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整脊、喬骨的迷思】
.
「喬骨完,十年的脊椎側彎就沒了」
「我每次被『喀拉』完,骨頭變正,就不會駝背」
.
「整脊、喬骨、關節鬆動術、徒手治療、正骨、復位」聽起來都很相似,其目的是相近的,即透過「雙手來調整關節或骨頭之間細小的動作或位置」。
.
而不同學派有不同名稱,包括民俗療法、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骨療法(osteopathy)、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等。不管是哪種學派,其實只要有療效或自覺對身體有幫助,我覺得都是好的,但也需確保操作者是有相關經驗及背景的,因為其具一定的風險,喬好叫復位、喬不好叫脫位或骨折。
.
以下整理三個常見的迷思:
.
.
1. 喬骨、整脊是在移動骨頭?
對的,包括整脊、或物理治療師用的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manipulation)都是試圖在「調整骨頭或關節的細小動作或位置」,但是,大家常誤解的是「骨頭被移動的程度」。
.
在進行鬆動術時,骨頭位移的程度是以大多為釐米(mm)為單位,較大或鬆的關節可能做到1-2公分,但其餘的關節至多都在1公分內,因此,位移的程度也只在一個一元硬幣的範圍,但我聽病人都說的像動了一台大手術一樣,復位到X光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當肉眼或摸起來有差別的,大多是你真的「脫臼、脫位」了,這時候做復位的強度才會位移幾公分。
.
.
2. 有喀拉的聲音才是有效?
這句話對一半,因為在按壓的瞬間『有聲音、喀一聲』會額外造成一個心理的療效,大多數人聽到這「喀一聲」就覺得開了,我們又稱為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
其實,有效的關節位移或調整,不見得會伴隨關節產生聲響,所以同樣都能達成「調整、矯正後」的療效。所以「病患不用要求治療者一定要用力到壓出聲音,治療者也不用追求一定要做出聲音」,不過,安慰劑效應或心理作用只要有幫助,我覺得也是需要的,就像有時候進醫院看到一個人穿著白袍,就覺得身體好了一些。
.
.
3. 矯正、調整以後,就一勞永逸?
我自己認為是非常困難的,曾經在網路上看過說「脊椎側彎、長短腳、骨盆歪掉、駝背、長不高」等,靠一兩次整脊跟調整就好了,這個我抱持疑問。今天身體會處在較「不平衡、不正」的位置,除非是剛好車禍、摔倒,不然九成的人都是長時間累積造成,事出必有因。
.
常見的例子為一側肌肉比較緊、另一側肌肉較鬆,而慢慢把骨頭或關節的位置偏移掉(再次重複,這個幅度也是mm為單位,不是大家想的cm),經過月、年才造就現在的狀況。「我相信徒手調整能暫時矯正,但它絕對不是長期的,長期一定要配合矯正性訓練、運動、姿勢或習慣的改變」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chiropractic #osteopath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整脊 #整骨 #徒手治療 #復位 #防疫 #新冠病毒 #疫情 #關節有聲音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eoDuh3CfveE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
姿 逸 物理治療師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周,滑臉書時看到一張國健署哺餵母乳的海報,內心百感交集,回想我成為婦產科醫師這十幾年來,政府和醫療機構對提倡哺育母乳做出極大的努力,餵母乳對寶寶比較好,也已成為全民共識。可惜的是,以我的觀察不管是國健署提供的官方宣導衛教或各大育兒網站提供的資訊,卻常將餵母乳說得太輕鬆,好像照著這些簡單的步驟「儘早餵、正確餵、隨時餵」,奶水就會源源不絕,餵母乳之路就會一帆風順,但針對餵奶的各種困擾和疼痛卻著墨甚少,很多媽媽遇到問題時容易不知所措,另外相關資訊總是過度強調母乳的不可替代性,無形中也對沒奶的女性造成壓力。
這幾年我在門診追蹤產後媽媽餵奶的狀況就發現,母乳夠不夠真的跟媽媽做了多少努力無關,且在真正開始餵之前也都無法預測。很多人在產前上了許多母乳相關課程、足月後勤奮按摩乳房、狂喝各種湯水,但母乳量還是「追」不起來。
最近又有一個產後媽媽和我說,為了追奶,他一整天幾乎都在手擠奶根本無法休息,但還是跟不上寶寶的需求,非常想放棄餵奶。但當看到「喝母乳的小孩比較健康聰明」的衛教資訊,又覺得自己不繼續努力,就是沒盡力當個「好母親」,只好耐著疼痛繼續擠奶,後來又接到衛生所關心的電話一句話「媽媽,我們還是要以母乳為主喔!」卻因手酸、胸部痛而力不從心,一時之間崩潰痛哭。她又哭又氣地和我說「我才不信這樣過度的推廣母乳,媽媽真的會開心,能好好坐月子」!
因此我認為,若一再宣導母乳最好,甚至暗示母乳等於母愛,反而會讓增加許多媽媽產後憂鬱症的風險,我大膽的說,既然大家都知道母乳很好了,相關宣傳口號是否可從「奶不夠」的媽媽想一想, 比如說:「喝配方奶的孩子健康一樣好」,「母乳不夠又怎樣,母愛永遠不會少」
回過頭來講宣傳的海報,就算母奶足夠,餵母奶真的如海報那樣溫馨美好嗎?
當然不是。 母乳足夠的媽媽煩惱也沒有比較少。在產後門診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餵奶真的比自然產更痛,生產至少可以打無痛,脹奶塞奶的痛真的欲哭無淚!稍微睡過頭沒擠奶,就痛死了!烏醫師,妳怎麼都沒先告訴我!」也常有第二胎的媽媽說,和第一胎不一樣,第二胎奶來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胸部就會變成石頭。
的確,我們很少提供母乳困擾的資訊給媽媽,導致很多可預防的事情被漏掉,比如說,當寶寶睡眠時時間拉長時,媽媽若跟著一起睡過夜,沒排空乳房,就容易導致塞奶乳腺炎。尤其第二胎的媽媽,大發奶的時間通常更快,沒有提醒真的更容易漲到發炎而苦不堪言。還有親餵雖然方便,但因先生無法替手,往往需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很容易為了餵奶而有一餐沒一餐,如果沒有事前吃飽排空膀胱,就很容易因憋尿而尿道發炎。
當然餵奶的突發狀況千百種,再好的衛教也不可能精準解決所有餵奶的難題,不過我認為比起現有的,我們絕對可以再做得更好!
好比這個海報就可修正成,儘早餵,奶不夠不是妳的錯、寶寶睡得長, 小心塞奶找上門、隨時餵,媽媽別忘吃喝拉撒睡!另外,國健署其實也有孕婦關懷專線(0800-870870),可解答哺乳的各種疑問,使用過的人都表示資訊提供完整態度很親切,也可以印在一起給媽媽參考。
講了這麼多當然不是要鼓吹大家放棄餵母乳,而是希望讓媽媽能預先知道餵奶可能遇到的狀況和困擾、除了能有更多心理準備,避免措手不及外,也能在每個改變的階段(出院、離開月子中心、回職場)預先找好後援, 比如專業的泌乳顧問、物理治療師。當遇到狀況時,不會孤立無援,焦慮的上網找資料又不確定該相信誰的建議。
另外,政府若想要提高母乳哺育滿六個月的比例,就更該做好各種配套措施,比如重新調整帶薪的產假的長度,嚴格審核各職場、公共空間哺集乳室配置是否足夠。而不是讓政策淪為口號,讓媽媽最後只能在事業和哺乳之間二選一。
各種衛教應該更多元,盡量從媽媽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提高餵母乳的比例,忽略這些哺乳的辛酸與困境。比如,餵母乳的人可能更得注意蛋白質、鐵質的補充,避免產後落髮嚴重,除了指導正確姿勢外,也可鼓勵媽媽在懷孕時多加強上肢的肌力,幫助減少餵奶造成的腰痠背痛。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母乳固然對新生兒的很好,但有時候未必是對媽媽最好的選擇,還得考量到每個人實際的狀況,比如奶量和後續事業的規劃。畢竟育兒的路上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配方奶、瓶餵、親餵都是選擇題,絕非是非題。
#多幫媽媽想
#母乳配方都很好
小吐槽一下,親餵媽媽很少長髮飄逸,很多人根本早早剪短或亂綁起來了!
姿 逸 物理治療師 在 健康2.0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目黃金預告】
★關節腫了又消?可能是積水惹禍 中西醫一起揪病因★
🔸李李仁肩膀積水難癒,肩傷拖過3個月,會有什麼後遺症?
🔸關節積水是什麼?如何自我診斷?
🔸常常"肩膀疼痛"怎自救?
🔸類風濕與骨關節炎如何判別?
🔸平常有哪些NG姿勢讓你肩膀疼痛?
🔸身體免疫失調 不只關節痛!教你改善類風濕!!
鎖定12/6(日)晚上7點56頻道TVBS《健康2.0》!!
讓專家告訴你…
★節目主持人★
鄭凱云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彰基醫院骨科醫師 王偉醫師 北醫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恩主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郭孝齡
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 Kiwi Hu
姿 逸 物理治療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eoDuh3CfveE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姿 逸 物理治療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eoDuh3CfveE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姿 逸 物理治療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eoDuh3CfveE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