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試FSA新款功率計所延伸的期待】
FSA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品牌,很多產品都用了十年還是一樣好用,今年三月初試用了他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功率計FSA PowerBox SC,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測試。原本擔心這種萬元以下的功率計會不穩定,但測了好幾次,品質出乎意料的好。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但在這個價格下面,已經可以造福許多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和鐵人三項愛好者了……下面分享幾次測試的紀錄、心得、建議與對功率計的期待。優缺點都有整理出來,疫情過後有興趣入手功率計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下面是幾次測試的過程和數據:
[測試課表一] 漸速騎50公里丘陵地,兩圈鯉魚山(一圈22.3公里),第一圈輕鬆騎不管強度,第二圈加快一點點,最後5公里再放鬆騎。
◎測試目的與過程:想知道穩定踩踏時功率計的穩定性,以及兩圈鯉魚山的時間跟NP與平均功率之間的關係。
→第一圈盡量放鬆騎,不管轉速,也不看功率,以最輕鬆的方式騎完,時間是48分22秒,NP是165瓦。
→第二圈略微加快,但以氣不喘腿不酸為原則騎完,最後快了三分鐘左右,騎45分06秒,NP是191瓦。
(因為下坡有停踩,又有被紅綠燈影響,所以這邊只看NP)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22.3公里
→單圈爬升:37公尺
→平均溫度:29度
→第一圈:NP 165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546w
→第二圈:NP 191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647w
◎測試結果:功率的即時顯示與最終呈現的數據都很穩定,也符合實際的表現。但在5秒平均最大功率上有誤差,出現在下坡路段,已反饋給廠商。
--
[測試課表二] 爬坡間歇✕3,一趟比一趟快 (第一趟最慢,第三趟最快)
Ⓞ測試目的與過程:因坡度的風阻影響最少,想在同樣騎姿下看「速度vs功率」是否成正比。一開始熱身騎三公里後,開始在熟悉的鯉魚山後山進行測試。為了使三趟的技術影響最小,所以皆沒有抽車,都是採坐姿爬坡。
→第一趟盡量放輕鬆騎,雖然腿還是會酸,但還算輕輕鬆,平均功率是269瓦;
→第二趟想騎得快一點就好,但沒控制好,快太多了,比第一趟快了近12秒,平均功率316瓦;
→第三趟超過九成力,雖還不到全力,但感覺上有比第二趟更用力,平均功率也達339瓦,的確是最高的一趟。
◎測試數據:
→單趟距離:430公尺
→單趟爬升:37公尺
→坡度:8.6%
→平均溫度:30度
→第一趟:平均功率 269w
→第一趟:平均功率316w
→第一趟:平均功率339w
◎測試結果分析與提問:
→平均功率跟費力程度的感覺一致,也跟實際的速度一致:同樣的坡度、在無風的狀況下,騎得愈快,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確愈高。
→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都是一趟比一趟高,跟實際騎乘感受和表現出來的速度很一致。想確認的問題是:「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是Garmin錶頭計算的?還是Garmin Connect計算的?」回覆:「都是錶頭做計算的,功率計只負責丟出數據讓Garmin接收端做處理。」
→從前一個問題所衍生的下個問題是:「Power Box SC 目前是多久傳輸一次數據給車錶的錶頭或鐵人錶?1秒傳一次數據?或2秒傳一次?……」回覆:「3秒傳一次」
—
[測試課表三] 強度3區40分鐘(穩定騎乘,想像自己在半超鐵的自行車賽段上)
◎測試目的與過程:功率計的穩定性。先花三十分鐘做一些技術和三趟短程高強度爬坡間歇當作熱身後,騎往東華大學外環道,開始今天的測試。全程都以盡量穩定的轉速與功率進行騎乘,每圈按一次錶(紀錄分配平均數據)。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三十分鐘熱身):32分鐘
◎測試結果分析:從NP和平均功率來看,這四圈的功率都很穩定。但最大功率(尤其是第二圈)忽然飆高到411瓦,這個數據應是誤差,過程中沒有抽車,也沒忽然重踩。從幾次測試發現,「最大功率」這個數據有時比實際來得高。
—
[測試課表四] 強度4區20分鐘(用接近FTP的強度騎東華大學外環道兩圈)
◎測試目的:功率計的穩定性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前兩圈熱身)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二十分鐘熱身):43分鐘
→第一圈:NP 122
→第二圈:NP 159
→第三圈:NP 236
→第四圈:NP 239
◎測試過程與結果:
→前兩圈熱身,主要是在第三與第四圈進行測試,結果很ok,第四圈有試著在同轉速與最小限度下再多輸出一些,功率計有反應出來。
→此次最大功率飆高的情況沒有發生。
→經過這兩次測試,在強度3區與4區穩定騎乘時,實際成績與功率計的輸出關係是十分相符的,good!
—
[優點]
● 價格親民,目前查到的網路售價是9000元。
● NP與平均功率都很穩定,就算是小幅改變輸出也能測量出來,多次測試都跟實際表現相符。
● 安裝與配對車錶與手錶的過程簡潔/方便,而且直接有轉數和功率,不用再另外黏貼磁鐵。
●「齒比」和「曲柄長」還有九種選擇,這點在許多同是大盤和屈柄功率計的產品上來看就個性化很多了,其他品牌比較少有這麼多元的選擇。
[缺點]
●雖有模擬的兩腿平衡數據,但沒有實際的功率數據。
●瞬時最大功率的數據有時會有誤差(有時正常),已回饋,這應該可以透過韌體調整。
[建議]
下面是個人提供給廠商的建議:
●可以了解為了推廣,所以9000元只有單腿數據,雖然有模擬的平衡數據,但還是期望將來有另一版本是有雙腿的「實際數據」,會比較滿足一些進階的需求。尤其是若將來可以實際分別測出兩腳在不同位置所用的「力量」與「方向」,將能幫助運動員量化踩踏效率。
●因為FSA現在有自己的APP,食望之後FSA的APP能寫好方便給其他APP串接的「API」接口(使用者同意後可以把自己數據自動導出到使用者習慣使用的APP或網站),有助於使用者把功率數據匯整到自己慣用的平台上,但希望開放「API」後能讓更多平台授權取得使用者的原始數據,做更細緻且個人化的分析。
●期待將來可以跟「電子變速」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分析/交叉比對」在不同齒比與阻力、轉數的對應關係。可以了解選手在「不同阻力」下所偏好的齒比與轉數;或是反過來,在不同齒比下,偏好處理何種大小的阻力。然而,從功率和轉速只能換算出「總踩踏阻力」,要實際知道車手「每一圈踩踏所面對的實際阻力」,則需要有「踩踏力量向量化」技術的功率計才行。我也知道這個技術門檻很高,不容易做得出來。
●如果是自主研發,我更期待的是能把踩踏的「效率」在不同轉換階段計算出來。多數騎乘在加速時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但其實「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還有很多環節會損失功率。
Effort → Force → Torque → Power → Gross Power Released, GPR → Form and Wind Resistance → Performance
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此外,對踏板所施加的力量不等於力矩;功率計上的總功率也不等於GPR,這裡是未來的功率計可以多加著墨的地方,若能把箭頭「Force(→)Toruqe」 以及「Power (→) GPR」中的兩個箭頭的「效率」計算出來,更有助於自行車訓練愛好者進行更精確的科學化訓練。
「瓦數換算速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Goodaystudio攝影師-張馬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問題] strava平均功率問題-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求助>踩踏功率(Watt)計算 的評價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一般愛騎車的人有多強?自行車功率淺談/ FTP 計算方式與強弱 ... 的評價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徐俊斌- 單車狂人徐- (((誤差率極低的功率換算法)))) 因為有 ... 的評價
- 關於瓦數換算速度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自行車瓦數計算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的評價
瓦數換算速度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佛系防疫的豪賭
https://linshibi.com/?p=35588
今天帶大家看個門道。重點是,我們要仔細看病毒進世界各國後,哪種防疫措施是最有效的。台灣搶到了寶貴的時間,讓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觀察。
建議優先閱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疫須知
https://linshibi.com/?p=35408
有一個很重要的對照組出來了:英國。這張圖上是各國目前防疫的措施,英國目前什麼都沒做。沒有停課,沒有邊境管制,沒有禁止大型集會,還宣告檢驗蓋牌。為什麼?
#德國總理梅克爾 表示,高達7成德國人口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由於目前沒有療法,所以重點得放在減緩傳播速度不讓公衛系統負擔過重。
#英國首相強生 在3月12日的內閣緊急會議決定,抗疫行動即日起從第一階段的防堵進入第二階段:拖延。
背景:
1.新冠是這世代最嚴重的公衛危機,這不是季節性流感,因為大家都沒有免疫力。他比流感危險多了。
2.目前英國僅通報百餘例,實際上可能已有10000人感染。
3.這疾病將會繼續傳播,我會和大家同在,很多家庭將會提早失去所愛的人。
And it’s going to spread further and I must level with you, level with the British public, many more families are going to lose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
4.之前我們做的圍堵已經幫我們爭取到了珍貴的時間。現在我們要進入下一階段了。進入世界大流行的階段,現在目的已經不是防堵,是在延緩傳播。如果我們可以延長到達流行高峰的時間數週,讓我們的醫療體系可以處理,天氣變熱可能呼吸道疾病也會減少,我們也有更多時間可以進行醫學研究。
5.我們要在對的時間執行政策以最大化他的效果。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在高峰期的幾週中保護老人和有慢性病的脆弱族群。那最危險的高峰期不是現在,可能還有幾週,這視這個疾病傳的多快而決定。
因此:
1.出現發燒或持續咳嗽症狀者(不論旅遊史或接觸史),即使症狀輕微,請待在家最少7天,以保護他人並幫忙延緩疾病的傳播。
2.輕症在家者不逐例診斷了,只會針對已住院還有重症的人做病毒檢查,嚴防院內感染。(意謂從此無法單看英國確診的數字來評估疫情嚴重度了)
3.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活動一律取消。
4.呼籲70歲以上年長者還有慢性疾病者減少外出。尤其不建議去搭遊輪。
5.目前不禁止大型聚會,包括體育賽事。目前科學證據顯示禁止大型聚會對於減少傳播幫助有限。但以後可能會考慮。
6.目前不會停課。此刻停課可能傷害大於好處,但我們會隨時檢討,未來可能停課的時機。
7.請大家一起盡力在此後幾個月保護家中的年長者。政府也會盡力提供幫助。
8.不要忘記洗手!
--------------------
彭博社在記者會後發表評論直言,強森的策略就是讓大部分人染病,進而產生抗體,產生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
---------------------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 在記者會後於訪問中為政策辯護,說這是為了降低和延緩這個大流行的高峰,而不是把他完全壓制。若到了六成的感染率,會幫助建立某種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彭博社訪問的公衛專家說,以英國人口約6640萬來換算,六成表示將有約4000萬人感染,若以致死率2%來算,將造成80萬人死亡。
-----------------------
04b解讀:
1.其實英德兩位首相的發言,背後都是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思維。傳染病學中,群體中若大部分人都得過病產生抗體獲得了免疫力,這個疾病就不會繼續大流行了。這是有公式可算的,一個R0是3的疾病,大概要三分之二(66.7%)的人都得過後,流行才會趨緩。這也是打疫苗時,預估接種率要達到多高才能防止這個疾病的公式。
新冠疫苗沒有這麼好等,最快可能都要一年半,不順利的話會更久。緩不濟急,所以考慮群體免疫是很實際的想法。
2.學理上雖如此,#但我不得不說英國這是個很冒險的決定。你現在等於就是放手讓這個病傳了。你要怎麼確定自己不會變成義大利那樣的醫療崩壞?要知道倫巴底區其實是歐洲三個最富有地區之一,當地醫療水準不差,重症醫療包括ECMO等是世界的高水準。
3.而且到底得了新冠後有沒有可保護的免疫力,到底會不會二次感染?其實現在應該是沒有100%確定的答案。
4.要延緩傳播速度的話,想停止大型集會是很正常的想法,理論上也應該有效。畢竟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案例(韓國新天地教會,伊朗的選舉活動,大阪的演唱會.....)。因此為何要堅持不停辦活動,這點我不太懂。
5.#我倒是支持不停課。我一直覺得這次疫情的決戰點似乎不該是學校。19歲以下不容易得且絕大多數都是輕症,讓年輕人幫助整個群體建立群體免疫是學理上可能會成功的。
真的到社區流行時,是否應該強調的是,不要把病帶回來給老人家,而不是停課本身?義大利前陣子停課,反而造成遊樂園公園爆滿,充滿了帶孫子去玩的阿公阿嬤@@ 延伸思考是,若台灣也真的社區大流行,我們勢必不能像現在還讓老人家整天去排口罩,這是製造群聚的風險。所以口罩2.0很重要!
6.#輕症在家我是同意的,會自己好,不用再去逐例診斷。但如同阿中今天在記者會回答的,這是在醫療體系已經無法承擔時才會考慮這樣做。台灣還在圍堵的第一階段,當然需要逐例診斷還有疫調,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逐例診斷,建立好自己群體的流行病學會比較放心。你怎麼知道你的國民得了新冠,死亡率和其他國家的數字會一樣呢?這是需要科學研究的。
7.#一切要以保護老人為前提,這點我覺得完全抓到重點。 義大利的大數據資料,小於49歲死亡率是0.1%,其實就是季節性流感的死亡率。讓這些人得病有免疫力,讓老人得到保護。我想英國在想的是這件事。
8.#很多家庭將會提早失去所愛的人,我不知道歐美社會如何,但台灣如果有政治人物說這樣的話,應該都會萬箭穿心吧。
媒體嘲笑,民眾也不支持的 #英國佛系防疫,到底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理智決定,還是一場豪賭?到底是白癡還是天才?可能1~2個月就會有答案。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部落格文章版請見
https://linshibi.com/?p=35588
瓦數換算速度 在 Goodaystudio攝影師-張馬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又是寫了2天,雖然之前有貼圖,但沒細寫,有興趣的可參考一下,還是簡單整理一下重點:
1.外閃內電容換算起來是76瓦左右
2.zoom 24和105時在罩上的表現會不同
3.zoom 24時,中央出力大概是200w燈的出力,但邊緣就沒那麼多了
4.如果你外拍時不會用到f8-F22,就別去理之前古人說的一些閃燈說法了
5.百分之120的人正常狀況下不會在夏天正中午拍照,所以別用那個嚴格的數據去看小閃燈,就像你老闆用很高標準看你一樣。
6.外閃不加罩直打是很可怕的,你去當模特兒試看看就知道,所以別輕乎他的威力
7.深口罩對於外閃極度友善,矩罩就很麻煩了
8.買個擋片會更好,不然就加個肥皂盒再加燈具吧
9.以上的狀況不合用在外閃開高速同步的狀況下,除非你光圈都開F2.0,如果不懂為什麼請等我下篇文章
10.外閃目前的瓶頸應該就是在回電速度和電力,所以不是不可用,只是不好用,你一直全光拍攝就會了解了,模特兒絕對會白眼到天邊去。
11.多拍多測多看,你會發現我們很多江湖傳說其實都已不合用,因為時代會變,器材會發展,但只有江湖傳說不會進化。
瓦數換算速度 在 <求助>踩踏功率(Watt)計算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某一公式w=mgvs功率w=(人重+車重)kg*9.8*速度m/s*坡度%以自己的狀況來說某一段11.87km的路程,由海拔78爬升至540米,耗時31分22秒,均速22.7km帶入公式 ... ... <看更多>
瓦數換算速度 在 一般愛騎車的人有多強?自行車功率淺談/ FTP 計算方式與強弱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簡單聊一下自行車功率的概念,什麼是 瓦數 ,FTP 的計算方式,如何測量FTP 還有計算戰鬥力的強弱。這個影片也展示環法選手功率排名,讓您參考環法公路車 ... ... <看更多>
瓦數換算速度 在 [問題] strava平均功率問題-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 FTP350大 你們好
因為我沒裝功率計,請問有辦法換算平均功率嗎?
體重: 77.5kg
車重: 9 kg(輸入在自行車錶)
里程: 112.96km (10/24美利達經典百K)
總爬升:539公尺
均速:31.3公里/小時
這樣算出來平均功率:227W
請問一下這樣大致上算準嗎?還是有虛報?
感謝討論啦~
----
Sent from BePTT on my HTC_U-3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203.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603847204.A.37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