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的修正案文本,以落實「劏房」的租務管制。究竟新的劏房租管條例,能否保護劏房租客,受到基層租戶的歡迎?
從初步的市場反應來看,答案是較偏向否定的,罵的聲音好像較支持為多,特別是基層團體及劏房租戶。由於條例主要是規管「租金加幅」而非「起始租金」,近期看到較普遍的情況,是很多劏房業主「加定租先」,在最近數個月訂立新租約或舊租戶續租的時候,將租金的金額大為提升,有些續租案例更大幅加租兩至三成。這明顯是業主希望將起始租金設定在較高水平,就算將來實施劏房租管後限制加租幅度,但現在的起始租金已經提升,就唔使驚將來唔准加咁多。
我相信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在劏房租管的「吹風期」太長,從林鄭在二零二零年一月十四日宣布成立工作小組,到工作小組在二零二零年四月成立,研究一段長時間後提交報告,再等立法會通過之後,在憲報刊登當日起計的三個月後實施(這時間寫在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第27點),最快都應該要在明年初才能落實。所以由開始吹風的日子計算,到條例正式執行長達兩年,導致出現很長時間的「空窗期」,讓業主在實施租管之前,將租管變成為加租藉口,預先加定租!
過去兩年受到政治事件及新冠肺炎的影響,香港接近所有類型的物業,租金都呈現下跌趨勢,雖然最近幾個月住宅樓開始止跌回升,但仍低於兩年前的水平約一成左右。但劏房在目前的租金,普遍較兩年前為高,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升得更加厲害,與大市的租金趨勢相反。
很多基層團體都提出一個問題:當規定加租幅度上限10%之後,會否在經濟轉差的情況下,整體市場都會加租至封頂值的10%?就算本來業主只想加6%,但全世界都加10%,變咗都跟大隊加10%?暫時冇人知道答案,要條例推出後才能揭曉。
根據政府給立法會的參考資料摘要文件,目前全港約有11萬間劏房,超過22.6萬人居住,月租中位數為 4800元,每平方米月租中位數為417元,即是每呎大約39元。當政府及一些團體作出分析時,會用這個39元呎租/每米417元的價格,比較全香港平均呎租水平,但其實這樣比較是不太正確的,因為絕大部分劏房都興建在殘舊唐樓及工廈,地點也在老舊地區,81.9%樓齡達50年或以上,這些唐樓如果不是做劏房的話,呎租可能只有二十元一呎,工廈就更加只有十多元或以下,所以平均每呎39元的租金,比起唔劏的話起碼高出一倍,甚至更多。
不過我想最大問題還是劏房工廈。現在絕大部分用來睡覺的劏房工廈,租約都寫明是「非住宅用途」,例如擺貨或工業用途,但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因為業主要保護自己,到出事的時候就說是租客自己用來睡覺,與業者無關。相信新推出的租管,應該不能保護這些用來睡覺的劏房工廈租客。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630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
租金加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慧眼看世界——#劏房管治學
2021-08-13
有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租管不是解決貧者住屋問題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嚴控租金加幅和租約年期,這樣只會降低業主放租意欲,減少單位供應。在需求不變下,市民反而要付高昂的租金。當公屋短期無法增加供應,當局還有甚麼辦法呢?
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人均居住的面積只有十五點八平方米,認真可悲。窮人一家要逼在劏房捱貴租,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變相津貼業主更是荒謬。當局經常想從郊野公園、農地棕地和大規模填海造地等入手增加土地供應,可惜遠水不能救近火,而這些想法更有「#驢子與紅蘿蔔」的意味,講多過做,香港土地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要快速增加住宅供應,可以優先考慮修訂法例,讓空置的工廈和工貿樓按法例發展成「臨時房屋」。將未成熟重建為優質住宅的工廈,在監控下改造成有更大空間和安全的臨時居所,取締目前非法又危險的「#工廈劏房」。香港早已無工業可言,工廈作寫字樓和劏房並非秘密。沒有生產力的住宅,呎租貴過工廈和寫字樓,反映資源已錯配。如果工廈業主按法例和消防要求將單位改建成臨時住宅,一年新增的供應隨時以萬個單位計算。到時舊樓劏房難有競爭力,租金不跌才怪。可是這樣會令高地價政策難以維持,香港經濟又要面對另一個危機。
#張慧慈
#香港要維持高地價政策
#又話要增加房屋供應
#本身是自相矛盾
#所以咁多年都解決唔到土地供應問題
租金加幅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團體指劏房居民一般都正輪候公屋,官方數字雖指一般市民至少輪候5.8年,但實際經驗顯示或要等候7至8年之久,認為條例草案提及4年的租住權保障不足。政府上月推出為期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以紓緩基層家庭長時間輪候公屋期間面對的生活困難,但似乎尚未能解決基層所需。//
租金加幅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救荃灣地皇廣場的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Edwin),和我們來一轉經典死場遊。
壽終正寢:佐敦廣場
「有些死場是瀕臨死亡邊緣,而這個(佐敦廣場)是已經死亡。」Edwin說道。位於佐敦道28號敦成大廈的佐敦廣場,商場名字仍於大廈外清晰可見,但若然在Google Maps輸入「佐敦廣場」,卻查不到正確位置。
座落在人來人往的佐敦道,很難想像這樓高四層的商場,已烏燈黑火二十多年,是佐敦中心地帶裏的一個廢墟。「我們站在佐敦道,街上人流很多,很旺場,但今時今日全香港最便宜的物業成交呎價,最便宜的便是這座佐敦廣場。」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三樓九號舖位建築面積約70平方呎,原業主1993年以$69.7萬購入,持貨23年,2016年僅以$10萬易手,呎價僅$1,429,賬面勁蝕86%、約$60萬,堪稱全港最平的舖位。Edwin表示,香港有很多大業主將商場劏成很多小單位出售,然後不宣傳、不用任何方法吸引人流,夾硬做死一個場,令舖位貶值,然後再安排相關人士以低價收回舖位,「做這些事很沒道德,可說是乞兒兜裏拿飯吃,所以我不買不賣也不投資。有人經常說送幾間商舖給我,希望我可以把商場活化,我也會說我不要。」
佐敦廣場前身為伯爵酒樓,實用面積共約一萬平方呎。1992年,分拆成超過160個舖位出售,當年呎價逾萬,但仍吸引到不少投資者。但業主們在1993年收樓後,發現舖位皆為「縮水舖」,實用率只得三至五成,生意做不了淪為死場。19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而荒廢,聚集了不少癮君子和露宿者。現時該商場除地面層可供遊人進入,其他樓層已經被封閉。
「你簡直是商舖華佗!」當記者和Edwin在商場門外傾談之際,一把聲音突然從我們身旁傳過來,原來是佐敦廣場門外報紙檔的店主,由他父親開始已在這個位置經營報紙檔50多年。他繼續說:「開業的時候很多人入伙,但空置了這麼多年,聽說你令很多倒楣的商舖起死回生,我今天便特意把鎖開了等你進去玩玩。」原來店主還幫手看管廣場的閘匙,我們就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入去探秘。
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13.8萬收購佐敦廣場舖位。商場的一至三樓,就曾在2012至13年,短暫經營過火鍋店。2014年就只有四樓的桑拿館,2016年在一樓開了雀會,二樓開了私房菜,但全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營業。
鄰近高鐵 於事無補
一樓和二樓遺下了完整的食肆裝潢,還有餐具調味料,統統都沒有清走。Edwin說:「真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該商戶好像走得很急。市中心這麼繁華的地段鄰近高鐵,佐敦道地舖價值以億元計算,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廢墟。」
再上三樓,大窗戶透入自然光,雜物清空了,感覺比一二樓良好。雖然劏舖的間格已經全拆了,但地上有多條從前舖位留有的深刻直線。「驟眼看這裏每一層都是幾千呎,以這裏的黃金地段來計,一定能夠租出去,每一層我估計能以$15萬放租。」
但上到四樓,又佈滿各式各樣的廢棄品。有很多像是露宿者在這裏留宿用的床墊、2014年的舊報紙、2012年的水費單、撕爛了的明星合照、封了塵的招牌、摔破了的招財貓等等,幸好是白天進來,入黑一定充滿着靈異感覺。既然位於市區,人流地理位置俱佳,很難不令人聯想是因為靈異問題而變成市中心的廢墟。Edwin說他不太了解和相信靈異方面的東西,「甚麼靈異也好,樓下這麼旺場甚麼靈異也不怕吧!加上買賣商舖與住屋不同,開舖頭做生意不需要過夜,所以就算是餐廳酒樓也好,就算有人死了也不會變成凶舖,凶宅很多,但沒有凶舖。」
由門口的告示板到散滿一地的文件,相信背後可能有很多訴訟問題業權問題,Edwin說:「我們進來也看到有些欠債還錢的傳單,想租這裏也會擔心背後有甚麼問題。更何況之前樓上是開桑拿館的,你我都知道桑拿館不是一般平凡人能經營的。」相信這就是商場荒廢的主因。
氣若游絲:先達廣場
「死場分幾種,其中一種是死亡中,好像身後的先達廣場。」先達都稱得上死場嗎?看租值升跌便知一二。Edwin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租值有最高峯的時候,地下一間舖出租$5萬至$10萬,跌到現在的$1萬至$2萬,跌了五至八成。先達幾年前的舖價炒得非常厲害,但最近急速下跌,最主要是智能手提電話炒風已過。」我們走到一樓的租務部詢問,職員都說最近有很多蝕讓,租務部職員說:「三百幾萬元買回來百多萬元出售。」
吉舖處處 舖位變貨倉
先達廣場位於旺角亞皆老街83號,一共三層約3.9萬平方呎,前身是先施百貨,在1995年劏成350個舖位出售,面積由72至488平方呎,堪稱本港第一代經典劏場。職員說:「業主都很資深,沒有按揭、沒有壓力,在這個艱難時刻,就算降低租金也能接受。」最平的舖位在訪問前一天租出,租金只是3,000元,已包差餉管理費。「業主下調租金只是希望舖位不要丟空,能夠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現在有一成舖位是未能出租的。」這麼低廉的租金,甚至有人租來當貨倉。
商場內外吉舖處處,目測空置舖不止一成。不論是地下、一樓還是二樓,吉舖集中於遠離電梯的角落位置。記者和Edwin上到二樓,人流更為稀少,約半數店舖沒有開門。Edwin說:「越做越靜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租來當貨倉;二,開成人用品店,成人用品店當然是開在較靜的地方。三,不需要太多人流的服務行業,例如修甲、睇風水、占卜那些做預約服務的。」但由於先達廣場沒有自來水,所以食肆、美容修甲那類需要有自來水的店舖,都不能經營。Edwin補充:「沒有食肆、小食店,不能以此聚集人流。能經營的店舖種類亦收窄,只能做零售、賣買電子零件或手機產品。」
經營靠好業主 等炒風救場
我們來到維修電話老師傅黃維邦(Wilson)的店,他的店已屹立先達20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先達的興衰。Wilson說:「現在絕對是低潮,沒有試過如此低潮。」他表示現在經濟差了,人們不像以往一有新型號手機便換機,「我有另一間舖回收二手機,我們收到的手機都是壞的,現在的手機不是壞了也不會放售。」
他表示能一直支撐着店舖全因遇到一位好業主,「當時樓下的店舖租金加幅一倍,甚至一倍半,但我這個業主都只是加了我一成租金,現在逆境下業主都願意減租,有商量的空間非常好。先達有些業主日日過來巡舖,看到你生意好便加租。」所以現在租金下調的情況下,Wilson也沒有考慮要換舖慳租金,「沒有想過呢,平租的通常在角落的位置,沒有這個位置好。加上業主對我這樣好,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他亦指商場的人流多少,對手機維修不算很大影響,「手機壞了一定會過來維修,人流多有時只是逛逛,不一定會買東西,手機維修穩穩定定,發達一定冇我份,夠交租餬口便沒有問題。」
Edwin認為,救活先達廣場的方法,只好等待炒風再來。「純靠商場自己的營運很難去翻身,互聯網格價太容易,引入新行業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看有那一個大牌子,有一些突破性的產品出現,整個炒風來臨,炒賣的人們當然要回來先達這個地方。」
死過翻生:地皇廣場
位於荃灣登發街登發大廈的地皇廣場,是死場中的經典,其中二樓238號舖位,2012年底以約$400萬買入,2017年以$30萬轉售,勁蝕$370萬。Edwin說:「所有商舖來說,最蝕入肉的可說是這個,簡直是創了香港歷史。如果持貨幾年要蝕92.5%,眼光要很『準』,因為很難有香港物業買賣蝕到咁。」
2012年投資者尹柏權以$4.1億向鄧成波購入登發大廈商場,2013年拆成200多個舖位出售,舖位面積由50至174平方呎,套現約$9億。但小業主收樓後便發現貨不對辦,發現商場設計與售樓書不同,實用面積縮水等的問題。有小業主稱當年有地產經紀訛稱,將會有行人天橋接駁至地皇廣場,但不單止沒有天橋,商場電梯更經常因故障停用。
Edwin說:「死場的特性是,易入難出,有一些是自動電梯進入商場,但要行樓梯離開的。有一類不能救活的死場,便是要行樓梯進入商場的。如果一個商場四通八達,人流便會旺。」地皇商場中了一切死場特性,進出不便和業權分散。
聯合業主翻身 出租率達100%
業主之一的王榮梅(Olive)當年以$400萬買入了一劏舖,「收舖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當時是買樓花沒有實物可看,實物與我們想像中有很大出入。面積很小,還是天價,一樓一間實用面積40呎的舖位要成四百幾萬。」
她曾嘗試放售或出租,都不能得到好價錢,更別說回本了。於是她便花近3年時間與各業主磋商,在2016年成立地皇之光管理有限公司,團結場內近百名業主聯合招租。她說:「回想起也覺得淒涼,曾經試過有一位業主,說只可以給我由灣仔到北角這段車程的5分鐘時間,於是我便在地鐵車廂內走來走去,進行游說工作。」她表示頭幾年她沒有受薪做聯絡人的工作,「講難聽一點,衰到不能再衰了,不如博一鋪。」頭炮租了給一間賣小型電器的百貨公司,但店主進駐後幾個月便退租。她說:「零售根本冇得做,因為趨向網購,我們就想不如做不能網購的飲食,於是我便把一樓在很短時間內改成一個美食廣場。」當時Edwin亦有參與這個死場翻生的計劃,更幫手大力宣傳,成功把當時的出租率推上到100%。
雖然走入地皇商場,仍不能以人流旺盛去形容,但不見有貨倉舖和空置舖,Edwin說:「這裏不算死,縱使有舖拉了閘,但是都有租客的。」美食廣場已因完約在2月結業,要繼續經營美食廣場便要再集資翻身。幸好同期有夾公仔機店主有意入租,現在一樓已成了夾公仔機舖,雖然疫情下不能正常營業,但總算是正確方向。Edwin說:「一個好的商場,最好是會吸引到人進來買、進來玩。一樓是美食廣場,人們很自然便會在上二樓三樓逛街,商場馬上變旺了起來。而這些夾公仔機也不錯,能吸引外來人。租金很便宜,2,000到3,000元已包冷氣費管理費等,租來創業其實都不錯。」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
租金加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紅磡黃埔街租書店「合成書局」的鍾老闆說:「甚麼都要賣,所有東西都可以賣,我們可以賣雜誌,就賣雜誌,可以賣書就賣書,可以賣點數卡就做點數卡,可以賣遊戲就做遊戲,若果只租書就營運不到了。」他補充,不是租書沒利潤,只是租書負擔不起租金加幅。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租金加幅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由香港菁英會主辦「CY @ 青年講場」論壇。我們年青人的表現也令候任特區行政長官覺得我們香港的青年人對香港未來也是很信心。而我也有幸可以向CY 詢問反映問題:
以本人來自零售行業為例,現在香港的租金加幅實在嚇人。一般加幅50%~100%不等。
造成問題有:
1)成本問題:企業寧不擴充,造成想招聘和給予年青人的空間有限
2)創業最大成本比重都是來自租金,租金高企實在令年青人難以負擔,打消創業念頭
3)租金使成本大增,使企業以效率為重,因而放棄聘用殘疾人士或弱勢社群的念頭。建議:制定租金加幅上限制度,確保年青人以一個公平的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