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在讀一本"型破りマラソン攻略法",中文應該可以翻作"打破制式的馬拉松攻略法",書中主要以以下幾點作為主軸:
1. 馬拉松是"吃"的運動。
主要是說跑馬拉松要懂得補給,不然跑到後面一定頭暈,除非你2小時就可以跑完....當然平日飲食也要注意。
2. 常常膝蓋痛的跑者,可以嘗試薄底的跑鞋。
厚底與保護性佳的跑鞋,卻常常是造成受傷的原因,許多跑者換穿薄底鞋反而比較不會受傷。
3. 不要過度相信30km訓練的效果。
裡面論點主要是提到,馬拉松要進步主要應該針對身體在疲勞與肝醣耗盡時,如何還能維持速度的訓練。不是一直跑30km之類的長跑就會進步。
4. 不要勉強採用肝醣超補法。
肝醣超補其實是很極端的作法,對於一般跑者來說,賽前其實只要小幅調整自己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就可以達到補滿肝醣的效果。
5. 想要跑快卻一直進行LSD慢跑,會招致反效果。
很多跑者一味追求里程數而花很多時間進行長距離慢跑,但是這樣反而會造成過度疲勞,也沒有加強到速度,當然跑不快。
6. 跑者不需要過度進行伸展。
許多研究都指出,把肌肉拉長並不會幫助跑步表現,反而會造成跑步表現下滑。跑者熱身比較需要的是動態熱身,而不是伸展。
7. 要跑快就要多進行上下坡訓練與15km的漸速跑
在有緩坡的路段進行跑步訓練,可以同時鍛鍊到心肺能力、爬坡肌群、落地肌群等各項綜合能力。15km漸速跑也能增加速耐力,這些訓練多作對於馬拉松的速度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日本的馬拉松訓練書很多,各家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是我發現共同點都是: 針對馬拉松的訓練,很少有甚麼強度很高的間歇訓練,大部分都認為高強度間歇訓練只會帶來反效果,所以,你練對了嗎??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00的網紅李4bunzlee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防疫在家硬起來系列EP3 背部肌群訓練 要加強可以加啞鈴or水瓶重物 每次8-12下 休息30s 3組 闊背 斜方肌 束脊肌 1.超人式 2.跪姿超人 3.單腳橋式 4.單臂划船 5.靠牆推舉 按讚追蹤FB粉絲團「李4瘋單車」 https://www.facebook.com/bunzle...
「爬坡肌群」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鐵人柏青哥的休閒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柯式野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Susu's Cycling Cor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的姿勢- 看板bicycle 的評價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騎車這檔事】12.有效鍛鍊爬坡肌群&核心的重要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爬坡和平路用的肌群不同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from 單車誌 的評價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背痛怎麼解 的評價
- 關於爬坡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背痛怎麼解 - PTT 問答 的評價
爬坡肌群 在 李4bunz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防疫在家硬起來系列EP3
背部肌群訓練
要加強可以加啞鈴or水瓶重物
每次8-12下
休息30s
3組
闊背 斜方肌 束脊肌
1.超人式
2.跪姿超人
3.單腳橋式
4.單臂划船
5.靠牆推舉
按讚追蹤FB粉絲團「李4瘋單車」
https://www.facebook.com/bunzlee4/
按讚訂閱分享我的YT「李4bunzlee」
https://youtube.com/c/李4bunzlee
按讚追蹤IG
「bboybunzlee」
爬坡肌群 在 柯式野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許多山友下山後,總是哪裡疼痛,看醫生卻又得不到解答嗎?
今天我們請到瑞稞物理治療師Ray,來跟我們聊聊如何正確使用身體的肌群! 讓疼痛從根本治療。再加碼教大家正確的肌肉伸展放鬆。
.............................................................................
近期來瑞稞治療的客戶,因登山活動受傷的比例變高,於是我跟治療師們就想到可以來錄一集比較多人詢問與登山相關的訓練 。希望分享給大家基本的概念。感謝看完的你與妳:)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歡迎分享。
Special thanks to RECALL瑞稞適能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recallfitness/
.............................................................................
這次主要分成三個主題 :
1. 爬坡肌力訓練
2. 下坡重心轉移 7:58
3. 下山後的肌肉放鬆 15:42
.............................................................................
訂閱柯柯▸▸ https://reurl.cc/rxmZr4
▸▸ 山景攝影|https://www.instagram.com/christina_k0829/
▸▸ 粉專讚一下 | https://www.facebook.com/christinako0829/
#登山技巧 #登山訓練 #物理治療
爬坡肌群 在 Susu's Cycling Cor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 我是舒舒,爬坡女生,來自土耳其的台灣人 !!
► 教練ADAM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ovomsutt/
如果想知道更多的我,請 Follow Me on
► 舒舒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usu.cyclingday/
► 舒舒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ususCyclingCorner/
大家好奇的問我說
我常常騎山路爬坡, 一點都不會覺得累嗎?
你的體力從哪裡來的呢? 如何增強爬坡能力呢?
答案是肌力訓練,那為了更好的爬坡表現
我訓練什麼肌肉群呢?
#SususCyclingCorner #舒舒 #肌力訓練
爬坡肌群 在 【騎車這檔事】12.有效鍛鍊爬坡肌群&核心的重要性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登山訓練| 上坡肌耐力不足? 下坡總是膝蓋痛? 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身體的肌群,遠離運動傷害! 加碼贈送正確的肌肉伸展放鬆Feat. 瑞稞適能中心. ... <看更多>
爬坡肌群 在 爬坡和平路用的肌群不同嗎?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爬坡 和平路用的肌群不同嗎? - 小弟平路尚可,假日出遊很少被刷(車隊除外)。但爬坡就是不太行,常在陡坡被刷。去年在大佛盃表現不錯,但今年在杉林 ... ... <看更多>
爬坡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的姿勢- 看板bicycl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那個,講到騎車爬山,要往前坐還是往後坐?
其實騎車姿勢一定有變動,不可能一個姿勢騎到底。
坐墊不大,SETBACK的前後移動範圍也不大,有限的空間都要多利用。
之前我自己發表過一篇關於踩踏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59358678.A.AB6.html
其中有提到.....
踩踏動作,包含了很多肌肉使用,而非單單使用xx肌肉。
因此,在自行車踩踏上,給予建議使用xx肌肉,
其實是要提高xx肌肉使用的比例。
我忘記在哪邊看到的文章,講的是蹲馬桶要起身時,
上半身會儘量靠近大腿,上身往前傾。
沒有人可以在上半身往後的狀態下,從馬桶上爬起來。
大家可以先試看看,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和大腿成90度,試著站起來看看。
慢慢把上半身往前傾,減少上半身與大腿之間的角度,再站起來。
上半身越直,吃股四頭肌的力量愈重。大腿前側越用力,膝蓋越容易不舒服。
壓低上半身,腿後側與臀部容易分擔力量,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用力就比較少。
換言之,要讓你的臀大肌and腿後肌,在踩踏動作有發揮。
靠的就是上半身與大腿間的夾角,上半身壓越低,就能拉高出力比例。
先知道這個,才能往下面談。
※ 引述《ingramchen (p)》之銘言:
: 剛在看 Bicycle club 55 期,講到讓爬坡更輕鬆...
: 雜誌是在講重心該怎麼擺,往後坐比較累,久了腰也會酸
:
: 往前坐一點比較有效率:
:
多年前寫過一篇純爬坡幾何
https://tinyurl.com/y9p2uwub
https://images.plurk.com/d16e28f82f1d432cfd59cdcf78ddf6ad.jpg
圖片中整個人重心往前移。
理論上,爬坡時,人往前移是很合理的。
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你的車,要騎平路,還要騎下坡,重心這麼往前,下坡就吃屎了.....
一般公路車要兼顧各種地形,幾何設定就是中庸。
: 我自己並沒有固定… 我只知道往前坐,就是四頭肌出力,但撐不久。
: 往後坐則是臀大肌出力,可以撐久一點,我聽到都是要盡量坐後面一點。
: 問題來了,哪個坐姿才對? (或是說短坡和爬大山適合的坐姿並不一樣… ?)
一般來說,兩種都對,看場合和時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出力方式,或是車子的設定。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爬坡時往前坐,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吃力重?
往前坐,
其實是縮短了坐墊和踏板之間的距離,好利用上半身重量偕同腳往下踩。
爬坡時,雖然坡度改變了車子角度,前輪往上抬。
但地心引力往下這件事情,和地形沒有關係。
往前坐,比較好把力量往下灌。
至於往前坐,一定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吃力重嗎?
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前面有提到,主要是看上半身和大腿夾角。
圖片中的騎士,上半身其實還蠻放鬆的,沒刻意壓低。
所以,往前坐,壓低身體,一樣可以提高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
往後坐呢?
(或該說維持本來平路所坐的位置)
我們自行車的立管角度,本來就是後掠的。
一爬坡,車頭一抬高,原本後掠的立管座管和坐墊,重心都往後跑了。
以前鋼管車時代,坐管搞72度,再來個setback 2cm,重心超級後面。
這時踩踏,很難順著地心引力往正下方踩。
踩踏,好像都是往斜下方踩一樣。
老鋼管車友還會建議你,屁股坐好坐滿坐墊,踩到底時,腳後跟往下抵。
如同深蹲一樣,腳後跟有意識吃力,可以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
但老鋼管車時代的拱背,上半身和大腿夾角比較大,
不利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
現在的車立管都大很多,73~74度之間,重心比以前的車子往前。
加上現在的坐高也比30年前高一些,重心稍微沒這麼往後。
老鋼管車的招式,就當參考,知道原理就好了。
往後坐滿,沒什麼不好。只是重心往後,不利於發力。
由於屁股在後方,重心往後,會覺得車把手好像離自己身體變遠。
這時把上半身壓低,去補重心後移,
縮減了上半身和大腿夾角,才會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
這樣的情境很合乎騎車的狀況,卻不是一個最效率的發力方式。
=====所以倒底要怎麼去調整?=====
這邊分兩方面來說,出力方式,設定。
出力方式。
短坡,長坡中的陡上,往前坐一點提高出力是合理的。
長坡,想要降低出力休息,往後坐滿。
基本上兩種一定會切換,但往前坐時,出力高不易維持。
往後坐,不是最經濟的出力方式,但可以維持比較久。
設定。
如果是一般混和的丘陵地形,我就不建議特別變動。
若是要持續爬超過2小時的山路,那真的建議改一下。
以我個人來說,爬大山,我會作幾個調整方式。
1.坐墊角度往下壓
一般設定,都是建議坐墊水平,或是下調5度,可以坐穩不會下滑。
但爬大山,坐墊我一定下壓,減少壓迫。
上坡車頭被抬高,坐墊角度本來就會被上調。
不往下調一點回來補正,爬大山很辛苦。
2.坐墊稍微往前移一點點
坐墊角度下調後,坐墊位置我個人會稍微往前調1cm。
主要是為了上坡往前坐,重心往前一點點,施力比較經濟。
3.車把手高度往下降1cm
原因和坐墊一樣,因為爬大山,
車頭被抬高,這個會減少坐墊和把手的高低差。
我個人的高低差蠻小的,爬山的話高低差又變更小,所以調低。
這樣上半身才比較好壓下去。
一定有人會問,爬大山坡度讓高低差變小,握下把就好了。
抱歉,腰不好,下背弱,下把握不久。
爬坡往前坐,又握下把位,真的可以救急拚個幾個坡,但我用不久。
=====補一個設定重點,座高=====
座高設定是自行車設定很重要的一環。
目前常用的參考指標,是騎士腳踩到底時,大腿和小腿間的夾角。
常見的建議夾角在140~160度之間。
最重要的,是踩踏時,骨盆不能有晃動和被腿拉扯的不安定感。
如果你的座高,是自己的極限高度,偏高的那種。
這種偏高的設定,在上坡時會很難往後坐滿。
自行車的立管座管都是往後掠,上坡這個後掠會放大。
所以當你的座高偏高,重心會有更往後移的傾向。
坐墊偏高,又往後坐,上半身會更難壓低。
除了不易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
踩踏施力的方向會更往斜前斜下方。
偏高的座高,爬坡會很難往後坐。
換言之,偏高的座高會比較適合往前坐一點爬坡。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坐墊高度,是偏低的,就不適合往前坐著爬坡。
往前一坐,會縮短往下踩踏的衝程(距離)。
本來座高就不高,爬坡往前坐又縮短,
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出力比例會很快拉高。
又萬一,膝蓋不太好,那真的會很容易爆掉。
如果座高是偏低的,那還是往後坐,做好坐滿慢慢踩。
騙p幣完。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97.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35906794.A.3CB.html
不是多用某些肌肉,就會被鍛鍊到。
以騎車來說,很可能這樣的過度使用會緊繃,再慘就會受傷。
正確的方式,是建立自己的體感,還有身體控制。
騎車一定會讓某些常用肌肉比較發達,
但要真正鍛鍊,還是好好做體能和重量訓練加強。
以前我也常常聽車友聊天,講各自的騎法和想法。
找機會上路試看看,有些覺得很受用,
有些覺得不好,也有的根本騎不出所以然。
或像車友說的覺得矛盾,有衝突。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想法,設定都不一樣,多討論可以多刺激。
現在都是建議背打平,但很少人注意手部和手肘的位置。
BICYCLE CLUB很多專欄都有說過,希望騎車時手肘是往內收的。
這樣在騎車時,肩膀不容易往下收,收緊背部,容易擠壓的胸腔。
壓低上半身,手肘往外,胸腔自然會打開。
現在越野車都用短龍頭和寬把手,對維持胸腔空間很有幫助。
目標明確,比較容易能幫助到車主。
找專業可以節省時間,更快進入狀況。
常常都是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去嘗試,要能略通其實要花很多時間了。
個人也很喜歡長頭管車。
淑女車的上半身姿勢很直立,一樣會有身體轉動的問題。
身體重心,會是坐下起身的要素。
坐馬桶起身,90度時,可以靠雙腿推蹬起來,
股四頭肌吃力很重,不完全是重心的問題。
※ 編輯: ddar (114.42.45.24), 09/04/2018 08:47: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