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房對個人(自然人)的影響是?
前兩天新聞央行出手發佈四大政策打壓飆漲的房價。我立刻看一下跟自己要整條信義路四段買下來的目標有沒有影響。 😆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自然人,可以稍微看一下 (自然人的意思就是你房子掛在某個名字下面)
會有這樣出手,央行肯定覺得現在市場資金太多,太好借款了,助長了投資客。
📅 疫情剛開始三四月時,那時候房市很慘,大家都不敢去看屋,房仲還宣傳什麼看屋送口罩等等花招也沒人敢去,那個sars恐懼的陰影揮之不去,也沒人敢投資建設開店開發等等。然後政府一直推紓困專案,銀行用低利率放款企圖讓資金動起來,真的很慘,恐慌性 😱
根據強者朋友可靠消息,聽說房屋貸款利率跌到了1.3%左右,還保證只要台北市,一定貸八成沒問題。寬限期隨便談都可以兩年
這個對小市民真的是很划算很划算的條件 👍
然而,你知道台灣疫情控制良好,又遇上中美在吵架,美國總統大選未明,台灣就顯得相對安全。於是大批人因為疫情回來暫居。資金肯定大批流回台灣暫時停泊。 於是台幣漲翻天,股市漲翻天,台幣我沒看什麼時候有這麼強的!? 台幣交易員閉著眼作多每天都賺飽飽,根本匯率線圖什麼防線都不是防線,全部突破 🤦♀️🤦♀️🤦♀️🤦♀️
資金這麼多,一定是往匯市,股市,房市跑。房市成交量八月還超過去年同期。
四大政策頭一條是
👉『1.新增全國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限制,第一戶貸款最高貸款成數為6成,第二戶(含)以上貸款,最高貸款成數為5成,都沒有寬限期。』
以往用法人名義買房的,通常是想要避稅。因為3-5年內買賣要被課奢侈稅很貴,用公司名義賣掉賺錢就是扣個營所稅+保留盈餘要課的5%,所以房子越貴越適合用法人買 #所以小明沒有影響因為他是市井
用法人過戶房產也有一個好處是不用課土地徵值稅!.......移轉財產很好用......類似A公司買下B公司,承接了虧損(真棒三五年賺錢都不用繳營所稅了)也承接了所有財產..... 🤫🤫
第二條
👉『新增全國自然人第3戶(含)以上購置住宅貸款限制:最高貸款成數為6成,沒有寬限期。』
⭐這個對個人戶影響就很大了。當然影響最多的一定是投資客。投資客大概是這樣玩財務槓桿。例如,評估這間投資有利,手中只有一百萬,那就會用最少的本金去買下房子,例如一百萬全部房子頭期款可以買三間,然後出租養房,賺的租金可以打平或稍微虧損每年要付的利息無所謂。因為重點是屯房幾年後立刻賣出。 #投資客的房子很好辨認 👀
所以你看第三間貸款只能六成,以新北市兩千萬房子,你就要準備800萬。更別說台北市房價隨便沒個兩千萬起跳是進不來的。 #仔細找還是有兩千萬以內啦 👀👀
所以,這個政策一出,同一個名字想買超過三間的,你銀彈要多才玩得起 but.......#有人頭或兄弟姐妹就另當別論 🤫
剩餘兩條都跟建商有關,關係他們蓋房的成本。避免他們養地或是房子賣不完還一直蓋
(三) 新增借款人購買都市計畫劃定之住宅區及商業區土地貸款限制:應檢附具體興建計畫,最高貸款成數為6成5,並保留其中1成俟動工興建後始得撥貸。
(四) 新增餘屋貸款限制:最高貸款成數為5成
原文來自我自己
http://twkelly.site/podcast/央行四大政策打房/(opens in a new tab)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好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說明請見 http://www.yehland.com/2017/03/nomoretax.html 買房投資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政府就要來要錢,房地合一稅,可以不繳嗎? 這幾年來房價高漲,過去政府針對土地部份,以土地公告現值課徵的土地增值稅。還有房屋部份,以房屋評定現值,課徵的財產交易所得...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Q給台灣的提案6:房稅改革】
(2-5回顧:居住正義整體戰略)
前幾天,我從國土均衡、談到首都機能分散、再到結合公共運輸與公共照護的公宅,最後提到整合性的公宅帳戶,這些集合起來,是我談「#居住正義」的基本前提。在上述條件具備後,今天我們則要來談討論最熱烈的稅制改革。
馬英九時代,台灣房價快速暴漲,之後政府陸續提出「奢侈稅」、「房地合一實價交易課稅」等稅制改革,然而,流動資金仍然充足,頂多僅減緩房價升幅,並未讓房價能夠下跌。由於台灣房屋自有率在8成左右,為了防堵大戶炒作或圈房圈地,便有人倡議「#囤房稅」、「#空屋稅」,意圖使「只持有不使用」的屋主釋出房屋,但是實際能否如此理想? 而其他不用修房屋稅法稅改手段又有哪些呢? 在圖片中可以簡單比較。
#真的打得到炒房客嗎?
我們要先想像一個場景,有一位長期無業,但對土地房屋很有興趣的韓先生一家,過去幾年靠著炒房賺進千萬,去年此時他全戶同時持有四間房產,但實際卻是以租屋、借住方式居住。那麼「囤房稅」、「空屋稅」對他有影響嗎?
先說「囤房稅」好了,雖然韓先生4間房子每間各值千萬~四千萬不等,但卻有一間掛著女兒的名字位在國外。且韓先生雖喜歡炒作,但都是持有幾年後就賣出,且有些炒作用紅單進行,房屋根本還沒過戶,因此,囤房稅對他的炒房活動影響不大。
至於空屋稅,若以水電耗用率算,則韓先生只要開著一台冷氣、或是裝個漏水水龍頭,每月千餘元水電費就能迴避。若是以實地調查算,則戒備森嚴的社區警衛,或「感情很好」的鄰居,只會證實他的確有居住事實。
如果是「#實價課稅」呢? 這個確實會推升韓先生的持有成本,然而對於財力雄厚,還兼投資未上市股票、各種儲蓄保單的他,由於房地產投報率仍相對驚人,上升的成本仍不足以讓他便宜賣出。但他財力沒這麼雄厚的鄰居就苦不堪言了,因此韓先生藉機煽動,表示「政府欺負自住庶民」,一舉成為政治明星,表示上任後要推動房地產大減稅促進經濟。
#稅制改革需在更大脈絡下推動
以上這個實例,雖然不一定符合普遍現況,但大家應該能認同不無可能。
而且,實現「居住正義」概念,重要的不是「房價下跌」,而是「需要的人住得到房子」。因此,直接供應租金、售價合宜的房子,速度最快。但這同時也涉及到要內政部整合公宅政策,並與地方政府合作;要和財政部協調國有土地管理;和國稅局等部門協調公宅帳戶的整合資格認定;要監督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強化中南部產業與基礎建設的發展,以促進人口返鄉與反向流動;也要金管會與央行管理游資......因此,不是只有「一個法案」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是要通盤考量整體國家的未來,將居住權列為青年發展的重要必備條件,這些,都是我進入立法院後要監督推動的。
講這些,並不是否定稅制改革,反之,我支持持續檢討稅制,但我不希望大家會認為有了某個稅、修了某個法,就交代了居住正義,那些單次修法無法解決的難題,需要更漫長的溝通與持續監督!
#正義也要考慮全國性
我們要知道,持有四戶以上房屋屋主,他們手上的房子約佔台灣的8%,而實質認定的空屋,則約佔10%,若考量重疊,台灣有10-15%的房屋受稅制改革影響而有意願釋出,會讓台灣房價下跌多少呢? 許多人會引用彭建文等學者的研究,指出有效稅率上升1%,則房價跌2%,然而,這邊的有效稅率是「稅金/實際市價」,也就是要「加稅+實價課稅」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打房。
但就算我們加了25%的實質稅率,讓房價跌50%,則台北地區的房價所得比仍在8以上,但此時融資斷頭的金融擔保風險,可能已會引起經濟衰退。打房打到這樣都還不夠,你就知道馬政府任內房屋炒得多變態!
但相對而言,若用同樣力道打房,則持有不只一間中南部老家空屋,但在外地工作,或經濟弱勢房子也處分不掉的一群人就會反彈。所以居住正義不能只有「台北觀點」,同時納入「國土平衡」與鼓勵地區發展人口返鄉機制,我認為才是完整!
因此,我贊成朝多戶課稅與實價課稅方向修正,但不論新增或調整稅率,重視「地區差異」、正視「課稅成本」、透過行政手段與金融監理「減少逃漏稅」與「管理資金流動」,都是在協商相關法案時,必須考量的!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Q給台灣的提案6:房稅改革】
(2-5回顧:居住正義整體戰略)
前幾天,我從國土均衡、談到首都機能分散、再到結合公共運輸與公共照護的公宅,最後提到整合性的公宅帳戶,這些集合起來,是我談「#居住正義」的基本前提。在上述條件具備後,今天我們則要來談討論最熱烈的稅制改革。
馬英九時代,台灣房價快速暴漲,之後政府陸續提出「奢侈稅」、「房地合一實價交易課稅」等稅制改革,然而,流動資金仍然充足,頂多僅減緩房價升幅,並未讓房價能夠下跌。由於台灣房屋自有率在8成左右,為了防堵大戶炒作或圈房圈地,便有人倡議「#囤房稅」、「#空屋稅」,意圖使「只持有不使用」的屋主釋出房屋,但是實際能否如此理想? 而其他不用修房屋稅法稅改手段又有哪些呢? 在圖片中可以簡單比較。
#真的打得到炒房客嗎?
我們要先想像一個場景,有一位長期無業,但對土地房屋很有興趣的韓先生一家,過去幾年靠著炒房賺進千萬,去年此時他全戶同時持有四間房產,但實際卻是以租屋、借住方式居住。那麼「囤房稅」、「空屋稅」對他有影響嗎?
先說「囤房稅」好了,雖然韓先生4間房子每間各值千萬~四千萬不等,但卻有一間掛著女兒的名字位在國外。且韓先生雖喜歡炒作,但都是持有幾年後就賣出,且有些炒作用紅單進行,房屋根本還沒過戶,因此,囤房稅對他的炒房活動影響不大。
至於空屋稅,若以水電耗用率算,則韓先生只要開著一台冷氣、或是裝個漏水水龍頭,每月千餘元水電費就能迴避。若是以實地調查算,則戒備森嚴的社區警衛,或「感情很好」的鄰居,只會證實他的確有居住事實。
如果是「#實價課稅」呢? 這個確實會推升韓先生的持有成本,然而對於財力雄厚,還兼投資未上市股票、各種儲蓄保單的他,由於房地產投報率仍相對驚人,上升的成本仍不足以讓他便宜賣出。但他財力沒這麼雄厚的鄰居就苦不堪言了,因此韓先生藉機煽動,表示「政府欺負自住庶民」,一舉成為政治明星,表示上任後要推動房地產大減稅促進經濟。
#稅制改革需在更大脈絡下推動
以上這個實例,雖然不一定符合普遍現況,但大家應該能認同不無可能。
而且,實現「居住正義」概念,重要的不是「房價下跌」,而是「需要的人住得到房子」。因此,直接供應租金、售價合宜的房子,速度最快。但這同時也涉及到要內政部整合公宅政策,並與地方政府合作;要和財政部協調國有土地管理;和國稅局等部門協調公宅帳戶的整合資格認定;要監督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強化中南部產業與基礎建設的發展,以促進人口返鄉與反向流動;也要金管會與央行管理游資......因此,不是只有「一個法案」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是要通盤考量整體國家的未來,將居住權列為青年發展的重要必備條件,這些,都是我進入立法院後要監督推動的。
講這些,並不是否定稅制改革,反之,我支持持續檢討稅制,但我不希望大家會認為有了某個稅、修了某個法,就交代了居住正義,那些單次修法無法解決的難題,需要更漫長的溝通與持續監督!
#正義也要考慮全國性
我們要知道,持有四戶以上房屋屋主,他們手上的房子約佔台灣的8%,而實質認定的空屋,則約佔10%,若考量重疊,台灣有10-15%的房屋受稅制改革影響而有意願釋出,會讓台灣房價下跌多少呢? 許多人會引用彭建文等學者的研究,指出有效稅率上升1%,則房價跌2%,然而,這邊的有效稅率是「稅金/實際市價」,也就是要「加稅+實價課稅」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打房。
但就算我們加了25%的實質稅率,讓房價跌50%,則台北地區的房價所得比仍在8以上,但此時融資斷頭的金融擔保風險,可能已會引起經濟衰退。打房打到這樣都還不夠,你就知道馬政府任內房屋炒得多變態!
但相對而言,若用同樣力道打房,則持有不只一間中南部老家空屋,但在外地工作,或經濟弱勢房子也處分不掉的一群人就會反彈。所以居住正義不能只有「台北觀點」,同時納入「國土平衡」與鼓勵地區發展人口返鄉機制,我認為才是完整!
因此,我贊成朝多戶課稅與實價課稅方向修正,但不論新增或調整稅率,重視「地區差異」、正視「課稅成本」、透過行政手段與金融監理「減少逃漏稅」與「管理資金流動」,都是在協商相關法案時,必須考量的!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好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完整說明請見
http://www.yehland.com/2017/03/nomoretax.html
買房投資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政府就要來要錢,房地合一稅,可以不繳嗎?
這幾年來房價高漲,過去政府針對土地部份,以土地公告現值課徵的土地增值稅。還有房屋部份,以房屋評定現值,課徵的財產交易所得稅。政府的稅收和實際市場行情差距太多,為了課稅正義,還有增加稅收(這是主要原因) 政府決定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方式,來抑制房價,平息民怨。
房地合一稅,簡單說就是:
你這次賣房拿到的錢,減掉你上次買房付出的錢,假如有賺錢,就要課稅!所以我們來看房地合一稅的公式,房地收入-成本-費用-土地漲價總數額,那麼二年內的房屋買賣交易,稅率高達35%,該如何節稅呢?
請按此訂閱頻道
http://sub.yehland.com
葉倫達康,更多的地產資訊
http://yehland.com
影片推薦
匯率跌越多賺越多!高借低還海外地產投資法
https://youtu.be/aGg6scYwb7o
覺得房屋仲介費太貴嗎?讓您談的開心的技巧
https://youtu.be/hsDw3NuDvLk
租金收入五倍!AIRBNB民宿投資驚人威力
https://youtu.be/PQjEg6FyDW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CfFUfmvvr8/hqdefault.jpg)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41201中天 大學生冰的啦 陳泰源當來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9G7pTJKjYss
感謝好友 李為 的介紹,很高興與主持人 幹哥&千惠姐,還有帥過頭,寒冰哥「首次」結緣認識,當然還有好久不見的燕俐姐,以及一群很有自己想法的大學生們一同錄影。
這次主要講的內容大致為:……↓
【買屋潮湧現?】
選舉後,跨年前,看屋的人潮是特別多,不過多半還是芭樂價……
為何選後看屋人潮變多?主要原因有2,第一個是選舉壓力的釋放,第二個就是每年都會遇到的,很多屋主趕在跨年前賣屋,主要是為了省土地增時稅,畢竟到了1月1號,土地公告現值又要調漲一次,賣屋時的土增稅成本就會增加,當然還加上換現金好過年囉。
【房價漲跌趨勢預測】
蛋黃區基本上陷入盤整期,好物件仍有機會創新高,不過蛋白區就要非常小心了,舉例:淡水一帶的「淡海造鎮」的預售案,過往買預售屋,房價趨勢往上時,只要在交屋前,都可以無數次的轉手再轉手,產生「助漲」效應;但現在因為淡海造鎮那一區餘屋量特多,粥多僧少,加上房價趨勢渾沌不明,建案擔心拋售潮湧現,產生「助跌」效果,於是規定不准轉紅單,所有的購屋者都已經全部被鎖住,必須等到交屋,而且還有奢侈稅,預售屋綁3年,成屋避奢侈稅再綁2年,至少被卡死5年。
【有機會買到便宜?】
有機會,畢竟今年房市交易量萎縮急凍,很多屋主賣房子都賣了一年都還沒有賣掉,好不容易撐到選舉結束,只要「真的想賣」,加上避土增稅調漲&過年換現金等因素,現在進場真的是很好的時機。不過不代表房價會跌喔!畢竟成本就是高在那邊,而且未來全球化趨勢、地球村效應,台北房價國際化,中資進來加持,未來台北市房價仍是可期的。
【開源節流經驗分享】
節流:四年前選舉負債200萬,三年前被當時房仲公司店長騙100萬,人生最高負債300萬,我曾經過過很苦的日子,三餐不花錢,早餐做綜合水果早餐,另外多做3份,1份50元賣給同事,如此水果成本回來了,午餐也有著落了,晚上還是回家跟爸媽吃,物質慾望降很低,朋友約唱歌、同事叫外賣我都婉拒。
開源:除了做房仲賺獎金之外,我還到處兼差,當臨時演員,當婚禮歌手演唱,還有活動主持人等等賺外快,終於3年時間還完300萬負債。
所以我確實也建議大家做業務,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是比較具有挑戰性,而且獎金很高,真的會比較有成就感,反正現在什麼工作都辛苦,22K的工作也一樣辛苦,不如做業務。
【台北市房價相對偏低?】
畢竟相較於東京、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等等,台北市房價仍算相對較低。其實那是表面上的單坪單價,如果以實際使用空間計算,扣除掉公設,台北市的房價已經比東京貴了。
另外,國外不僅沒有莫名其妙的「公設比」,而且反而是公設越多越好賣,價更高!哪像現在台灣的房地產,平均公設比已經34%以上,1000萬其中約350萬都拿去買公設去了,真的很不爽。
【買房觀念要改?】
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太重,也是助漲房價的元兇之一,國外很多人都不認為「人生一輩子一定要買房」。
所以建議,你就把房子當做是「珠寶、法拉利、遊艇、飛機」,想想那些東西漲多兇,關我們平民老百姓屁事呢?政府要做的不是「打擊房價」,而是「讓人人有房子住」。
【豪宅都用公司名義買?】
除了帥過頭提到「維京群島」公司買《帝寶》都是「港資」(有人說是假外資/真中資)之外,因為公司名義買有幾個好處:
1.水、電、瓦斯、管理費等等,都可以當做是「公司開銷支出」,可以拿來抵稅、報帳用。
2.將來賣屋時,法人的「營所稅最高17%」,相較於自然人的「房屋綜合所得稅最高45%」,真的省很大!賣房子時是用「公告現值」,現在的公告現值還是低於市價(也就是低估房價),房價被低估後,再用10%贈與稅去計算,所要繳交給政府的稅就更少了。
因為政府這幾年調漲公告現值很兇,預計2年後要接近市價,也就是接近「實價課稅」,所以很多有錢人都「趕在最近這幾年」用贈與的方式節稅。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253577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7pTJKjYss/hqdefault.jpg)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11123年代轉手賣豪宅傳蔡燕萍奢侈稅達三千萬
影片網址→http://youtu.be/vBCMmsH-u7Y
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勤美璞真」的基本資料吧!九樓以下一層3戶,九樓以上一層2戶,一層兩戶權狀約170坪,一層三戶每戶權狀約100坪,當初約四年前左右的預售屋的時候,一坪價格就約在100~120萬/坪(天價),跟樓層有關係嚕!而四年後的現在,房子才蓋好,剛交屋沒多久,行情已經飆到一坪200萬了!
另外,我爸媽說,以前蔡燕萍有來過饒河街跟我們買過棉被寢具呢!我爸媽說也到過她家過,不過那是10幾年以前的事情,她應該不記得了。
以下為新聞內容↓
自然美集團創辦人蔡燕萍 轉手豪宅「勤美璞真」被課稅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財政部最近收到一筆台中市民賣「一品苑」豪宅的奢侈稅收四千多萬元,房地產市場昨天也傳出,自然美集團創辦人蔡燕萍上月也因短期持有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而被課奢侈稅。......↓
據地政資料顯示,蔡燕萍持有的豪宅「勤美璞真」,建商三月交屋,十月蔡燕萍就已過戶給他人,持有未滿一年,須繳售價百分之十五的奢侈稅。房地產市場人士推估,若以一戶兩億元計算,奢侈稅可能達三千萬元。
但房地產市場人士說,蔡燕萍若為自用住宅的買賣,就不用課奢侈稅。蔡燕萍公司主管昨天說,這是她個人行為,公司不便表示意見。
位於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信義路上的豪宅「勤美璞真」,今年上半年陸續交屋,包括海外華僑、港資、投資大戶都是屋主。「勤美璞真」的最新一筆地籍資料顯示,原本蔡燕萍持有的六樓一戶;十月時,屋主已換成英屬維京群島商提莫那公司,該戶面積約九十多坪、含兩車位。
業界人士推估,目前勤美成交價約每坪兩百萬元,等於該戶總價約兩億元;而勤美三年多前預售時,每坪約九十萬到一百萬元,所以若是預售時承購,扣除掉三千萬元的奢侈稅,應還是有賺。
該名業界人士說,奢侈稅上路後,豪宅交易冷清,屋主都要等選後再做決定,且都說「一到兩年內大概不會賣了」,除非有資金壓力。
房市投資大戶劉月釵(劉媽媽)及兒子俞昌哲原也持有一戶「勤美璞真」,但據地籍謄本資料,劉月釵母子持有的該戶,已於六月底移轉給他人,簽約日與移轉日約有一個月的落差,因此很可能在六月一日奢侈稅上路前便簽訂合約,不須繳納奢侈稅。
新聞網址→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51670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4473090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BCMmsH-u7Y/hqdefault.jpg)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奢侈稅是什麼?奢侈稅房屋停徵?豪宅稅是什麼?豪宅定義一次 ... 的相關結果
奢侈稅 是直接依照「銷售價格」來課徵10 % 或15 % 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 自從105 年1 月1 日起因為房地合一稅開徵後,為了避免重複課稅,在不動產這塊的 ... ... <看更多>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購屋未滿5年出售8種情況免課35~45%重稅! - Yahoo股市 的相關結果
符合調職、非自願性離職等8種情況及相關要件,而被迫出售房屋的民眾,可免繳35%或45%重稅,使用較低稅率20%。 ... <看更多>
房屋奢侈稅幾年 在 行政院會拍板房地合一稅2.0,5年內賣屋課重稅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行政院會今通過房地合一稅2.0,修正短期持有的定義,從2年拉長為5年,境內營利事業則比照個人納入房地合一稅課稅,也預計訂定日出條款降低相關衝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