,而後成為今天的台北市。
當時的熔岩不只從山頂噴發,也從遠在台灣宜蘭外海11公里海底地殼薄處噴發。74座海底火山噴發的結果,形成了如今我們稱呼為「龜山島」的島嶼。
由於這種大規模火山噴發,極度不利於作物與生物的生存,當時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因為生存空間改變感到不安,被迫再向外移民,成為了後來整個太平洋南島民族共同的祖先。
甚至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依其研究指出,台灣人很可能是多數當代智人共同的祖先。
或許真有少部份人從北方支那大陸在冰棚退去大洪水來臨前,循著陸地抵台台灣。但那些人在大洪水存活下來的機率遠比本島人低。而大洪水過後那邊的人要來的可能性,會遠比我們要過去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的威脅,而那邊沒有。
也就是說,依造基因學的理論,台灣的基因之於亞洲種族相較是較為亙古的,而後陸續加入的百越民族血統,應該也都是台灣先民的後裔。這個只要從基因定序去看就能解開謎團了。
依照哈佛大學對於人類基因的研究,東南亞民族的存在可追溯至500~7000年前,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更指出,東南亞的民族很可能是台灣的某支原住民族沿著海路抵達菲律賓、印尼定居後衍生。
這與台灣六、七千年大屯山火山爆發造成島民遷徙不謀而合。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估,支那大陸南方的百越民族,很可能也是當時台灣先民為躲避火山爆發後嚴苛的生存環境,向北移民後的後代。
摘》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是航海民族居住的大本營。靠著優異的還海技術,這位台灣人(嚴格上來說,他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再到印尼,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東到復活島,最南到紐西蘭。
《遠見》MIT研究:台灣人可能是現今地球人類的共同祖先?
https://s.yam.com/pyJFZ
「#台灣族人依舊在,#只是忘了我是誰!」
日本文獻,1895-7年,台灣居民分限處理手續通告記載:台灣現有華人16,474人,其中6,546人將於二年之內返回中國,其餘10,291人,將以華僑身份,繼續居留在台灣。另有257,104人,則將以台灣人身份居住台灣。
當時留下來的華人對全島平埔族群台灣人的比例僅約3.8%。這還是在清帝國時期純種平埔族人被大舉漢化後的結果。而根據記載1895-1945這50年間,台灣的華人僅僅增加4萬人。
「 #你我都是原住民」
台灣人的祖先很多人都以為是來自福建的中國移民,此種自認中國漢人乃台灣人祖先的刻板印象其實是透過有政治目的的教育所造成。如今,許多的歷史、考古及醫學研究都否定了這個說法,底下將就各方面的研究及資料,說明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漢化的後代。
台灣被列入歷史記載的時間始於1582年,葡萄牙船長在船行經過台灣時高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的島嶼,並紀錄於航海日誌中。然而,考古學上於台東"長濱文化"的發現,證明了台灣早於據今五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不是荒蕪之島,而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更是遍佈台灣全島。 早期居住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與南太平洋區域住民的語言同屬一系。 約略分為20多個族群,住在山區者稱為「高山族」(約九族),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族」(約十族)。
1616年已經有日本人來到台灣從事貿易, 荷蘭人於1624年佔據台灣,期間為了開墾及農耕需求,引進漢人從事耕作,然這些人力只是僱傭性質,而非移民。 荷人的政、教措施全不及漢人,未為漢人設置學校、教會, 荷人不視漢人為其屬民,教會亦視漢人為異教徒。因此所做的台灣「蕃社戶口調查」,均不將漢人計算在內。
根據荷蘭人的人口統計,荷據時期(1624-1662)台灣各地就有約30萬人的平埔族 (註1), 而在荷蘭駐台最後一任長官揆一所寫「被忽視的台灣」中有記載,當時漢人庸工人數為2.5萬人。然而荷蘭勢力範圍只涵蓋台灣西部,且主要統治地區為台南,高雄一帶。
沈建德博士以1624年為起點以日本學者(註1)及文獻會資料建立人口模型以人口年增率0.7%估計(同時期明朝人口平均成長率為1.054%), 認為荷蘭時期台灣平埔族約有38萬人,非歸附原住民(含平埔族及高山族)有25萬(註2)。
1662 年荷蘭降於鄭成功,鄭家的東寧王國治理平埔族,態度與方法都比荷蘭人嚴苛激烈,對平埔族的剝削程度,更甚於荷蘭人,驅使奴役、虐待刻薄的情況時有所聞,使平埔族大為反感,並起來反抗。鄭式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清帝國為消滅防堵鄭家勢力, 於1661年起實施堅壁清野的戰術。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實施海禁,禁止人民跑到台灣,同時劃界遷民,在沿海地區的住民強制要遷到界內,並築界墻、立界石,派兵戌守,若越界則殺無赦。
以福建為例, 1048公里的海岸線居民都要遷移到界內。 鄭式王朝時期, 漢人為11萬左右(註3)。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可見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到了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清帝國納台灣入版圖,常駐在台灣的官士兵約1.5萬人,三年為一到就離開台灣輪調,為防止反清復明或造反再發生(事實上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官士兵選有家眷者,但家眷不可攜往台灣, 以其家眷為人質,這樣官員到了台灣就不至造反。 於是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從1661 年起超過兩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清廷在外強壓境之下,採納沈葆楨之建言才廢止。 期間此禁令只有在1732(註4),1748,1760年短暫開過三次給官士兵能攜帶家眷一同前往台灣。
1724年藍鼎元「論治台灣事宜書」:「若云番地,則全台皆疆番……。宜先出示,令各土番自行墾闢,限一年之內,盡成田園,不墾者聽民墾耕」,可見1724年清帝國據台時,全台灣仍皆「番」地。
雖然清帝國嚴格禁止中國人民移民到台灣,然而犯罪者,逃犯,或是在中國生活不下去的人仍想辦法偷渡到台灣,這些人多為來自泉州漳州兩地的男性,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他們冒者生命危險通過"10去6死3留1回頭"的黑水溝到台灣謀生,羅漢腳到台灣後,因清帝國法律的規定,漢人不得進入生番(未歸附)及熟番(以歸附)地界開墾或佃田。但因全台非番地者非常少,兵律及戶律的規定,令偷渡者在台無法生存。於是透過結婚政策(入贅),同化政策,武力及騙取土地等手段(註5),取得土地,在台灣定居下來。
有些人認為康熙40年以後因海禁令漸為鬆弛,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然而根據《台灣府誌》記載,1691 (康熙30年) 至 1711(康熙50年) 二十年期間台灣漢移民戶數並沒有增加而丁口亦僅成長1,377人, 其中1691 (清康熙40年)至1,711(康熙50年) 間丁口僅增加 755 人。
可見或許有羅漢腳偷渡到台灣, 然能落地生根者仍在少數, 而能落地生根著也多以娶平埔族為妻。乾隆二年(1737)戶律又規定,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 即行離異。
起因乃是因為羅漢腳藉入贅平埔族(母系社會)取得土地後,不但違反漢人不可進入平埔族地界開墾的禁令,且常引起漢人跟平埔族人的糾紛。 因此"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情形在1737年戶律規定之後必定減少甚至消失。
依照《台灣府誌》的記載1711年時漢人戶數為12,727 戶,丁口僅18,834 人,以一戶平均四口人計算,漢人(含混血)約49,088人,而此時的平埔族及非歸附原住民從1661的38萬及25萬以0.7%人口成長率計算, 則分別是54萬及35萬, 漢人(含混血)人口僅佔全台灣住民的5%。
這樣的估算雖然不夠精確, 然而漢人移民人口佔台灣人口比例不高仍是正確的。
根據清帝國宮中奏摺提到的台灣府社番人口數(註6),1766年(乾隆三十年)為66萬6,380人,1768為68萬7,290人,1769 年為69萬1338人,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為76萬5,721人。這些數據顯現荷治時期平埔族人口以0.7%的人口成長率自然成長的結果跟清宮奏摺的數字是很接近的。
從1732年開始至1760三次開放攜眷只有3萬人不到的眷屬來台,因此漢人(含混血)人口佔全台灣住民比上升到7.6% 。 而最後一次開放則僅兩百多人,顯現台灣因為人口增加,謀生不易,加上渡海風險,以及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已經很少人願意冒著危險移民到台灣。
平埔族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在命名上採連名制,簡單的說,新生嬰兒的名字,除了新名之外還加上母親的名字在後面(隨繼承法則)。清領時期採用賜姓政策當時的平埔族、賽夏族、排灣族等。漢姓是漢族血統與出身的一種表徵。《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別也。」
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所列,土番之姓有机、羅、李、卯、標、卓、萬、戴、穆、寧、來、毒、孽、乃、兵、竭白、北、鄂、岳、雙、尤、溫、鬱、大、蚋、月、落、璞、力、宜一字者,有道泌、埤弄、目加、舊來、之机、合萬、羅皆、池皆、加惹二字者,有弟其力、呂猫落三字者,不過這些姓並非由賜姓而來,而是藉由「番語家名」羅馬拼音的漢譯而來。
清國對臺灣歸化番何時開始實施賜姓政策,文獻雖然闕如,不過當可推測是在「土番歸化」薙髮(即剃髮)納餉(鹿皮、小米)之後。
連橫《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年),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1763年,楊景素任台灣道任內,嚴加禁止漢人越界侵擾平埔族,除此,並奏請準,對其轄內平埔族眾,鼓勵改姓漢化。他任內共對平埔族賜了潘、陳、 劉、戴、李、王、錢、斛、蠻、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米、葉、衛與吳姓。
1772年(乾隆37年)朱景英《海東札記》載:「番以父名為姓,以祖名為名。如祖名甲,父名乙,即呼曰乙礁巴甲。礁巴者,番口語也。近時各社均延師課讀番童,出就道試,錄取樂舞生,給予頂戴,與新生一體簪掛。前學政就番字加水旁,姓以潘者,今則張、王、劉、李,自為姓者多矣。」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亦載:「初,熟番有名無姓,既准與試,以無姓不可列榜;某巡臺掌學政,就番字加水三點為潘字,命姓潘。故諸番多潘姓;後別自認姓,有趙、李諸姓。」可見,賜姓時,初以「潘」姓居多,之後漸有張、王、劉、李、趙諸姓。
有些番社,並不以「潘」姓為大宗,而是以「錢」姓最多,有些姓如黎、金,因繁衍數少,幾乎絕嗣。《新竹縣采訪冊》載,竹塹堡社(即新社)於乾隆年間,「丁口千餘,厥分七姓:曰錢、曰衛、曰廖、曰三、曰潘、曰黎、曰金。今惟錢姓丁口最繁盛,計有二百。衛、廖、潘、三等四姓,每姓丁口只有數十,其黎、金兩姓則已絕嗣矣。」
1778年(乾隆42年):明令官方戶籍登記上,台灣平埔族人不再被記為「土番」或「社番」,而登記為「民」,聚落稱「民社」。
1879年(光緒5年),後山統領兼辦卑南廳撫番事務的吳光亮寫成〈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曰:「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當時所賜漢姓,係擇自百家姓,如恆春縣各番社賜潘姓、金姓,卑南廳各番社賜陳、吳、戴、林等姓。
1881年(光緒7年),將台灣各縣平埔族皆劃為漢籍。1886年(光緒12年),為了防止番姓之混冒,中路理番同知蔡嘉穀規定襲用漢姓或潘姓者必須於姓下加一「新」,成為「雙字姓」,以示區別,而且也規定各番姓之堂號。
日治初期為管理方便,在戶籍登記上又出現「生番」與「熟番」登記,日據申報戶口自動登記為「熟番」的應該是遷居近山區拒受漢化不願背祖的一群,但人口數已寥寥無幾。
至日昭和十年六月四日,台灣總督府公佈「戶口調查」規定,改稱「生蕃」為高砂族,原「熟蕃」改為平埔族,寓賤視意味的「蕃」或「番」一名詞這才從官方文書中消失,但也造成台灣平埔族後裔考証的困難。
那麼平埔族又是怎麼漢化的?
從鄭家東寧王朝到清帝國,統治者的強勢文化加上透過開設學堂,教平埔族漢字,透過賜漢姓,賜漢人祖譜與平埔族人,以及利用稅賦及勞役上的差別讓平埔族人不得不漢化。 於是平埔族雖然擁有多數人口,但聚落型態為主的社會,缺乏大型社會組織,才會落入荷蘭、鄭家東寧王朝、清帝國等的統治。
經過外來政權兩百多年的統治,因而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語言。而隨著人口的增加, 生活空間變小,以及不願意被同化,平埔族展開了族群遷移,沿海的往內地遷移,內地的往山邊遷移(註7)。
以筆者父親故鄉雲林西螺,以及母親彰化竹塘為例,根據沈建德博士的研究—
6、7千年前,鄒族從玉山下,順著陳有蘭溪、清水溪,到達濁水溪、北港溪流域的雲林,故全縣原都屬於鄒族。但,數千年前平埔族到達之後,兩族在平地開始混血,混血後的新種族,後人稱為洪安雅平埔族。雲林人本都是平埔族,因為漢化的緣故,現都自稱是和佬人或客家人。各鄉鎮市真正血統的大要如下:
斗六、古坑:斗六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中葉再降清,改稱柴裡社,頭目老眉德。斗六在清康熙時有客家人流浪到此,但並未把斗六變成客庄。
1689年,斗六社「社番」漢化者留下棄社名改稱和佬庄,不漢化者遷出,部分遷去埔里鹽土庄。
1850年左右,鹽土庄也漢化了,斗六社二度分家,不漢化者再遷埔里,1897年只剩21戶64人。
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屬洪安雅平埔族。斗南、大埤、虎尾:他里霧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時降清、就地漢化。1897年不漢化者只剩20戶57人。文獻記載,社男「多娶漢女」,其實娶的是漢化的平埔女性,否則,連平埔族都有漢女可娶,怎麼還會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傳說?
虎尾是荷治時期的行政中心
西螺、二崙、莿桐、林內:西螺社,屬貓霧拺平埔族。和彰化方面的血統相同。據說濁水溪以前是在西螺之南,改道之後才在西螺之北。故改道之前,西螺與彰化屬相同地理區域,因此同為貓霧拺族,而非雲嘉地區的洪安雅族。筆者的父母都是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人,只是父系的祖先在清殖時期就已漢化,母系祖先則直到日治時期後才遭漢化。
荷蘭血統:1641年荷蘭進入北港,在大埤築紅毛埤,虎尾為行政中心。這些地方現應仍可找到荷蘭血統。
筆者就讀雲林斗六正心中學時期,許多同學就有棕色眼珠、紅髮、捲髮等許多荷蘭血統的特徵。
1895年清帝國割讓台灣給日本,當時台灣人口約255萬人,然當時清帝國的統治區域仍未及全台,日清和平條約第五條裡有規定寬限期間二年,給與台灣居民自由選擇留在台灣取得日本國藉成為日本國民,或把所有財產變賣而離開台灣,兩者擇取其一。實際上退離台灣者,一說約4,500人,另一說則為6,500人。
國藉選擇的期限過後,台灣總督府開始嚴格限制台灣中國之間的往來,清國要在台灣設領事館也加以拒絕,同時努力排除清國對台灣居民的影響。
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戶口調查是始於日治時代1905年(明治38年)。當時的台灣人口約312萬人。其中平埔族人約46,432人,高山族約11萬人, 日本人約59,618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約8,223人, 其他本島人近290萬人。(註8)
日本於1945年於二次大戰中戰敗投降,當時台灣人口已經成長到約690萬人,其中日本人約42萬人,外國人士 5萬多人,平埔族約7萬人,高山族約17萬人,其他台灣本島人士約619萬人。
可見日本戰敗時仍有尚未漢化的平埔族人。而這些佔人口比例低的清國移民經過兩百多年與台灣平埔族的通婚,平埔族血源的比重早就遠遠超過了漢人的血源。而且歷經台灣被割讓後,這些人早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日治時代對台灣山地原住民仍採劃紅線封山圍堵政策,但仍尊重他們的姓氏、風俗、習慣,未強力干涉,甚至於實施土地居住權之保護;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立即下令要求他們改漢姓以達台灣全面漢化政策。目前原住民如果不是因面相輪廓更異於漢人及平埔人,尚可分辨,否則再經50年後原住民命運會與平埔族完全相同,就是所謂變成漢人了。
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的追擊,逃到台灣。跟據1956年「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逃到台灣的中國人不包括軍隊有64萬(註9),這裏面,女性只有21萬。
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數量根據駐台美援機構Foreig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的1954年的調查報告約為50萬人,而1956年台灣人口為939萬(不含職業軍人,1970年前戶籍與兵籍是分開的),所以這些中國移民在1956年只佔台灣人口的 6.8%,即使加計軍隊也不過佔全台灣人口的11.5%。而這些中國移民,因女性人口不多,要通婚也勢必與台灣人通婚,經過幾代的通婚,這些中國移民的後代平埔族的血源比重又超過原有的漢人血源。
台灣目前的族群被略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個族群。其中閩南人及客家人都有「中原」祖籍。2001 年馬偕醫院檢驗科主任林媽利在國際組織抗原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由基因等遺傳標誌分析,台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並不屬中原漢人。很顯然的,族譜再度被證明並不可靠(註10)。
而且閩南人及客家人遺傳特質上確屬同源,無法分別。然而在中國閩南人,聚居於平原,客家人則散居於邊緣丘陵山區,兩族之間的交往和通婚並不頻繁(註11),如此經過兩、三千年的區隔,兩族群的遺傳特質會有分化,乃是生物進化學上常見的現象。
正如多數學者所主張,中國閩客兩族分屬不同遺傳族群,這是不難想像的。只是,中國閩客既屬不同族群,為何台灣閩客卻具有共同的遺傳特質?
唯一合理的解釋的就是因為台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皆屬平埔族漢化後被賜與漢姓及族譜, 加上清帝國時為了方便統治刻意分化操弄族群的結果。而此一現象就遺留到現在。時至今日,兩者之分只是語言及習慣等可以經由後天習得的特質。
東寧王朝所使用的語言是河洛語系中的泉州音系。因鄭氏籍貫為泉州,追隨者自然多閩南人尤其是泉州人。荷據時期來台的漢人亦多泉漳之人,清帝國時期台灣在未設省之前屬於福建省,而移民到台灣的羅漢腳也是泉、漳居多。因此在平埔族漢化後形成一個以閩南語為主體的社會。
除此之外,林媽利醫師發現所有高山原住民出現的抗原種類都很少,其基因的組合歷經幾千年的歲月沒有改變,成為全世界上最純的族群。每一族所具有的不同的組合數不只有限,且有很高頻率,其中賽夏族最高,成了最純的原住民。
而林醫師於2005年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發表的論文證明台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人母系血緣有直接相關,顯示台灣原住民與亞洲大陸的族群在冰河時期結束時即已分開, 除排玻里尼西亞人與亞洲大陸的關係。加上 Jared Diamond 於Nature (Vol。 403, 709, 2000)以"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發表的論文都在在證明了台灣原住民乃是目前南太平洋南島語系之源。
長久以來,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以為自己的祖先乃是清帝國時期的閩南、廣東移民。如果真有此大規模的移民,史籍上必定會有所記載,然而,卻完全沒有這樣的記載閩南廣東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移民移向台灣。而且千人萬人之數對於族群遺傳特質的改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差之千里。族群的全部取代〈Total Replacement〉非同小可,並非短短的兩、三百年可以達成。鄭昭任博士即認為DNA漸次變異的方向所得的證據,語言的淵源關係,都代表台灣原住民昔日在歐亞大陸的移動。其經由中國內到台灣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反之,經過印支半島中部或南部一帶由西向東或由南向北移動的可能性最大。林媽利醫師等HLA的研究顯示今日「台灣漢人」與古越南原住民的血緣最近。而林媽利醫師長期在血型上的研究,從亞孟買血型到米田堡 ( Milten-berger) 血型比例,顯現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是近乎相同,而中國則與台灣有很大的落差。
這些結論與上述先民的移動路徑正好不謀而合。而林醫師的資料又顯示「台灣漢人」與平地原住民Pazeh(巴宰族)的HLA遺傳質十分相近,幾至不能分別(註12)。
綜上所述,目前的社會科學及醫學上的研究,都指向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平埔族漢化的後代,非來自清帝國時期的漢移民,而外來移民,只佔了少數比例。 這些移民經過幾代的通婚後,也都含有平埔族的血統。這樣的結果不僅顛覆了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也讓台灣人得重新思考族群的關係。因為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現存的原住民,或是部分外省籍的後代,全部都是台灣原來住民的後代,只是大多數已經漢化,因此,我們要特別珍惜與保存目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畢竟這是多麼寶貴的文化資產。
同時,閩客的分野應該從此打破,雖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語言,卻有著相同的祖源。而從荷治時期到現在,短短三百多年,台灣人從部落文化開始逐漸與現代文明接軌,強大的學習能力與環境適應力,創造出全世界第十六大的經濟體,台灣的競爭力在世界名列前矛,科技實力更是倍受推崇,這樣的成果,舉世無雙,身為台灣人豈能不自豪,豈能不向我們的原住民祖先致上崇高的敬意。
�註 1: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譯〈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註 2: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7-4.htm
�註 3: 陳紹馨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
�註 4: 1732年(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新的限制是知縣以上的文職人員必須要超過四十歲,而且沒有兒子,方可攜眷.
�註 5: 中央研究院原始生產模式與歷代經營策略貳、歷代經營策略中第三節「有清時期之土地競爭及番課租稅」.
�註 6: http://www.sinica.edu.tw/…/library/…/npmdatabase/piah037.htm
�註 7: John Robert Shepherd (1995),《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Frontier 1600- 180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註 8: 日治時期人口調查資料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POP/Mt49-2.xls
�註 9: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 第二卷第一冊
�註10: 宋代以前不准民間私修族譜,而由官方公佈,為了統治或政治目的,其祖譜往往不可靠。 明代之後,私修族譜才成風氣。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1218件現有族譜及93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1951年後編印的有835件,佔全數的63。7%;乾隆23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22件,佔1。6%。 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
�註11: 高木桂藏:客家:中國內的異邦人,講談社現代新書,1991
�註12: http://www.wufi.org.tw/taiwan/n020729a.htm
�註13: www.taiwannation.com.tw
文章來源:http://ppt.cc/Ucop
(圖片取材自網路)
《附記1》清帝國「化番俚言」
�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清帝國平埔文獻之一《臺灣生熟番紀事》(1885年)
「化番俚言」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51/006.htm
《附記2》清帝國「臺灣地圖」(地圖上方為原住民族遭統治年史)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51
《附記3》台灣史與基因比對呈現的「台灣人圖像」
https://goo.gl/LcJu3t
《附記4》2019年3月林媽利醫師:「『台灣血緣』╴台灣人的DNA」最新演講影片。
https://goo.gl/ZbQNz3
《附記5》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路徑
台灣原住民有五萬年人文歷史,比亞洲大陸支那人種還早四萬年。
https://s.yam.com/BVx4c
《附記6》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上半場)
https://s.yam.com/aNYvt
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下半場)
https://s.yam.com/PvKv3
《附記7》1623 年以前, 琶侃(Paccan)國- 至少延續有1萬3千年
https://s.yam.com/5c2fV
(註):上列「臺灣」的「臺」字為清帝國及華帝國殖民用詞,「台灣」的「台」為古字用法。
《後記》:由於本篇資料陸續有關心台灣民族史實脈絡的臉友提供寶貴資訊,在此將更多關於台灣人基因溯源的資料整理歸納如下:
台灣人溯源
科學解密生物密碼的核心脈絡叫「基因」,而現代的陸地板塊並不是幾萬年前的模樣。因為地球歷經過冰河期與大洪水。
截至目前為止,當代人類基因研究報告指出,六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出發後,有一支隊伍沿著陸地西方走,四萬年前抵達歐洲,而後混血融入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後,成為了歐洲人的祖先;另有一支沿著大陸棚南端一路經過當時還是大陸棚的中南半島,而後走到台灣。這批人選擇留在這邊生活,也就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最早的祖先,當時是五萬年前。
而後有一支隊伍,選擇離開台灣,繼續前進。後來渡海到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而後子孫再渡海到朝鮮,再翻閱長白山進入了支那大陸北方,成為蒙滿族人的祖先。
支那大陸傳說的蚩尤大戰黃帝,依邏輯推論,就是台灣先民後裔的那支北方民族,戰勝另一支循著歐洲路線過來的百越民族。而戰勝的北方民族後來進駐大陸河套中原地區,成為大陸人最重要成份的基因來源。
由於地球上人類出現過的痕跡有一大段空白,加上目前地球上的古文明都顯示地球曾出現大洪水,洪水直到約莫1萬2千年前才退去。大洪水當時只有少數高海拔的地區的人才有機會存活,而台灣島卻是全球唯一一個短短幾天步行的距離,就佈滿了268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陸地。當時這些留在台灣的祖先,就倖存了下來。
而後六、七千年前台灣北部大屯山火山爆發,影響遍及全島乃至附近海域。
當時台灣地底下的熔岩庫大噴發,岩漿流入台北盆地,形成了後來從湖乾涸逐步成為陸地,而後成為今天的台北市。
當時的熔岩不只從山頂噴發,也從遠在台灣宜蘭外海11公里海底地殼薄處噴發。74座海底火山噴發的結果,形成了如今我們稱呼為「龜山島」的島嶼。
由於這種大規模火山噴發,極度不利於作物與生物的生存,當時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因為生存空間改變感到不安,被迫再向外移民,成為了後來整個太平洋南島民族共同的祖先。
甚至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依其研究指出,台灣人很可能是多數當代智人共同的祖先。
或許真有少部份人從北方支那大陸在冰棚退去大洪水來臨前,循著陸地抵台台灣。但那些人在大洪水存活下來的機率遠比本島人低。而大洪水過後那邊的人要來的可能性,會遠比我們要過去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的威脅,而那邊沒有。
也就是說,依造基因學的理論,台灣的基因之於亞洲種族相較是較為亙古的,而後陸續加入的百越民族血統,應該也都是台灣先民的後裔。這個只要從基因定序去看就能解開謎團了。
依照哈佛大學對於人類基因的研究,東南亞民族的存在可追溯至500~7000年前,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更指出,東南亞的民族很可能是台灣的某支原住民族沿著海路抵達菲律賓、印尼定居後衍生。
這與台灣六、七千年大屯山火山爆發造成島民遷徙不謀而合。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估,支那大陸南方的百越民族,很可能也是當時台灣先民為躲避火山爆發後嚴苛的生存環境,向北移民後的後代。
摘》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是航海民族居住的大本營。靠著優異的還海技術,這位台灣人(嚴格上來說,他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再到印尼,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東到復活島,最南到紐西蘭。
《遠見》MIT研究:台灣人可能是現今地球人類的共同祖先?
https://s.yam.com/pyJFZ
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CXCY〈诚心呈义〉圣城耶路撒冷探秘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究竟为什麽祭司长和文士为了一件事,就决定「要想法子杀害耶稣」?本集「诚心呈义」节目, 庄政诚 老师带你一起来解开圣城耶路撒冷历史的奥秘。 ... <看更多>
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 在 莊政誠學歷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誠心呈義異端,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莊政誠雲林科技大學,莊正誠牧師,莊政誠老師,誠心呈義背景. ... 福音神學院院長台灣的神學院排名華神師資莊政誠學歷莊政誠異端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