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可以很嚴厲】
以下情景,哪個選項你覺得比較嚴厲?
Q1孩子不吃飯的時候
A: 威脅他「給我吃下去,不吃完不准下桌!」。
B: 用餐時間一到,食物收起來,等到下一餐才提供食物。
Q2孩子拖拖拉拉耽誤去公園的時間
A: 對孩子大吼「你再不快點,就不要去了!」,但最後還是去了。
B: 讓孩子經歷拖拉的後果,去公園玩樂的時間縮短,按照原定的時間回家,並不因為出門晚,就延長玩樂時間。
Q3 放學回家半路上,孩子發現把最喜歡的髮夾忘在學校了而大哭
A: 數落她「誰叫妳要忘記!自己的東西本來就要自己記得啊!」,然後掉頭回學校拿髮夾。
B: 「妳忘記了很難過,但還是要等到明天,去學校的時候再拿」,然後繼續開回家。
Q4 孩子用剪刀剪書本
A: 「不可以剪書本!講過很多次了,再剪我就打下去!」。
B: 「剪刀是拿來剪紙的,書是用來看的,我現在先把剪刀收起來,過兩天你可以再嘗試看看」。
\
在我看來,屬於正向教養的B選項們,其實很嚴厲,有些甚至比A選項聽起來更令人心疼,但是那種嚴厲,卻能讓孩子真正的從經驗中學習、從後果中學負責。
最近在某些群組、社團看見關於「愛的教育」的討論串,有許多人都認為愛的教育實在太不現實了,也太難了,或者覺得有些孩子不適合愛的教育,就是要兇才會聽,要打才有用。
我同意要做到是有難度的,但我不認為「愛的教育」應該與「不打罵」直接劃上等號,過去我們在打罵教育下長大,我們的父母就不愛我們嗎?他們對我們的教育,難道叫「不愛的教育」?父母對我們的愛,一點也不少。
而愛的教育一直被當成不打罵的代名詞,說實在也滿冤枉的,除了不打罵以外,如何與孩子的互動,其實才是核心,但是卻經常被忽略。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看似非常溫和,也很尊重保護孩子,但不代表我們就不嚴厲。那種嚴厲,很花心力,但不暴力。
不打不罵,但喪失原則,叫溺愛的教育。
用愛包容,尊重彼此,堅守原則,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教養不是非黑即白,也沒有標準答案,就跟我們自己的人生一樣,跟別人有一點不一樣,也很不錯。
(圖為女兒用樂高做給我的愛心❤️)
#愛的教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熊爸估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內訓練 #熊爸 #籠子挑選 狗狗是穴居的動物,喜歡暗暗小小的地方,所以讓狗狗在籠子裡好好休息,對牠來說其實是很有安全感的。 當然也有人跟熊爸說「蛤!把狗狗關在籠子裡感覺好可憐!」 熊爸要特別跟大家說,籠內訓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讓「狗狗喜歡籠子」,所以千萬不能用處罰、打罵甚至強迫的方式,而...
打 罵 教育 愛的教育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聽友人訴說夫妻教養不同步常吵架,像是體罰孩子~老公很容易無論大小事都體罰,而老婆反對體罰(但是會言語大聲)
我知道有一些人就算曾經被體罰過,現在仍然選擇體罰孩子,是理解小時候做錯事被體罰後學會的經驗,也許過程不開心~但長大後回想會覺得自己皮蛋罪有應得。
#除非你有意識的覺知不然只會重蹈覆轍
要不要體罰孩子是每個家裡的課題,只要規矩訂下,在合理的限度內都是家裡的決定,無關對錯。
#家庭和樂永遠是第一順位
【面對的勇氣】因為害怕孩子鬧,所以用威脅利誘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喪失讓孩子完整體驗的機會(無論好的壞的)
現在許多人提倡,父母親不該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該處罰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陰影。
🔸實際上,這兩點你都做不到~我們仍然會不經意的被孩子發現爭吵,也可能會有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的時刻。
一秒就後悔了。
怎麼辦?
搞半天,許多新穎教養觀念都有其「非意圖的後果」
大家都聽過,孩子目睹父母親吵架會心靈受創~吵的越兇狠越嚴重。
但是普通的雙親爭執會有何影響呢?
🌟小孩對父母關係品質超級敏感,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甚至比親子關係本身還要大。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馬克 康明斯博士做了這個研究:
1/3的孩子在目睹完衝突後會展現攻擊傾向,但是~如果讓孩子看到完整的吵架過程最後「言歸於好」則降低成4%!
🔸孩子如果看到事情圓滿解決~心情便會平靜下來。
也就是說,父母親吵一半暫停,避開孩子再吵,對孩子來說可能更糟糕!如果忘了跟孩子說「沒事了~已經有結果了」尤其糟!
🔸康明斯博士還發現,就算父母親背著孩子吵架,小孩就算看不到~仍然能察覺父母親有吵過架,儘管不知道原因為何。
🌟在衝突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口出惡言,最後會言歸於好(出自真心非假裝)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到有建設性的衝突是有益的,小孩從中學習到解決衝突之道,學會如何妥協與和解。
再來聊聊所謂處罰。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後果是必需的(自然後果/邏輯後果)
所謂的邏輯後果(無法讓孩子自然承受)就是由我們設立合理的處罰。
🌟許多人擔心處罰會傷孩子的「心」我說你「不一致的態度」才傷孩子的心。
📌有個有趣的實驗👉慣用體罰的黑人家庭跟提倡愛的教育不到最後不處罰的白人家庭,竟然是白人小孩更有攻擊性!
🔸原來重點在於「態度」及體罰的孩子被貼上什麼「標籤」~
在能接受體罰的黑人世界裡,犯錯被體罰是正常的事,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孩子也會覺得犯錯被處罰很正常。
但在白人世界中,體罰是一種不能說的禁忌,必須等孩子犯下天大錯誤父母怒氣爆表才會失控體罰孩子。
🔸讓孩子接受到隱性訊息:你怎麼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怎麼能不給你特別的處罰。
這時候體罰對小孩是一種喪生原地位的標籤。
🌟體罰未對孩子造成負面反應,正因為體罰的「理所當然」。
大部分人成長過程都有被合理處罰的經驗,甚至有部分情況還會「感謝被處罰」得以回到正途。
以上兩件事情雖然是不同的案例,但都指出讓孩子完整體驗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只要細心努力處理結局終會圓滿。
無論大人小孩都不可能不犯錯,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父母親也會犯錯,做錯是正常的~只要修正就好。
不會因此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質疑自己值不值得愛。
🔸輕盈多一點綠拿鐵:https://pse.is/3m3d2g
🔸Trixie輕便可機洗後背包:https://pse.is/3k99em
🔸主動式防護去去病毒走:https://pse.is/3lz7v6
🔸Irobot掃地/拖地機器人王者:https://reurl.cc/ZG3RQ3
🔸日本食品團:https://reurl.cc/MA5YZ4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打 罵 教育 愛的教育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點投書】
作者表示,許多人誤解愛的教育是不打罵,卻可能造成孩子叛逆或王子公主病,真正的教育愛,應該是愛孩子的這點...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也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我要投稿:http://bit.ly/2HpW6Nv
#教育 #小學生 #小一新生 #崔雅娟
打 罵 教育 愛的教育 在 熊爸估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籠內訓練 #熊爸 #籠子挑選
狗狗是穴居的動物,喜歡暗暗小小的地方,所以讓狗狗在籠子裡好好休息,對牠來說其實是很有安全感的。
當然也有人跟熊爸說「蛤!把狗狗關在籠子裡感覺好可憐!」
熊爸要特別跟大家說,籠內訓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讓「狗狗喜歡籠子」,所以千萬不能用處罰、打罵甚至強迫的方式,而是要用愛的教育讓狗狗喜歡進去籠子,籠內訓練的目的不是把狗關起來,反而是要讓狗狗能管理情緒、增加安全感還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唷!
►原來圍欄要這樣放!零失敗教會狗狗定點大小便
https://youtu.be/TrXP-Li3TZg
►讓你一按就上手!響片訓練初階班
https://youtu.be/YsK7j0rlHVk
►好物?地雷?教你挑選最適合的狗狗玩具(內附遊戲教學)
https://youtu.be/O72PZ4DjmmA
★★★★★★★★★★★★★★★★★★★★★★★★★★★★★★★★★★★★★★
※每週五晚上6點影片上架
㊣訂閱熊爸估狗:https://bit.ly/2Dc4d19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pabear.dog.trainer/
🌟合作洽詢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打 罵 教育 愛的教育 在 好好笑女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的最新流行語是Puipui喔!
阿花要記得過年教給爸媽,
學不會的話就......σ ゚∀ ゚) ゚∀゚)σ
⎯⎯⎯⎯⎯⎯⎯⎯⎯⎯⎯⎯⎯⎯⎯⎯⎯⎯
好好笑女孩推出一系列女孩脫口秀
由黃小胖領軍的好好笑女孩「說出女生的心聲,以幽默的方式」。
以女性笑料為出發點,創新脫口秀格局。擅長融合互動手法,展現新的喜劇文化。2013年成立全台唯一女子喜劇團體「好好笑女孩Comedy girls」。
Comedy Girls 好好笑女孩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ComedyGirls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omedygirls_stand_up/
⎯⎯⎯⎯⎯⎯⎯⎯⎯⎯⎯⎯⎯⎯⎯⎯⎯⎯
影片收錄自2019年《你不懂的女生文法》
製作:好好笑女孩
演出:洪阿花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FlowerComedy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i_hua_hong/
演出接洽:Nydia 林小姐0939330665
#洪阿花 #單口喜劇 #脫口秀 #你不懂的女生文法 #女孩脫口秀
打 罵 教育 愛的教育 在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當然知道要愛的教育,但上班就已經夠心力交瘁了,回來看到小孩又吵又不聽話,真的會忍不住飆罵他們...啊事後又覺得有點後悔...」
是的,馬克罕博士聽到了大家的心聲。《#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如同一本 #救急又究極的寶典,裏頭清晰列出幾乎是「所有」父母會遇到的困境,例如:孩子打弟弟妹妹、孩子欺負動物、孩子抗拒上學、孩子在大庭廣眾下情緒崩潰…書中給予最清晰易懂的SOP,讓各位爸媽當場運用。
而當衝突結束後,書中也提供父母自我覺察與探索的引導,進行深層的情緒排毒,一兼二顧;即變成了父母,更要活出完整的自己。
2020/11/11前,在昕理師FB粉專上舉辦抽書活動,歡迎速速前往!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65245581506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