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3 林右昌市長疫情記者會重點摘要:
一、托嬰服務,
從沒間斷過,沒有限定優先收托對象,家長都可以把嬰兒送來。因應三級、二級,有相關提升安全之措施:超過九成以上工作人員都已經接種,非機構居家保母也是。
酒精消毒,公私立,公共托育家園採購空氣清淨機、紫外線消毒燈。整體環境都確保是清淨乾淨。
二、幼兒園,
公私立幼兒園教職員接種率接近100%、噴霧手指消毒器220組、Dyson空氣清淨機85台、補助幼兒園5230組隔板,用餐用、補助110組紫外線高效消毒機。
三、國小、國中,
老師全面接種,國小老師1611人接種(7/26-7/30),國中老師1139人接種,共2950人、體溫熱顯儀56臺、體溫消毒機 894台、課餐隔板 3萬個、紫外線殺菌燈 890台。
四、社區長照機構
工作人員接種率95%、住民接種率接近90%、加強健康管理、環境清消、分艙、分流,分批用餐、保持室內距離、隔板使用、防疫機構防疫物資保持安全存量。
五、中元祭防疫計劃
加強版防疫管理措施
傳承不能斷,本土疫情,基隆中元祭仍會舉辦。科儀照常,減少民眾參與,拉大間距。科儀不開放民眾入場,放水燈不遊行、不表演、不封街管制。所有作為以二級警戒加強管制進行,實聯制、量體溫、動線管制、佩戴口罩、禁止飲食。
各宗親會參與人員造冊,配發識別證,無證禁入。不開放媒體入場,市府新聞科將統一提供錄影、照片以供報導。
各科儀規範出席人數。迎斗燈以車隊為主,無徒步人員。今年各姓氏斗燈除了主普姓氏外,不安奉。
放水燈遊行以車隊進行,不邀請表演團隊、人員不下車、不徒步遊行。
六、普渡拜拜
里辦公處不主動舉辦普渡,里民家戶自行家戶祭拜。工業區、團體,聯合普渡,科儀祭拜由主祭者進行主祭、儀式,民眾參與需造冊、遵照中央防疫指引。民眾祭拜以徒手不持香進行。
主辦單位事先登記,統一購置,集中擺放,祭拜後供品由主辦單位分流發送,或贈送予弱勢、公益團體。
家戶方式,供品以間隔方式擺放。
宮廟,科儀由宮廟統一辦理。
不舉辦平安宴。
七、市場
市場、漁港、娛樂設施。崁仔頂:雙罩一套、實聯制。市場夜市:雙罩一套,身分證分流取消。漁港:除八斗子東提防外,全面禁止垂釣。八斗子開放垂釣,保持社交距離、全程戴口罩,不能吃東西。基隆嶼:登島總量管制部分,三級降二級,先把人數由七成提升為八成,上限960人。實聯制。大武崙沙灘持續關閉以外,其他風景區觀光景點開放。合法旅宿:營業場所、公共場域,依照社交指引(口罩)。餐飲需使用隔板、社交距離。觀光運具:重啟。
八、二級警戒,基隆跟進或其他措施?
剛才已說明。
九、北北基共同生活圈,林右昌建議把確診者家人匡列,被反嗆。如今王必勝協助北市撲滅市場疫情,被柯文哲說只會看看講講沒貢獻,市長看法?
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防疫是為了市民、民眾,不是為某一個人。如果我是柯市長,我會存好心、說好話,會向所有人感恩,我會感謝中央指揮中心的幫忙,更要感謝市場、所有攤商,大家防疫的配合。防疫不是某一個人做什麼事,防疫是需要全民大家一起努力,應該要對每個人都心存感恩才是。
十、行政院拍板27日降二級,是否有邀請地方開會討論?雙罩一套是否延續?
指引部分,中央針對降級指引,有與各縣市政府溝通。
十一、三級降二級,7/27-8/9。
我們應該要肯定中央指揮中心訂定相關指引時有找各地方政府協調,定期限這個問題,我也是看電視才知道,蠻奇怪的做法。
已經找各縣市、各部會,定很詳細的指引,疫情若有狀況,大家都可以做調整,大家也能接受。
降二級又定期限,這樣很怪。這樣會促使民眾在7/27-8/9中,會猛爆性做一些三級管制不能做的事,包括出遊、餐廳消費,讓人以為8/9前要趕著做完,民眾心理上會有不確定性。
更麻煩的事,8/9後,業者無法規劃後來的行程。婚喪喜慶、餐廳,能否接受8/9後的預約,民眾業者會困擾、疑慮。
餐廳,之前停開,現在要重新把員工找回來,要熟悉、訓練,現在碰到訂的期間,該不該開業,可能會產生一些困擾。
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定,相關單位可能要做更審慎地思考。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整理
宴王供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願靈安尊王庇佑萬華,疫情能早日消除。
2021年5月20日中午,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艋舺青山宮。(張哲生 攝)
肇建於1856年(清咸豐6年)的艋舺青山宮,坐落於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主祀青山靈安尊王,於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該廟自清領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每逢靈安尊王聖誕日(農曆十月廿三日)的前夕(農曆十月二十日至廿二日),皆會舉行隆重的祭典活動(暗訪與遶境),令整個艋舺地區熱鬧非凡,因此被稱為「艋舺大拜拜」。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格局,廟身與鄰屋毗連,前方緊臨鬧街,為一縱深狹長的街屋。建築本身以石雕雕工細緻著稱,華麗壯觀,廟規模雖然不大,在建築藝術價值上,並不亞於鄰近的艋舺龍山寺;正所謂「廟不必大,有仙則靈」,艋舺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為艋舺三大廟。
傳說靈安尊王原是三國時代孫權裨將張梱,為福建惠安的地方官,十分勤政愛民,死後葬於青山山麓,因為經常顯靈照護百姓,有一次甚至為朝廷擊退敵軍,因而被敕封為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而青山宮的創建則是源於清朝咸豐4年(1854年)發生的一場瘟疫,當時艋舺聚居著許多來自福建泉州惠安縣的中國大陸移民,面對災病來襲手足無措,其中一名惠安漁民帶著大家的期望匆匆返回福建,請來家鄉長年信奉的青山王神像,希望藉助祂的神威弭平瘟疫。而就在經過現今青山宮廟址時,神轎突然「定格」再也無法前進,罹病者聞訊紛紛前來祈禱求助,據說頗為靈驗,民眾當下決定集資在此設廟,兩年後完工,信徒倍增。
人們從此深信靈安尊王具有消除瘟疫的威靈,且與城隍爺同樣是掌理陰間法律的「司法神」,因此配祀的神也相似,除了范謝將軍,還有將人間縣衙巡捕官「神格化」的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以及枷將軍、鎖將軍、八家將等,在艋舺地區是深具影響力的地方廟宇,特別是在每年青山王壽誕的前三天,都會舉行夜巡等「迎青山王」祭典,是一年一度的「艋舺大拜拜」,更是當地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連外國觀光客都慕名而來。
迎青山王祭典之肇始,深受靈安尊王消弭1850年代的瘟疫、蟾蜍精與1904年的鼠疫等說法之影響。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顯靈除疫鎮煞,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族群衝突,於是在艋舺青山宮舉辦廟會活動以酬謝神明;另一方面,亦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加強其神格印象,後來更演變成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
迎青山王祭典從農曆十月二十日開始,為期三天,在祭典前夕(農曆十月十九日)會先迎請艋舺青山宮附近的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台北天后宮天上聖母等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然後在農曆十月二十日、廿一日兩天,分別於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到探查陰陽界、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邪穢之目的。
所謂「暗訪」,是指神明在夜間出巡,一般相信「深夜問題多」,黑夜裡的人慾特別浮動,因此神明在夜間出巡,才能真正察惡揚善,除暴安良。暗訪隊伍約從夜間六點多出發,每晚遶行半個萬華區,鑼鼓喧天的陣勢用以張揚神威、掃除邪惡瘴癘,隨行護駕的部將牛頭馬面、家將判官、七爺八爺個個姿態威厲;傳說中,不管是驅魔平妖還是鋤奸去惡,只要青山王親自出馬,沒有擺不平的。暗訪之夜,為了恭迎青山王出巡,艋舺青山宮附近街頭四處搭起了臨時舞台,高掛燈綵,除了各種民間遊藝陣頭與樂隊,連信眾也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隨香遶境,一邊迎接暗訪的同時,老老少少亦濟濟一堂吃喝笑鬧著,彷彿像是過年一般洋溢著喜氣。
農曆十月廿二日的「迎青山王」正日遶境是祭典的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比暗訪大幅增加,但無須先至艋舺青山宮參禮,而是直接前往集合點,於上午十點出發。踩街遶行萬華區全境的隊伍大致包括:報馬仔和土地公轎在內的頭陣、艋舺青山會、艋舺龍山寺、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艋舺義軒社、艋舺鳳音社、艋舺義安社、艋舺義英社、儀仗隊、八將團,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等,有時候藝陣數目可達兩百多個。
在以前,遶境沿途的家家戶戶會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和流水席宴等,規模非常盛大轟動,俗稱「十月二二」或「艋舺大拜拜」,為台北三大廟會之一。(註:台北三大廟會包括大稻埕霞海城隍祭、大龍峒保生大帝出巡,以及艋舺青山王遶境)
經過了連續三天的迎青山王祭典後,在農曆十月廿三日的靈安尊王聖誕日,廟方會在廟埕為當天生日的靈安尊王舉行祝壽法會,然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艋舺青山宮這項已逾百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已於2010年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公告為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予以保存。
宴王供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聯經出版 《#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分享※
侯吉諒〈文人與美食〉(節錄)
商禽他們那一代的詩人,很多是當年隨軍來臺的流浪學生,都過過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的苦日子,所以對食物非常珍惜,從來不浪費。對他們來說,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就是美食。
瘂弦也是典型的例子。我到聯副工作以後,很快發現瘂弦有一個特色──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問他要不要吃這個吃那個,他一定說要,伸手接了立刻吃。
即使剛剛飯局才結束回到辦公室,拿零食給他,他還是照吃不誤。
過了一陣子,我終於忍不住好奇問他,瘂公,你為什麼這麼能吃?
他說了一個故事。
他說,剛剛到臺灣的時候,他們這些流亡學生是以部隊編制管理的,一起上課、出操、吃住,當時沒有宿舍,所以借住岡山的廟裡。因為是部隊編制,按規定要站衛兵。
有一天半夜他站衛兵肚子餓,餓得慌,到處找東西吃,當時條件差,不可能有零食可吃。後來,他看到供桌上面有供品,是積滿厚灰的紅龜粿,不知道放了多少年了,已經硬得鐵板一樣。他偷偷把紅龜粿拿下來,咬不動,所以找了沒人角落,用槍托敲了幾下成碎片,含在嘴裡慢慢融化,就這樣度過了好幾個飢餓的夜晚。
瘂弦說:年輕的時候吃得少餓得快,那種餓啊,都要把胃燒起來了。
和瘂弦有同樣經驗的是小說家韓秀。民國八十三、八十四年韓秀的先生Jeff是美國在臺協會高雄辦事處處長,先生公務繁忙,韓秀更是沒日沒夜的在高雄掀起一場又一場的文藝熱潮。出書、演講、做廣播節目、辦展覽、文藝活動,成天帶領一堆官夫人們推廣文藝,那應該是高雄文藝風氣最盛的兩年。
◆◆
問她怎麼這麼會吃,她說,文革的時候到新疆「支邊」,餓到了。小時候的餓,到現在還記得。
◆◆
韓秀不但能吃,更是烹調美食的高手,因為她是外交官夫人,經常要辦很多宴會,所以就學會料理各國美食,還在臺灣出版好幾本銷售不錯的烹飪的書,比許多後來以美食出名的作家早了好多年。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侯吉諒 創作
#王嘉堃 手寫(圖一、二),粉專 CK Studio 嘉堃 工作室
#陳建霖 手寫(圖三),Instagram:pig_is_writing
#鍾小魚 手寫(圖四),Instagram:lonelyfish28
#林蘅 選篇、心得
※〈#文人與美食〉全文收錄於侯吉諒散文集《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聯經出版,2020年9月24日)。
※小編 林蘅 心得
侯吉諒在《筆花盛開》裡除了寫一代文人的書寫故事,也寫一代文人的生活物語。比如他在〈文人與美食〉一文裡便寫自己從一代文人們(商禽、瘂弦、韓秀)身上所眼見耳聞的美食際遇。然而,他看似是寫文人的美食故事,實則是藉以寫人們所共有的飲食觀感──食物的味美與否,從來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若說「飢餓」是評判的準則,則「貧困」便是準則的核心。越饞越沒得選擇就勢必越美味。於是,從侯的記寫裡,既可得見商禽(1930-2010)、瘂弦(1932-)因當年隨軍流浪來台的饑寒經驗而始終對食物抱有的低標準、高需求,也可得見韓秀(1946-)因在文革期間到新疆「支邊」時的飢餓體驗而對料理持有的高品味、高需求。
另外,還可和書中的〈文人愛吃〉、〈吃飯有學問〉二文對照著讀。藉由參照,可進一步視見文人與美食之間的「美麗與哀愁」──要不因曾經的匱乏而對飲食極度隨意,要不因當下的豐饒而對飲食的文化及禮節,極度講究。
※侯吉諒(1958-)
臺灣當代詩人、書畫與篆刻家。
出生嘉義,早年師承文人畫大師 #江兆申 先生。數度榮獲「#時報文學獎」及 #年度詩人獎、書法獎等多種獎項;已在臺灣、日本、美國舉辦數十次個展,是首位獲邀至美國國務院演講的華人藝術家。
創作兼擅現代文學、書畫篆刻,並長期致力筆墨、紙張等材料研究,以及書法教學。已出版詩集《#交響詩》等七本,散文集《#紙上太極》等十八本,書畫作品集《#筆墨新天》等九本;為推廣書法而出版的《#如何寫書法》、《#侯吉諒書法講堂》廣獲好評,著作並曾獲金鼎獎入圍肯定。(引自本書折口)
宴王供品 在 格來烘焙屋- 祀宴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祀宴·宴王點心找我們 客製化印字大餅找我們平安壽龜找我們 禮車服務找 ... 滿足所有需求做的客人拉格來烘焙·拜拜供品承製·香品批發#格來烘焙#祀宴點心#平安壽龜#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