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好消息!恭喜 #陳宥達 醫師獲得「第17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在疫情中創造希望,持續為社會創新改變!
陳宥達醫師成立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在偏鄉推動閱讀。結合衛生所的醫療資源,透過健兒門診推廣學齡前的共讀,迄今已將親子共讀推廣到各縣市60個偏鄉據點,讓超過8,000個家庭受惠。
六年前,「台灣的醫生,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這句話敲醒了陳宥達不斷往國外跑的腦袋,他停下醫師訓練的腳步,遠赴高雄那瑪夏當推廣閱讀的志工,體會到「原來服務奉獻不必搭飛機,坐莒光號就可以」...↘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NT 優先增打18-22歲! 醫生開酸:青壯年等到冬天 55%對 #高端疫苗 沒信心 76%不同意打高端是愛台灣 高雄.台南.彰化.桃園中鏢 #非洲豬瘟 銷遍全台? 主廚特製火焰飛舞椒麻東坡肉 味醇汁濃入口即化 本集來賓 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 邱淑媞 腎臟科醫師 江守山 中山醫院家醫科...
「家醫科高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蔡偉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家庭醫學科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的評價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博田國際醫院家庭醫學科黃柏誠醫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20211215雲端保健室第15集 健康檢查 簡立喆ft.陳柏臣梁惠雯 的評價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甚麼是家醫科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家醫科高雄 在 家醫科_范亞萱_診間裡的健身房運動醫學現正夯 - YouTube 的評價
家醫科高雄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部署疫苗施打 要快還要好】
最近疫苗議題口水紛飛,但我認為,確定的事我們要先做好。第一批AZ疫苗,3月3日就到台灣,第二批則是4月4日抵達,但當時在媒體和政治人物不太友善的言論之下,雖然鼓勵符合資格人員接種,但第一個月只打一萬多劑,一直到快過期前疫情升溫才打完。而最新一波AZ疫苗批發後,各縣市施打完成率也各有高低。
我們都知道要加快手頭2000萬已購得疫苗的進口速度,但當六月疫苗加速到貨後,如何立刻打到該打的人身上,這並沒有想像的容易。
目前疫苗公費施打優先順序依序為醫療院所人員、第一線防疫人員、維持社會運作的警察和憲兵等,這三類合計56萬人,本批疫苗可大部分涵蓋。接下來第四、五類是安養或養護或社福等機構人員與軍人,以上總計不到百萬,有機會在六月時打完。以上是由就任單位著手,主管機關單位由名單造冊、集中施打,只要有心處理,效率就會很快,像是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就曾在二十九日時稱讚,高雄醫護是全國最迅速打完這批疫苗的城市,這就是因為地方機關事先造冊,並安排好施打場所與順序,就加速了施打的流程速度。
但再來65歲以上長者、19-64歲慢性疾病者、重大傷病與罕病者,這部分就有7百多萬人,屬於大規模施打了。我們就需要全面預約系統,輔以陸續到位的上千個基層施打點,讓疫苗一配發就能趕快施打。
團隊本週訪問了十多名醫護人員,了解目前施打疫苗的流程大概是:
1. 各醫院針對施打名單本就有造冊,地方衛生局會安排施打點與名額順序。
2. 通知名單上的人在特定時段去指定施打點。
3. 抵達施打點,先拿出健保卡核對身份,然後給予接種卡,填寫基本資料、同意書等。
4. 根據法規一定要看診,因此會由醫師問診(疫苗診),這部分必得消耗人力,但問診內容很簡單,比如詢問疫苗過敏病史、有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有沒有禁忌症。
5. 接著由護理師打疫苗,疫苗會先裝在冰桶裡,現場抽取後施打,以台灣護理人員細心高超的技術,每罐平均可以抽出10.5劑以上。
6. 打完以後需留置觀察30分鐘,避免過敏性休克等等急性不良反應,時間到才能離開。
但到了疫苗要開始擴及高齡者,甚至到一般民眾時,就會有幾個問題:
#疫苗站設置協調
目前有很多人在講美國好市多也能打疫苗,其實那是好市多附設的藥局。美國在2月開始為加速疫苗施打,讓特約藥局加入計畫,第一波共有6500家,之後要增加到4萬家。
然而,美國的國土是台灣273倍大,人口也是14倍多。我們到了八月,會增加1000個特約基層診所,加上現有各縣市的醫院與衛生所,至少可以開出1300個以上據點,便利性不會低。
我們認為後續還可以依開放族群,考慮更彈性的由學校、企業單位與工會組織等等手上「有名單」的單位設點,媒合疫苗注射小組,在職場或社區設點,加快施打流程。而長照機構住民,也可以由「疫苗注射小組」到府全部施打,加快作業,也保護這些高危險族群。
當然該給支援人員的施打兩劑疫苗優先權與出勤津貼,一分都不能少。必須讓每批疫苗到貨都能快速打完,才能在最短時間,建構起高風險族群的免疫力!
#預約與通知流程
若以單位來做通知,基本上需要煩惱的比較不多,比較複雜的的會是鄰里民眾這塊。
所幸,唐鳳政委已經在整合健保快易通系統,架構「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預約平台」,六月就將上線。
團隊也曾反映目前疫苗施打醫護的觀察給唐鳳團隊,希望平台加入「查詢據點」、「資格查核」、「事先預約」、「預先填寫健康問卷」、「追蹤不良反應」等功能,透過台灣的IT能力,讓我們施打疫苗的比率急起直追,對最後的系統呈現,辦公室也很期待。
目前疫苗施打報到時,要先填寫基本資料、同意書等,再由醫師問診、衛教。若在預約施打前,就可先登入系統,線上填寫這些資料,能再讓流程再快速,醫師確認後就能開單施打,也減少醫護負擔。
#結合疫苗地圖
先前我曾在2021/02/26質詢時,提出疫苗地圖的構想: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2260064.aspx,讓民眾可以選擇區域,並了解有什麼疫苗可以施打。
目前南韓首爾也在試行類似的資訊系統,可在連結Kakao Talk等App之 「#疫苗地圖」上查詢剩餘數量與預約。若未來「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預約平台」也有此功能,讓民眾查詢附近可施打疫苗的地點,和可預約的時段,可簡化通知、打序安排的人力,並可在系統上需要讓民眾了解的相關醫療訊息。
而這個系統也要將疫苗資訊、種類、每日施打狀況、是否有不良反應通報,清楚地回應在系統上,資訊公開透明,也能讓民眾比較不焦慮。
#但也保留非資訊系統施打疫苗的方式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方便使用資訊系統,為加大疫苗覆蓋率,我們還是得透過各種媒體管道,透過基層里長基層,鼓勵長輩出來接種疫苗,憑健保卡一樣能銜接到相同系統上,讓所有族群都能方便使用。
我再次強調,不管是何種疫苗,「安全性追蹤」的時程絕不能縮短,就算取得EUA,也仍須繼續擴大後續臨床試驗收案、追蹤不良反應,並追蹤中和抗體效價在血中濃度變化,以提供充分的數據以供分析(包含是否需要追加疫苗)。在取得正式許可之前,主管單位是有權隨時收回EUA的(不管哪一隻疫苗都是),也須善盡監督之責。
拉高疫苗覆蓋率,是疫情反轉後,我們仍須全力衝刺的目標,團隊會隨時注意目前疫苗採購、配發、到施打與追蹤不良反應的流程,並且收集第一線意見,希望能一起協助國人更快、更便利的完成疫苗接種!
家醫科高雄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開車戴口罩罰款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說明]
昨天許多記者朋友因為我臉書的發文,有許多的引用,其中也造成很多網友的誤會,特此交代。
昨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看診之間的空檔,低頭看手機一則私訊「有朋友說她們在高雄開車,前面的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被開罰15000元」(不是截圖,就是第一人稱)的訊息,任何人應該跟我一樣,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沒戴口罩被開罰」這件事(未佩戴且勸導不聽者, 罰3000-15000早就不是新聞了)。
而是「什麼!機車就算了,居然連「開車」也要戴口罩」?!」,一想到我爸媽都是開車幫我接送小孩,若消息屬實要趕快提醒家人,忙趁下個病人還沒進來的空檔用診所的電話致電1999,當時忙線,電話語音說我是第八順位,看要留言還是要等候請按1,好不容易等到接通,我忙問:「請問現在高雄市連開車都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是真的嗎?」,對方回覆:「是的,19號後只要是外出一律都要戴口罩喔!」我忙說謝謝便掛了電話(沒問罰多少錢,因為罰多少錢根本不是重點不是嗎?一個違規的事情會因少罰多罰而決定要不要違規嗎?)
然後我趕緊跟家人提醒開車來接我的時候記得戴上口罩,然後就覺得我都刻意致電證實了,應該很多高雄人不知道,所以趁空檔發了粉專文,旨在 #提醒大家5月19日後高雄升級第三級所以連開車都視同外出要戴口罩 #不然會開罰。
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這個是5/16某些群組傳出來所謂的假消息或甚至有「假造的傳單」這回事,我只知道連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都寫到:
「網傳「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縣市,5月17日起開始,騎機車未戴口罩者,會被開罰3000到15000元」—> 此傳言是在 #2021年5月14日到5月18日流傳,查核報告在2021年5月15日發布時,此傳言為錯誤訊息。在此期間,僅台北市和新北市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民眾外出不管走路或騎機車均需戴口罩;而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為二級疫情警戒,並未針對「騎機車未戴口罩」開罰。」
#也就是說在5/14就有這樣的傳言,而我5/20才看到這樣的相關傳言,我根本不是發布這個傳言的人。
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也寫出「綜合以上,傳言在5月14日到18日流傳期間,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但從2021年5月19日起,全台升級為第三級疫情警戒,外出均需戴口罩,騎機車、開車也必須戴口罩,不遵守規定而歸勸無效者,將被開罰。」—>也就是說在5/19以前高雄的確開車不用戴口罩,那之前的是假訊息沒錯,但是5/19後, #的確開車不戴口罩會被罰3000-15000就是真實的消息。
那請問我在5/20致電1999查證後公布這則訊息,到底哪裡有假消息(??)
看了一下民視新聞的新聞稿(我發現新聞稿的內容也有修改,我凌晨時看到的跟一開始又不一樣,想必也是滾動式修正,因邁邁市長說話了所以又修改添加內容。我只有截到部分)
我現在看到寫的是:
「網傳有民眾在高雄開車,駕駛沒戴口罩被開罰1萬5,打電話給1999還說「訊息是正確的」。高雄市新聞局駁斥,「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
「短短一天,網路上瘋狂轉傳一個消息,指稱有高雄民眾在街上開車時,看到前面車輛駕駛,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而「被開罰單」。民眾撥電1999後,對方回答說,「因為全台進入第三級防護...開車也是要戴口罩。」高雄市新聞局對此回覆說,「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請民眾不用恐慌。⋯⋯」
然後這則新聞的最下面附上我一開始的原文截圖,寫上「網傳民眾開車沒戴口罩遭開罰」,所以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之前那個不知名的第一個網友釋出的訊息,只是最後面用了我的貼文截圖,讓大家誤認為這個一開始傳出消息的人是我。
我王姿允醫師本人,在5/20打電話問1999的問題是「開車是不是真的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啊市府包括市長跟衛生局的回覆都是「沒錯,開車不戴口罩要開罰。」
請問這跟高雄新聞局駁斥有這張15000的罰單有何關係?我沒問也不care有沒有過這張罰單啊!我也沒有在粉專貼文宣導「問過1999,有人被罰了15000是正確的喔」。
所以新聞內容從頭到尾都用「網傳」兩個字,不敢用「王姿允醫師」(因為這樣我也無法咎責吧?網友要自己腦補媒體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直接訪問新聞局「有人說有因開車沒戴口罩被罰15000請問是正確的嗎?」那當然新聞局的反應是「沒這張罰單,這是假消息。」
然後在最後放上我的貼文,讓大家覺得我就是內文裡的「網傳」跟「致電1999」的發文跟「新聞局的回覆」,其實造成我很大的困擾☹️(記者朋友覺得放一個醫師的相關貼文比較聳動?有想過這樣可以置入想要引人誤會帶給別人的傷害嗎?應該不會,因為發新聞的人連具名都沒有)
身為一個基層家醫科醫師,每天都在想如何能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不管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喝酒的危害,因應每天瞬息萬變的疫情,有任何政府重大防疫訊息我都隨時幫忙宣導,義不容辭,即使我只是個無名小卒。
#試問在看到我的文章前有多少人不知道高雄升級三級後開車要戴口罩?
那些說我是假消息的人,難道你要讓別人誤以為「開車不用戴口罩」,然後被罰款嗎?難道這不是個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會質疑真實性或誤觸的政令嗎?
為何特地求證最新的消息後分享還要遭受攻擊?
有人說我是公眾人物,寫個什麼文就會造成誰的影響,那你們見識到媒體斷章取義跟移花接木的力量有多大了嗎?可以把一個初衷是想幫政府宣導,怕有人觸法被罰款的醫師的善意,扭曲成一個「散播假消息的醫師」。
還有留言要我鄭重道歉(??)說他為了澄清這個「假消息」而幫我擦屁股之類的。
Well⋯⋯我想了一整晚,覺得最需要好好被我鄭重道歉的,就是我的孩子們,媽媽為了無關緊要人們的言語而影響情緒,連帶昨晚只幫妳們唸了一本書,讓我覺得對妳們很歉疚⋯😞(下次一定不會了)
人生難免遇到被誤解或善意被扭曲,被穿鑿附會、被移花接木、被毀謗栽贓,或好心被雷劈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就像我常跟我學員說的,把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重要的人事物,或某些酸言閒語,都不值得影響我們陪伴家人跟照顧病人的情緒啊😌
有人說要不要對記者或網友提告毀謗?痾⋯⋯麻煩大家把力氣花在防疫跟保護自己跟家人好嗎?如果被某些人見獵心喜逮到覺得可以見縫插針不求證就罵罵醫師也爽的機會,那就隨她們去吧~~恕我對這個議題不再一一回覆。
都什麼時候了,有這樣的氣力,不如好好陪伴家人跟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重申口罩麻煩記得戴好
#做對的事情自己心安理得就好
#世界再不友善我們還是要行善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同個新聞連結可以一直改內文
家醫科高雄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NT 優先增打18-22歲! 醫生開酸:青壯年等到冬天
55%對 #高端疫苗 沒信心 76%不同意打高端是愛台灣
高雄.台南.彰化.桃園中鏢 #非洲豬瘟 銷遍全台?
主廚特製火焰飛舞椒麻東坡肉 味醇汁濃入口即化
本集來賓
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 邱淑媞
腎臟科醫師 江守山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 陳欣湄
資深媒體人 黃敬平
雷神主廚 雷議宗
一手掌握健康再抽好禮👉https://bit.ly/3wva4Ei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1點、晚間6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家醫科高雄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腦中風 愈來愈年輕 5歲以下也要小心! 你是高危險群嗎?
壓力大+錯誤飲食 當心壓垮 #心血管 最後一根稻草!!
哪些食物可降低血管發炎、中風的機率?
★節目來賓★
博仁醫院副院長 康志森
中山醫院家醫科 陳欣湄
高雄長庚醫院針灸科中醫師 邱顯學
基隆長庚醫院護理師 陳麗華
雷神主廚 雷議宗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家醫科高雄 在 蔡偉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第一屆WBSC世界盃少壘錦標賽冠軍中華隊醫療團
台南維新診所副院長林威廷(召集人)
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劉又銓醫師(顧問)
台南新樓醫院骨科醫師楊睿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沈煜庭
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黃景烽
台南維新診所物理治療師許亞暉
台南維新診所物理治療師鍾長均
台南維新診所物理治療師鄭皓允
台南維新診所物理治療師陳仁弘
台南維新診所物理治療師邱博偉
台南維新診所運動管理師蔡偉傑
成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劉櫂緯
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研究助理許博堯
左營高中體育組運動防護員曾壹瑄
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碩士班何蔡瑄
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運動防護員林虹妏
家醫科高雄 在 博田國際醫院家庭醫學科黃柏誠醫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 高雄 #左營區#醫院. ... 家醫科 跟我們生活其實息息相關 家醫科 的醫生就是"家庭"醫師,人不分男女老 ... 在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 高雄 博田國際醫院. ... <看更多>
家醫科高雄 在 20211215雲端保健室第15集 健康檢查 簡立喆ft.陳柏臣梁惠雯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到大醫院時,常聽到服務志工說,不知道要掛哪科時,掛 家醫科 就對了! 家醫科 包山包海,這個科號稱十項全能,但你知道 家醫科 真正的功能嗎? ... <看更多>
家醫科高雄 在 家庭醫學科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言特色. 家庭醫師是從事第一線診療工作的專科醫師,舉凡民眾身體健康之任何問題,包括生理上急、慢性疾病、心理上及社會上、環境上及文化差異上所導致的各種醫療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