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政院第3754次會議公布政府紓困4.0方案
若於109年申請過補助者會自動撥款入帳💰
📝岳儒先整理出大家比較關心的項目,說明給大家參考:
1. 無雇主的自營業者:於110年4月30日前投保公會,及108年個人所得未達40萬8000元,勞保額度24000以下可領補助三萬元,今年新增投保額度超過24000以上,於6/7~7/5上勞保局官網線上申請,可領補助一萬元。
2. 農民生活補貼:110年4月30日前已參加農保或農職保之被保險人及參加農糧政策的農民與青農,並108年農業以外所得不得超過50萬,不用再申請,會自動匯入農會帳戶,每人一萬元。
3. 漁民生活補貼:
A. 110年4月30日以前在漁會投保勞保,且為甲類會員,投保薪資24000元以下,108年所得未達40萬8000元,每人補助3萬元。
B. 110年4月30日以前為漁會甲類會員,108年所得未達50萬,每人補助1萬元。
⚠️新申請者向轄區漁會電話洽詢,以回郵信封郵寄、E-MAIL、傳真辦理。
4.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國小以下之孩童及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之身心障礙學生,6/15開始請領,須備孩童健保卡及監護人金融卡,可至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或實體ATM,每名孩童補貼1萬元。
5. 育有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於COVID 19 第三級警戒全面解除前出生,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6/15開始請領,領有110 年 5 月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家長將直接撥款,其他家長可透過網路申領(網址:https://10000.gov.tw/ ),或由ATM 領現金或存入帳戶,每名孩童補貼1萬元。
6. 社區大學之講師紓困:110年5-7月任一個月之酬勞較原訂課程損失達50%,每位講師最高補助4萬元,6/4受理申請(待教育部公告)。
7. 運動事業從業人員(教練、裁判、球評等):須符合本國國民未任職任一單位之全職員工,因契約或工作約定暫停或取消,而導致1個月酬勞較110年3-4月平均或108年同月酬勞減少50%者,可最高補助4萬元,6/4受理申請(待教育部公告)。
8.關懷弱勢加發:已領有社會津貼補助者(中低收入戶、身障津貼、老人津貼、兒少津貼),無需申請,6/4會自動入帳,每人每月1500元,一次入帳4500元。
9. 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的自營業者,攤商、臨時工、接案工作等,因疫情影響工作而無收入或收入減少,家戶每人每月平均收入未逾「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 2 倍」(衛福部主動比對財稅資料),新申請者於6/7-6/30線上申請(待衛福部公告)、郵寄申請免付郵資寄到南港昆陽郵局第520號信箱,符合資格者,每戶補助1-3萬元。
10. 藝文事業工作者:本國籍自營或無固定雇主的藝文工作者,受疫情衝擊導致承攬契約或工作約定受影響者,無任何社會保險者亦可申請,於6/7-7/12線上申請( https://grants.moc.gov.tw/online ),並檢附證明文件,符合資格者苦補助三萬元,若有已投入的製作或其他費用(提列證明)亦可酌予補助。
11. 導遊領隊與計程車、遊覽車、小客車租賃業代僱駕駛員,給予個人一次性薪資補貼3萬元(待交通部公告)。
12. 勞工10萬紓困貸款:受疫情影響之本國籍,年滿20歲勞工,參加勞保者或未參加勞保但可提出工作實證明(如工作收入資料),每人最高貸款10萬元(勞動部補貼第1年利息),利率1.845%,貸款3年,110年6月15日起開始線上申請(上各銀行網頁辦理貸款),貸款名額50萬名。
13. 企業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
A. 六大類業者且有稅籍登記(商業服務業、觀光業、交通業(駕訓班)、教育事業、藝文業、長照托幼),5-7月任一月營業受衝擊50%以上,提供企業一次性營運補貼(本國全職員工數*4萬元),若受中央政府命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補貼企業停業(依員工人數每人1萬元),補貼員工薪資3萬加生活補貼1萬,共4萬元。
B. 三大類業者且有稅籍登記(交通業、製造及技術服務業、會展業及貿易服務業),4-6月任一月營業受衝擊50%以上,企業不得解散或自行歇業,不裁員不減薪或減班休息,得薪資補助補4成,最多3個月,每月上限2萬元,109年未申請過企業,可補助企業一次性營運資金依全職員工數每人1萬元。
14. 防疫千億保:請洽各大銀行服務窗口。
若有鄉親需要協助,歡迎跟服務處聯繫📞
蔡岳儒議員服務處
電話:☎️05-773202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間餐廳坐落在油麻地「旺區」的唐二樓,推門走進,偌大的進餐區一片死寂,是現時疫情中飲食業的寫照,但在廚房卻是繁忙依舊,廚工們正為稍後的派飯活動做準備。 派飯在兩年多前已經開始,社企餐廳「銀杏館」行政總裁麥敏媚說,起初派飯的對象只是餐廳附近的弱勢社群,如獨居長者及露宿者等,然而近日經濟轉差,多了不少...
社會津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題不僅於此。從領取社會津貼和食品券者 ,到參加集體工資協商的人,全美有將近8,000萬人的收入在某種程度上與CPI掛鈎。當CPI不能忠實反映生活成本的變化時,他們的預算就會受到排擠。
全球各經濟體其實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或許可寄望國際性組織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社會津貼 在 楊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事│#高齡社會│【#政策買票,#撒幣≠ #敬老】
📌全文請見👉 https://reurl.cc/jdD1r1
📌懶人包👉 https://reurl.cc/drD2OD
【#現金敬老飆升至89億元地方財政吃不消盼中央當黑臉】
全台「現金敬老」比例居高不下,監委今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各地方政府發放中央法定以外老人福利現金給付之態樣多達20種名目,核發金額更從100年的48億元遽增至107年的89億元,增幅達8成之多,成為沉重的支出項目,因此有地方縣市代表在約詢時透露,希望有人來做黑臉,因為民意高漲,他們也要選舉,建議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統一的發放標準。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與監委江綺雯今公布各地現金敬老的調查報告,江綺雯指出,不是對長輩有意見,而是討論地方財務妥適性如何處理,因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普遍欠佳,每年仍持續發放「重陽敬老禮金」、「老人慰助金」、「老年三節慰問金」等地方政府自行開辦發放之各類「中央法定以外老人福利現金給付」,該項支出核發金額更從100年的48億元,遽增至107年的89億元,增幅達8成之多。-----聯合報
#錢從哪裡來?
財政的本質:「財政不會憑空增加,一方財政的增加必使另一方財政減少。」
台灣現今實已面臨社會福利政策的危急存亡之秋,容易吸引選票的政策投機的政治人物競相加碼,而從來不思考真正的政策效果與背後意義,使得在投入龐大資源後,主要是了選票,留下的卻是難以填補嚴重的財政赤字。從蔡英文總統推動年金改革、柯P砍敬老禮金,到臺中市老人健保費補助,逐漸檢討台灣社福政策的合理性。
『齊頭式平等』與『立足點平等』有何不同?實施後又會有哪些方向的影響?
「齊頭式平等」是一種不管個人背景與基礎之差異,卻統一規則來適用全體的方式,表面上看比來一樣很公平,實際上卻是一種「假平等」!因為每個人付出的努力與收獲不同,卻強迫跟別人的「分配」一致。這樣會形成有能力者不願意付出,能力差的卻坐享其成,最終造成大家都不願努力付出,整體生產力變得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
國父 孫中山先生將「平等」分為「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來加以討論。
1.『不平等』
(1)天生的不平等:自然界沒有平等,人類也沒見過天賦的平等,如人生而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分。
(2)人為的不平等:專制帝王造成的,即帝、王、公、侯、伯、子、男階級制度。
2. 『假平等』
所謂假平等,不分個人努力與收獲多寡,一律求其分配平等,亦即齊頭式的平等。
3. 『真平等』
是立足點的平等,即讓各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根據各自天賦的聰明才能充分地發展成就,並依其努力獲得其應得之報酬。讓個人發展造就的機會完全相同,所以是真平等亦即立足點平等。
『齊頭式的平等』即不分先天與後天的差異,也不論個人努力與貢獻的差別,將所有人所得之成果一律平均分配。表面上的公平卻抹殺掉個人的努力,以及竭盡才能的意願。讓有能力者不願貢獻心力,無能力者坐等收成,造成整個社會一致性的懶惰與貧窮。
『立足點平等』即是改善後天富窮差異,讓個人能夠發揮其先天才能,盡其所能貢獻社會,並依其努力與貢獻獲取報酬。但也應讓先天才能不足者能夠依其努力而獲得足夠改善生活之報酬,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公平與改善社會結構、永續發展。
很明顯的,齊頭式平等著重於分配上的平均,立足點平等著重於後天差異的平衡。兩者著重點的不同,造成後續影響極大的分別,齊頭式平等抹殺人性的特點,使人不願意發揮才能、不願付出,而立足點平等,卻使人能夠且願意貢獻所長。
然而社會最需要的是『消除一切形式障礙(歧視與不公平)的平等』,高齡化社會的先行者日本就有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出版《下流老人》一書,描寫高齡社會下老人淪為社會弱勢的景象,2025年日本將出現45萬照護難民,值得台灣借鏡。
#政治人物提出的社福政策淪為現金買票
目前現金給付的社福政策相當容易淪為政策買票,因為政策執行容易、發放快速,但實際效果如何?尤其許多一次性現金發放的福利政策,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成為政府財政的沉重包袱。唯有深思如何依據民眾的需求創造可『永續發展』的社會福利,才是正途。而且少少的現金給付,但政府卻要支出龐大的經費,並無法支應市場上昂貴的照顧服務,這經常讓照顧者更容易的被束縛在家中,一但有長輩或孩童需要照顧,身心壓力異常沉重卻孤立無援。況且,照顧者經常是女性,使得女性的勞動力無法得到適當的運用,未來還會因為工作年資影響到退休以後的所能領取到的年金。
#柯P砍重陽敬老金,#沒票還是要做
『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當社會福利被縮減時,著實會引起相當大的反彈,也就是過往政治人物的社會福利政策實施以後,受扶對象認為理所當然是自己應有的福利,當要把這些福利拿走或原有福利被刪減,他們會感到巨大的被剝奪感,就會怪罪於執政者。
反觀以『社會福利為主體的社會政策』卻時常不受執政者的青睞,因為服務的建立牽涉到人力、場地、設施設備、提供服務團體的專業等等,可能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卻只能培養出少量的福利。可是長遠來說,當社會福利服務一點一點建立起來時,則可以讓需要的民眾直接獲得服務。此外,實際的社會福利服務也可以提升內需,擴大相關產業發展,就業機會增加,不止解決照顧需求,更能促成女性勞動力的投入與經濟的發展。
#歐美國家的借鏡
近年來歐美國家非常強調孤獨對於個人健康的危害,有研究顯示:孤獨對健康的影響,甚至超過一天抽15根香菸。英國用半世紀的高齡化歷程告訴我們,傳統照顧思維下的長照2.0終將失敗,對高齡者的照顧不僅是在生病時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
為此英國的產官學研全力投入,將創新的失智照護與研究列為國家要務,還特別設立孤獨部長(Ministry of Loneliness),希望透過政策制定和各種方式來減少長輩的孤獨感,增加社會連結。
高齡者不是一個群體,而是各自有各自的需求和特質的一群人,不管是健康的、亞健康的、有慢性病、體弱的、失能者、失智者,或是有憂鬱者……不會只用「變老」、「變弱」來一言以蔽之;而且不管他們是處於什麼狀態和層面,都不是看aging(老化) ,而是專注在living(活著),而且是living well(好好活著)。living well,很重要的就是建立連結,所以如何讓中高齡者在社區中「健康老化」才是高齡社會政策的核心目標。
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推動關鍵少數的力量,支持朝向「精實管理」建立健全的「財政紀律」以及「各項社會福利應朝排富方向規劃」這兩方面來做考量,立法不是口號,更應全方面考量完善,希望透過修法制定公開的行政。以下經由資深專業社工人員、社工師、研究報告參考,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人口快速老化是世界各國人口結構變遷普遍的現象,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於115年將增加為20.7%,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老人福利包含(經濟安全、長照服務、友善高齡環境等議題)格外需要受到重視。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包含六大項目,分別是社會救助與津貼、社會保險、福利服務、健康與醫療照護、就業安全、居住正義與社區營造等等…。老人福利政策應以『社會保險』為主、『社會津貼』為輔,『社會救助』為最後一道防線。
一般老人相較生活自理失能老人,在服務及需求不盡相同,老人在社會地位通常被忽視及認定為衰退年老、需要被幫助的一群。因此增權老人原本的能力,,實質上的服務需要做妥善的安排,中高齡老人之人力活化與運用應當正視。善用其資深智慧及社會歷鍊,推動再度活化老人的權益與功能讓其再度受到政策立法與保障。建構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絡,例如:整合社福中心、社區發展協會、增加社區關懷聚點,推動在地老化各項服務,鼓勵延長退休或另轉職安排(老人志工等等)推動高齡實習生保障老人就業安全、老人保護與高風險家庭,再結合社區醫療服務資源網絡。
參考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09社區發展季刊125期
財富的本質:財富來自於生產
From Aging to Living Well:面對高齡化,為何要以英國為師?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屬 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勞動部預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草案
預告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 草案(預告終止日:107.09.11)
國家發展委員會 高齡化時程
社會津貼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間餐廳坐落在油麻地「旺區」的唐二樓,推門走進,偌大的進餐區一片死寂,是現時疫情中飲食業的寫照,但在廚房卻是繁忙依舊,廚工們正為稍後的派飯活動做準備。
派飯在兩年多前已經開始,社企餐廳「銀杏館」行政總裁麥敏媚說,起初派飯的對象只是餐廳附近的弱勢社群,如獨居長者及露宿者等,然而近日經濟轉差,多了不少新面孔前來。「有好多隱形需要,有批朋友可能面對失業已經幾個月」,而從他們的外表中其實難以辨認,「你睇到佢哋乾淨企理,點解會揹背嚢嚟拎呢?其實個個案係我早幾日見,佢最近係露宿者嚟。」
餐廳派的飯不是一式一樣,而是每天都有肉有素,總共三款供選擇,「人有選擇都好重要」,意念的背後是尊嚴。麥姑娘又指,其實部分受助朋友可能過往都沒有拿社會津貼,而他們的需要在今天可能更大。因此,她希望來拿飯盒的朋友都是很隨意的,無損人的尊嚴。
活動中,麥姑娘碰到不少令人難忘的個案,如有位中年男人每天堅持來拿兩個飯盒,原來他與傷殘的爸爸住在一個非常破爛的地方。他從荔枝角走到佐敦,每天來回兩次,拿過午飯回家跟爸爸吃,又再出發來拿晚餐,「佢每日來回就係因為呢兩個飯盒。」
麥姑娘感嘆每人背後其實都有故事,「能夠有一日三餐嘅人,未必明白由青衣坐兩蚊車,就為咗拎一個飯盒,因為佢唔使再為點果腹擔憂。」
面對更多的需要,同時餐廳跟其他同業一樣也抵受經營壓力,麥姑娘估計生意下跌了七至八成。餐廳於二月時曾停了一星期的晚市,晚上的派發活動亦因而被叫停。豈料麥姑娘很快便收到消息說很多露宿者反映,坊間不少社福機構都因疫情而暫停服務。她才恍然大悟︰「唔派好容易,但原來個飯咁重要!」
麥姑娘隨即在疫市中恢復派飯,甚至增加飯盒的數量,現時五間分店每日共派900個飯盒,與去年下半年比較多了一倍。麥姑娘強調行動只是回應社會需要,「依家經濟最艱難嘅時候,佢要嘅係一個真心煮出嚟嘅飯,你要用心做好佢」,她又指派飯可以繼續為長者員工提供工作機會,也是十分鼓舞。
現實的帳還是要算,她不諱言派飯是依靠市民捐贈支持,「喺困難嘅時候,如果我哋見到自己有,會唔會願意付出少少畀冇嘅人呢?呢個係我哋最想用呢個飯盒表達」。她也親手收過市民捐贈,感覺愛在流轉。因此她對有心人充滿信心,也視之為鼓勵,「有人話你知呢件事係啱嘅話,即使辛苦都要做。」
活動將派出去的飯盒命名為「福飯」,「喺呢個時刻有份參與,我諗都係福氣嚟嘅」,除了希望疫情快點過,麥姑娘也盼望來拿福飯的人滿載祝福,「佢今日諗起『福飯』,他朝佢可能靠自己去祝福其他人。」
銀杏館五間分店而家每日大概派900個飯盒,有興趣將呢份溫暖延續嘅朋友,可以去佢哋網站睇吓:
www.love.org.hk
除咗可以出錢認購飯盒,都可以捐抗疫物資或者出力做義工架??????
社會津貼 在 201611070847131.doc - 台東高中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解析: (丁)社會安全制度強調國家提供人民最低的生活保障,與社會治安的意義不同。 27. ( A ) 下列何者屬於社會保險所提供的給付?(甲)國民年金(乙)低收入戶津貼 ... ... <看更多>
社會津貼 在 Re: [國中] 請教公民老師(社會津貼&社會救助) - 看板Teach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文恕刪
以下針對社會津貼及社會救助兩者進行區分
原諒我懶得打字,都是檔案資料的整理XD
有順便幫劃重點了...
這些資料應該閱讀可以理解...若還有看不懂的地方..小的再行補充...
一、定義
(一) 社會津貼---機會平等
-----結構調整模式----
1. 透過立法程序從租稅或是公共基金編列出各項預算,
每個月或定時發給的補助金,這些補助金是給予特殊身份的民眾,
來縮短貧富差距,常具有補償性質或是用來滿足額外的經濟需求。
2. 大部分為特定族群才能享有,所以也稱為人口特性給付,
但是政府應該保障每個國民都能享有基本維持生活的社會資源。
(二) 社會救助---生活需求
----殘補福利模式----
1. 對需要救助者,由國家或社會大眾給予救濟與扶助,
也就是以社會力量共同來救助無生產能力之不幸者,
或扶助、援助那些雖有生產能力但卻因一時遭遇危困的不幸者之意。
(1)廣義:係指對於生活窮困者,以國家與社會力量共同保護其經濟上的生活,
含有共同救貧之意義。
(2)狹義:指資本主義的矛盾所帶來的產物,而此產物就是貧困,
國家有責任解決國民的貧困,而必須依據法令,以公費給與經濟性保護,
使其過得健康而且達到文化的最低生活水準,
並且把此項措施作為社會安全制度的一環,故亦稱為公共救助。
2. 方式
(1)直接:照顧生活困難之低收入戶及遭受緊急患難或非常災害者之生活。
(2)間接:協助其自立,為政府實施社會安全的過程或手段,
以便協助接受幫助者能夠自力更生。
若對於上述定義說明沒有問題的話,建議可參考下述資料補充
表格明瞭的比較,可以快速幫助釐清觀念!
二、救助與津貼之異同比較表
(※引自:王正《建構完善之社會經濟安全體系》引言報告。)
檔案連結:
https://www.sir.com.tw/strike/97B/H106Ap3-37~38.pdf
三、社會福利政策綱領的內容:「社會保險與津貼」中有提及三項
(一) 國家應建構以社會保險為主,社會津貼為輔,
社會救助為最後一道社會防線的社會安全體系。
(二) 社會津貼應針對社會保險未涵蓋之給付項目,
因國民的特殊需求而設計,非以所得高低作為發放與否的根據。
(三) 政府應明定社會保險、社會津貼、社會救助三者之功能區分,
避免發生保障重複、過當、不公等。
(Pete Alcock,Angus Erskine,and Margaret,2003)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24.1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