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粽,還失禮(han shid liˋ)
前晚行員發布了「粽子定義陣營圖」一文,
因為文字描述不周,
出現了「有包東西,就可以是粽子」等描述,
並將「客家粄粽」放置其中。
使粄粽備受委屈,也讓許多客家朋友感到被冒犯
行員在此鄭重地向各地的客家朋友,與喜愛粄粽的大家說:
失禮
(siidˋ liˊ)
( shid liˋ)
( shid^ li+)
(shidˋ liˇ)
( shidˊ li^)
✅#粄對客家人的意義
因早期原鄉生活耕地不足、糧食產量少等因素,
而發展出各式稻米加工,製成有利於飽足的米食副產品,
並依照不同的時節、慶典、祭祀對象,而有不同的粄類。
在傳統製作上也多有 #禁忌,例如過年打粄時,
禁止亂說話觸霉頭,
否則像在蒸發粄時,就會開得不漂亮,
也因此「粄」不僅作為客家人的 #日常飲食,
更代表著 #客家文化與精神。
✅#客家粄粽
每年端午,行員住在湖口的阿婆(a+ po)都會寄來親手做的粄粽,
行員昨天也致電阿婆,詢問粄粽的製作與祕訣
整理出 #客家粄粽的五個特色,
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將湖口阿婆粄粽的美味秘訣,和用心繁瑣的製程,帶給更多朋友們認識。
1️⃣ #外皮用糯米粉製作
以前都用糯米慢慢研磨成米漿後才開始製作,很費時,
現代則可用 #糯米+#在來米粉(3:1)+#水
(只用糯米粉也可以,只是會很黏,混在來米可降低黏度),揉成糯米麵糰。
2️⃣ #一定要有粄媽
將上述揉好的糯米糰,搓成出一兩個小麵糰,
放入滾水中煮熟後撈起,再把它和原本的麵糰一起搓揉。
而這個煮好的小米糰,就稱為「#粄媽」,
它可以 #增加整個麵團黏性,包煮的時候才不易碎裂。
3️⃣ #內餡精緻還可做豬籠粄 (客家菜包)
各地作法有異,阿婆的工序尤其多,卻也最香
先爆香紅蔥頭(撈起)、爆香蝦仁(撈起)、
爆香香菇(撈起),再爆香豆干丁 ,
並把上述全加入再爆一次(撈起)。
又爆香瘦豬肉,把上述食材全放入,
最後加入蘿蔔乾(絲)與各式調料(胡椒、醬油等)
而同一套餡料,也能包入 #豬籠粄 裡。
4️⃣ #內餡可鹹可甜
講到甜粽,可能會想到冰涼沾黑糖或砂糖的 #鹼粽,
但是行員在 #臺中東勢 的親戚表示,
一樣是粄粽,但內餡會包 #甜花生粉,
有其他地區的客家朋友,家裡也這樣包嗎?
5️⃣ #較好消化負擔少
阿婆的經驗分享:
因為糯米不易被消化,吃太多容易脹氣,
但粄粽的糯米糰因為經過研磨跟蒸煮,
相對較好消化(但還是要適量吃)。
以上,就是行員阿婆的 #美味粄粽五秘訣,
希望藉此,有讓大家可以更認識 #客家粄粽!
✅最後的最後,想要很誠摯地對我們的不夠謹慎致歉 (シ_ _)シ
我們真的 #沒有歧視任何族群的念頭,也對此進行了深刻反省。
雖然粽子梗圖每年網路都有,
然而文化銀行的價值是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粽子陣營圖 中的描述與排列,卻對特定族群與文化產生 #較負面的形象,
不僅讓部分群眾感到不適,也與我們的品牌形象有巨大的落差。
在此真心地向所有被冒犯的客家朋友,以及喜歡粄粽的大家,表達最深的歉意。
未來在相關議題發布前,
一定會再三確認合適性,
才能將臺灣這塊土地上的美好,
持續傳播給所有喜愛臺灣多元文化之美的大家。
也謝謝大家不吝指正和提點,
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修正錯誤,
未來還請大家繼續多多指教。
#端午節 #粽子 #北部粽 #南部粽 #中部粽 #客家粄粽 #外省粽 #臺灣美食
參考書目:
劉還月。( 1999 )。台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市: 常民出版社。
劉澤玲。( 2010 )。客家米食文化在銅鑼傳統飲食中的傳承。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十三行博物館 #世界童遊趣特展 這次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呂潔妮小姐,為大家介紹此特展。 本特展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目前流傳於各國的「兒童節」卻是相當晚才出現的概念,雖然兒童節是立基在兒童福利、受教權及謀生權等嚴肅的基礎上,但後來許多文化選擇用慶祝的方式度過這一天;有些孩子穿上傳...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跟著Yun&Yeon認識韓國傳統文化 第一部- YouTube 的評價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十三行博物館 #世界童遊趣特展
這次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呂潔妮小姐,為大家介紹此特展。
本特展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目前流傳於各國的「兒童節」卻是相當晚才出現的概念,雖然兒童節是立基在兒童福利、受教權及謀生權等嚴肅的基礎上,但後來許多文化選擇用慶祝的方式度過這一天;有些孩子穿上傳統服飾表演歌舞,有些則舉辦特殊的活動,慶祝孩童們平安成長。
世界文化瑰麗多樣,本特展結合活潑多樣的「兒童生活」元素,以及能夠體現文化脈絡的「節慶」概念,以臺灣、蒙古、韓國、日本、土耳其等亞洲鄰近地區的兒童生活用品、節慶用品、玩具等不同面向的兒童文化為內涵,打破語言與文化差異的阻礙,帶領民眾以不同於成人的視角認識世界文化之美。 展場從兒童的生活出發,營造出熱鬧、歡樂的氛圍,並透過傳統玩具的展示與體驗,縮短與知識之間的距離,透過操作,用自己的雙手認識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邱錦緞竹編創作展
第一次到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由館方研究助理 #彭駿煌先生,帶著大家認識邱錦緞竹編創作展。
~美學思路交疊的竹藝精品(大同大學校長 何明果序)~
竹子在文學家眼中是「四君子」之一,亦是「歲寒三友」的成員,象徵著謙虛與氣節。在建築師眼中,竹子則化身為具有節能減碳益處的環保綠建材,不需五年的生長期,竹管便能造橋搭屋。竹子更是深入臺灣人民日常生活的範圍中,食衣住行育樂,舉目所及,都可觸及到竹製品獨有的質感。
臺灣氣候適合竹子生長,是世界重要產竹地區,素有「前山第一城」美名的南投竹山鎮,更是臺灣發展竹工藝的重鎮,從傳習所、工藝班,演變至「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培育一代代的竹工藝人才。走過民國六十年代的產業黃金時期,度過九二一大地震後產業萎縮,近年在工藝家與設計師的攜手合作下,再度開創竹工藝新頁。
獲頒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第四屆臺灣工藝之家的竹藝家邱錦緞,出生於鹿谷鄉溪頭,於竹山求學,在參與農委會竹編班後,開始投入竹藝創作,以傳統技法編織出嶄新形貌,屢次奪得重要工藝競賽評審之青睞,於海內外舉辦個展並獲館所典藏。
本校藝文中心於志生紀念館規劃之藝文特展,除邀請臺灣知名書畫家蒞校展出,亦希冀拓展藝術領域,將臺灣當代重要藝術介紹給本校師生與大台北居民,「臺灣工藝之家」便是我們近期努力邀請之目標。傳統生活技能透過工藝家之巧手慧心,跳脫原有使用功能,增添人文藝術底蘊。
見邱錦緞老師將數十隻竹篾操之在手,縱橫交錯地往來穿梭,其腦海中不僅要有美感的想像,細膩的思維,更需有清晰的數理邏輯,才能將這數十道紋理交疊出美麗的圖案。透過竹藝精品的呈現,也期望本校學子細心觀察,從作品中領略美學思路,結合自身所學(設計、材料、機械、行銷等等),才是讓藝術融入校園生活的初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北偶戲館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台北偶戲館,由館方解說員張尹寧小姐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台北偶戲館。
憑藉著對偶戲藝術的熱情,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先生,將數十年來個人收藏的戲偶捐出,希望臺北市政府能為它們成立一處永久保存、展覽的處所。經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縝密規劃,這批珍貴文物終於在「威京集團京華城社區回饋計畫案」中找到歸宿。兼具戲偶展出、演出、教學、典藏功能的「台北偶戲館」,於2004年八月正式開館。
台北偶戲館以「愛耍創意、愛耍偶」為訴求,劃分為「袋袋相傳-布袋戲區」、「絲絲入扣-傀儡戲區」、「影影約約-皮影戲區」、「偶戲萬花筒-互動體驗區」四個單元、以及「戲偶DIY課程」。介紹臺灣傳統與現代偶戲的歷史與發展,鼓勵大家多發揮創意,運用生活素材創造出自己的布袋戲偶、皮影戲偶、懸絲偶等各種現代偶。接續傳統及現代,結合東方與西方偶戲藝術,台北偶戲館成為國內外朋友認識偶、欣賞偶、把玩偶的最佳公共場域。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跟著Yun&Yeon認識韓國傳統文化 第一部-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跟著Yun&Yeon 認識 韓國 傳統文化 ! 大家 好~ 這次的兩集影片,我們會帶 台灣 朋友宗諺穿越韓國古代,吃遍在地傳統料理,穿韓服,體驗 傳統文化 ,茶道和花煎餅 ... ... <看更多>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在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帶大家認識臺灣的傳統文化 ; 文化銀行Bank of Culture · 14 जून 2021 · 前晚行員發布了「粽子定義陣營圖」一文, · 1.8 हज़ार. 156 कमेंट ; 邵璦婷 · 14 जू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