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最後一代銅環女 #現代化衝擊下僅存的銅環文化
婆羅洲熱帶雨林部落中,僅存的5位 #銅環婦女、遇見了來自馬來半島的時尚設計師,#當民俗傳統遇上時尚!他們會擦出什麼火花呢?面對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是否有另一種保存文化的可能呢?
【#末代銅環女】公視+線上看👉👉https://reurl.cc/aloGL9 (觀看期限至2/13)
#被水壩淹沒的家園
因為馬來西亞政府的水壩建設計畫,原本居住在雲海之上的森邦村比達友族銅環婦女,不得不離開傳統聚落,遷居至安置區,從森林到城市,失去故鄉的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傳承,都受到巨大的衝擊。
#銅環是地位與莊嚴的象徵
#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
我不是因為漂亮才戴它們,這是我們的傳統。
————————————————————
銅環對於森邦村女性來說,是具有地位與美麗的象徵。能夠穿戴銅環的女性,才具有參與 #祭典、展演傳統鷹舞的資格。銅環文化更整合了比達友族的家屋生活、儀式習慣、社會關係等等,是重要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
#當傳統遇上時尚!
#讓世界看見銅環婦女
#另一種保存文化的可能
#進入婆羅洲的神秘森林
#踏上追尋自我的旅程
#原住民文化消失 #自我認同 #族群意識
#當代藝術 #傳統與現代 #被凝視的他者
#TheLastRingLadies
#文化 #傳統 #銅環女 #原住民 #觀光 #馬來西亞
●節目更多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設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
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 在 米靈岸 Miling'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米靈岸音樂/演出製作
邀演接洽:02-2916 1666
信箱:milingan@milingan.org
米靈岸官網:http://www.milingan.org
米靈岸 FB :https://www.facebook.com/www.milingan...
芮斯歸來-小鬼湖之戀
藝術總監/演唱人:芮斯
製作人:胡健
a-i lha i-na ma-ka-nae-le, li ka-tu-wa-se-nga ku,
(道別之意) 母親們 全部人 即將 離去 我
lu ngi ba-li-din-li-dingi ku lhe-na-i lhi, lhi-u-da ne-nga ku-ia-e,
如果 旋轉 的 雨具 我 即將進去
a-i ku se-na-i lhi, pa-ke-la-lhu ma-mi-li-ngi (-ya-e).
(感嘆之意) 的 歌聲 我 一直到 永遠
a-i tha-la-la-i ba-lhe-nge, li ka-tu-wa-se-nga su,
(疼惜之意) 心肝寶貝 巴冷 即將 離去 你
liu-gu ki le ge-le-ge ki ce ke-lhe ta
翻越 (介系詞) 山嶺 (介系詞) 部落 我們的
ki tha-re-ve mua da-lhu-pa-lingi,
(介系詞) 嫁 去 鬼湖
a-i ku ce-ke-lhe ta, lha-li-kai su i-ya ia-ya-e
(感嘆之意) 的 故鄉 我們的 難道不會 你 懷念
傳說中有個女子叫做Balhenge,她與鬼湖中的一條百步蛇相戀。兩人私訂終身,論及婚嫁。最後Balhenge哭別族人,而與蛇共住湖底深處。
“親愛的爸爸媽媽及部落的族人們,我要嫁到鬼湖去了。當你們看見我的頭飾慢慢消失在湖心的漩渦裡,那表示我已進入湖底。我的樣子會流傳在這個部落裡,一直到永遠。
夜晚的鬼湖湖畔,女子Balhenge凝望著湖心,以歌聲喚起當時哭別族人、與蛇郎君沈入湖底的回憶。湖水是寂靜的;空氣中飄浮著幽暗的藍。深夜的雨露,從一棵老樹,墜落湖面,見證著這段淒美的愛情故事。遠方的湖心依稀傳來當年離別的哭歌,若見漩渦再起。
Musical Conductor 音樂指導/ Hung Yi Huang 黃宏一
Drums 擊鼓/ Hung Yi Huang黃宏一
Percussion Toys 打擊音效/ Hung Yi Huang黃宏一
Guitar 吉他/ Vunkiatt Kataddepan文傑‧格達德班
Recording Studio 錄音室/ Stars Ferry 擺渡人
Recording Engineer / Jason Sun 孫仲舒, Rock Lee李皖阜
Mixing Engineer / Jason Sun 孫仲舒
Art Design平面設計 / Civi Cheng 鄭司維
(點石設計KEYSTONE creative & graphic design)
Photography / David Hartung
Copy Writer 文字編寫 / Su Ying Yu 于蘇英, Allia Hu 胡健
English Translation 英文翻譯 / Constance Woods, Andrew Ryan
French Translation 法文翻譯 / Odile Lai 賴怡妝, Pristine Communications精粹有限公司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Constance Woods
Wa Kin Chau 周華健
Sue Ying Yu 于蘇英
Terri Lai 黎慧芳
Chi Ho Lai 黎志浩
Hung Hau Chen 陳宏豪
Yung Long Chen 陳永龍
Jason Sun 孫仲舒
Rock Lee李皖阜
Roma Mehta
Stars Ferry擺渡人
U-TECH Media Corporation 鈺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RS Legend RS 傳唱者
Taiwan Aboriginal Handicraft, Research &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工藝研究發展協會
發行日期 2004/04
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 在 【#大學航海圖鑑】保護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在語傳系我將台灣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學航海圖鑑】保護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在語傳系我將台灣的美發揚光大! 晟豪曾因為是原住民而感到自卑,但升上大學後,他發現周遭的每位原住民同學都對自己的特殊 ... ... <看更多>
即將消失的原住民文化 在 消失的台灣文化:原住民的紋面文化|我的學習筆記#short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歷史#台灣# 原住民文化 讓我們繼續活下去▻ http://bit.ly/2tGL3eB[我的學習筆記X PENKER]合作商品要開賣啦!https://penker.tw/79896303414 更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