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2是旅行熱炒店進入南亞地區的第一集(如果不算EP50裡面提到伊本.巴圖塔在印度、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之間的無限輪迴的話)。身為一個沒去過、對南亞史地也不太熟的人,對於僧伽羅(Sinhalese)與泰米爾(Tamils)各自的歷史脈絡,以及今日在斯里蘭卡的分布也非常好奇,於是整理了一些數據和重要資訊跟大家分享。
1️⃣ 僧伽羅人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比泰米爾人稍微早一些,他們的文化根源和今天印度北部(如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尼泊爾語、孟加拉與等)相似,其語言都可以追溯到普拉克里特諸語(Prakrit languages),再往上則能回溯到吠陀梵語(Vedic Sanskrit,較古老形式的梵語)。傳說公元前6世紀,這群人在一位王子維闍耶(Vijaya)帶領下移居斯里蘭卡,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而形成今天的僧伽羅人。
2️⃣ 至於泰米爾人,其實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也不算太晚,畢竟和印度南部今天的「泰米爾納德邦」不過一海之隔,相傳在西元前2世紀就來到斯里蘭卡,後來建立的朱羅王朝更統治北部幾個世紀之久,這個王朝的後裔就是今日的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值得一提的是:斯里蘭卡的人口統計會把「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和「印度泰米爾人」分開,後者專指19世紀之後英國殖民下移居的泰米爾人。)
3️⃣ 這兩種人不但宗教不同(上座部佛教、印度教),語言更是分屬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在斯里蘭卡的分佈也也是涇渭分明——大多數的行政區內,不是僧伽羅人佔超過70%就是泰米爾人超過70%。硬要說有什麼同源之處的話,大概是他們的文字都是屬於婆羅米系文字(Brahmi Script) 吧!
4️⃣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有一條沙洲稱為羅摩橋(Rama's Bridge),每次看地圖都讓我很好奇,到底人有沒有辦法不搭船直接走過去呢?一查之下發現,原來在西元15世紀之前,這條沙洲是完全露出水面的狀態,所以當時的人是真的可以步行到斯里蘭卡的!這條連結說明了斯里蘭卡與次大陸曾經是如此神聖不可分割(誤),也使得海峽兩邊都有泰米爾人居住的歷史更加合理。
註:資料來源為斯里蘭卡官方公布2012年人口統計。
勘誤:經熱心聽眾提醒,「safari」中文正確翻譯應為「獵遊」,我在本集的文宣中誤以「莽原」一詞指稱,特此更正 😅
加碼推薦:收聽友台節目,不同角度認識斯里蘭卡——
- 行旅調調 Xinglustyle EP17 斯里蘭卡種族與內戰|半山腰住進泰米爾陌生人的家
- 耳朵旅行社 S2/E34 誌華:在斯里蘭卡交換笑容
【EP62 莽原旅遊首選之地,僧伽羅與泰米爾的百年糾葛:在斯里蘭卡與野生動物的第一線接觸 ft. 用工作探索世界的旅人 Malina】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南亞 #斯里蘭卡 #次大陸 #印度洋 #海島 #英國殖民 #錫蘭 #莽原 #大象 #野生動物 #佛教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
「南亞裔語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壹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iPlayHK 香港愛玩生 x Foster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南亞裔少年人的青雲路(本會於28/10/09 星島日報刊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南亞裔語言 在 香港的少數族裔系列(1/2) 教育制度不利少數族裔學生升學 的評價
南亞裔語言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是否有聽說過歐美人士講到「亞洲人長得都一樣」這樣的說法。乍聽之下好像只是一個說法或是觀念,但若我們是被誤認的當事人,或是自己的名字不被記住,是否總覺得自己難以融入或是就只是被貼上一個「亞洲人」的標籤?
這篇來自NY Times上的文章探討了「可互換的亞裔」即在美國社會之中,亞裔常被叫錯名字這個現象背後所隱藏的可能歧視或是偏見。同樣的反思其實也應該發生在台灣,我們是否也難以記得身邊東南亞朋友或是其他國家朋友的名字,甚至難以辨認他們的臉?如果真是如此,這正代表我們對於他們的陌生,看不到標籤之下他們真正的模樣與差異。
----------------------------------------
「亞裔長得都一樣」這一刻板印象早在100多年前就在美國人的意識裡扎了根。楊致和說,當政治人士制定法律,禁止亞裔移民到美國時——1882年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中國勞工移民,1924年的《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全面禁止所有亞裔移民和一些其他群體——他們用語言把亞裔比作「沙丘中的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聚在一起,威脅要淹沒這個國家」。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當美國在日本、朝鮮和越南打仗時,士兵們接受的訓練是把所有亞裔當作一個邪惡集體的一部分來對待。
「亞裔美國人可以互換、沒有名字、沒有面孔、被徹底非人化,這種觀念在戰爭期間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的歷史學教授謝莉·李(Shelley Lee)說。「當美國人在亞洲作戰,目的是盡量多殺死亞洲人的時候,這也鼓勵美國人將亞洲人非人化,不要去同情你要消滅的敵人。」
加州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南希·袁(Nancy Yuen)表示,白人辦公室職員更容易記住白人同事的面孔和名字,而不能區分有色人種,這可能與一種被稱為跨種族偏見的現象有關,即人們更容易認出屬於自己種族的面孔。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與其他種族的人互動更多時,這種行為模式就會減少。南希·袁援引無黨派機構公共宗教研究所(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2014年的數據指出,75%的白人沒有任何非白人朋友。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多的有色人種朋友,甚至無法區分差異,」南希·袁說。
這種缺失超越了人們的個人社交圈。在最近為一個非營利民權組織進行的全國調查中,42%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無法說出一個亞裔美國人的名字,連有印度血統的副總統卡瑪拉·哈利斯(Kamala Harris)都不知道。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607/the-cost-of-being-an-interchangeable-asian/zh-hant/?fbclid=IwAR1WeLujP-kbVG4Utllstve7cFq6EVpaamkNCKEorjWPfYK2Kleb7DzJk6Y
南亞裔語言 在 壹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諳印度本土語言,但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比起咖哩及薄餅,卻更愛車仔麵和叉燒飯。
年輕一代南亞裔港人多於香港主流學校接受教育,多年來受香港本地文化薰陶,產生「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奈何由華人主導的香港社會多少對他們存有偏見,令他們難以完全融入主流。儘管如此,兩位「印裔港女」仍然堅持擁抱香港人的身份,享受在港生活的日常。
全文:https://s.nextmag.hk/e/1thMZrxjHgb
---------------
💪守住新聞自由 #和你撐壹仔計劃 每月$300起
https://s.nextmag.hk/e/qvtlf3GXn7
---------------
📣8折年費訂閱《壹週刊》只需 $288!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s://s.nextmag.hk/e/teSdUYCWCfb
---------------
#專題 #壹週刊 #印度 #印裔港人 #少數族裔 #錫克
南亞裔語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字都顯然一頭無緒,加上性格活潑好動,不消兩個生字,已經不能集中學習。導師Freddy和負責人Coco說,對於南亞學生來說,最困難是她們詞彙量不足,令到他們中文科寫作和閱讀出現問題。但問題並非只扎根在中文本科,一年級的Sarah是讀主流學校,授課語言全用中文,中文底子不好,連帶數學科、常識科考試也看不懂問題作答,第一學期的考試表出爐,自然在班上排在榜尾。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as.appledaily.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有責任學好廣東話 #堅持學廣東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南亞裔語言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港故】肯為香港貢獻嘅,無論係咩膚色人種,都係真正嘅香港人! (#港故小記)
第168集《一樣的獅子山下》全文▶http://bit.ly/KongGu_EthnicMinorities
#少數族裔 #南亞裔 #土生土長 #社企 #導賞團 #文化 #清真寺 #穆斯林 #語言 #中文 #文憑試 #港大 #護士 #貢獻社會 #WEDOGLOBAL
------------------------------------------------
《港。故》— 香港人的故事,記得設定「搶先看/See First」
❤IG: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bit.ly/oncckonggu_Youtube
南亞裔語言 在 iPlayHK 香港愛玩生 x Foster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一次跟NGO拍片好開心呀 |#少數族裔需要大家繼續支持]
?中環
為大家介紹一個好有意義❤️的周末好去處
7月28日「#裔星躍動」文化共融日 @ 中環夏誌
當日將會有南亞裔美食攤位?、藝術攤位?、攝影展覽?等等
更重要的是
將會有片中幾位年輕的少數族裔之星⭐️精彩演出
愛玩Foster ??♂️和 為食Chloe?? 都很佩服
他們年紀輕輕 能夠將個人專長出色的表演出來??
而且他們都很愛香港??呀
大家一齊7月28日出來撐場??,為他們加油?呀!
???活動詳情???
「裔星躍動」文化共融日 @中環夏誌 Central Harbourfront SummerFest
日期:7月28日(六)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Central Harbourfront Event Space
主辦單位: Hong Kong Community Network-Link Centre
想知道更多詳情,記得Click 入:
http://www.iplayhk.com/?p=9756
#讓生活多一點歡樂
#社會共融共創美好香港
南亞裔語言 在 香港的少數族裔系列(1/2) 教育制度不利少數族裔學生升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星期四脈搏:教育制度不利少數族裔學生升學過去十年,本港少數族裔人口不斷上升,現時居住於本港的少數族裔超過45萬人,佔整體人口6.4%。 ... <看更多>
南亞裔語言 在 南亞裔少年人的青雲路(本會於28/10/09 星島日報刊登)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的阿堅說﹕輔導的方向,是讓南亞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身份, ... 人外,主要是操印度語、巴基斯坦等語言的南亞裔人士,很多年輕人都在香港土生土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