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新書「一花一天堂」
作者:黃俐雅
這是我為這本書寫的推薦序文:
《給天下的孩子一個「俐雅」》
——
李佳燕(高雄市傳家家醫科診所醫師)
幾年前,我聽過俐雅的名字,讀過俐雅的文字,但是不認識俐雅。
一回聽高師大某教授說要趕時間,因為不想錯過俐雅的演講。
我猶記得她說:「我最喜歡聽俐雅說話了。」當下,想像俐雅演講到讓教授都要刻意撥冗前往聆聽,鐵定是論理紮實,抑揚頓挫分明的演講者。
後來為了推動「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因緣際會,經常在講座場合,聽俐雅說話。
乍聽,心中狐疑滿腹,這位像個慈祥媽媽,說起話來,也是充滿濃濃居家味的人,就是讓教授魂牽夢縈,必得排除萬難,親臨現場聆聽的名嘴嗎?
聽俐雅幾次演講中,知道她有一位很特別的兒子,俐雅從不避諱談及這個罹患「貓哭症」的孩子。
從她的一再描述中,我慢慢勾勒出她與兒子互動的場景。但是,我對自己腦中所呈現的景象,完全沒有把握,因為她所敘述的場景與我們的平常生活,差太多了!
單就訓練兒子了解什麼是冰箱,如何使用冰箱,便已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困難。那樣的困難是必須把我們從呱呱落地以降,不知不覺學來好生存的種種眉角,通通從根部挖起,完全清除,再重新學習。而且學習的速度與步驟是以極慢動作來進行,就像畫動畫般,一個動作,是數十張分鏡畫堆疊而成,我看著俐雅教導兒子的種種,彷彿看到許多動畫片的製作過程,只是人家一齣動畫片,就有數十人的團隊一起進行,俐雅是一人畫了數不盡的動畫片,而且不曾歇筆,日以繼夜。
我不知道俐雅怎麼學會如動畫分鏡稿般養育孩子的方法,我仍然慢慢地在旁默默地觀看著這位奇女子。雖然,世間經常以一句話「為母則強」,來涵括創造各種醫師、老師、周遭親友口中諸多不可能之奇蹟的母親,但是,觀看俐雅,豈是一個「強」字可道盡的!
約兩三年前,我因為公開提醒精神科醫師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的診斷與用藥,有欠妥的部分,因此得罪了諸多精神科醫師,甚至以「違反醫療倫理」之由,被投訴到醫師公會。公會安排我與一位精神科醫師面對面溝通。當時的我,滿腹的憤慨與委屈,失眠了好幾天,氣衝衝前往。俐雅亦陪同我出席。在我自以為義正嚴詞地說了落落長十幾點的辯解之後,我看到俐雅優雅起身,分給每一位出席列席的醫師和相關人士,一盒人本基金會出品的好話牌。
這樣氣定神閒的舉動,看在我眼裡,卻像丟下一顆震撼彈般,讓我內心波濤洶湧。
俐雅不只「為母則強」,她是化為繞指柔,可穿石越嶺的繞指柔。
「可穿石越嶺的繞指柔」,在《一花一天堂》這本書裡,隨處捻來,處處可見,簡直開成滿室花香了。
當小鳥飛不高的時候,我們會怎麼辦?
努力鍛鍊小鳥的翅膀,讓牠更有力氣?
逼牠飛高,否則就餓肚子?
可是,如果牠就是一隻無法飛高的小鳥呢?
俐雅說:「我願是棵矮樹。」
俐雅從不認為無法言語,看起來沒有反應的孩子,就是沒有感情的動物。即使在孩子剛出生時,她幫孩子做復健,也做得「讓他不覺得是在復健,而是充分感應溫柔的肌膚接觸」;「就算他說不出一個句子,我一輩子也聽不到他的一聲媽媽,但他以人類語言符號以外的方式持續跟我交流著」。
這樣養大的孩子,俐雅認為「他真的感覺自己是個有份量的人物,而不是靈魂被制約在困頓的軀體裡。」
「俐雅認為」是整本書非常重要的關鍵,也是我觀看俐雅陪伴這樣一位孩子,一路走來,發展出來最重要的能力。
因為無法言語、無法書寫,甚至連舉手投足都有困難的孩子,到底他在想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為什麼要嚇人?他為什麼要亂丟東西?他為什麼總是要做這些讓人崩潰的事情?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俐雅總能發現其中的緣由。
當孩子拿棉被湮滅隨地小便的證據時,俐雅認為:「站在他的立場,他是想學習如何善後小便。且他對自己使用的工具有所觀察比較,我可以做的是肯定並呵護他高貴的學習動機,慢慢協助他釐清棉被不是拿來擦小便的,同時做週圍環境的改變。我在他白天活動的客廳擺很多乾淨的抹布,讓他產生印象的連結與方便取拿。」
當孩子朝人丟飲料杯時,我們看似非常無禮暴力的行為,俐雅知道孩子是因為喝到好喝的飲料,想跟別人分享。
當孩子整天開開關關冰箱,把冰箱當百寶箱般,天天挖出裡面可吃不可吃的東西,往嘴裡塞,往臉上抹,往地上丟,俐雅也曾想把冰箱上鎖,這樣做最省事。可是俐雅是繞指柔啊!她說:「冰箱是死的,兒子是活的。活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如果關住了冰箱,也將關掉孩子的某種能力,兒子會失去發展怎麼跟冰箱相處的能力,或者說,他將沒有機會學會怎麼使用冰箱。」
這樣的俐雅,當遇到一般四肢健全的孩子時,簡直是孩子的伯樂。俐雅從她的孩子領悟到:「學習是漸進式的。有時雖然細節沒到位,其實發展的方向是對的。看正常孩子的學習,我的腦海也開始有慢動作的切割畫面:他們還不會時,一定是某一個環節沒串進去,要先觀察並找出環節。同樣的話說一遍兩遍沒有用,表示要調整原來的說法了。」
養著這樣的孩子,不氣餒嗎?當然會氣餒,俐雅書裡也不諱言曾有的沮喪挫折,可是,她最後找到了兒子的生命價值:當親子關係緊張的父母,看到她帶著兒子出門時,俐雅說:「我兒子的貢獻之一就是讓很多父母重燃對孩子的希望。」「我的兒子不只有用,也很有貢獻,他活著就有他存在的意義,他的意義端看觀者的眼光了。」
這樣被兒子鍊成鋼又鍛成繞指柔的俐雅,如果能化身為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母親,會是多少孩子的夢想。
高雄家醫科推薦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內現行自費 MMR (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接種院所+疫區地圖
詳細地圖版本:https://goo.gl/TGaCyL
大家可以用地圖尋找附近的院所名稱、電話、地址
先說疾管署公布的重點
對於即將前往麻疹疫區的捧有
A. 兒童部分。
1. 一歲以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不得不去,年齡在 6-12 個月以下的孩子,請找兒科醫師評估自費先打的需求。
但是自費施打後,依舊需要完成兩劑公費疫苗
2. 1-5 歲的孩子。完成第一劑MMR接種的孩子,可以考慮提前接種第二劑。
(為何說提前?因為理論上第二劑 MMR 是五歲以上接種)
3. 5-18 歲的孩子。如已完成兩劑 MMR,暫時就沒您的事了
B. 成人部分
疾管署是建議 1981 年後出生的成人,如果前往疫區。可以考慮自費接種一劑 MMR。
其餘部分,可以參考孔醫師的文章。他寫得非常完整,自認成人的部分寫得不會有他完整,所以推薦大家閱讀他整理的懶人包:https://linshibi.com/?p=21628
至於孩子,照上述建議應該就可以。
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找您的兒科醫師諮詢喔~~~
哪裡是疫區?
根據疾管署的資料,我也整理了一個地圖,供大家參考
(沖繩太小,看不到很正常。但他是疫區,請別忘了 XD)
延伸閱讀:高雄醫學大學家醫科黃柏誠醫師寫的,他專長於成人疫苗接種。
https://vaccine-bc-huang.blogspot.tw/…/Measles-Mumps-Rubell…
地圖的點子,是他點醒我的。感謝黃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