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前年今天,我在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拍攝的影片。
2018年8月23日是「八二三砲戰」60週年紀念日,當天我特地拜訪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安路口的「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原北安公園),那是我第一次到這兒。
《關於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2016年8月23日,在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臺北市議會及劍潭里辦公室極力的促成之下,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安路交會處北側的北安公園正式更名為臺北市首座「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園內的「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則是在同年9月3日軍人節揭碑。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裡特地安置國防部提供的兩組戰時火砲,結合當地忠烈祠、海軍總部,串連前總統蔣經國故居「七海文化園區」,成為臺北市重要的國防教育、觀光及文化重點。
1958年八二三砲戰勝利,奠定了兩岸和平的基礎,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推動臺北市設置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多年,透過市議會議員連署支持,北市府公園處多次與相關里辦公室溝通,最終選擇在中山區北安公園,並獲劍潭里畢無量里長全力支持,經劍潭里辦公室依「臺北市公園更名作業要點」連署,提報區務會議,並經公告,完成嚴謹的更名程序。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就任市長後首次與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會面,即責成公園處於2016年8月23日前完成這項重要任務,在市議會、劍潭里辦公室及市府同仁的努力下如期完成,讓八二三戰役戰友完成多年的心願,也是市府對於先烈及現今戰友在臺海和平的感謝。
戰役後許多軍人回歸社會,仍為社會發展持續的努力,因此北市府選擇在2016年9月3日軍人節當天,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裡的「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揭碑,向曾參與這項光榮戰役的軍人們致敬。
為了充實公園內景觀,北市府兵役局與國防部協調,提供歷經八二三砲戰時間的兩組火砲,由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規劃成符合歷史及當地景觀之紀念公園。
這兩組火砲,一組是M59型155公厘加農砲,為國軍於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壓制中共砲兵主力,另一組是40MM/L60雙管砲,在臺海防衛戰裡殺出重圍登上金門灘頭,成功執行運補任務。上述火砲在檢整之後,於此公園長期陳列展示,供國人緬懷我軍將士參與八二三砲戰之英勇事蹟。
北安公園更名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自選址即符合當地意象,在劍潭里畢無量里長的努力下,依臺北市公園更名程序完成更名,極具歷史文化意義;八二三紀念公園自選址完成、辦理更名程序及至工程完工,不到半年的時間,讓八二三戰役戰友及其家屬完成多年的心願;紀念碑及火砲設置完成後,結合當地國防機關、忠烈祠等,成為當地亮點,讓民眾能了解八二三臺海戰役之歷史由來。
在八二三戰役中,共軍突襲金門列島,二小時落彈四萬餘發,我軍及時果斷反擊,開戰44天共軍發射了47萬餘發砲彈,戰時臺灣許多年輕人臨時被徵召,不分黨派及族群,軍民合力浴血奮戰,以英勇堅毅意志,終於抵制共軍侵略,贏得了光榮的勝利。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緊臨忠烈祠、海軍總部、空軍司令部、國防部,結合前總統蔣經國故居「七海文化園區」、國家軍事博物館,除了對在地文化觀光有助益外,並可加強全民之國防教育。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的設立,不僅代表臺北市感念軍人「保鄉衛土」的奉獻精神,更清楚記載了這段屬於臺灣人不分族群保家衛民的歷史,讓民眾在巡禮之際,得以緬懷先人的英勇事蹟,永銘這段重要的歷史記憶。
《關於八二三砲戰》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三十二軍船隻分發給第二十八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間,解放軍決定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至10月27日),全軍覆沒,史稱古寧頭戰役。
1949年10月27日,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台北,蔣介石流淚道:「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蔣對此戰給予高度評價:「古寧頭大捷,不僅保住了金門,更保住了台灣。」
於是,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能攻下金門,中華民國成功拿下台灣海峽的主控權,把主力集中至台灣。翌年(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避免中共藉機攻台,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令解放軍渡海攻台的難度倍增,於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隔著台灣海峽對峙,雙方在軍事上雖未發生激烈衝突,但仍保持緊張的敵對狀態。
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推翻其王室,建立伊拉克共和國,並退出巴格達條約,美、英立即派兵進駐黎巴嫩與約旦,中東形勢緊張。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由,加強沿海兵力,形成態勢將要攻打台灣。7月15日,中華民國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其國防部長飛抵北京,與毛澤東及周恩來等人密商。
地理上,金門、廈門隔海相望,金門島上國軍大砲能封鎖廈門港入口,因此廈門附近航運受威脅。
1958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透過福建前線各電臺廣播宣傳「攻取金門馬祖、武力解放臺灣」企圖先用心理戰術瓦解金門守軍士氣。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集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迅速南移,它的轟炸機進駐路橋機場,戰鬥機則分別進駐沿海各地的機場內。」8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台灣海峽局勢緊張,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1958年8月18日至20日,蔣介石巡視金、馬前線。8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集中在三都港內,隨時準備出動。」蔣中正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8月23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父親曾往金馬二地視察,今已返台北,一切平安,請釋念,敬請福安。兒」。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對金門進攻,砲擊一日數萬發。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香港和中國大陸則稱之為金門砲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週邊的一場戰役,由於當時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砲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一開始,國軍猝不及防,而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
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到了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國軍成功守衛了金門。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
八二三砲戰是國共內戰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遊太原風光 聽山西故事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貫 山西省五臺縣 國籍...
綏靖公署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二三砲戰紀錄片】
這段影片紀錄了1958年的金門,這一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砲轟金門,爆發了第二次台海危機。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三十二軍船隻分發給第二十八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間,解放軍決定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至10月27日),全軍覆沒,史稱古寧頭戰役。
1949年10月27日,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台北,蔣介石流淚道:「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蔣對此戰給予高度評價:「古寧頭大捷,不僅保住了金門,更保住了台灣。」
於是,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能攻下金門,中華民國成功拿下台灣海峽的主控權,把主力集中至台灣。翌年(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避免中共藉機攻台,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令解放軍渡海攻台的難度倍增,於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隔著台灣海峽對峙,雙方在軍事上雖未發生激烈衝突,但仍保持緊張的敵對狀態。
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推翻其王室,建立伊拉克共和國,並退出巴格達條約,美、英立即派兵進駐黎巴嫩與約旦,中東形勢緊張。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由,加強沿海兵力,形成態勢將要攻打台灣。7月15日,中華民國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其國防部長飛抵北京,與毛澤東及周恩來等人密商。
地理上,金門、廈門隔海相望,金門島上國軍大砲能封鎖廈門港入口,因此廈門附近航運受威脅。
1958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透過福建前線各電臺廣播宣傳「攻取金門馬祖、武力解放臺灣」企圖先用心理戰術瓦解金門守軍士氣。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集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迅速南移,它的轟炸機進駐路橋機場,戰鬥機則分別進駐沿海各地的機場內。」8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台灣海峽局勢緊張,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1958年8月18日至20日,蔣介石巡視金、馬前線。8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集中在三都港內,隨時準備出動。」蔣中正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8月23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父親曾往金馬二地視察,今已返台北,一切平安,請釋念,敬請福安。兒」。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對金門進攻,砲擊一日數萬發。
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香港和中國大陸則稱之為金門砲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週邊的一場戰役,由於當時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砲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一開始,國軍猝不及防,而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
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到了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國軍成功守衛了金門。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
八二三砲戰是國共內戰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轉自張哲生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galactor2009)
https://youtu.be/bBcqAE2uu6k
#八二三砲戰 #金門 #台海危機 #張哲生 #戰火無情 #和平可貴
綏靖公署 在 兩個太陽的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49年後被中共處決242國民黨抗日高級將領及資本家。1951年公私合營及地主全數企業、土地收歸國有,資本家及地主一律處決。
注:我會發這資料是告訴台灣人,共產黨本性永遠都不會變,匪就是匪,跟匪合作的人將來死的很慘。例如:蔡衍明.....聯電....等。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一場鎮壓反革命的運動,但是在這場鎮反運動中,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期間起義、投誠、被俘;退 役返鄉,閑居或從商的高級將領絕大部分遭到槍殺、關押,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收到株連。這 些被殺的242名民國高級將領中,其中上將與辛亥元老5名、中將 78 名、少將159名。
這被殺的242國民黨高級將領,他們中幾乎全部參加了八年抗日戰爭,其中不少高級將領都是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同時期被關押1062名曰本戰犯中,1017名分批釋放,只有40名罪行嚴重的分別判處8—20年有期徒刑,沒有一個判死刑。」
上將與辛亥元老
1、何海清辛亥革命元勳(1875-1950)上將 1950年處死。
2、宋鶴庚辛亥革命元勳(1883-1952)上將。1952年死刑。
3、夏之時辛亥革命元勳(1887-1950)1950年槍決。
4、鄧玉麟辛亥革命元勳(1881-1951)1950年被處決
中將
1、糜藕池(1897-1951)中將。1951年7月在鎮反中被處決。
2、謝崇階(1904-1951)中將,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樂山被處決。
3、彭曠高(1902-1951)中將。1937年9月任第15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旋任第54軍參謀長,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秋任陸軍通信兵學校教育處長,1939年任西南游擊訓練班教務處長,1943年春任第29集團軍參謀長,參加常德會戰,1951年9月26日處決。
4、崔世昌(1900-1953)中將。1939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1942年任第14集團軍中將參謀長,1944年7月任第5戰區副參謀長,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縣被處決。
5、倪弼(1894-1958)中將。江蘇江都人。1938年任第3戰區軍法執行監,1941年冬調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 1958年7月31日以反革命罪在江西贛州被處決
6、曹勖(1901-1951)中將。1938年任第98軍193師副師長,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任第6戰區鄂中游擊第7縱隊司令,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處決,
7、趙世玲(1905-1949)中將。1938年任山西青年決死隊第3縱隊游擊9團團長,1939年任山西青年決死隊第3縱隊197旅旅長,1940年任第2戰區第2游擊縱隊司令,同年秋任第43軍70師師長,1941年5月參加晉南會戰,12月任第43軍中將軍長,1949年處決。
8、周址(1890-1953)中將。於1938年任廣東軍管區司令部兵役處長。1940年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1945年任陸軍總司令部第十二兵站分監。在此期間,在對日軍的多次會戰中出力甚大。1953年死刑。
9、林伯民(1866-1952)中將。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0、田西原(1900-1951)中將。1937年冬任第5戰區第3路游擊司令,1938年陸軍大學教官,同年秋任第37軍參謀長,後任第37軍副軍長,1939年任第15集團軍參謀長,1940年秋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高參兼乾訓團教官,1941年任第39集團軍參謀長,1943年任軍令部中將參議兼陸軍大學高級教官,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處決。
11、李強(1905-1952)中將,1939年任軍政部第24補訓處少將處長,1940年4月任新編第2軍暫編16師師長,1941年任第29軍暫編16師師長,1942年3月任第29軍中將副軍長,1943年任暫編第15軍副軍長兼鎮平師管區司令,1952年4月14日在遂川被處決。
12、馬守援(1899-1951)中將,1951年處決,
13、劉晴初(1894-1951)中將,1938年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1951年處決。
14、潘峰名別字目屏,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三五旅團長、旅長。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師師長,第五十一軍副軍長、代軍長,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參加徐州會戰、魯南會戰諸役。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5、宋士台,抗日將領國軍中將,第66軍160師師長,7戰區少將高參;1953年被槍決。
16、金亦吾(1904-1951)中將,1951年處決。
17、武庭麟(18921952)中將。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1939年10月任第15軍軍長,曾參加豫中會戰、豫西鄂北會戰,1952年在河南洛陽被處決。
18、歐陽珍(1892-1950)中將。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9、陳光中(18971949)中將。號德隆,字桂山,湖南邵陽人。1937年6月任中將,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1949年在湖南邵陽被處決。
20、陳宏謨(1906-1952)中將。,1938年7月任軍事委員會駐第18集團軍少將參謀,1952年被判處死刑。
21、陳春霖(19011951)中將。1951年11月9日在鎮反中被處決。
22、羅賢達(1905-1950)中將。1938年10月任第18軍11師31旅62團團長,1939年3月任第18軍11師31團上校團長,1940年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9月任第18軍11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2月任第86軍67師少將師長,1945年6月任第66軍13師師長,1950年11月擊斃。
23、戴炳南(1905-1949)中將。號瞻衡,山東即墨人,抗戰爆發後參加娘子關抗戰,1938年任第30軍31師91旅181團團長,參加徐州會戰,1941年4月入中央訓練團受訓,1943年6月任第30軍30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判處死刑。
24、周磐(1893-1952)中將。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25、黃鎮中(18981950)中將。1938年4月任第3戰區獨立第33旅旅長,1941年秋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參議,旋赴中央訓練團受訓,1950年1月26日在江西寧都被處決。
26、徐經濟(1897-1951)中將。抗戰爆發後任陝西抗日義勇軍第1縱隊副司令,1938年6月任陝西省防空司令部少將副司令兼參謀長,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27、夏炯(1897-1950)中將。字鬥樞,四川溫江人。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1937年10月任第20軍副軍長,1939年1月兼任第20軍133師師長,參加南昌會戰、第1次長沙會戰,1941年參加第2、3次長沙會戰,1943年參加鄂西會戰、常德會戰,1950年被處決。
28、胡棟成(1901-1950)中將。又名棟臣,號立中,廣西修仁人。黃埔軍校第1期、1938年任第93軍少將參謀長,1939年參加冬季攻勢作戰,1942年12月任第93軍副軍長,1944年參加桂柳會戰,1945年1月兼任新編8師師長,4月任第46軍副軍長,1950年1月被處決。
29、柏輝章(1901-1952)中將。號建儒,貴州遵義人。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3月參加南昌會戰,7月任第4軍副軍長兼102師師長,9月參加第1次長沙會戰,1943年5月兼任贛南師管區司令,1944年調任第88軍副軍長,。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30、鐘祖培(1890-1951)中將,1951年2月27日在桂林被槍決。
31、高倬之(1903-1952)中將。號昭漢,山西天鎮人。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1938年在綏南參加抗戰,後任第35軍73師參謀長,1940年3月任第23軍73師少將師長,1943年12月任第34軍軍長,1952年12月在太原被處決。
32、黃祖塤(1900-1951)中將。抗戰爆發後任第17軍21師副師長,參加忻口會戰,1938年11月任第27軍46師師長,1939年參加冬季攻勢作戰,1941年參加晉南會戰,1942年1月任第27軍副軍長,1943年4月改任第76軍副軍長,1951年9月在重慶被處決。
33、黃質勝(1882-1951)中將。字佚文,廣西靈山人。1938年末任靈山縣抗日自衛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11月任廣東南路第3游擊區司令,1951年11月12日在靈山被處決。
34、宋天才(18801951)中將。1951年7月22日在嵩縣被處決。
35、李本一(1903-1951)中將。1951年3月5日在合肥被處決。
36、李繼龍(1898-1955)中將。1955年處決。
37、李楚瀛(1905-1950)中將。抗戰爆發後在津浦路阻擊日軍,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戰後升任第85軍23師師長,1940年11月任第85軍軍長,1943年1月任第15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10月改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先後參加隨棗、豫南、豫中會戰,1950年11月14日在廣東韶關被處決。
38、楊垕(1894-1953)中將。1950 處決。
39、楊永清(1886-1950)中將。1950年處決。
40、何大熙(19041951)中將。1951年在肅反中被處決。
41、張卓(1891-1951)中將。1939年兼任遵義警備司令,1942年4月任第1軍中將軍長兼任渭潼警備司令部司令,1944年參加豫中會戰,1945年1月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1951年被處決。
42、楊清海(1916-1951)中將。1951年8月正法。
43、張乃葳(1891-1950)中將。1937年8月,張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扼守吳淞。三萬士卒傷亡殆盡,張之左耳亦因之失聰。後改任第一戰區預備軍總參謀長兼陝南師管區司令,1950年3月被成都市軍管會處決。
44、張佔魁(1897-1954)中將。號偉勳,河南上蔡人。抗戰爆發後在平漢路北段參加抗戰,1941年5月任騎兵第3軍騎兵9師師長,1943年6月任第36軍中將副軍長,並兼任資簡師管區司令,1945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處決。
45、張國勳(1894-1951)中將。貴州綏陽人。1939年任第92軍82師246旅少將旅長,後任第6戰區司令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兼第26集團軍聯絡主任,1951年被處決。
46、余安民(18891950)中將。四川崇慶人。1938年調任四川省第8區(酉陽)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0年秋任川康綏靖公署中將高參,1950年12月被處決。
47、張經武(1909-1955)中將。原名整軍,湖北宜城人。1942年5月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6月任暫編1師副師長,1953年被判處死刑。
48、陸蔭楫(1888-1951)中將。號西川,貴州盤縣人。1939年1月任第16集團軍少將參謀長,1941年任第21集團軍參謀長,1944年任軍訓部總務廳中將廳長,1951年在貴州被處決。
49、習自強(1894-1952)中將。1937年任國民政府憲政委員會研究委員,同年任立法委員,1945年10月任雲南省政府顧問,1952年7月6日在麗江被處決。
50、王春暉(1900-1950)中將。湖南湘鄉人。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巡警總隊總隊長,1938年3月任忠義救國軍教導2團團長,1940年任忠義救國軍第1團團長,1944年任忠義救國軍少將副總指揮,1950年4月6日被處決。
51、王繼祥(1904-1950)中將。1938年任駐閩綏靖公署新編20師少將師長,1939年初任第100軍80師師長,1940年7月任軍政部第1補訓處處長,抗戰勝利後任暫編獨立第13總隊總隊長,1950年再次被捕後處決。
53、鄧子超(1899-1951)中將。1951年1月被處決。
54、甘芳(1895-1951)中將。1951年3月9日在鎮反中被處決。
55、石毓靈(1890-1951)中將。1937年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39年兼任第5戰區第1游擊縱隊司令,同年11月任鄂豫邊區抗敵工作委員會主任兼鄂中抗日游擊總指揮部總指揮,1951年12月26日在黃安被判處死刑。
56、田載龍(1894-1950)中將。1950年處決。
57、包善一(18771950)中將。1950年3月3日科右左旗被處決。
58、湯毅生(1905-1953)中將。1953年6月在鎮反中被處決。
59、劉進(1906-1950)中將。1938年第27軍45師師長,1940年任第27軍副軍長,1942年1月升任第27軍中將軍長,1943年初任第24集團軍副總司令,1950年初在武漢被處決。
60、劉召東(1905-1951)中將。字建中,湖南華容人。1938年初任第87軍少將高參兼199師參謀長,在安徽參加抗戰,同年秋任第20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1939年春任第20集團軍濱湖游擊總指揮部副總司令兼參謀長,1943年2月任第20集團軍少將參謀長,參加緬北對日反攻作戰,抗戰勝利後任軍政部中將參議,1951年5月9日被處決。
61、劉孟廉(?1950)中將1939年7月任中央軍校第7分校上校教官,1940年3月任第16軍109師327團團長,1942年9月調任第90軍28師副師長,1943年6月調任第96軍177師少將副師長,1950年被處決。
62、劉邦俊(1891-1950)中將。名存沈,號肇乾,四川簡陽人。1950年被俘獲後在簡陽被處決。
63、劉秉哲(1905-1950)中將。1939年底任第25軍52師師長,1940年兼任第3戰區第2游擊區副總指揮,1941年率部參與製造皖南事變,1943年任江南蘇皖邊區綏靖指揮部指揮官,1950年11月7日在蘇州因於關押中逃跑被處決。
64、劉培緒(1894-1954)中將。1954年在北平被處決。
65、危宿鐘(1888-1951)中將。1951年被處決。
66、阮齊(1902-1951)中將。1938年1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處副處長,7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處處長,1941年5月任第99軍197師師長,1943年任第86軍暫編32師師長,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67、顏仁毅(1892-1952)中將。1937年10月任第21集團軍中將高參,1938年11月任皖北行署主任兼第5戰區游擊第12縱隊司令,1952年3月被判處死刑。
68、廖卓如(1894-1951)中將。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69、廖士翹(1892-1951)中將。字卓如,江西修水人。1938年兼任鄱陽湖警備司令部司令,參加武漢會戰,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70、廖澤(1890-1952)中將,1952年被處決。
71、喻英奇(1907-1950年)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喻英奇作為六十六軍一六○師揪五六團團長,北上抗日,參加了淞滬保衛戰兩個月,因作戰英勇,升任六十六軍一六○師四七八旅少將旅長,接著又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並於12月5日首先與日寇在南京外圍湯山交火,打響了南京保衛戰的第一槍。南京保衛戰後,蔣中正在武漢召見喻英奇,詢問作戰負傷經過,並頒一萬銀元慰恤,喻英奇後將這筆錢在保靖創辦了「英奇小學」,並請余佑任題寫校名。之後喻英奇調任獨立旅少將旅長,又在江西南尋線和廣東寶安一線抗擊日寇。1950年汕頭槍決。
72、粟廷勳(1891-1950)中將。1939年任第84軍173師副師長,1940年5月任第84軍173師師長,1942年4月該師改隸第7軍,1943年8月任第84軍中將副軍長兼邕龍師管區司令,1948年任廣西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50年被處決。
73、韓起功(?1951)中將。青海省循化縣人,1951年3月,死刑。
74、韓步洲(?1954)中將。1940年任第2戰區獨立第3旅少將旅長,1942年4月任第43軍暫編46師師長,1943年4月任第2戰區游擊第2縱隊司令,1944年6月任第43軍副軍長,1954年在北京被處決。
75、蔣在珍(1896-1952)中將。抗戰爆發後率部在河南對日作戰,1939年9月任第93軍中將副軍長,後辭職回鄉,1952年因組織叛亂被處決。
76、段樹華(1888-1953)中將。1937年10月任第61軍72師師長,參加忻口抗戰,1938年7月因傷改任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9月任軍事委員會第2戰區點驗委員,1943年任第2戰區軍糧督運處中將主任,1953年4月在山西陵川被處決。
77、梁順德,陸軍總司令部重炮兵訓練班副主任1952被鎮壓處決。
78、陳應龍,字美山,中將。抗戰爆發後參加凇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5月升任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以後又率部參加桂南會戰、鄂西棗宜會戰。1951年在鎮反中被捕處死。
少將
1.裴元俊(1914-1951)少將。號侯生,四川成都人。中央軍校第9期炮科、陸軍大學第16期畢業。1942年任第47軍125師373團團長,後任國防部第2廳1處處長,1949年2月任第47軍125師少將師長,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參加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2.謝靈石(1902-1952)少將。別號雲根,四川簡陽人。抗戰勝利後任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3.魯堅(1910-1951)少將。湖北枝江人。1942年任湖北省訓練委員會秘書處3科科長,1951年8月被處決,
4.褚懷裡(1897-1951)少將。字燮亞,河南南召人。1944年2月任河南省第6區(南陽)行政度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任暫編第1軍1師少將師長,1948年10月任第13綏靖區16縱隊司令,1949年春任湘鄂川邊區綏靖公署少將高參,8月任第19兵團少將高參兼河南省軍政幹部訓練班副主任,12月26日在四川巴中參加起義。1951年3月在河南南陽被處決。
5.蔡洪範(1901-1951)少將。字敬賢,河南虞
147.謝東山(1884-1951)少將,1951年5月4日在廣西橫縣被處決。
148.蔣作均(1903-1951)少將。1937年任第48師副師長,1938年任陝西省軍官訓練班主任,1942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1組少將組長,1951年處決。
149.韓子佩(1907-1950)少將。,1950年1月17日被判處死刑。
150.韓進祿(1906-1951)少將。,1951年10月在西寧被處決。
151.蒙自仁(1884-1950)少將。1950年2月7日被俘,6月20日在南寧被處決。
152.路可貞(1904-1951)少將。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53.廖開孝(1898-1950)少將。1950年3月因組織叛暴亂在重慶被逮捕槍決。
154.廖劍父(1908-1951)少將。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55.譚化民(1905-1951)少將。1951年在湖南茶陵於鎮反中被處決。
156.譚呈祥(1906-1951)少將。1937年秋任第82軍特務團團長,1943年任第82軍100師副師長,1951年5月25日在西寧被處決。
157潘琦(1910-1951)少將。1951年被處決。
158.樊明淵(?1949)少將。抗戰爆發後任第61軍新編獨立第4旅參謀長,參加忻口會戰,後任晉綏憲兵司令部司令,1943年3月任山西省憲兵司 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同年被處決。
159.趙俊圖(1911-1952)少將。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這些只是國民黨中的一些「高層人員」,在同時期,據有關資料反映,鎮壓反革命全國共處決了約300多萬「地富反壞」等等各類「壞人」,其中主要是地主、資本家,其主要「罪行」有錢!以及國民黨低層軍官、偽職人員(軍公教人員)等等。
國民黨軍隊中的低層人員被處決的更是不知其數。
綏靖公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遊太原風光 聽山西故事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貫 山西省五臺縣
國籍 大清(1883-1911)
中華民國(1912-1927)
中華民國(1927-)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晉系)
專業 軍人
獲獎 青天白日勳章
軍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 1927年-1960年
軍階 陸軍一級上將
學歷
太原國立武備學堂
(1905年)
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攻讀
(1905年)
東京日本士官學校攻讀
(1909年)
經歷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教練官
(1909年-1910年)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標統
(1910年-1911年)
山西省政府都督
(1911年)
山西省政府民政長
(1911年-1914年)
山西督軍
(1916年-1917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主席
(1917年-)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5月22日-1947年)
(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1927年-)
(國民政府)平津衛戍總司令
(192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
太原政治分會主席
(1927年-)
(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
(1928年10月24日-1928年12月28日)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28年12月27日-1947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38年)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
(1928年1月-1929年)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24日-1933年)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年11月15日)
(國民政府)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930年)
北平國民政府主席
(1930年9月9日-1930年11月4日)
(國民政府)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5年12月18日-1938年)
(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1945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兼)主席
(1943年-)
行政院院長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中華民國代理總統(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權)(1949年11月20日-1950年3月1日)
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總統府資政
(1950年3月-1960年5月23日)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5zRDDzfHTY/hqdefault.jpg)
綏靖公署 在 解放军优待俘虏,但太原战役后,为何将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欢迎来到“草根说历史”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去说!去解读!古今中外英雄事迹带你去认知带你去解读开阔眼界刷新认识喜欢我就订阅我吧#草根说 ... ... <看更多>
綏靖公署 在 近代煙雲- 太原綏靖公署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太原綏靖公署. ... 太原綏靖公署. 民國37年的太原孤城 · May 13, 2019 ·. View Full Size · 王紅應 and 10 others like this.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