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這波 COVID-19 疫情的控制中,與世界各國相比,相當耀眼,於臺灣疾病管制署工作的鄭皓元醫師,整理了 2020 上半年,臺灣對 COVID-19 的防疫過程,並嘗試歸納其中的關鍵。
🔥 [快訊] 鄭皓元醫師與團隊,整理臺灣對 COVID-19 的防疫過程,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文章介紹
研究整理了 2020 年 1/17 到 6/30 的疫情狀況,包括 447 位由實驗室確認的患者。整體疫情的控制,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邊境管制、強化監控、辨認個案並追蹤足跡、隔離,以及全人口戴口罩等措施。如果將整個過程分成兩期,也能發現從個案有症狀到通報列管,時間中位數從 5 天降到 1 天,顯示在監控與疫情調查上,整體系統變得更為警覺且迅速。旅遊限制配合隔離,也能降低疾病傳播可能。臺灣的整體防疫成績,是由以上的綜合措施所達成的。
疫情改變了醫學研究界,所有期刊都大量歡迎 COVID-19 相關研究,臺灣由於傑出的防疫成績被世界看見,這類回溯整理的文章,也將提供各國公衛與醫療政策制定者,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文中也整理了這半年間,每天的案例數、種類,以及大事記,相當視覺化且容易理解。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 = Taiwan yi zhi(臺灣醫誌)是「臺灣醫學會」的官方期刊。JFMA 的 impact factor 從 2016 年的 1.969 躍升至 2019 年的 3.008,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2(42/165) 期刊。
《臺灣醫誌》是本非常傳奇的雜誌,發行超過一百年,其內容本身,就是一部臺灣史的縮影。
其前身為 1899 年發行到 1901 年的《臺灣醫事雜誌》(簡稱《醫事雜誌》)。之後 1902 年,臺灣醫學會成立,並發行《臺灣醫學會雜誌》(簡稱《臺灣醫誌》)。所使用的語言,曾有古日文、日文、中文與英文,見證了臺灣的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
其中日治後期,許多醫師會員響應改姓名運動,在「會員動靜」中也詳細記錄了這些改名對照與過程,能看到一代知識份子的認同轉變,非常有歷史感。
台大的歷史研究團隊,找齊了所有的刊物,作了數位化,並完成資料庫建置,是相當浩大的工程。
「日治時期許多細菌名、病名是以德語發音拼出之日文片假名,所以不僅當時的人對同一名稱有不同寫法,而當時名稱又與現在用語不同,加上 1899 年創刊時正是處於日文文言文時代,所以現在的人很難看懂,更何況是醫學方面的專有名詞。所以,1945 年以前的篇名之下附有中文翻譯,方便使用者利用,也藉此可以將不同的日文名稱,全部用現代醫學用語統一起來。」
▌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2020 年 10 月 PubMed(SCI),共有 63 篇!
▪ 2020 年 09 月 PubMed(SCI),共有 77 篇!
▪ 2020 年 08 月 PubMed(SCI),共有 72 篇!
▪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新班公開】2021 / 1 / 30(六)
➠ 【立即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奇德講健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習慣在運動後攝取蛋白質來增加肌肉蛋白合成的速率,但在睡前攝取蛋白質對於增肌是有幫助的嗎? - 更多相關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884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
pubmed翻譯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200805
Cochrane Library相信是一個大家都有聽過,但事實上不太熟悉的資料庫,中文名我們叫他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顧名思義常用來作為實證醫學參考的資料庫。
那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考科藍合作組織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這是一個國際性、非營利性且獨立的機構,由英國流行病學家 Archie Cochrane 的名字來命名的。
該組織就是為了提供目前關於健康照護之最新、最正確的資訊,以系統性回顧及臨床試驗之證據為主。其中最主要的資料庫就是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CDSR),每個月更新於 Cochrane Library中。
對老師來說,除了Micromedex,UpToDate,PubMed之外,最常用的就是Cochrane了,原因是目前以實證醫學來說,統合分析和系統性回顧為最佳之文獻等級,而Cochrane Library主要就是提供這類的文獻,所以在搜尋臨床問題解答時,勢必會用到這個資料庫。
搜尋的方式其實和PubMed也是差不多,布林邏輯,MeSH term等,進階搜尋都有的。
此外他也有個人化的帳號,可提供搜尋策略的紀錄與訂閱,相當的方便。
最後台灣考科藍也十分貼心的由一群很有心的專業醫療志工,幫各位英文恐懼同學,將英文文章的摘要翻譯成中文,也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可以簡單與快速的閱讀,獲得臨床問題的解答與做法。
如果有興趣但還沒使用過的同學,歡迎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去試試看喔!!!
因應新冠肺炎的疫情, Cochrane 有出專區可以方便醫護人員快速且免費取得相關訊息, https://www.cochranelibrary.com/covid-19
曾經用過的同學,也歡迎在底下留言+1,也可分享使用心得喔。
pubmed翻譯 在 蕭瑟寡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個科普時間吧
最近不少人都在傳這張圖:亞洲人比西方人能夠接受口罩是由於東方人蒙面都蒙下半邊,西方人蒙面都蒙上半邊。這種觀察確實是正確的,但是大家是否會好奇原因是什麼呢?
這剛好是最近在心理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研究議題。我在台大「組織運作導論」課程上談到非語言溝通時,就有用這個例子說明非語言溝通的文化差異。簡單來說,東方人多半透過眼睛觀察人的情緒。相對而言,西方人比較重視嘴部的情緒表達。
其後的理由是這樣的:在發展心理學和社會人類學中,都有提到不同文化間表達規則(Display Rules)的差異。表達規則是一種社會群體或文化中的非正式規範,作為讓人們判斷自己應該如何表達情緒的標準。亞洲的文化較偏集體主義,人們從小就被期待要壓抑情緒,因此常會以微笑或漠然的表情來掩飾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眼睛的運動由於有許多屬於難以被主觀意識控制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因此就成為人們搜尋情緒線索的最佳對象。所謂「眉目傳情」或是「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就是這麼來的。西方沒有類似的概念,因此「眼神」這個詞找不到直接對應的翻譯 。而在西方文化中,並不會鼓勵人們壓抑情緒的表達。所以人們會看整張臉的表情判斷對方的情緒。此時動作最明顯的嘴部表情很容易就成為關注的焦點。
這就解釋了到底該蒙上面還是蒙下面的問題。顯然人雖然蒙面,還是不希望因此而喪失了透過表情進行非語言溝通的能力。因此東方人蒙下面,是因為希望能夠繼續眉目傳情。而西方人蒙上面,就是為了讓對方看到嘴部的情緒表演。
這邊有幾篇相關的論文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S0960-9822(09)01477-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51720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2352250X16302007
pubmed翻譯 在 奇德講健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習慣在運動後攝取蛋白質來增加肌肉蛋白合成的速率,但在睡前攝取蛋白質對於增肌是有幫助的嗎?
-
更多相關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884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92641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15027/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蛋白質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Instagram: mr.kkid
Youtube: 奇德講健身
--
我是奇德,我致力於運科知識的普及😃😃😃

pubmed翻譯 在 奇德講健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年尾將至,有朋友的聚餐、公司的尾牙、家人的團圓,但是我還是想持續保持好身材阿,那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維持好的飲食狀況呢
-
更多相關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817506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等長收縮
#等張收縮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USKidFitnes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r.kkid/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MrKKKIIIDDD/
--
我是奇德,我致力於運科知識的普及😃😃😃

pubmed翻譯 在 奇德講健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開啟cc字幕)
繼上次奇德講健身31集的HMB之後,好久沒有跟大家介紹營養補給品了,這次來跟大家介紹小有名氣的麩醯胺酸,也就是英文的Glutamine,到底這個營養補給品有沒有效果呢?
-
更多相關研究:
https://examine.com/supplements/glutamin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822473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增肌減脂
#麩醯胺酸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USKidFitnes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r.kkid/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MrKKKIIIDDD/
--
我是奇德,我致力於運科知識的普及😃😃😃

pubmed翻譯 在 考科藍文獻翻譯分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考科藍文獻翻譯分享】-每日知識分享 No.1️⃣4️⃣5️⃣ 眾所周知,攝取適量的水果和蔬菜與降低未來發生非傳染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