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秘書處(4/19)】 #第二行政園區 上個會期總質詢時,鄭市長提到第二行政園區的規劃有三個考慮方案,分別是: 一、鐵路地下化後的中路車站附近 二、捷運綠線G12站,為藝文園區站下一站 三、中壢青埔高鐵特區站前 三個方案各有優缺點,以及實務與行政程序上的問題,請問目前有最新的...
政府大樓搬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6年,因為臺北市圓山動物園要搬遷至木柵(1986年9月14日舉行搬家大遊行),滾石唱片集結旗下12位歌手齊聲合唱,完成了這首以動物關懷與環境保護為主軸的《快樂天堂》,做為木柵動物園的開幕歌曲,在商業色彩濃厚的華語歌曲市場裡,算是非常難得的一首作品;它拉近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距離,告訴大家,動物的世界裡,和人類一樣有哭有笑也有悲傷,因為牠們與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同樣的陽光。
值得一提的是,滾石唱片於1986年12月31日晚上在中華體育館舉辦的「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乃是臺灣流行樂壇的首次跨年演唱會。
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實況:https://fb.watch/7--3TAhOdV/
《快樂天堂》由陳復明作曲、呂學海作詞、陳玉立編曲;於1986年進行錄唱,並在1987年1月發行;參與演唱的歌手包括:張艾嘉、陳淑樺、黃韻玲、唐曉詩、齊豫、潘越雲、紀宏仁、錢懷琪、李宗盛、鄭華娟、周華健、王新蓮。其歌詞如下: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
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沒有人能夠永遠沮喪
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
煩惱都裝進牠的大肚量
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
更高更遠 更需要夢想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嚷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臺北市動物園成立於1914年4月5日,然後在1986年從圓山遷到木柵。2014年4月19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慶祝建園百年,在當天重現1986年9月14日的「動物園搬家大遊行」景況;踩街遊行車隊從花博出發,經過凱達格蘭大道、南門市場,一路到動物園,全程出動87輛車,有24所國小的小朋友將打扮成動物模樣踩街;不過這場復刻版大遊行並沒有真的動物上街,而是由動物園的老員工及志工帶領,以布偶重現動物大遷移的景象,讓大家回味當年萬人空巷的盛況。
《臺北動物園 百年簡史》
根據1914年4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的記載, 臺北動物園最初的創辦人是來自日本的一位馬戲團團長,片山竹五郎,而非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裡聲稱的大江氏。
1913年底,日人片山竹五郎率領70多人的「大竹娘曲馬團」來台, 首先在臺北市的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演出1914年元旦檔期,之後接著前往台中和台南演出。
片山團長率領的曲馬團以馬術為主,例如將三匹馬綁在一起,馬上站兩人,兩人共挑竹竿,竹竿上頭再站一個人之類的特技,另外也有大象的表演。
片山竹五郎的曲馬團此番來台,還另外帶了三種稀奇的動物,即大蛇、大鱷魚和大棕熊,從1914年元旦開始,放置在艋舺媽祖宮口街(今西園路和貴陽街一帶)供人觀賞。半個月後,大蛇暴斃,片山竹五郎將死蛇泡在藥水裡,連帶棕熊一起送給博物館。
1914年2月初,片山竹五郎又從南洋買來猩猩,但這次不再開放展覽,而是要善加培育。根據報載,片山喜歡飼育動物,不過他在日本飼養的猩猩不曾存活超過三個月,常死於運送的船上或是登陸幾天後即告夭折。到了臺灣之後,他發現臺灣的氣候溫暖,飼育動物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比在日本高出許多。於是,隔月片山竹五郎開始向日本動物園購買各種珍鳥猛獸,在臺北籌設起動物園來了。
不知是片山竹五郎做事有效率,還是百年前的海運能力超過想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買來了義大利的孔雀、澳洲的袋鼠和駝鳥、錫蘭的火喰鳥和印度蛇等十幾種動物,隨即於1914年4月5日就在圓山開園了。
當時園內的鸚鵡既會學狗叫,也會講日語「歐多桑」(爸爸)和「歐卡桑」(媽媽),為動物園帶來了新鮮的趣味。
1915年,臺北廳政府買下由片山竹五郎草創的圓山動物園,將之改為官營動物園,園內飼養的動物以哺乳類、鳥類及爬蟲類為主,臺灣本土動物比例甚高。根據報載,開幕之初展出動物有70種148隻,週日的參觀人數可達800人,以當時臺北市17萬人口而言,算是非常熱鬧。
至於目前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記載的動物園創辦人「大江氏」,應該是指1910年代的動物園養育主任大江常四郎,他在1920年出差到新加坡購買老虎時,不幸病逝於當地;雖然大江氏為了動物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終究不能算是臺北動物園的創始者。
1934年,臺北市市役所買下圓山動物園鄰接土地,增設兒童遊園地。
圓山動物園於二戰末期曾經短暫關閉,當時的動物園隨時有可能遭到空襲,園方為了避免動物在園區遭到破壞時脫逃而傷害民眾,便於1943年執行「猛獸處分」,以添加化學藥劑的飼料餵食老虎、獅子、黑熊、大象等猛獸,令其死亡。
直至戰後,1946年,圓山動物園才重新開放。1946年6月,張明印奉派接任圓山動物園園長,為戰後首任園長。1946年底的時候,園裡只有178隻動物與4名職員。
歷經戰火的動物園裡的動物數量雖剩下不多,不過園內欄舍受損的狀況並不嚴重,因此動物園的建物規模與日治時期相去不遠。
到了1950年代,圓山動物園開始進行擴建工程,新增獸欄並大量引進新品種的動物。
1951年,為了吸引遊客,園方開始舉行動物表演與動物展覽會等活動,其中的動物表演因為廣受歡迎,後來就成為每逢假日便演出的固定戲碼,而當年參與演出的動物包括狗、猴、獅、熊、山羊及鸚鵡等。
1952年,大量購置動物,其中包括象、豹、熊、獅。
1953年,陸續修建獸醫室,並擴建園門。
1958年,兒童遊園地由民間承租經營「中山兒童樂園」。
1961年,開始與日本的動物園進行許多的動物交換、贈送與購買等行為。
1967年,進行改建及興建綜合大樓等10項工程,當時動物園的員工編制已經有30人。
1968年,臺北市政府收回動物園,劃歸教育局管理。
1970年,兒童樂園併入動物園,更名為「兒童遊樂場」,成為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
1979年,圓山動物園結束了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
1982年,成立全國第一個社教機構志工團隊「動物園志工隊」。
1986年,動物園遷至木柵後,將動物園遷建後之園址及圓山兒童樂園合併,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籌備處。
1991年7月1日,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為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之社教機構。
2014年12月14日,為營運80年的圓山兒童樂園之最後開放日,當天下午5點,圓山兒童樂園功成身退,之後由同月12月16日開幕啟用的士林「兒童新樂園」接棒為兒童們服務。
《臺北市立動物園 1986年搬家大事紀》
1986/08/15,圓山舊址關園。
1986/08/16,舉辦「為動物整理新家」活動。
1986/08/18,首批新引進動物抵達木柵新園,計28種。
1986/09/01,舊園動物陸續搬遷。
1986/09/05,行政人員搬遷。
1986/09/14,舉辦「動物搬遷大遊行」活動,沿途夾道參觀民眾達數十萬人。
1986/10/14,高齡大象「林旺」搬遷,順利抵達木柵動物園。
1986/10/28,舉辦「開園記者會」。
1986/10/29,長頸鹿搬遷,順利抵園。
1986/10/31,木柵新園正式開幕。
1986/11/03~1987/01/12,舉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參觀教學」活動,計43萬2千人參加。
政府大樓搬遷 在 賴瑞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港漢民派出所搬遷活化啟動 工程會考察列入閒置補助】
今天上午,瑞隆和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林傑主秘、高雄市警察局黃慶惠副局長、小港分局陳志榮分局長、社教館沈坤佑館長及國發會、內政部、教育部、市府等單位一同至社教館童軍中心考察,爭取童軍中心活化整建,作為漢民派出所遷移駐地使用,提供更好的值勤環境及服務能量。
小港分局漢民所自86年使用迄今,長期向民宅租賃作為辦公廳舍,24年來累積總租賃金逾2018萬元,等同於一棟透天厝的價格。隨著轄區發展迅速,服務人口超過4萬8千人,交通治安維護工作更加繁雜,加上員警編制增加,卻受限於窄小的辦公廳舍。
經瑞隆多次邀集中央地方單位針對遷移基地位置、建物管理機關移撥及爭取中央閒置活化經費支持等召開協調會。並確認以高雄社教館,位於大鵬路、立群路口低度利用多年的童軍中心,為改活化整建主體。且在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的重視支持下,11日順利移撥主管機關至高雄市警察局。
工程會林傑主秘也肯定地方政府,主動針對閒置空間提出活化,以提高使用率,符合工程會針對設施管理機關閒置活化公共空間的要求。未來童軍中心活化將跨域結合周邊社教功能,成為示範亮點計畫,並依中央活化經費補助程序辦理。警政署也將會同警察局,將計畫提報行政院工程會,並於9月推動委員會通過後,列入補助範圍。
警消基層是捍衛人民生命財產的第一線,過去瑞隆不論在內政委員會擔任召委,關心警消各項權益及勤務設備安全等問題,也成功爭取鼓山、鳳山分局新辦公大樓7.2億元經費,解決廳舍空間不足的問題。未來,瑞隆也將全力爭取行政院閒置空間活化經費,減輕市府租賃支出,提供更好的駐地機關環境品質,強化小港治安交通。
打造更好的家園環境,繼續加油努力💪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652531
-------
🤝 加入我的官方帳號,一起關心台灣高雄大小事。
✨到我的IG,隱藏地方生活事!
https://www.instagram.com/zenolai/
✏️ 成為我的臉書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zenolai2/
政府大樓搬遷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秘書處(4/19)】
#第二行政園區
上個會期總質詢時,鄭市長提到第二行政園區的規劃有三個考慮方案,分別是:
一、鐵路地下化後的中路車站附近
二、捷運綠線G12站,為藝文園區站下一站
三、中壢青埔高鐵特區站前
三個方案各有優缺點,以及實務與行政程序上的問題,請問目前有最新的進度了嗎?
秘書處則答覆,目前優先推動中繼方案,因長期規劃牽涉都市計畫變更、軌道計畫進程等,可能趕不及市民需求。
中繼方案則是先將環保局與稽查大隊的員額,移至司法園區,智翔也提醒,若之後還有需搬遷的局處與單位,需考慮業務上能否與環保局來配合,提升業務上的配合度,也方便市民洽公。
另秘書處長也說明,移出的空間,也能讓市府大樓的局處重新調整,例如社會局、教育局的單位可整合至單一樓層。
#公文無紙化
公文無紙化議題在桃園倡議多時,以雙北為例,台北市公務員可利用「台北通」APP作為開會簽到的工具,台北市政府內部的公文電子化比例也高達99.7%;新北市則可達到100%公文線上化,另外會議也善用視訊方式進行,落實防疫、樽節又環保。
而智翔本身為市議員,也常常煩惱公文該如何收納、整理,尤其辦公空間也有限,無法長期儲放。其次,許多局處在答覆質詢內容時,彙覆表常常漏題、答非所問,或直接把該天所有議員的問題流水帳一番,對於智翔來說無疑是廢紙一張。
對於桃園市公文無紙化的進度,智翔認為,以技術層面而言,桃園市資科局應有相對應的技術,不至於會落後於雙北市,也期許秘書處可多參考其作法,讓公文無紙化早日實現。
#市府活動場館開放借用
智翔長期追蹤桃園市的場地租借系統,去年也曾詢問秘書處,有無可能將市府的場地,包括活動場地、會議室等,來與租借系統整合,開放給市民租借。
今天也從工商活動的需求角度切入,桃園的工商活動發達,加上許多企業在政府發展的區域中,有許多與市府溝通開會的機會,桃園辦公空間不足,卻存在許多發展機會與可能性,釋出市府的空間,辦公之餘可以來幫助更多民間業者,對桃園的發展是一大助力。
政府大樓搬遷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都市發展局、地政局(8/20)】
#如何減少公寓大廈管理糾紛
桃園大樓社區多,因此時常發生社區管理的問題,除所有權的區分有得吵之外,大至機電工程給誰標、外牆磁磚剝落要不要修、電梯維護要怎麼進行;小至樓梯間、停車格堆放物品,水管漏水......等,都有得起爭議,也收過不少相關的陳情。
因此也做了一些參考,像新北市與台中市,分別有「公寓大廈種子教師諮詢服務」、「公寓大廈諮詢服務隊」等作法;台北市也提供「公寓大廈修繕專業廠商」名單,供社區參考,上述的措施,有沒有可能桃園也來跟進看看? 幫助需要協助的社區居民,以政府專業公正的角度來指點迷津。
#都市更新
週一在市長施政報告當天,智翔有提到,民眾對於改建老舊建物的考量與困難,並建議可從容積獎勵著手,鼓勵民眾改建後,可從退縮的範圍或提供空間做公眾使用,例如停車場、社福設施等去換取容積,增加改建意願,不知都發局對此有何看法? 局長表示認同,也認為建商在現行的地價與容積規範下,難以進行規模較大的都更,所以智翔也會在總質詢時,跟市長好好討論這一題,看有何新法來加速都市的更新。
#舊市區振興
今天投影片中,智翔將舊市區中的校園半徑200公尺畫出來,用意在於,我們常說要振興舊市區,振興的目標是為了要將人潮與商機引回來,但校園周邊範圍內,對特定行業的排除,反而讓舊市區能進行商業的類別受到限縮,甚至連星聚點這類KTV歌唱活動都無法進入。追根究底,是早年沒有都市規劃概念時,把學校放在未來的商業區中央,造成區位發展格格不入。
雖然此條款屬於經發局的主管範圍,但以都市的發展與規劃上,讓活力回來舊市區可進行怎樣的調整,同樣可以進行檢視,而局長也提到以半徑範圍作為限制,可能也有其不合理之處,對於這項規範的調整,智翔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的討論。
#公設保留地 與 #煉油廠遷廠
最後智翔再次詢問了公設保留地目前通盤檢討的進度,以及公體綠廣兒優先取得的建議;以及煉油廠遷廠一事,由於上次審議國土計畫時,刪除了煉油廠的搬遷時限,局長也表示會要求一定要放入。
政府大樓搬遷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9%一般大眾會忽略的青埔內幕!:
1️⃣全聯、誠品⁉️
2️⃣中壢Sogo⁉️
3️⃣外國企業投資⁉️
4️⃣市府搬遷⁉️
影片看下去!
-
背景
4K HDR Tropical Beach View - Relaxing Ocean Wave Sounds - Balcony Vista - Ultra HD Nature Video
https://youtu.be/aZTEFWQtQ7E
-
🎁零工經濟實戰班研習會連結🎁
https://bit.ly/bradleygig
-
關注更多
我的Instagram:https://bit.ly/BradleyIG
我的LineID:yuchanchung
Google、Podcast、Youtube、Instagram
搜尋🔍「Bradley說故事」都可以找到我的內容!
-
#內幕 #青埔房價走勢 #青埔發展 #青埔外圍建案 #青埔值得買嗎 #a22完工 #桃園捷運 #中壢火車站計畫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聯外捷運系統 #CM01區段標 #桃園鐵路地下化 #桃園捷運綠線 #中豐路中央西路口 #老街溪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