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擴大川普時期的對中投資禁令】
美國時間6月3日白宮發布了許多新聞,其中跟台灣最相關的就是美國正式宣布開始進行疫苗外交,首批將有700萬劑疫苗給亞洲盟友,當中包括台灣。
接著白宮發布訊息指出,拜登簽署了行政命令,擴大了川普時期訂定的對中國國防或者數位監視相關企業的投資禁令(新聞稿:https://reurl.cc/Akk46p )。這個行政命令是接續2020年12月由川普政府所頒布的緊急狀態,內容是描述中國解放軍相關的企業對美國帶來的國安危害,所以要禁止美國資本再投入到這些公司,幫助解放軍成長。現在,投資禁令除了原有的軍事相關企業外,再增加跟監視系統科技相關的企業,因為中國把這些科技拿來迫害人權。
這個禁令規範的對象是「所有美國的個人」,也就是全體都適用的意思,美國公民不得與禁令上認定的這些中國企業進行投資行為。
這份黑名單上最有名的軍工複合企業包括: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芯國際、中國移動通訊、中國電信、海康威視、華為。
目前看起來,拜登政府不只延續了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強硬政策,而且很認真地制定與執行各種政策,要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
很多人會問說,那這些行動會不會只是說說好玩,過一陣子又開始親中、綏靖?我們認為是不會的,因為中國挑戰美國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甚至反而會更加大力道。中國現在認定西方國家都在衰退,而中國要追求的是中華民族對偉大復興、國際政治的領導地位。
習惡鬼總加速師不是蓋的(惡鬼稱號由來請洽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我們的上一篇貼文也有談到)。
現在在美國兩大黨之間最具有共識、幾乎沒有太多分歧的其中一個(而且很可能是唯一一個)議題,毫無疑問地就是對中國政策。目前美國的印太政策就是要聯合盟友一起對付中國,而這是兩大黨之間具有高度共識的議題。
前陣子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政策被暫時撤下、暫緩實行之類的,有些人就擔心美國要走回親中的老路,但其實這只是政黨輪替時的正常現象:即所有重大政策都會進行重新的檢視。
目前看起來,在對中國政策方面拜登政府高度延續了先前川普時期的路線,貿易戰沒有取消,許多對中國強硬的措施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民意也是高度支持這些政策的);而且,對台灣方面也是維持非常友好且熱絡的關係,不只沒有變低調,而且還到處拉攏盟友一起談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議題。
對台灣來說,我們當然是非常樂見這樣的發展。
✨ 觀測站底加辣Podcast:https://reurl.cc/VEEYq5。
✨ 小額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林俊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拜登可能上台的情況下,大家都非常關注民主黨較為溫和的對中立場是否會導致政策轉向?近來兩任民主黨前總統頻頻出來發言,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柯林頓與歐巴馬,分別代表美國對中政策的兩個不同階段:柯林頓代表的是90年代,美國要讓中國與全球經貿體系接軌,他的思維就是典型的「以經濟改變政治」。但他現在...
綏靖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辭強進推者,退也。」普京的無預兆退兵令西方錯愕之餘又鬆一口氣,因為北約骨子裡其實不想與烏克蘭走得太緊,只是為勢所迫,才會由初時作壁上觀變為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議程,所以會有人說,普京是不願把烏克蘭推近北約,才會毅然急流勇退。這麼說,北約改變態度算是立下了最大功勞,亦揭示了列強放棄綏靖才是遏止獨裁者冒進的效途。
急流勇退的不止普京,還有俄羅斯反對派首領納瓦尼。被默克爾送回莫斯科後,他便展開了三星期的絕食,藉此在當地號召了連場反政府示威,期間已有幾千人被捕。對普京來說,這些麻煩可以用鎮壓應付,更大的麻煩是西方會利用納瓦尼大造文章,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而在幾日前更一度傳出納瓦尼行將就木的消息,他的手腳失去知覺,開始失去意志,實驗證明監獄強行所打的葡萄糖水沒有效用,他沒有被強行灌食。這個時候,納瓦尼等到了烏東退兵的消息,「很果斷地」結束了絕食,說自己已取得到最好的成果,給普京塞一隻大死貓。奪取了因果的解釋權,精神勝利就可行了。
保住納瓦尼的命所以鳴金收兵?普京不肯這麼交換。而俄軍宣佈「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亦頗有納瓦尼精神勝利的色彩。說真的,澤連斯基以至一眾歐盟領袖其實都不肯定俄軍今次的戰略目的究竟是甚麼,才會以防範頓巴斯被吞併為前提全面備戰。俄軍雖然堅稱自己有境內軍演的自由,但這又怎解釋得了烏軍的折損?兩星期的刺探虛實,普京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還是放棄了本來目標?
留械不留兵,俄軍的意思是他們準備好隨時回來,下一次的侵略將會更加如火。就在此時,普京宣佈全民休養生息——全國五月停工,放10日疫假。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408043
作者
綏靖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拜登今天的外交政策講話,正式把中國定位為“競爭者”而不是“威脅者”,可以說是對華政策重新回到綏靖主義的宣言。
這個定位本身也很荒謬。所謂“競爭”,意味著雙方都會遵守一套遊戲規則,否則怎麼競爭?但今天的中共,有半點遵守國際規則的意思嗎?一個不守規則的人,只能是破壞者,搗亂者,怎麼可能是“競爭者”?!
未來,“對抗”這個詞將不會出現在美國對華政策中,“談判”和“對話”重新會成為互動模式。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國和西方會為此付出代價。
綏靖意思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拜登可能上台的情況下,大家都非常關注民主黨較為溫和的對中立場是否會導致政策轉向?近來兩任民主黨前總統頻頻出來發言,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柯林頓與歐巴馬,分別代表美國對中政策的兩個不同階段:柯林頓代表的是90年代,美國要讓中國與全球經貿體系接軌,他的思維就是典型的「以經濟改變政治」。但他現在說出習近平打破任期制破壞美中關係,我認為某種程度上,他是在承認自己當年的模式失敗了。
至於歐巴馬,他一上任就面臨了金融海嘯。金融海嘯帶來的深刻影響,就是讓傳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受到重創,因此不得不引入非市場經濟體系的中國力量來幫助國際經濟重建,也讓中國有了崛起的機會。大家如果仔細回想,2008年前後幾年正是中國國力的最高峰。歐巴馬特別提到金融海嘯,我認為也是在替他自己辯護,意思就是「我任內與中國和平相處,是不得已的」。
這兩位前總統的發言,共通點就是解釋自己對中國為何不夠強硬,彷彿不夠強硬是他們的「罪過」一樣。但既然已經卸任,選舉也已經告一個段落,他們何必在此時說這樣的話?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到:未來4年若是民主黨執政,對中國還是軟弱的話會引起非常大的民怨與不滿,這些話是在說給拜登政府聽,同時也側面印證了反中已是全美共識。
尤其拜登的外交班底多是歐巴馬時代的國務院官員,歐巴馬此時的發言就顯得特別重要。他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中,把他當年訪問中國如何遭到監控都寫出來,以前總統的身份寫出這些事,尤其未來4年很可能還是民主黨執政,這只代表一件事:他認為跟中國保持表面關係已無必要。
民主黨的兩位前總統陳述自己對中國綏靖,換來的是如何失敗的下場,這是在說給第三位可能的民主黨總統聽。所以民主黨上台後,對中國的關係就會和緩嗎?看來並非如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vfOjz3CqM/hqdefault.jpg)
綏靖意思 在 史檔- 【講開有段故】英揆張伯倫綏靖政策係無可奈何嘅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綏靖政策係無可奈何嘅「緩兵之計」? ... 後來「四司六局」呢個說法傳入廣東一帶,又因發音相近變成咗「四四六六」呢個講法,被形容談判時雙方講清講楚、處理得當嘅意思。 ... <看更多>
綏靖意思 在 蘇聯竟是二戰發起國?英法綏靖不止、蘇德瓜分波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會講點兒故事,略懂點兒歷史,稍有點兒意思。 歡迎訂閱喪心病狂劉老濕官方頻道:http://bit.ly/3nII7Ft 聊聊二戰前的背景,為什麼蘇德瓜分波蘭, ... ... <看更多>
綏靖意思 在 Re: [問題] 綏靖主義與皇家空軍-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jimmy5680 (未必會飛的企鵝)》之銘言:
: 43
: 說張伯倫實施綏靖主義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爭取發展轟炸機的時間,
: 讓皇家空軍可以在正式與納粹德軍開戰之後對歐陸實施戰略轟炸。
: (如果我沒記錯書中應該是這個意思)
: 想請問二戰前夕的皇家空軍真的有在戰略轟炸能力上面投入較多資源嗎?
: 43
事實上當1939年9月3日當英國對德國宣戰的時候,在皇家空軍近1500架一線戰機中沒有半
架有足夠的航程可以飛到德國的工業中心地帶進行戰略轟炸,就算可以,張伯倫內閣大概
也不會主動下令直接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因為他們擔心會遭到德國空軍的大規模報復(
詳見前篇關於轟炸的恐懼這一點,而他們在戰前對德國空軍的數量嚴重的高估,且相當程
度上誤以為對方的空軍也是要拿來和他們所想的一樣用來戰略轟炸用,但實際上德國空軍
的建軍方向與英軍並不相同)
這點在張伯倫於宣戰數日後寫給妹妹的家書中可以窺見一二:
「我所冀望的不是軍事上的勝利-因我非常懷疑它有達成的可能,而是德國大後方的崩
潰。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有必要讓德國人確信他們是無法獲得勝利的……在這樣的理論前
提之下,我們對於任何可以對德國民心士氣產生效果的任何舉措都應該重視(也就是戰略
轟炸啦)。但除非對方先這麼做,否則我個人仍是希望不是我們率先開始轟炸對方的彈藥
中心與城市。」
所以在宣戰後的假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基本上是無所作為(除了丟丟傳單和偵查之類的
行動以外....),部分是因為它被勒令不能作為,部分則是因為它瞬間理解到自己的能力
根本無法有太多實際的作為,需要等更新的機種服役etc
這個暫時不對德國主要城市進行轟炸的禁令一直要到德國正式侵略西線、並且對鹿特丹實
行毀滅性轟炸後才正式解除
換言之,
: 說張伯倫實施綏靖主義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爭取發展轟炸機的時間,
: 讓皇家空軍可以在正式與納粹德軍開戰之後對歐陸實施戰略轟炸。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些問題的,雖然張伯倫的確對戰略轟炸寄予厚望,其在擔任財務大臣
與首相期間也將戰略轟炸置於英國再武裝計畫中相對前端的位置,但這毋寧像是一種嚇阻
與不到最後絕不輕易使用的手段。實行綏靖主義與發展戰略轟炸彼此間並不是個因果關係
,張伯倫並不是為了要生出轟炸機才用綏靖拖時間,因為張伯倫的確直到最後都還不放棄
追求和平的希望,他也真的寄望可以用外交手段阻止德國發動全面戰爭,是以遲至開戰之
後都沒能立刻讓皇家空軍可以對歐陸實施戰略轟炸(無論是意願還是能力上);但是綏靖
政策,特別是1938年以後的後期綏靖政策,張伯倫政府的確是一方面綏靖,另一方面又逐
漸加速其進行再武裝的計畫,兩者之間的關係比較像是張伯倫在理想之餘又不得不作最壞
的打算而顯得有些兩頭下注的情形
: 推 kchtrajan: RAF的轟炸有效吧 原來目標就是只要濫炸城市 這有達到啊 02/01
20:0
: → haoboo: 低估所需要的資源跟科技,高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02/01
20:0
: → kchtrajan: 千機轟炸那幾次不都把德國大城市炸翻了 02/01
20:0
: 推 haoboo: 李德哈特就對皇家空軍的戰略轟炸有滿多批評的 02/01
20:0
: → haoboo: 千機轟炸其實效果沒有很好,主要是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02/01
20:1
: 推 shiriri: 大規模轟炸後來改以交通石油設施和軸承工業為目標才比較 02/01
20:3
: → shiriri: 有效果 02/01
20:4
關於RAF的轟炸有沒有效這一點是個頗有爭議性的問題,而這或許是因為對於怎樣算是有效
,不同人在不同時間往往有不同的認定。怎樣算有效?根本是個大哉問Orz
好比就英國最初的實施戰略轟炸的動機而言,是為了癱瘓對方的民心士氣、進而促使對方
政府坐上談判桌或爆發革命倒台,所以他們轟炸的目標才會是大城市、想要盡量殺傷對方
的人口中心(所謂的恐懼式轟炸、無差別轟炸);而美國方面打從進入歐戰時就是採取完
全不同的思維,某種程度上而言可以說他們比較務實,它們主要攻擊的目標是城市的軍火
工業產值,例如石油、橡膠、化學工廠etc,以及鐵路和交通網
RAF裡面的當權派幾乎都是戰略轟炸致勝論的信徒(例如哈里斯),這些人宣稱光靠戰略轟
炸就足以拖垮敵國(當然是膨風),一旦發覺對方政府依舊不受影響時就宣稱轟炸會給敵
方軍民帶來士氣上的打擊、因而對於打擊敵人的整體表現有所助益。就後者這種宣稱而言
麻煩在於士氣是一種主觀認定、難以評估的東西,當1942年以降盟軍對納粹德國各個大城
市的狂轟濫炸後,許多納粹方面的報告的確指出人民對納粹的信任有受到影響、士氣有因
此跌落等狀況,但這些幅度都很難具體客觀的評估,而且就算這些敘述為真,也顯然不足
以撼動現代極權國家對社會的控制。
嘛,就結果論而言,haboo版友的推文算是相當中肯,即『低估所需要的資源跟科技,高估
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只是這到底算不算非戰之罪就見仁見智了)
最後分享一個成效評估的案例,美國官方曾在1943年秋天、剛與英國開始實施聯合戰略轟
炸後,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將軍(Henry H. Arnold)曾要求一批從美國各大院校
組織而成的歐洲史學家來評估戰略轟炸的效果,而在這群歷史學家所組成的委員會上呈給
阿諾德將軍的報告當中是這麼寫的:
『雖然經濟封鎖與戰略轟炸對德國的經濟基礎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是德國的軍事經濟卻
沒有遭受到任何致命的損害...雖然戰略轟炸對德國最終的失敗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且若沒
有戰略轟炸的推波助瀾則完全擊敗德國將難以達成,但是單靠轟炸本身並不能促使德國在
1944年春天垮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8.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3127802.A.1CD.html
※ 編輯: jonathan836 (218.161.8.163), 02/05/2015 17:56: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