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旗馬現在一歲了,這一年生活增加很多樂趣,我們夫妻倆從完全不會育兒,一路學習到上手,也解鎖很多成就,回想起來一切都很甜蜜。
疫情生活下,更要注重衛生,明治樂樂Q貝奶粉塊不沾手設計非常衛生,完全不需要湯匙計量,也不怕灑的到處都是,爸爸跟我都覺得便利性及衛生方面都兼具,這樣的設計非常棒,讓人更安心。
明治母乳科學研究發現,母乳蛋白質大多是完整型態的蛋白質結構,是最佳營養來源,明治奶粉透過「降低β-乳球蛋白技術」以不破壞蛋白質結構的完整性,只減少牛乳中分子較大的β-乳球蛋白含量,保留多種優質蛋白,以及完整型態蛋白質,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打造體質基礎。
明治樂樂Q貝無添加蔗糖香料,配方中有「乳黏素」提供寶寶的防護力,也添加了「FOS果寡醣」幫助消化排便順暢。
每100克的奶粉提供70mg的DHA含量,幫助寶寶學習發展,獨立包裝方便攜帶,分量一目了然,一條明治樂樂Q貝有五顆奶粉塊,一顆可以泡40CC,需要沖泡時才拆封,未開封下妥善保存可放兩年,完全解決罐裝奶粉受潮及開封後保存壓力的缺點。
拆開包裝不佔手方式將奶粉塊放入奶瓶,沖泡對應的水量,10秒輕鬆溶解,節省沖泡時間,在很趕的狀況下也能輕鬆應付。罐裝奶粉倒入奶瓶易灑出來的缺點,奶粉塊也一併通通都解決了。用過之後才發現明治樂樂Q貝不僅是便利性高,衛生又乾淨,平價就能買到日本製奶粉。
⚠️溫馨小提醒:泡法是先奶粉塊再加水喔!
#明治 #明治奶粉 #樂樂Q貝 #明治樂樂Q貝 #方塊奶粉 #成為媽媽的力量 #一塊長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惱公,寶寶在哭肚子餓了,你趕快去泡奶粉!」(踢) 聽到寶寶哭哭啼啼,就立馬送上奶奶一瓶嗎? 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其實奶粉有「正確」的沖泡方式,大多數是寶寶哭了就直接去泡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應該用幾度的水去泡? ㊙可以放在常溫下多久? ㊙換奶粉要怎麼換? #補充說明: 1. #針對一歲以下的...
明治媽媽奶粉泡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渡過了悠閒美好的週末,想到明天要上班又開始焦躁啦...😫
#搞操煩人的心魔
#又開始煩惱明天要趕工什麼工作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種症頭?
明明年輕時超好睡,跟大雄一樣躺上床三秒鐘睡著
可是有了家庭有了小孩之後,要煩惱的事情變多、工作也已經不是像從前不想做就辭職那種瀟灑的態度,上有老下有小,頭髮白了無數根,現在能輕鬆入眠的日子漸漸變少,很多時候,都是躺下後還在煩惱著生活的各種瑣事,縱使身體累到爆炸,腦子還是轉個不停,翻來覆去就是沒辦法放輕鬆入睡😭
我還為此買了小米手環來測我的睡眠品質~
結果,恩,個人每個晚上深眠的時間只有40分鐘......😲
#睡眠品質差真心困擾
#愈睡愈累就是說我這種
找了很多讓自己熟睡的方法
其中一個就是睡前喝一小杯溫熱的牛奶🥛
真心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克寧的「晚安奶粉🌙」
它是專門讓我們這種搞操煩人在睡前喝的
裡面有添加「芝麻素」這種營養成分
一小杯,泡起來超級香濃
跟鮮奶加熱後完全是不同的香味
溫溫的喝下肚,有一種暖胃的感覺
有時甚至可以克服睡前很想吃宵夜的念頭
操心煩惱的事好像都被一股療癒的暖流一掃而空🧹
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有時候我覺得腦袋好像就是需要那樣一個開關
幫妳關機,讓妳不會再想東想西運轉轉個不停
這杯睡前奶就是我的關機儀式📴
腦袋關機、身心放鬆睡個好覺💤
才能讓我充飽電,繼續以身為一個夾心三明治的媽媽身份再戰啊💪💪💪
明天要上班前務必看這篇:
➡https://flowery.tw/klim/
🌃
克寧 KLIM
#克寧晚安奶粉 #添加芝麻素幫助入睡 #市面唯一芝麻素奶粉 #兩週連續喝好眠有感 #好眠又補鈣
明治媽媽奶粉泡法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一篇寫我們家的防災背包,純粹自己記錄
防災包最好是至少每年檢查兩次,一次冬天以前,一次夏天以前
檢查時把快過期的食品吃掉,換上新的食品和水、依孩子成長換成適合的尺寸、還有依冬季夏季放入需要物品,冬天放防寒物例如暖暖包,夏天放防蚊用品等
這個防災背包是用來「萬一要到避難所去」時準備的
和平常在家儲備的防災用品不同哦
我自己分成幾種:
第一種是隨身攜帶的防災小物,例如我出門總是帶媽媽包,裡面有尿布、溼紙巾、求救用哨笛、簡易手電筒、手機充電器,指甲剪、棉花棒、OK繃、大人小孩口罩、衛生棉、緊急用防走失小卡,這是萬一人在外面遇上災害時,可以馬上用上的。看起來塞了很多,但其實完全不會重,我都是準備最輕便的,平常要什麼有什麼,我也不覺得負擔。像是聽到渡部桑說,311大地震時,一時回不了家,又沒有隨身帶行動電源的習慣,很不方便。雖然當時無法用手機打電話和上網,但有了手機,可以當收音機收聽避難情報,也可以用來當手電筒,保持電力還是很有用的。所以我本來沒有帶行動電源的習慣,聽了之後就都會隨身帶
第二種是在家避難,平常就儲備糧食,可以久放的、常溫保存的,至少準備起來,像是水、食物,如果災害時仍有水電可用,就可以煮飯泡泡麵,但其實泡麵用來做災害食物不是很適合,因為很快就過期了得一直更換,而且萬一不能燒熱開水也無法泡。還有因應停電準備手電筒等燈源。廁所衛生紙的話,政府是建議每個家庭都準備至少一個月的份量,不過再考慮到災害時萬一嚴重,家裡廁所會無法使用或不要使用比較好,那就可以用各種可攜式的急用廁所(像是有用凝固劑之類),塞車、露營也可以用,可以在家避難,只要解決上廁所和食物問題就好
第三種就是這一篇要分享的去避難所要帶的背包,通常會避難,是等到地震結束,評估家裡不安全,會有水災或倒塌的風險,就從家裡拿需要的物品前往避難所,如果先準備好,就不怕到時手忙腳亂。不過因為現在房屋大多耐震做得很好,大部份風災地震是不會輕易倒塌的,所以在家避難就足夠。如果是住在離水域近的地區、低漥地區,就更可能會用上,我是把去避難所當成最後的選項,可以的話就在家避難比較舒適
直接一一說明
1、防災背包:我們為了方便是直接買現成的,再依我們的需求添加物品,但是不一定要買,平常沒在用、想要丟的後背包就可以拿來用,記得把後背包貼上反光條,步行時更安全。而我們買的這個背包,前方有附一個求救用哨笛蠻方便
2、米(背包附的):可以直接加水就泡開來吃,不用熱水,有三種口味
3、糖果餅乾:糖果是我準備的,餅乾是背包附的
4、保存水和果菜汁(背包附的):水很重要,果菜汁是補充營養
5、緊急照明燈(背包附的):裡面也再放入電池,這個電池每次都要重新檢查,確保可使用
6、多功能收音機(背包附的):除了收音機功能,可以充手機電,不用裝電池,是手搖式的,還有照明功能可當手電筒
7、充氣墊(背包附的):在避難所有充氣墊比較好睡,白天也可當座墊、孩子們坐這個比較不會屁股痛
8、睡袋(背包附的):輕薄但保暖的鋁箔睡袋
9、大型黑色垃圾袋(我準備的):除了當垃圾袋用,雨天可當小孩雨衣,冬天也可保暖
10、工作用手套(大人的是背包附的,小孩的是我準備的)、膠帶、剪刀、小刀、黑色粗細簽字筆(都是我準備的):膠帶選擇可以直接在上面寫字的封箱膠帶,如果需要求救,可以在上面用粗筆寫訊息,還有在避難所需要抄寫資訊時,可充當筆記用紙。工作用手套是災後要回家拿東西、整理時要戴,也可當保暖用
11、擋視線用的斗篷(背包附的):像是需要上廁所、換衣服時,就套上這個全身的斗篷避免被看到
12、大人雨衣(背包附的)
13、緊急用防寒披巾(背包附的):寒冷時金色為表面、炎熱時銀色為表面,可防寒防曬,防水防風
14、急救盒(背包附的,我有再加兩捲繃帶和OK繃):裡面有指甲剪、棉花棒、OK繃、化妝棉
15、緊急用廁所(背包附的):不需凝固劑,打開就可以用
16、6L水桶(背包附的):可折疊不太佔空間,在避難所通常要排隊去取水
17、紗布巾(我準備的):洗臉擦澡擦拭物品包紥傷口甚至當抹布用
18、大人及小孩的口罩(我準備的):預防傳染病、防寒、防塵
19、衛生棉、護墊(我準備的):災害時可能連內褲都沒辦法換,除了萬一遇到生理期會用上之外,不能換洗衣物時就用衛生棉護墊比較衛生
20、擦澡巾溼紙巾(背包附一個我準備一個)
21、保溼(我準備的):充當護唇膏、凡士林,看過受災地女性的採訪,說大家怕去上廁所,減少喝水,結果身體嘴唇都很乾,如果有保溼就好了
22、附牙膏的牙刷(我準備的)
23、蓄光型口哨(背包附的)
24、可發光的亮條(我準備的):這本來是小孩的玩具,就是折一折可以發光很久,可以圈起來當手環、掛在脖子上等,但避難時可讓小孩帶著可以快速認出,也可以給孩子玩打發時間
25、免洗用具(我準備的):最實用的是免洗杯,就算沒有筷子湯匙,有杯子就可以直接吃食物。而我是平常拿到免洗筷、免洗碗時就留起來,當成災害時用。就算是在家避難,如果停水或想省水,免洗餐具很方便
26、孩子的防走失小卡(我準備的):內容上次有分享過,上面再加上哨子、手電筒,教小孩使用,避難時先讓小孩掛上
27、小孩鞋子:包覆完整的鞋子最好,娜醬平常都穿布鞋,這是已經穿不到的拖鞋,與其丟掉,不如放入防災包,萬一真的避難沒穿到鞋至少有可以用。在避難所有鞋可換也是比較方便
28、大人鞋子:一樣包覆完整的硬鞋是最好的,災害時可能到處都是碎玻璃很危險。逃難用的鞋子,最好在床底下直接放一雙,一有危險馬上穿著走,就算什麼都沒帶,至少也要保護好別受傷
而有嬰幼兒的家庭要準備的清單我沒有寫,像是尿布、奶粉等,明治有罐頭嬰兒奶粉,常溫打開就可以喝,災害用非常適合。還有揹巾在災害時很實用,就算小孩已經會走路了還是用得上
照片上沒有出現,但可以準備的,是「現金」。尤其是零錢,可以準備幾張千元、幾個五百元、一百元硬幣當成災害時使用的錢幣,災害時因為停電,商店很多只能使用現金不能刷卡或用線上支付,甚至因為收銀機打不開而無法找零,有現金在身上還是比較方便
當然,考量個人負擔,也不要在背包塞入過多過重的物品,自己可負荷為準,每半年重新調整的時候再取捨,當然是不會用上最好,有備無患
還有平常想丟東西之前,可以思考在災害時會不會用上,當成拋棄式用也好。像是想淘汰的外套,就可以當成災害時保暖衣物,而準備小孩用的衣物外套等,可以選尺寸大一點的,因為小孩長很快,半年說不定就太緊了
準備好防災包後,不要放在很難拿出來的地方,像是塞在雜物的最後面,櫃子深處等,應該要放在逃生路線上,想像最緊急時房屋快倒了,得抓著就跑,什麼位置最適合,如果還得去翻箱倒櫃找出來,就不是放防災包的好位置
以上,純粹個人記錄用
明治媽媽奶粉泡法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惱公,寶寶在哭肚子餓了,你趕快去泡奶粉!」(踢)
聽到寶寶哭哭啼啼,就立馬送上奶奶一瓶嗎?
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其實奶粉有「正確」的沖泡方式,大多數是寶寶哭了就直接去泡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應該用幾度的水去泡?
㊙可以放在常溫下多久?
㊙換奶粉要怎麼換?
#補充說明:
1.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為什麼要70度?
70'C 的水是要預防salmonella 和cronobacter的污染
因為曾發生奶粉被細菌污染的事件。
#沙門氏菌會造成細菌性腸胃炎、血便
#板崎氏菌很少見,#但是致死率是20%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WHO "70'C 的水泡奶粉": 是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1歲過後, 可看奶粉說明書上建議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沸騰後冷卻不超過30分鐘。#為什麼不超過三十分鐘? #就是要大約70'C高溫殺菌的意思,其用意就是和WHO 的版本一樣
「You may use bottled water or bring cold tap water to a rolling boil for 1 minute (no longer), then cool the water to room temperature for no more than 30 minutes before it is used.」
前幾年所爆發的那兩隻細菌污染,是在奶粉廠內就污染了,那件事不是奶瓶消毒的問題
相關報導:
http://fswww.npust.edu.tw/ezfiles/58/1058/img/1532/doc202.doc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m_02_04.html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How-to-Safely-Prepare-Formula-with-Water.aspx
#以下是美國FDA 2014年6月的版本: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美國CDC對於cronobacter的說明: http://www.cdc.gov/cronobacter/technical.html
#相關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171262
2. #到底先加水或是先加奶粉?
這個議題,是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量」和「濃度」怎麼拿捏:
「先加水,再加入奶粉, 奶量不就會變多了嗎?」
我的本意是為了澄清這件事情所以才會這樣寫。
而大部分奶粉是先加水。但若奶粉說明書上建議先加奶粉(例如明治等),則請按照說明書。
影片內容沒有說明淸楚,讓大家誤會我的用意,深感抱歉
3. #換奶粉要慢慢換?,的確是以往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其實不必要,除非是特殊情況醫師有指示,才需觀察適應狀況,才會漸進式轉。其實是直接換即可
「真的可以直接換奶粉嗎?可是 醫師/藥局/大家/月子中心/... 說一匙匙換耶」
#可以直接換。
看一下葉勝雄醫師的說法: https://m.facebook.com/PediatricGI/photos/a.370173696383319.84688.199912983409392/1024256157641733/?type=3
這一篇比較詳細: http://udn.com/news/story/7030/1565153
4. #70度的水會不會有殺死益生菌的問題:
70度的確會殺死益生菌。
這個問題就是: 致病菌可能風險 VS 益生菌被燙死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奶水溫度確實有些爭議,雖說依照大廠奶粉嚴格把關,已經在出口進口時抽驗,將阪崎氏菌、沙門氏菌⋯⋯排除了。但還是要依照AAP的建議去做,較為安全。尤其是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一般益生菌沖泡建議不要超過55℃。多半是要冷藏或是置於常溫的保存環境中。就算標榜本身為耐熱菌或耐熱技術再好,也不容易在60℃以上存活。
5. 奶量
那張奶量圖片意思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通則大方向,不是定律。目的在於給爸媽有個慨念。
奶量是因人而異,有正常成長就好
參考資料: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WHO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micro/PIF_Bottle_en.pdf
延伸閱讀:
🔺育兒誤很大(一)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posts/630477820451736:0
#文章列表✏️: https://goo.gl/bFhdFx
#奶爸門診時間表🏥:http://wp.me/P7jKO9-dO
#奶爸Dr部落格✍: https://goo.gl/9ZJYz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tZRqIagBU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