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解凍
#還給人民修憲提案權
#保障人權質量並進
今天是民進黨第三場憲法改革公聽會「降低修憲門檻、完善人權保障」。因我十分重視這次的憲改時刻,除了鍾佳濱委員連續擔任三場公聽會的主持人,應該只有我每場都不缺席。
✍️憲法應有 #民主正當性
我們的憲法公布於1947年,缺乏充分的台灣民意基礎,民主正當性始終是個問題。
自1991年以來 #7次修憲,都只有動「憲法增修條文」不動「憲法本文」,因為增修條文前言說,修憲是為了 #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所以憲法本文不能動。
有人說這是仿效美國的憲法修正案的作法,我認為更是因為國民黨要維持他們的憲法法統、國統架構!
在這次難得的憲改時刻,不應該只有降低修憲門檻,讓台灣人民更有機會參與憲法的修改制定;甚至應該直接修改憲法本文,不必再用增修條文修修補補、疊床架屋。
在今天公聽會上,也有不少專家學者、立法委員發言支持:現在的憲法本文已經被增修條文凍結大半,尤其現行的總統及五院職權,幾乎都與憲法本文大不相同,國民大會甚至已被廢除;如果連人民權利義務的第二章都要檢討增補,何不乾脆修正憲法本文!
✍️我提出「降低修憲門檻」三大主張:
❶ #修憲門檻雙軌分流
修憲門檻應該「差異化」。譬如涉及國號、國體、國旗、領土等爭議性較高的「主權議題」,可以維持較高修憲門檻,避免相關爭議阻礙了其他憲政議題的檢討機會。其他議題的修憲門檻,應該可以適度合理降低。
❷ #其他議題降低門檻
依照我國現行修憲程序,修憲案必須立法院全體委員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出席者四分之三之決議;公民複決則要全體選舉人總額半數之同意(超過965萬票)。換言之要「雙重超級多數」同意,立法院要跨黨派有共識才能提案。考慮投票率後,公民複決則要獲得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投票同意,才有可能修憲。難上加難!
因此我認為,不涉及主權爭議的其他修憲議題,不論是國會提案門檻或公民複決門檻,都可以適度降低。
今天公聽會上有專家指出,實證研究顯示一個國家是否有 #修憲文化 可能比 #法定門檻高低 更重要。放寬門檻,也是一種對於憲法解凍、開放修憲的宣示。
降低修憲門檻的配套,則可以參考德國基本法第79條的設計,限制修憲提案若違反人性尊嚴、違反人權或者動搖民主共和國體制,不得成立。避免出現反人權、反民主的修憲提案。
❸ #增加公民提案機制
現行憲法並非台灣人民所起草制定,應建立公民連署提案、公民參與憲改的機制,讓台灣人民有更多參與修憲提案與討論的機會。
✍️「完善人權保障」我也提出三個主張:
❶ #人性尊嚴入憲
德國基本法開宗明義就是「人之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及保護人性尊嚴為所有國家權力之義務。」作為德國對納粹時期國家社會主義的檢討與警惕。
台灣同樣走過威權時期,應該在憲法明定:尊重保障「人性尊嚴」是所有國家權力的義務,人民永遠應是國家的目的,而非國家機器或執政者的工具。
❷人權保障 #量的提升完善
既有的憲法權利清單並不完整,歷年來大法官已透過憲法解釋,逐步建立了身體權(釋689)、隱私權(釋603)、婚姻自由(釋362)、人格權(釋664)、收養子女自由(釋502)等權利。
但譬如勞動權、社會權、文化權、健康權、環境權、居住權、兒少權、資訊權、禁止酷刑、禁止奴隸等,這些重要的權利或新興人權尚未被大法官充分肯認。
這次修憲,應該全盤檢視過往大法官解釋論及、未論及的憲法未列舉基本權,比對國際人權公約保障的權利,打造完整的 #憲法權利清單。
❸人權保障 #質也要同步強化
除了增補權利清單的「量」,也要修法強化人權保障的「質」。譬如目前我國平等權的規定,只規範了人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現在的國際人權思潮中,國家已不只該 #消極確保法律上的平等,甚至要 #積極有所作為去消除不平等 #消除一切歧視。
因此我主張,憲法上也應該明定國家積極消除一切歧視、積極保障各項權利的義務。並且,基本權利不只是拘束國家權力,甚至應該視不同權利的性質,適用於私人之間。2022年將實施的「憲法訴願」,也應該入憲獲得保障。最後,更要連結各國際人權公約的規範,讓人權的意涵與時俱進、持續豐富強化。
今天各黨團已協商有共識,本週五9月18日即將開議,這會期將組成修憲委員會,9月30日前各黨就會提出修憲委員會推派名單。
我也呼籲各黨,尤其是國民黨,珍惜這會期難得有共識的憲改時刻,讓憲法解凍,打造符合台灣民主發展與國際人權潮流的憲政架構!
現行修憲程序 在 鍾佳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落實18歲公民權?從「修憲」到「釋憲」都是可以嘗試的手段
公民權不僅僅是每次選舉時,能透過投票選出符合自身政治理念的總統、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而是我們每個人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政治行為,都包含在公民權的概念之中,像是被選舉的權利、籌組政黨的權利、擔任集會遊行負責人的權利,或者,修改憲法的權利。
因此,在討論「落實18歲公民權」的議題時,我們必須將所有公民權相關的年齡限制一併納入考量,才能真正地讓台灣社會納入年輕人的聲音。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與政策會共同召開「落實18歲公民權」修憲公聽會,除了專家學者與立法委員外,也邀請了許多年輕人到場發言。像是來自政治大學的鄭治綺同學,就在會議中直接地指出,在民主參與的過程中,年齡並不能直接作為指責一個人不成熟的依據,像是美國紐約大學前年的研究就指出,65歲以上的臉書使用者散布假訊息的機率,是18到29歲使用者的七倍。
如此直率的評論,讓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而開始自我檢討過去自己的論述。
兩個多小時的公聽會,從朝野各黨團、專家學者與團體代表的發言,今天凝聚出三點結論:
一、關於我國國民行使政治權利的相關年齡規定,宜於法律層級訂定、調整,而非在憲法層級作硬性規定;至於現行憲法第130條關於國民行使政治權利的明文規定,則希望藉由釋憲方式,基於國民主權及民主原則予以放寬,以符合世界潮流與社會實況。
二、現行修憲程序門檻過高的情況,同樣可以透過釋憲的手段,重新檢視2005年第七次修憲時,我們在《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與第十二條,所訂定的修憲程序是否過度限制人民的憲政權利,是否侵害國民主權之民主原則。而若經過釋憲程序,宣告相關條文無效後,就能回歸到該次修憲前的修憲程序,來作為未來憲法修正的依據。
三、綜合上述兩點,或許可以進行「二階段修憲」—先將修憲門檻進行合理調整後,再依照新的程序檢討、修正憲法本文中,關於人民政治權利之行使或其他公民權、社會權的相關條文。
落實公民權不只下修投票年齡到18歲,而是要將社會中不同的權力規範一併檢視、調整;憲法修正的路徑也不只一條,從修憲到釋憲都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手段。
感謝今天所有來參與的朋友、線上觀看公聽會的伙伴,讓我們在今天能獲得這麼多突破性的思考,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重新來思考,如何讓我們能有合理的憲政體制,讓台灣社會中的青年、長者,都擁有足夠的權利來參與政治,一起營造多元的民主社會。
—
#和佳濱line在一起 http://bit.ly/2O2dxG8
#鯊濱IG http://bit.ly/2UwfX1V
現行修憲程序 在 發布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公告記者會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8歲公民權 修憲 案,公投拚青年參政權。|過關吧!18歲公民權|公視#獨立 ... 程序 動畫教材(國語). 中央選舉委員會•1.5K views · 15:28. Go to channel ... ... <看更多>
現行修憲程序 在 「18歲公民權公民複決」台北場宣傳啟動| 第十屆立法院院會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十屆立法院院會表決18歲公民權修憲案,獲得院會全數出席委員(109/113)投票贊成通過送公民複決,顯見18歲公民權有高度民意共識。但根據 現行修憲程序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