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嗎:
1.本來心情很好,但一瞬間被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籠罩(是真的有一個東西籠罩心頭的感覺)。
2.你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陰影在你的頭上,如果感覺可以具體化的話,你的頭頂就是有一朵很巨大的烏雲。
3.當不舒服的感覺發生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不值得」開心起來,看到別人很開心,自己覺得很諷刺、格格不入。
4.你通常都會把自己關在一個空間,不要讓任何人靠近。因為你害怕,他們靠近會被你的烏雲感染到。你總是對別人比對自己還好。
5.你經常覺得負面的感覺沒有盡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難過的,很少有晴朗的日子,就算有時候天氣好一點,你也覺得等一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像這樣的感覺,我通常把它叫做「內心裡面的疫情」。在這本書《只要我們肩並肩》談的雖然是疫情底下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疏離,很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都不能夠做了,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張圖,在圖片當中,那種強大的壓迫感,幾乎令人窒息。
當然,從疫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是一個觀點,但我覺得繪本最厲害的地方是,很多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圖片後面的隱喻。就像這張圖,右上方看起來非常晴朗,左下角卻有巨大的烏雲,而站在畫面中間的人,只能很無力地面對這個烏雲逐漸有籠罩,甚至再慢一點點,這個充滿壓力的烏雲,就要侵蝕他所在的位置。
像這樣的心情,你曾經感受過嗎?
換句話說,這本書可以描述的是病毒、疫情,同樣地也可以是你內心的烏雲。
在疫情底下,我們紛紛都長出了一種「就算隔離還是可以好好生活的方法」,透過遠距上班、在自己的空間裡面和家人相處,找到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甚至有些(社交焦慮的人,終於因為疫情,可以不用去面對更多的人,反而會有一種安穩的感覺。相形之下,現在三級警戒解除,要踏出烏雲、回到過往不習慣的世界,對於這些人來說才是可怕、不確定、和充滿擔憂的。
你最近也有這種「好不想要解封」的感覺嗎?雖然這種感覺,說出來好像政治不正確,甚至可能會有人說,怎麼會有人期待疫情不要解封?但其實你心裡面很想說:有些時候你寧可有一個空間,讓自己隔著某種距離和其他人互動,這樣子其實比較安全。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描述了一些「有間隔的互動」,裡面的主角一開始很不習慣這個疫情,可是隨著時間,彼此逐漸在疫情蔓延的時候,找到了一種保持距離,又可以彼此關心的溫柔。
對我來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最好的距離」,就像那一篇知名的貼文裡面所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距離,就算你的世界裡偶爾會有烏雲,你還是可以擁有烏雲裡面的安靜。
——
#憂鬱症 #疫情 #疫情底下的生活 #covid_19 #新冠肺炎 #烏雲 #憂鬱 #負面情緒 #負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這本書的簡介: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ook_list/174
這本書的介紹影片:https://bit.ly/3iWB4Il
💫 天下網路書店:https://bit.ly/3l5J8sX
💫 博客來:https://bit.ly/3xaU6j6
💫 金石堂:https://bit.ly/3x6Ga9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Lee蓓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常常有媽媽問我來拓樸吃完飯可以帶小朋友去哪玩? 其實天母好玩的地方真的不少 尤其是好玩的公園特別多 我自己在天母住了將近10年 為了帶兩寶曬曬太陽、放放電 家裡附近大大小小的公園我們幾乎都去過 天母的公園不只多 而且各個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幾個我們家喜歡的特色公園(#天母夢想樂園 #...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Lee蓓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MONROE夢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Re: [問題] 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問題想要詢問大家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雙颱合輯》EP.2 一張圖看懂典型 ...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地面天氣圖與天氣系統--講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認識地面天氣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認識地面天氣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老老實實地面對這個時代的改變。但不要拿少子化的議題,來形成對單身的壓力、對女性的不善、對青年的不滿、對外配的歧視。議題打開了,就來面對。但今天沒有要聊這麼專業,我想談談一部與單身生活方式有關的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
.
《獨活女子的推薦》該劇改編自朝井麻由美的同名隨筆作品,喜歡該作品的朋友,可以去追蹤一下作者 Twitter。這部品以「享受單身生活」為主題,探索「#獨活」(ソロ活)的當代意義,這些微小日常、有點介意、但又蠻歡樂的獨活實踐。作品中點滴地將「獨活」定義為「積極地享受個人時間的活動」,或許在不婚不育的趨勢中,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大家構成多種社會連結,這個作品與生活方式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重新思考單身生活的機會。想想單身在社會關係中的意義是甚麼?而自由的選擇又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越來越傾向選擇自己生活?日本單身研究者荒川和久的《#超單身社會》裡預測,2040年日本社會將邁入「#獨身世代」,屆時單身人口數可能會到達近40%。同樣的趨勢傾向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孤獨的操作型定義
▶ 甚麼是獨活(ソロ活)
▶ 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的小調查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重新定義家庭,產生新的社會紐帶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rcieae6szc0842irtm73v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LX0icMMRD1sgn-AWU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FmpZVf818cSYrJw12BYxO?si=ib05-LlXS7OEEb74CHjyEg&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4-%E4%B8%80%E5%80%8B%E4%BA%BA%E4%B9%9F%E5%BE%88%E5%A5%BD-%E6%97%A5%E5%8A%87-%E7%8D%A8%E6%B4%BB%E5%A5%B3%E5%AD%90%E7%9A%84%E6%8E%A8%E8%96%A6-%E5%B0%91%E5%AD%90%E5%8C%96-%E4%BD%8E%E7%94%9F%E8%82%B2-%E4%B8%8D%E7%B5%90%E5%A9%9A-%E8%B6%85%E5%96%AE%E8%BA%AB%E6%99%82%E4%BB%A3%E7%9A%84%E4%BE%86%E8%87%A8-%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8030824
.
📱#FB 完整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743856235801994/
.
////// 完整論述 //////
.
之前好幾組社會學課程的學生想要探索「覺得寂寞覺得冷」的單身問題,他們用試圖用資料、訪問、問卷去翻轉,將單身「問題」轉為單身「生活」。一方面這些報告指出單身的人如何被形成一個文化階級,裡頭有著歧視、偏見,也有想望、羨慕;另一方面,積極地指出單身生活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一種合理也合法的選擇。今天就來談談,這種單身生活。
.
▓ #甚麼是獨活
.
蠻喜歡江口德子,她第一次擔任主角,飾演《獨活女子的推薦》中的五月女惠。該劇是近年大力推動「獨活」(ソロ活,solo活)的東京電視台之新作。先前的知名作品還有《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人露營吃完就睡》等等,都是以一個人享樂為題材。這次就是作家朝井麻由美的同名作品為原案,帶出女性獨活的體驗。
.
呼應著山田昌弘的「#家族個人化」、「#逐底社會」,荒川和久的「#超單身國家、「#結婚消滅」等社會現象。獨活,也就是solo地生活,成為一種伴隨而來的生活處境,也是選擇。在前述的結構性、歷史性架構下,日本人開始出現這種強調「一個人」生活的文化運動。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主要群眾,相對於團塊世代後被養出的一代「賴家男性」,政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逐漸升高的女性,開始真正握有交往的選擇權。平成時代的經濟條件、勞動生活、愛情想像的各種交錯下,女生們決定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很多政策目標是女性的原因,因為女性在統計上有顯著的變遷)
.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女子的推薦》的每一集,都有對獨活方式,進行一場透徹的規劃與體驗,模擬出你應該怎麼做的推薦。從目前的集數來看,像是「一個人吃燒肉與利木津豪華轎車tour」,就可以點貴一點的肉品,可以不用囫圇吞棗,或是穿著高級禮服搭上禮車,好好幫自己過一個奢華的生日派對;第二集則是「一個人去宇都宮動物園與品川水族館」,你可以好好只看自己想看的動物,全部的動物都看,那是小孩做的事;第三集是「一個人去有樂町天文館與去Bali ann高級愛情旅館」,當然一定要購買單人沙發區看到睡著,而高級愛情旅館也很適合一個人去好好享受,實惠的奢侈一下。
.
根據一個2019年的日本獨活民意調查(ネットエイジア株式会社,2019),訪問1000位20-69歲的男女,想了解他們對「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甚麼看法。可以看到,87%的人喜歡獨處,也想確保生活中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與40歲的男性為多。他們認為,獨活的好處是可以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步調,不必為與他人的關係操心。
.
調查發現,有獨活經驗的人,感受到「視野變更寬闊」、「生活更加充實」、「增加了知識與經驗」等效果。而他們則欣賞五木宏、有吉弘行、天海祐希、久本雅美等同樣也是獨活的名人。喜歡《星際大戰》、《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作品。(調查這個要幹嘛XD)。也更樂於投資自己在學習各種事物上。
.
甚至還有推廣獨活的網站「ソロ活:お一人様向けおでかけ」:https://www.enjoytokyo.jp/solo/trend/。提供各種可以好好獨活的消費訊息,整理出獨活男女的市場模樣。
.
▓ #為何女性不結婚
.
中央研究院學者楊文山在2008年針對青年不婚做了調查,不婚女性的人口的確逐步上升,這還是十幾年前喔,而且細探原因,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不斷地降低,而男性卻上升了。人間田野觀察家在〈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中,討論了女性不結婚的原因,簡單來說,台灣年輕女性在面對傳統婚姻價值觀、與男性的文化資本與關係對待時,就退卻了。傾向更謹慎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而不是去成就男方、婆家的家庭倫理。
.
▓ #那那那少子化怎麼解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鄭雁馨(2019),也曾指出低生育率與全球化社會面臨的青年經濟困境有關,在東亞地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傳統儒家在「#三從四德」與「#傳宗接代」框架下的婚姻家庭價值,已因女性教育提升與經濟獨立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整體社會若在思維與行為的因應上缺乏彈性,將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男女的人生規劃與發展。她建議可以借鏡法國的生育政策,同性婚姻合法、同居普遍且有法令保障、非婚生育數佔總出生數近六成,讓更多相互扶持可能性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
山田昌弘在《#失控的逐底社會》(2017)中,提出兩個解決社會崩潰之道:橫軸聯繫:同居、合租,和陌生人當鄰居,預防老後孤獨;縱軸放鬆:放鬆未婚生子、單身生子的道德限制,讓各種生育成為可能,甚至,打造沒有血緣也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社會,例如收養。整個社會都要放寬對「家庭」的定義;這樣的做法,是透過重新定義「一家人」,來回應當傳統家庭的形式已無法支撐的社會未來。
|
📒 #參考文獻
.
1.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
2. 山田昌弘(2017). 底辺への競争 格差放置社会ニッポンの末路. 朝日新聞出版.
3. 荒川和久. (2017). 超ソロ社会:「独身大国・日本」 の衝撃. PHP 研究所.
4. 人間田野觀察家(2019)。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
5. 鄭雁馨、許宸豪(2019)。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
#未來的親密關係
#獨活最高
#有伴也好
#家族的個人化
#人工受孕
#非婚生子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預期的美好》
有人說,房子會自己找主人。今天,想把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寫出來。我們的經歷,見證了人類圖所學;過程裡,不乏跌宕起伏的劇情,使我對於先生不預期的輪迴交叉,有了更深刻的觀察。才剛寫開頭,就起了全身雞皮疙瘩,是啊,這不只是標題,也是許多日子忙碌到炸裂的實況,現在想想,我相信,一切都是人類圖賜予我們的新年祝福吧。
婚後,我一直和先生住在山上,依山傍湖,腹地寬廣,十分適合養育孩子。社區裡也常見許多到了退休年齡的外國父婦,帶著他們的狗,悠閒地快走,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跟我說過,how lovely it is,much better than their hometown,他們決定在此渡過餘生。一部份的我,的確喜歡山上的空氣,四季裡環繞著深深淺淺的綠意,滿足了二爻需要隱遁沉潛的天性,但對於是否要在這裡安定久居,我始終懷疑。
因為,我從小在都市裡長大,旁邊有小學,對面就是公車站,往前直走五分鐘到菜市場,自家樓下開起了麥味登和7-11,在這樣的環境居住了超過20年,我享受城市的高度便給,同時對於人口密集而產生的噪音充耳不聞、甚至莫名依戀。先生第一次在我家過夜時,整晚無眠;如同我嫁到幽靜山區的第一晚,徹夜和滿山滿谷的無聲對峙,有來到異世界的不安與惶恐。
使我們達成共識另覓居點的考量,是孩子們的學區,是長期寄居他人戶籍的麻煩,也是天雨動輒塞車一小時起跳的無奈。陸陸續續找了快一年,遇上各種狀況,簡言之,喜歡的房子買不起,買得起的房子不中意。於是,找房子這件事,慢慢地被擱淺在生活的最底層,我心裡想,算了,就一輩子住在山上好了。天底下也不是只有我們通勤辛苦。
事情發生在某個周末,那天天氣正好,十月裡還有著盛夏一般的陽光。先生提議去山下的某間建案走走,曾幾何時,看房子已經變成我們打發周末的消遣,尤其是當放下「天啊這個地段我買不起」的自怨自艾與預設心態之後,看房子反而變成很閑散的居家活動,就像河濱騎腳踏車,沒有目的,有多遠騎多遠。而心裡一放鬆,也會自然注意起房子的周邊細節,遠在坪數交通學區起價空間之外,鄰居的人和、社區的草木、對於孩子的包容,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我們卻都看得很清楚,一個房子的「氣」與「格」,是不是適合自己。
這間新建案,前身是海砂屋,都更後,改建成中型的社區。座落在繁榮市景的盡頭,如同敦厚的中年大叔。越過一條街,便彷彿畫下楚河漢界,街口往東,有量販、超商、食肆、菜市場等族繁不及備載;街口以西,則是書局、診所、藥局、茶行,秀秀氣氣一路迤邐。社區因而給人鬧中取靜的感受,寬闊的中庭,才剛剛植入新苗,以及據說過不久就會盛開的八重櫻。
前屋主來應門,一望即知是我父親那個年代的長輩,用著和我父親聞起來差不多的髮油,關心我們的語氣,也使我想起父親,和氣中帶著一種拘謹。看我們帶著兩個小孩,他有感而發:「當年我買下這裡,兩個孩子就差不多這麼大。看到你們,真像看到我自己一樣啊。我在這裡度過很好的時光,一眨眼幾十年都過了。」
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屋主的話,像一把搗井的鋤頭,敲擊我心最深處,鑿出莫名的、對於未來的既視感。
回到家,先生問我,你覺得怎麼樣?我聽見自己用腦袋回答,很好啊,但應該又是天價啦這種地段。我們買不起吧。
而身體的回答是,Yes,我覺得像是回到家。既像原生家庭的市井之地,又像我可以立足深耕的城中田園。完全可以想像自己住在那裡。
我們轉頭再問空白G中心的大女兒,姐姐,你喜歡嗎?大女兒說,喜歡啊,但我要選進門的第一間當我的房間,那邊可以看得到樓下的魚。
先生也是中意的,他挑燈夜戰了幾天,試算我們的財務胃納,最後得出一個我們可以負荷的上限,只是這個金額,和檯面上的售價還差很遠。我們決定冒險一次,然後聽其自然。
談判價格的那天晚上,雨下得轟烈,先生決定隻身赴約,免得我們期待太大,談判桌上不好下台。做好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理建設,我們便分頭去忙。安頓好兩個孩子,已經十點半,先生傳來簡訊,不改他的極簡風格:買到了,以我們的價格,對方說,祝福我們和他一樣,在這裡住得開心。
從頭到尾把簡訊看了好幾次,買到了?甚麼意思?蛤,不會吧,真的買到了嗎?一個晚上的時間,找到了我們往後數十年安身立命的家。
成交之後,啟動的是更長一串的不預期。我曾跟人類圖的好友聊起這個過程,他半開玩笑地說:哇!諸葛亮要出山囉!
銀幕這頭的我不免怔忡,有被一語料中的掀牌感。而那張底牌,我其實心裡有數,山下的生活與人群,才是我這個階段的命題。先生的不預期,其實是為我搭建了舞台,在我正處於天王星對衝的關鍵年,藉由環境的改變,率先剔除了一些「雞肋」心態,不要將就、不需勉強,擔得起、放得下。
許多星座書上形容,天王星對衝的代名詞,就是中年危機,形同人入中年之後,第二個青春期,我們必須更赤裸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捨棄那些不再需要的。
第一個不預期,來得甜蜜,出售山上的家,我遇上修習人類圖的同好,很快地達成共識成交。我們興趣相投、家庭組成雷同,他們看待我們曾經的家,如同我們擁抱現在山下的家,充滿蓄勢待發的憧憬,也懷抱對於彼此新生活的無限祝福。如果我的人生,有所謂神跡示現的一刻,我想,就是此刻。買賣房子,使我聯想到大隊百米接力,當我們在既定跑程衝刺完畢,就把手中的棒子交給下一個應該繼續往前衝刺的人。
接續的不預期則有點ㄎㄧㄤ。因為廠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大意,系統櫃做得太大,床頭櫃怎麼也卡進不去,我們的床,一開始只能像魯賓遜一樣懸浮在卧房正中間。
然後,到了洗澡的時間,很好,洗碗時還好端端的,偏偏全身脫光了站在龍頭底下,沒水就是沒水。這鐘點是要哪裡去找水電工呢?覺得陷入不預期的詛咒。
和先生在一起,不預期是一種經常。連我們的結合,認真說起來也算是不預期的。有趣的是,他生性謹慎,非黑即白,任何事情都會預想back up plan,字典裡沒有「好像、可能、應該」這種灰色地帶。這樣一絲不苟的人,學的是統計,職場上依靠精準數字走天下,偏偏就會碰到意料之外的渺茫機率,有的小插曲,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先生說,「我以為人人都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誰知道只有他頭頂著不預期的筋斗雲。而仔細觀察先生面對「意外」,與其說是謹小慎微,審慎樂觀更符合他的姿態,永遠在嘗試新路,也儘可能預留一些後路,若果不其然踩雷,砲灰中他也還是笑得出來,一付「喔,原來此路不通啊」的模樣。
當不預期降臨,絕多時候都讓人覺得自己帶屎,先生卻可以「玩」得開懷,接受事情突然翻盤後的趣味,從中發現意味興長的寶藏。像是我們睡在小島上,睡到隔天早上,我還輾轉反側一肚子火,他認真地說,「原來風水說的真有點道理,孤零零地睡在正中央,感覺很不安全啊。」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抽離樂觀。也因為先生保持這種看似不計較的豁達,廠商反而十分抱歉,過年前趕著挪出了工班,安好了床,順勢又幫我們免費解決了好些個原本另外要計費的小項目。
像是深夜沒有熱水,他自告奮勇要爬上頂樓水塔檢查,我腦中閃爍著許多城市怪談跑馬燈,還來不及出聲阻止,他已經一溜煙跑了。沒過一會兒,他便凱旋歸來,「我告訴你,我已經修好了,原來是我們的水閥被清洗水塔的公司關掉了啊。而且,我發現頂樓超美的耶,可以看夜景、我還幫你找到曬棉被的好地方。」如此這般,差一點就要全家沒水洗澡的悲劇,卻意外地替棉被開拓了太陽浴的美樂地。
回想我們一起走過的這些不預期的歲月,我才發現我一直用錯了成語,從前我總是說,先生很善於扭轉乾坤,哪怕半路殺出程咬金。經過這段買房、賣房、遷居、入住的歷程,我想要修改自己的註解,先生帶領我進入的,並不只是刺激犯難的冒險大道,更是「應勢而謀、順勢而為」的「臣服」之道。
臣服於乾坤無窮變幻,體認我們的資源與力量有其限制,盡其所能地爭取心中所想,而放下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的虛妄期待,眼前自有朗朗乾坤展開,何須費心扭轉?
好像此刻,我坐在新家的書桌前,準備為這篇延宕多時的長文劃下句點(說也奇怪,怎麼寫也像寫不完) ,窗外陽光艷好,中庭小童的嬉鬧忽遠忽近,有日常太平的欣然與慵懶,想以<區分的科學>中,描述先生坐落於太陽的41號閘門,作為這路程的小結:
若一開始是透過你的策略與權威所做的決定,那麼這段探索的過程之中,必定有新的感覺等待著你去體驗。若你能放下期待,便能在每段際遇中自由來去,不會對未來感到悲觀。
So true,當我們向未知的命運臣服,生命回應我們的,是不預期的、恣意流動的圓滿和美好。
謹以此文,祝福大家,新歲大吉。人生浩瀚,我們不總是能夠得其所願,然而,發生在意願之外的,豐滿了所謂人生。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Lee蓓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常常有媽媽問我來拓樸吃完飯可以帶小朋友去哪玩?
其實天母好玩的地方真的不少
尤其是好玩的公園特別多
我自己在天母住了將近10年
為了帶兩寶曬曬太陽、放放電
家裡附近大大小小的公園我們幾乎都去過
天母的公園不只多
而且各個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幾個我們家喜歡的特色公園(#天母夢想樂園 #天和公園 #天壽公園 #天母秘境)
https://baibailee.com/tianmu/
前陣子天母商圈就推出了這個天母忠誠廊道、磺溪河岸公園攻略本 https://bit.ly/33XHWiG
這裡面的公園8成我都有去過
我住家跟店裡都位於中山北路七段
離天母公園/天和公園/東和公園 都是走路就會到
所以這三個公園也是我們最常去的公園
#天和公園 是一座結合了生態以及玩樂的好玩公園
它可是全台北市首座以木屑鋪面的特色公園
可以讓小朋友在玩樂時多一分安全保護
這個公園占地面積不小
有大型的攀爬設施、特色不鏽鋼溜滑梯、溜冰場
大量的樹蔭和座位區
讓小朋友不會玩到被太陽曬昏頭
也提供爸爸媽媽們在一旁陪伴時休息的空間
我覺得天和公園最厲害的是它有一條清澈的 人造溪
天氣熱時還可以讓小朋友下去踩踩水
清涼又消暑
在台北市裡要找到有小溪可以採水的公園
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要記得帶件換洗的衣服來
不然溼答答吹風會容易著涼喔
接下來介紹的是天母最近很火紅的 #天母夢想樂園
這座樂園就在天母運動公園裡面
是以座落在隔壁的天母棒球場作為發想
一共分成四個不同的遊樂設施區域
分別是棒球主題區、親子玩沙區、地景滑梯區還有溜索旋轉區
裡面有個3樓高的超高溜滑梯
保證讓小朋友玩到瘋掉
天母運動公園本身佔地就不小
除了遊樂設施之外可以打球/踢球/騎腳踏車
甚至還有超大草皮可以野餐
要玩上3小時絕對沒問題!!!
除了這兩個大公園
我們家有時還會去比較小的 #天壽公園 玩耍
天壽公園位在磺溪步道旁
也是一個擁有大量樹蔭遮蔽的社區公園
它保留了天母現今僅存的磨石子溜滑梯
新舊設施融合在一起也別有一番趣味
這裡的設施比起前兩個大公園
設施的難度低也比較不刺激
比較適合年紀較小的小朋友
我覺得這個公園最棒的地方是幾乎整個外圍的一半都有座位
爸媽可以坐著看小朋友自己玩
加上旁邊有又高又大的樹蔭
不怕太陽太大
完全不用怕在豔陽底下會曬到頭昏腦脹喔~
非常適合放風小孩
最後要介紹的是連常駐天母的在地人
都不一定知道的私房景點— #天母秘境
看到秘境兩個字就知道他真的很隱密了吧~
我當時會知道也是看到朋友去拍照打卡
看著照片裡綠意盎然的老樹一把撐起整片天空
陽光從樹葉縫隙若隱若現的透進來真的是美呆了!!!
我當時就決定一定要帶兩寶去尋找這個美麗的秘境
而當我找到它的所在地時
我真的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原來天母也藏著這麼一個漂亮好拍的私房小公園
而且離我家這麼近!!!
說自己在天母住了快10年真的是有點慚愧XD
天母秘境沒有浮誇的遊樂器材
簡簡單單的一座溜滑梯
一座繩索攀爬器材和一座鞦韆
就可以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也因為這個小公園比較少人知道
我們去的時候大部分都沒有其他人
不太需要排隊可以盡情放電
我很喜歡天母秘境的氛圍
因為有很高的老樹幫忙遮陽
加上人煙稀少
所以在那裡可以享受十足的隱密感和放鬆
還可以拍到不需修圖就超美的無敵網美照喔~
綜合以上四個我們家最喜歡的天母公園
前兩個大公園(天母夢想樂園/天和公園)
比較適合5-12歲年齡比較大的小朋友
而天壽公園和天母秘境
兩處的設施比較沒那麼刺激
適合5歲以下的小朋友
如果有來天母玩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唷~
想知道更多天母公園樂趣還有週邊美食的朋友
可以點進我的部落格看詳細介紹唷~!!!
https://baibailee.com/tianmu/
另外現在天母還有許多振興券優惠
可以讓振興券發揮最大效果!
-------------------------------
天母忠誠廊道、磺溪河岸公園攻略本 https://bit.ly/33XHWiG
天母上城振興計畫 https://ppt.cc/fLhNjx
天母美食地圖 https://ppt.cc/fXntex
Perkd天母卡數位版 https://perkd.me/join/tianm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jnqeS6S0HI/hqdefault.jpg)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MONROE夢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本影片為日本環球影城邀請贊助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zc6u2R
追蹤INSTAGRAM▶ https://goo.gl/LBqRtK
看更多VLOG▶ https://goo.gl/aUPvSk
這次很開心收到邀請
帶大家一起出發到日本大阪參觀阿倍野展望台
以及日本環球影城!!!
對我來說,也是我的大阪初體驗
所以這次行程非常非常的興奮
也很開心可以藉由這次的邀請帶大家看更多的大阪
對於不久之後的寒假假期
相信大阪也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 DAY 1 /
📍 大阪阿倍野展望台 HARUKAS 300
🏬 大樓地點:大阪市阿倍野區阿倍野筋1-1-43
🕗 營業時間:9:00~22:00
🚇 交通:可搭乘JR 或大阪地鐵御堂筋線到「天王寺站」
🎫 門票:搭乘 HARUKAS 300 觀景台專屬電梯,至16層樓的觀景台入口售票處購票或換票
💰票價:當日券大人1500日圓、日時指定券大人2000日圓
👨💻 官方網站:http://www.abenoharukas-300.jp/tc/observatory/
2014年3月正式營業的「阿倍野展望台HARUKAS 300」
也是目前日本的第一高樓
(晴空塔和東京鐵塔為電波塔,所以不列入比較)
▪ 58樓為空中庭園,可品嚐特色小吃與關東煮火鍋暖桌
當天剛好碰上很多日本人到這裡圍著暖桌聚餐
一邊欣賞高樓上欣賞大阪夜景、一邊享受暖桌關東煮火鍋
一定是很棒的體驗
▪ 59樓為紀念品商店,可於此樓購買吉祥物ABENOBEAR阿倍野熊的周邊
阿倍野雄身為HARUKAS 300高樓的化身
所以行動會比較緩慢一點,但是一步一步慢慢走真的很萌😍❤
身上的雲朵則是代表阿倍野展望台高樓被雲環繞的樣子
身上的圖案和顏色也會隨著天氣改變喔🐻💭
(據說雨天時會有限定的雨滴圖案阿倍野熊出場喔)
▪ 60樓則為阿倍野展望台,四面環繞空中走廊
其特色為360度全落地窗的設計、視野非常開闊
大阪市東西南北各方位城市景色一覽無遺
而且落地窗上還會貼心提醒每個方位可以看到的大阪特色地標
日景開闊、夜景絢麗,傍晚還有光雕秀可欣賞
於60樓的information櫃檯額外花500日幣
還能上樓參觀地上300米的直升機停機坪(頂樓展望台)
雖然當天天氣較冷風也比較大,沒能好好享受頂樓的風景
但天氣好的時候一定會是很棒的體驗
如果想碰碰運氣帶點紀念品回家
也可於60樓額外付費1000日圓抽獎
抽到1-3等獎,就能把阿倍野熊大頭抱枕帶回家喔!
🚩 DAY 2 /
📍 日本環球影城 Universal Studios Japan
🏬 地址:日本大阪市此花区桜島2丁目1番33号
🕗 營業時間:假日通常是9:00 ~ 20:30,但每天略有不同,以官網公告為主
🚇 交通:可搭乘JR大阪環狀線,到達西九條站換乘櫻島線於「環球城站」下車
🎫 門票:可於網路通路或現場排隊購票
💰票價:票價依現場或網路公告為主
👨💻 官方網站:https://www.usj.co.jp/hk/index.html
日本環球影城佔地非常廣
園中也有非常多不同的主題
像是最新開放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大人小愛都喜歡的小小兵樂園
以及侏儸紀公園、蜘蛛人、芝麻街、變形金剛等等
簡單來說,不怕你不玩、只怕你因為選擇太多不知道玩什麼😂
這次因為時間有限
僅有體驗下列幾個主題園區和設施
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看看:
▪ 小小兵樂園
開園後非常受歡迎的小小兵樂園
喜歡刺激感設施的人,非常建議嘗試小小兵瘋狂乘車遊
結合視覺和動感的室內乘車體驗
不僅可愛還不失刺激感
以及小小兵樂園限定的香蕉口味爆米花也在這裡販售
想吃到別的園區沒有的口味?那就是這裡了🍿🍌
▪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你也是哈利波特迷嗎?
入園後一定要從頭到尾把自己變成霍格華茲的魔法學生阿
你是葛來芬多還是史萊哲林🙋♂
換上你最喜歡的學院制服吧!
除了有一定要品嚐的奶油啤酒以外
還有測試自己是魔法師還是麻瓜的魔法體驗遊戲
以及日本環球影城才有的黑湖景點和哈利波特禁忌之旅都不能錯過
喜歡周邊的話也有魔法學院制服、貓頭鷹等紀念品可以帶回家
奶油啤酒的酒杯也可以購買帶回家喔!
▪ 天使的奇蹟
這次最難忘的還有已經連續出演10年
即將畫下尾聲的「天使的奇蹟」
看過後也能體會為什麼有人會中午就坐在一旁佔位置等表演開始
雖然很可惜出演的日子即將結束
但相信看過這個表演的人,都在內心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
▪ 新世紀福音戰士
這個一定要玩!完全打破我對雲霄飛車的印象
結合最新VR科技和室內雲霄飛車
一邊體驗雲霄飛車的衝刺快感以及新世紀福音戰士動畫的場景
彷彿有種身歷其境的感受
⚠小提醒:
戴上VR眼鏡後記得將繫帶繫緊於頭部,避免VR眼鏡鬆動影上體驗過程喔
▪ 飛天翼龍
就像被翼龍地抓子抓住一樣,在天空飛翔旋轉
但其實腳底下完全騰空其實超 恐 怖....(一邊回想一邊冒手汗)
跟一般雲霄飛車總是坐在椅子上完全不一樣
恐怖程度大概再多5倍
我是全程尖叫後聲音沙啞下來的那個😂😂😂
但如果能再一次到日本環球影城
我還是會願意再挑戰一次飛天翼龍
因為腳下全空俯視整個園區景色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過程
雖然這個過程有點驚悚就是(笑)
▪ 環球影城夜間奇觀遊
遇雨或是地面濕滑都會取消的環球影城夜間奇觀遊
這次真的是差一點就看不到了😭
建議大家出發前一定要先看好天氣和時間
因為沒看到真的太可惜了!!!
看過遊行才會有樂園之旅畫下完美句點的感覺
遊行過程我就不多說明了
大家可以好好欣賞影片最後的片段
看完我又想再衝一次日本環球影城了
▲ MORE MONROE
📍INSTAGRAM / https://goo.gl/LBqRtK
📍FACEBOOK / https://goo.gl/a2IWLX
📍BLOG / http://goo.gl/BvPYs4
📍MAIL / sleepwalklife@gmail.com
▲ 看更多相關主題
美妝保養 / https://goo.gl/8xDT7w
每月最愛 / https://goo.gl/1ZKnhE
---------------------------------------------------------------------------------
膚況:秋冬乾性敏感肌 / 春夏混和性偏乾敏感肌(鼻頭下巴小出油)
使用相機:CANON 80D / CANON M50
影片剪輯軟體:PowerDirector / Final Cut Pro X
📎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Universal Studios Japan
♫ Music /
Channel_Chasing
Gold_Coast
Bovi
Undeniab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vL5U-OrMjY/hqdefault.jpg)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雙颱合輯》EP.2 一張圖看懂典型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近地面(1000hPa)風速&流場我們常在梅雨季時,看到在地面天氣圖中有一條”滯留鋒面”肆無忌憚地切在台灣上在冷暖空氣相互角力的情況下大量的暖空氣受舉升而成雲致雨此外,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地面天氣圖與天氣系統--講課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聖功女中吳美琍老師基礎地球科學下冊觀風雲講課內容: 地面天氣圖 的繪製與判讀等⋯⋯全部地球科學課程自學影片完整分類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什麼 在 Re: [問題] 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問題想要詢問大家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iloveangel (最愛天使帝國)》之銘言:
: 1.請問有哪些網站可以看到全世界(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甚至
: 於南極洲)的衛星雲圖(衛星拍攝的紅外線彩色雲圖)與地面天氣圖(有出現等壓線的那種
: )? 希望是可以查詢過去日期的衛星雲圖與地面天氣圖的網站,能夠如中央氣象局一樣
: 對照著看是再好不過了(網站只要是英文即可)。
https://www.cdc.noaa.gov/Composites/Day/
這是我自己以前在精華區發現的一個查詢過去衛星雲圖與地面天氣圖的網站
可是我還是不太會操作
不知道有誰可以教一下怎樣才看的到衛星雲圖與地面天氣圖的對照?
https://navy.ncdc.noaa.gov/products/ncep/nceppacific.html
這個也是我自己在精華區內找到的連結
可是這個好像是死連結
: 2.請問冷心低壓與暖心低壓有什麼不同?冷高壓與暖高壓的差異又在哪裡?形成因素分別
: 為何? 希望可以搭配著圖片一起說明。
給你一個圖片連結作為參考
https://www.msc-smc.ec.gc.ca/education/msi/m3/multimedia/m3-297e.jpg
如上圖,圖(a)是冷心高壓;圖(b)是冷心低壓;圖(c)是暖心低壓;圖(d)是暖心高壓
一般來說,冷心低壓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因為高空空氣的過冷卻,讓空氣體積變小,導致其
中心氣壓比外圍來的低,讓外圍氣流流向中心,進而讓其中心附近的地面空氣上升,而產
生陰雨的天氣。
而暖心低壓呢,則是因為地面的空氣被日光加熱,讓地面的空氣上升到高空,因而導致中
心氣壓偏低,必須要有外圍的空氣流進來補充,而在高空部分呢?由於氣壓中心的地面空
氣一直不斷的往高空流,導致於在高空中,中心氣壓會比周圍來的高,於是乎在高空環境
裡,呈現的是由中心往外圍流動的氣流。
簡單的說,冷心低壓是從高空生成,不管在地面還是高空都是低壓結構;
而暖心低壓是由強烈的上升氣流所形成,地面是低壓結構,而高空則是高壓結構。
暖心高壓的生成,主要是因為地面空氣被日光加熱,讓空氣體積增大,而在上升氣流不明
顯的狀況下,空氣只好往周圍擴散。例子:副熱帶高氣壓
至於冷心高壓呢?通常都生成在高緯度地區,因為高空的空氣在流到高緯度之後,明顯的
因為日照不足被冷卻,讓空氣體積變小,使得周圍的空氣流向中心,又由於體積變小,相
對的空氣密度就會變大,因此而形成下沉氣流,到了地面由於有源源不斷的下沉氣流,導
致中心氣壓明顯比周圍高出很多,導致中心的空氣必須流向周圍。例子:大陸冷氣團
所以說,暖心高壓在地面是高氣壓結構,在高空也是高氣壓結構;
冷心高壓在地面是高氣壓結構,在高空則是低氣壓結構喔。
順帶一題,冷心高壓的等壓線密度通常都比暖心高壓來的大;
而暖心低壓的等壓線密度通常也比冷心低壓來的大。
: 3.一般來說颱風(熱帶性低氣壓)在高空的氣流不都是由很強的幅散氣流所形成的嗎?照理
: 來講在高空氣流上北半球颱風應該是呈現順時針旋出才對,為什麼我在看到高空氣流的
: 圖片都是北半球颱風在高空時都還是逆時針旋轉的氣流?
我在觀察高空氣流的流向主要是看這個
https://cimss.ssec.wisc.edu/tropic/real-time/westpac/winds/wgmsdlm2.html
話說颱風的高空氣流應該是強烈的發散氣流才對
可是我看到的卻是逆時針的氣流
不知道是不是不夠高的關係
不知道哪裡有100mb的高空氣流圖
可以提供一下做個參考
這題留給別人作答
: 4.一般來說鋒面系統是冷暖空氣的交界,彼此相互對峙的地帶,為何在高空氣流的流向上,
: 鋒面系統(北半球)北邊是逆時針旋轉的氣流,南邊是順時針旋轉的氣流,而鋒面系統往往
: 存在於兩者之間極強勁的西風帶上?
再給一張圖作為參考
https://apollo.lsc.vsc.edu/classes/met130/notes/chapter13/graphics/warm_cold_adv
ection.GIF
主要就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冷氣團與暖氣團的交界處,而冷氣團是由冷心高壓所構成;暖氣
團則是由暖心高壓所形成。在前面已經提過,兩者在地面都是高氣壓,但是冷心高壓在高
空是呈現低氣壓結構;而暖心高壓在高空仍為高氣壓結構,又由於空氣的流向在地面會與
等壓線有著20度~30度的交角,在高空中則是幾乎與等壓線平行,完全受到科氏力的影響
所以在鋒面系統上方,出現的就是極為強勁的西風帶。
P.S:其實我蠻懷疑溫帶氣旋是否為冷心低壓的結構
: 5.暖鋒在衛星雲圖上該如何判別?如何區別暖鋒與滯留鋒的差異?
這張是暖鋒
https://earth.usc.edu/geol150/weather/images/massesfronts/ninefive.jpg
這兩張是滯留鋒
https://www.windows.ucar.edu/earth/Atmosphere/images/stationary_front_sm.jpg
https://www.geog.ucsb.edu/~joel/g110_w06/lecture_notes/midlat_surface/agburt10_
01a.jpg
話說我自己也分不太出暖鋒和滯留鋒的差異在哪裡
因為這兩者都是雨層雲結構
移動速度也是相當緩慢
性質幾乎是一模一樣
真的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
應該就是滯留鋒的垂直上升氣流比較明顯
容易出現雷雨的天氣
而暖鋒的垂直上升氣流比較不明顯
出現的是綿綿細雨的天氣
: 6.囚錮鋒可以分為冷囚錮與暖囚錮,如何去區別這兩者的差別?另外囚錮鋒的結構是否為
: 典型的逆溫層?
這是我自己在網路上查詢到的資料:
冷囚錮:
假如冷鋒後面之冷氣團氣溫低於暖鋒中之冷氣團氣溫時,則冷鋒與暖鋒相遇,冷鋒將斜居
於暖鋒之下, 遂成冷囚錮。
冷囚錮的天氣現象大致和暖鋒蒞臨時相同,但隨後卻多少具有冷鋒型天氣。被次冷空氣抬
高的暖濕空氣因為向囚錮鋒後面延伸一段距離, 因而可產生充沛而持久的降水。
暖囚錮:
如冷鋒氣團之氣溫高於暖鋒中之冷氣團氣溫時,則冷鋒與暖鋒相遇,必滑行於最冷氣團之
上,則為暖囚錮。
暖囚錮是因為冷鋒後面的空氣還不及暖鋒前的冷空氣冷,所以冷囚錮鋒爬到暖鋒的上面。
換句話說,次冷空氣被迫在原來的暖鋒上面滑行,形成一種高空冷鋒。這種囚錮鋒的天氣
大致和冷囚錮相似,不過地面溫度很少變化,高空冷鋒經過後,通常降水即告停止。
可是我還是看不太懂裡面的意思
不知道有沒有高手可以解釋一下
一樣,這題留給別人回答。
: 以上就是我想要問的問題,希望這個板上的網友們可以熱心回答,由於翻閱了精華區後,
: 很多問題還是不懂,所以想要問問大家,希望答案不要是從網路上複製貼上的文章
: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台灣是否遇過暖鋒過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附上暖鋒過境台灣的
: 地面天氣圖與衛星雲圖(要附上觀測日期)給我做個參考,就降 謝謝
話說我在觀察天氣圖以來
好像還沒有看過暖鋒過境台灣
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影響到台灣的鋒面系統
只有冷鋒與滯留鋒這兩種而已
好幾次在衛星雲圖上我都覺得很像是暖鋒的雲帶
偏偏在地面天氣圖上都顯示是滯留鋒
所以我自己都不容易判斷出暖鋒與滯留鋒的差異性
順帶在附一下南半球的溫帶氣旋圖片
https://www.bom.gov.au/cgi-bin/nmoc/latest_fwo_loop.pl?IDCODE=IDX0033&number=14
感覺起來南半球的溫帶氣旋真的很強
有時看衛星雲圖都覺得那根本就不像是溫帶氣旋了
根本就是颱風XD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錯還有請他人更正,就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16.1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