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日薪最低工資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小企業法律通:疫情下的勞動權益,無薪假合法嗎?
——
ft. 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蕭棋云律師
法客電台更新了:https://apple.co/3At9OIi
——
親陣子的三級警戒,許多企業實施分流管制上班、減班、居家上班。甚至,有些人因而被放無薪假、或是解僱。
像這些容易發生勞資糾紛的狀況,應該如何認定工時、工資及相關防疫勞動權益的保障?雇主或中小企業又應該如何因應以避免爭議?
➤ 被強制停業的雇主可不給薪嗎?
防疫期間工資認定基準,分成業者遭政府強制停業,或因疫情導致營運績效下降。
業者如果是遭政府強制停業,可以不給薪,例如政府在防疫初期宣布關閉全台電影院、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雙北市後續為了提升防疫措施,也關閉八大行業、網咖等娛樂場所,或是公司因有確診足跡須配合停業消毒等情形。
停業是由於「政府」的要求,因不可歸責於勞雇雙方,薪水應該要由「勞資雙方協商」,但是在此情形雇主可不給薪,不受最低工資限制。
因此停業期間如果勞工剛好排到工作日,雇主可不給薪,可依比例扣掉員工工作日薪水;但停業期間若剛好排的是勞工的休息日、例假日或國定假日,這些日子的薪水還是要照給。另外,雇主如果因此而停業,也不能強迫勞工用特別休假、事假等假別來抵扣。
➤ 被減班,薪水怎麼算?
另外一種情形,雇主如果因為疫情影響營收必須減班,可以和勞工協商依比例減薪,但不能低於基本工資,並合法通報無薪假。
由於該公司不是受政府通知必須停業的行業,工資應該照付。例如各縣市政府限制餐廳內用,導致許多小店營收大幅降低,必須減少人力來降低支出。
若雇主和員工協商減少工時及工資,也就是無薪假,要經過雙方書面約定,則雇主可以依工作時數減少的比例來減薪,但前提是必須先依法通報當地勞工局,且減少工時後每月給勞工的薪資仍不可低於基本工資24,000元。
但是,書面約定要怎麼做,勞雇雙方應該如何協商薪資?
現在,打開你的 Podcast app 進來聽這一集,你就會知道:https://apple.co/3At9OIi
【重要精彩重點】
✓ 「無薪假」還是要給基本工資?
✓ 勞動事件法中的工時推定、工資推定是什麼?
✓ 什麼是「定暫時狀態處分」?
✓ 勞動法常見的迷思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馬上辦服務中心:0800-056-476
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服務網:https://law.moeasmea.gov.tw/ailt/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mea.gov.tw/
中小企業法律新訊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mbslaw
————
#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法律通
#法客電台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白話文
日薪最低工資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高雄】紓困4.0懶人包
紓困4.0上路,6/7起已陸續開放申請。近來許多市民向閔琳服務處詢問到底適用哪項紓困方案、如何申請等問題⋯⋯閔琳一次整理給你!
—————————————————————
#農漁民
農漁民免申請,中央直接發給1萬-3萬元生活補貼;另提供農民紓困貸款,額度提高、還有利息補助。
高雄市加碼小農電商輔導計畫上架全面、水產品運費補貼最高2.5萬。還有漁會市場清潔費全免、多項規費與市產租金減免。
⭐️農委會產業振興專區:https://reurl.cc/KArq0m
☎️農民生活補貼專線 0800-222-991
☎️漁民生活補貼專線 0800-202-383
☎️高雄市海洋局 07-7995678
—————————————————————
#勞工 #攤商
有固定雇主、受疫情影響停業而收入低於基本薪資者,於雇主申請紓困補助時,將給予4萬元補貼。
無固定雇主勞工或攤商,有於職業工會投勞保者,可申請勞動部1-3萬生活補貼。
無任何社會保險者,可申請衛福部急難紓困,每戶1-3萬元補助。
中央也預備勞工紓困貸款,額度最高10萬元。高雄市更加碼利息補貼
⭐️勞動部疫情紓困專區:https://reurl.cc/3a5ReL
⭐️衛福部急難紓困專區:https://reurl.cc/XWlpED
☎️勞工諮詢專線:1955
☎️衛福部急難紓困諮詢專線:1957
—————————————————————
#低收 #中低收 #身心障礙 #弱勢族群
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若已領有各類補助,衛福部將主動加發每人4,500元補助金。市府並提供「安心上工專案」名額。
視障按摩工作者有45,000補貼;無任何社會保險者,則有衛福部每戶1-3萬元急難紓困。
⭐️衛福部急難紓困專區:https://reurl.cc/XWlpED
☎️衛福部急難紓困諮詢專線:1957
—————————————————————
#學生
12歲以下孩童免申請,每人1萬元防疫補貼,6/15憑孩童健保卡與監護人提款卡即可領取。市府針對弱勢學童再加碼,提供線上學習門號、載具及餐食代金、餐食券等補助。
大專院校學生家庭經濟受疫情影響者,可向各校申請助學金補貼,或外宿租屋補貼每月1,200-1,800,最高3個月。
⭐️教育部急難紓困專區:https://reurl.cc/vqgo4k
☎️教育部急難紓困諮詢專線:02-7752-3766
—————————————————————
#特定事業人員
本次受疫情影響的社大講師、運動事業從業人員、自營藝文工作者、職業駕駛、保母、導遊、領隊等特定事業人士,中央各部會提供3-4萬元不等紓困補助。
高雄市加碼,租用文化局進行演出之藝文工作者,活動取消免收違約金、若延期可減收場地費;計程車駕駛加入「高雄好家載」每趟補貼車資85元、防疫計程車駕駛每日薪資補助至5000元。
☎️社大講師補助(教育部) 02-7752-3766
☎️運動從業人員補助(教育部) 02-7752-3658
☎️文化部紓困專線 02-8979-0300
☎️交通部陸運紓困專線 0800-231-035
☎️衛福部紓困專線1957
—————————————————————
#產業紓困
受疫情影響各產業,經濟部與各部會推出多項補助。經中央政府公告停業、且勞工薪資未達最低工資者,業者可獲每名全職員工1萬元補助,員工另可獲4萬元補助;商業服務業業者可申請每名全職員工4萬元之補助。
高雄市政府則主動減免房屋稅、牌照稅與娛樂稅,與業者共體時艱。
☎️經濟部紓困專業 02-7752-3522
☎️交通部觀光紓困專線 0800-211-734
☎️高雄稅捐稽徵處07-741-0141
日薪最低工資 在 拍板! 基本工資明年元旦調至26400元.時薪176元|TVBS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勞動部今天(1日)上午舉行明年度的基本 工資 審議會,經過大約4小時的討論,拍板定案,從明年元旦開始,基本 工資 月薪調整到2萬6400元,時薪增加到176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