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培養出來的習慣,做完節目,必看replay,不是走馬看花,而是翻來覆去的那種。除了自戀,最主要還是找錯處;我有甚麼做得不好?有那些地方可以改善?下次就要進步,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可是最近重看自己主持的奧運節目,我總被運動員的訪問和表現分了神;港將的片段,令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重看。
是我太眼淺吧,好幾次都看得眼淚直流。
和Yu Chui Yee 余翠怡認識不知多少年了。時間在彈指之間快得幾乎不著痕跡,我眼中的妹妹原來已經是五朝元X(唔敢寫嗰個字,佢話會殺咗我喎)了。好記得,2004年傑出運動員選舉,她入選八傑;訪問完畢,她帶點靦腆的問我:「你同伍晃榮有冇咩關係㗎?」那年,她剛在雅典掃走四金。
多過幾年之後,再訪問過她無數次、一起當活動嘉賓、一起主持節目;到早前要找劍擊客席評述,理所當然又是她。到相處了這麼久,就知她與靦腆其實沾不上邊🤣;思路清晰,說話極具條理,標準傳媒朋友。賽場之上既快且準,一劍封喉的畫面,想觀眾必不會陌生;四屆奧運累積7金3銀1銅,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到出發五戰奧運之前,她還是再三叮囑:「你千祈唔好睇直播呀。」信守承諾,我一場都沒有看過;每當知道輪椅劍擊隊有比賽,我就一直盼望電話的push會傳來好消息。
也總不能隨便說句勝負沒關係。坦白說,運動員的心態,有得贏,沒有人想輸。可是另一方面,我從精華片段中看到一個完全成熟的余翠翠:由銅牌戰落後下力追至平手,由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訪問訴說堅持的重要;隊友說得流淚了,她雙手就把兩個女孩擁進懷裏安慰,然後說一句:「傻瓜。」
我心裏在拍掌:「了不起呀。」也沒發現眼淚滑過臉龐。
傻瓜。
滿滿一櫃的奬盃奬牌,她早就不用證明甚麼。可是這屆比賽,是勝是負都好,她都證明了自己還能提升上另一個層次。堅持的重要,她比誰都清楚;幸好她沒有說退下來,幸好她沒跟我們說甚麼不好意思。三年之後,到成為六朝元X之時,我要在現場,我會在現場。
還有 #梁育榮。
就算看重播,都能感受那場銅牌戰的緊張。最後一球,一球奠勝,然後,少見激動的他還是大叫出來。
那口氣,忍得太久吧;衞冕的壓力,被視為奬牌希望的壓力。同樣五戰奧運,(暫時)得到3金1銀1銅;還有,阿榮是曾獲提名競逐勞倫斯奬的運動員。
上述這兩位香港運動員,如此履歷。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是珊珊和阿寶那種等級的運動員。
*****我係同伍家謙一樣咁靚仔嘅分隔線*****
星期六,香港運動員還是會在東京繼續力爭佳績。阿榮會和戰友出戰雙人賽,而另一級別的Ho Yuen Kei 何宛淇同樣力爭決賽席位。而羽毛球項目的陳浩源Daniel Chan和朱文佳亦會出戰四強,還有跳遠的鄧雨澤。希望大家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晚上九點半,我會在 #港台電視31 的 #東京殘奧時刻 為大家報道港隊消息。各位,加油。
重溫《東京殘奧時刻》: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okyoparalympics
新場:https://mewe.com/p/ngkahim
我挨之:www.instagram.com/vinceng88
陀地新地盤:https://content-blogchannel.hktvmall.com/zh/media/content_partner/CP00008/
小怪獸s嘅成長記錄: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V_i17rTpUCiG7aIxlA_PA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美好而成熟的伴侶關係,不是你輸我贏,而是成就彼此 ★寫給想擁有富有意義的工作,同時經營深厚而長久關係的伴侶們 「事業」與「愛情」兼顧的完勝計畫! 現在大部分...
「programme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空姐媽媽與小石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Vicky Fung馮穎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gramme意思 在 [英中] Project vs. Programme - 精華區Transl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programme意思 在 空姐媽媽與小石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童理擁抱大自然🤍🤍🤍🌿
#創意教育
#CreativeSeeding
#啟發孩子新思維
日常孩子們每天都在追求學習上嘅各種進步,趁著暑假☀️大家停一停,細心反思一吓人嘅進步同大自然間嘅互動、平衡也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 今日帶咗小石頭👦🏻去 PMQ Seed《GREEN & ME 童理·大自然》 創意教育親子體驗活動,讓小朋友提升觀察力及學習擴闊同理心與世界大自然連結🌎 透過一系列的體驗及活動,在孩子心中播下創意種子🌱協助他們實踐「設計思維」培養同理心,展現創意的力量✨唔止小石頭,連媽媽我都覺得有唔少反思同啟發🤍
🌿 化身「海洋守護隊」 共建「你想」海洋🌊
「童理睇心聲」代入海洋生物角度去完成任務的「童行海洋挑戰賽」以及了解香港沙灘垃圾問題的「童行海洋清潔隊」
✅只要通過以上三大關卡,就可以集齊印仔同領取「海洋守護隊」 獎狀一張✨
透過遊戲引導,代入不同海洋動物🐢🦈🐳的角度,學習換位思考🧠 進行同理心的訓練,重新認識和感受大自然
🌿童理加冕站
在眾多以海洋環境作為靈感設計的作品中,投票選出最欣賞的一個設計,同親手設計一個「你想」的大海🌊 小石頭👦🏻投咗荷蘭🇳🇱The Ocean Cleanup設計嘅一網撈盡海洋清潔系統,而我就投咗將海洋垃圾變成球鞋👟一票🤩 設計真係實用又Creative👍
各項活動讓小朋友可以提升觀察力,在觀察完成後更可透過創意思維,反思現實與心中的蔚藍海洋。
🌿「同你童讀海洋世界」閱讀區📔
特別展示了來自「我地之間」繪本展的部分選書。炎炎夏日, 一同在紙上暢泳,探索偌大的海洋世界,與海洋生物同理、同游🌊 我同小石頭👦🏻逗留最耐嘅一區✨慢慢坐喺大樹🌳旁細心閱讀著每本書~一齊認識咗好多從來未見過嘅動物同特性,仲有唔少環境保護同理知識
📍《GREEN & ME 童理·大自然 教育節》
2021年8月14日至8月22日
上午11時 – 下午7時
PMQ 元創方地面廣場、QUBE 智方 (A 座 2 樓) 本地教師、教育工作者、家長及 3 至 12 歳小童
想了解更多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內容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s://pmqseed.org.hk/en/programme/creative-festival/ https://www.popticket.hk/organiser/pmq-seed
#PMQ #PMQHK #CreateHK #PMQSEED #DesignThinking #創意香港 #設計思維 #同理心 #flyingmamalilrock
programme意思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大學三年級:從垂頭喪氣,到抬頭挺胸。
這篇文章,有點雜,字超多,或許大家不會讀完,但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充滿意義的紀念品。我想過了五年再來讀讀,應該會覺得既欣慰又可愛吧。將懞懂的即將踏入社會、職場的自己所經歷的過程化為文字,真的特別難寫,因為這段時間發生好多事,每個細節都是啟發,都想好好紀錄下來。
--------------(以下正文。)
「大家一天中會有最勇敢或「出頭」特別多的一刻嗎?」
我發現,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做出瘋狂的決定,可能我是一個流著貓頭鷹血液的終極夜貓子吧XD。
「我只是想稍微分心一下啦!」
2020年末至今年初焦頭爛耳的趕畢業論文時,我除了私訊了B&D Lab說我要上他們的podcast外,(還沒聽過那兩集podcast的歡迎去聽喔!連結在留言。)
還投了全校只有20個名額的Mentorship programme(業界師徒制計畫?!拜託如果有人有更好的翻譯請留言告訴我。)當初申請只是想稍微分心一下?!申請方法不複雜,只要填寫報名表,標示清楚在創意產業感興趣的崗位,和提交一份CV就行了,因此CV的脫穎而出很重要,不過我沒有寫過CV,所以當初就是把能寫的都擠上去了。
其實投完申請後就繼續埋頭苦幹寫論文了,沒想到二月中旬收到了錄取通知,看著信件思索了一番才想起來我申請了這個programme。
「我與我的業界導師:Lily Richards」
根據我對出版業的興趣,主辦方將我與一位攝影師同時也是設計部編輯的業界導師牽線,Lily Richards任職於英國最大的出版社Penguin Book企鵝蘭登書屋旗下專門出版成年讀物的Vintage Books,我們將展開為期半年以上的師徒關係。
第一次的Zoom會議,就討論出了清楚的目標、她將協助我的方向以及未來半年每次的會議大綱。令我們不解的是,當初我很清楚的在申請表寫上我對「童書插畫出版」感興趣,但主辦卻派了一位不同領域的人,雖都為出版業,企鵝蘭登書屋也以童書起家,但成年與兒童讀物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我們決定將輔導重心放在:如何結合興趣、如何行銷自己、畢業後五年內的就業規劃、出版社設計部門如何運作、作品集以及履歷輔導,Lily也承諾會將我引介給童書部的設計師,並會在最後一次會議邀請我帶著實體作品集參訪位於倫敦市中心的Vintage Books。
這個業界師徒制計畫難能可貴之處是,它讓我知道我比我想像的更有價值、我的作品是能夠在市場上生存的,只要我妥善規劃以及用對方法。藉由業界導師引路,少摔幾跤,用著我的節奏往屬於自己的正確方向前進。
「當你簽證即將到期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下一步要通往何處了。」
這是在Clubhouse一個藝術房,當我提出我想走高等藝術教育,不知道未來碩士畢業後要不要直接回國後,一位旅法的藝術家講者送給我的一段話。乍聽之下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更多的含義則是不要限制住自己,這剛好也是我跟Lily聊的最多的部分。我跟她分享了之所以想要回國從教的原因理想以及抱負,但她覺得為何不先在英國累積經驗後,回國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和待遇。
「英國人會雇用我這個黃種人嗎?」
當我提出了我的疑慮,得到的是正面的答覆。Lily說最近在英國出版界意識到種族聲音多元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整頓以及改革。她任職的部門開始娉請更多非白人來當主管高層,也積極出版來自不同種族的書,所以我不用去擔心種族以及膚色的問題,相反的我會是個優勢。
「我未來的受眾是誰?」
在我用簡報跟Lily介紹了我的作品、強項、商業接案、如何經營社群平台推廣自己後,她給了作品高度的讚揚,但同時點出了許多我在推廣的不足。「你的受眾是英國人還是台灣人?」是她第一個丟出的問題。如果我選擇在英國發展,我的粉專、ig是以中文為主,要怎麼在英國行銷自己?Lily說她的部門很常透過Instagram來找合作的設計師,因此清楚完整的po文和hashtags是關鍵。再來,我一些很棒的商業接案作品都沒有標明清楚合作公司、合作內容,行銷自己作品的時候千萬不能謙虛,最響亮的一定要放在開頭!她給了我下次會議前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改善Instagram的po文,至於ig資訊欄的自我介紹,應該更清楚的寫下我是一名插畫家和擅長創作的主題,總之,越明瞭越好!
「除了Instagram和Facebook,還有哪裡可以行銷自己,撰寫個人品牌?」
在會議中我向Lily提出了我的疑慮,我寫作的平台Facebook用戶量正在減少,而且在社群平台越來越少人會耐心的看完長篇大論,Facebook粉專甚至刪除了網誌功能:(。如果我將這些文章記錄搬運到Instagram也不太合適,Instagram的主角是圖片而不是文字。
然而,與其過於在意用戶會不會耐心的看完,不如繼續經營。Lily說,以她一個出版社編輯的角度,不管時代怎麼變,她都是熱愛文字的,所以她在茫茫社群平台找合作設計師時,閱讀創作者書寫的文字是她所好。當然,一定有平台是主打長文與圖,同時拓展到更多平台,曝光自己是必要的,所以她提供了另外一個她們會找合作設計師的網站:It’s Nice That。
「勇敢嘗試,八面玲瓏,面面俱到,努力經營,堅持到底!」
除了文章一開始提到的Podcast,我會常常在Dcard潛水,只要有人po了相關文章,就會去用心回答,並附上自己的平台連結。前陣子,Clubhouse開放給Android用戶,我終於可以體驗跟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透過聲音來即時討論同個話題的感覺,它是個很好的輸出與學習平台,很多前輩不藏私地提供好多建言。雖然開麥發言令人緊張,但我的社群平台粉絲數增加了不少!(歡迎大家到藝術相關房間來跟我透過聲音巧遇吧~)
「教育是我明確知道自己斜槓的未來一定會走的其中一條路。」
當我簡單的敘述了我在這個粉絲專頁書寫的內容,以及成立的初衷和目的時, Lily覺得我不應該只用中文書寫,因為全世界有那麼多想到英國學習藝術的國際生。Lily在每次會議中總能一語道出我的不足,而我也積極對她的建議做出一些答覆後向她會報。我開始結合插畫藝術與生態教育,發展為畢業專題,一些文章的出處為此平台,加以翻譯、潤飾以及補充後編輯成一系列的雜誌,其兼具了藝術性、商業性、知識性以及獨特性(完整作品在ig)。
Lily建議我直接詢問系上教授在英國投稿的機會,跟教授聊完後,他開給了我名單,也很歡迎我寄文章給他過目,可是,發現我目前所寫的文章字數、專業度等等都不足以「論文」的形式來投稿,所以我到圖書館借了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期刊來閱讀、學習,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除了書,我參加了多場藝術教育學術論壇,大部分對我來說都很深硬,使用的英文不是我平常會講的,這點我需要精進自我來克服。
「如果要在英國有工作就是要跟教授混熟!」
前天我跟韓國朋友去吃炸雞時,她男朋友跟我說了那句話。「有,她有。」我朋友馬上幫我回答她男友。我為了未來要在英國高教界生存真的是付出了蠻多的。除了當了三年的班級代表積極為國際生發聲,還加入了畢業展團隊忙的熬夜做苦空刷存在感。比較特別的是,剛好我大學三年的努力教授們有看在眼裡,作品質量合格,論文拿A,很榮幸的受邀幫學弟妹演講了幾場,也幫申請我們科系的學生做了招生講座。教授只找了兩三個人,作為一位成功打入他們內心的國際生,我還蠻驕傲的。值得一提的是,我(通宵)做的簡報因為太棒了(自己講),現在已經成為教授間開會的材料咯!
我的付出主要目的就是:我想成為下個學年度的系上職員studio fellow,有點像助教的角色,但我能夠根據我的專長在系上設計課程、帶課程,我認為是個必要的經歷。有好消息再分享給大家咯。
「從Lily到Katy,終於跟出版社童書部牽線了。」
聽從Lily的建議,與其紙上談兵,我應該要到實體書店去看、去翻我喜歡的作品以及它們的出版社,最重要是弄清楚,目前出版社都出了什麼樣的書。那趟到書店的考察彷彿幫我打了強心針,我一直對自己的作品風格不太自信,也不知道結合生態與插畫的市場有多大,結果現在英國的書店,滿滿的都是自然相關的書,尤其在童書領域,很開心的找到了好幾本符合我得強項的作品。
在半年師徒會議結束前,Lily履行了她的承諾,把我引介給了企鵝出版社童書部設計部門的編輯Katy。Lily一直重複強調讓我直接與童書部門溝通的重要性,因為她真的對這個領域不了解,運作模式很不相同。
我將簡單的作品集寄給Katy,她很喜歡我的作品並且親切的空出了時間與我進行視訊會議。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會議,Katy給了我很多建議,包含如何強化作品集,以及我作品的市場性。其中一點,跟Lily持相反意見的是,Katy 認為我需要一位插畫經紀人,經紀人能夠更準確的篩選適合我的案子同時保護我的興趣,再者,因為她任職的童書部門幾乎都是透過插畫經紀公司找合作插畫家。(Lily說成年讀物部門是5:5)Katy也開出了一個適合我的插畫經紀公司名單。
我鼓起勇氣問Katy,我的作品有沒有機會跟她們合作,她沒有正面答覆,但她說會將我放入以後的備選名單,也鼓勵我持續累積作品,並且定期回傳新的作品集給她。
「結果Lily是系上教授老婆的下屬兼很好的朋友。」
我知道他們的關係乍看下有點複雜,在畢業展親友夜當天,教授、教授的太太和Lily一起出現在畢業展,一起誇獎我,驚訝之餘,會心一笑,一切都連在一起了。(那天畢業展親友夜(無親無故的我)邀請了Lily出席。Lily千里迢迢趕來倫敦,還準備了一張卡片給我。)
哇!有人看完嗎?這篇真的寫超久的,你應該也看得很久XD
感恩~
programme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雙薪家庭進化論: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美好而成熟的伴侶關係,不是你輸我贏,而是成就彼此
★寫給想擁有富有意義的工作,同時經營深厚而長久關係的伴侶們
「事業」與「愛情」兼顧的完勝計畫!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雙薪家庭,在雙薪家庭裡的夫妻(或伴侶)雙方都知道,要努力撫養孩子並達成職涯目標的同時,還要關心並支持自己的另一半,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多數專家將雙薪家庭面臨的挑戰視為一場零和遊戲(其中一人獲益,另一個人犧牲),而本書作者珍妮佛‧彼崔格里利關注的卻是在漫長的一生中,雙方要如何一起克服他們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她指出,每一對雙薪伴侶從共結連理到退休,會經歷三次轉變,每一次轉變都使他們面臨新的問題與挑戰,有待雙方一起探索,共同成長:
第一次轉變:蜜月期過後
挑戰:如何將兩人忙碌的生活(包含照顧年幼的孩子)融合在一起。
探索: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第二次轉變:中年危機
挑戰:夫妻設法克服中年危機、生活鉅變,邁向新的生活。
探索: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第三次轉變:空巢期
挑戰:孩子離巢,夫妻的職業發展趨緩或退休,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探索: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想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圓滿的愛情並不容易,但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雙薪家庭進化論》以一個為期五年的研究計畫為基礎,書裡訪談了超過三十個國家、一百三十對雙薪夫妻生動而真實的故事、深刻的見解與有趣的練習,感性地呈現伴侶雙方如何以更深層的心理支持,達到相互理解,共同克服挑戰,攜手渡過每一個人生階段、成就彼此,並協助夫妻針對「如何成功地將愛情與事業融合在一起」這個迫切的問題,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強調夫妻之間的共同點,並且提供一個能幫助所有人的方法。如果你和你的伴侶想要享受富有意義的工作,並經營深厚而長久的關係,這本書是寫給你們的。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完美』的雙薪夫妻,因為人生太複雜且不可預測。然而,事先了解自己將面臨的挑戰與轉變,以及其他夫妻都覺得有用的溝通協商、解決問題與相互支持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度過轉變,也能讓一切變得更圓滿。」──珍妮佛‧彼崔格里利(Jennifer Petriglieri),本書作者
作者簡介:珍妮佛‧彼崔格里利(Jennifer Petriglieri)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生於英國,曾在哈佛商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負責資深女性主管課程、規劃並設計管理學心理學程,更主導「主管加速成長計畫」(Management Acceleration Programme),這是該校為新興領導人開辦的名課程之一。她曾入圍天才獎(Talent award)和 Thinker50 等決選。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rogramme意思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惱公,寶寶在哭肚子餓了,你趕快去泡奶粉!」(踢)
聽到寶寶哭哭啼啼,就立馬送上奶奶一瓶嗎?
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其實奶粉有「正確」的沖泡方式,大多數是寶寶哭了就直接去泡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應該用幾度的水去泡?
㊙可以放在常溫下多久?
㊙換奶粉要怎麼換?
#補充說明:
1.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為什麼要70度?
70'C 的水是要預防salmonella 和cronobacter的污染
因為曾發生奶粉被細菌污染的事件。
#沙門氏菌會造成細菌性腸胃炎、血便
#板崎氏菌很少見,#但是致死率是20%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WHO "70'C 的水泡奶粉": 是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1歲過後, 可看奶粉說明書上建議
#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沸騰後冷卻不超過30分鐘。#為什麼不超過三十分鐘? #就是要大約70'C高溫殺菌的意思,其用意就是和WHO 的版本一樣
「You may use bottled water or bring cold tap water to a rolling boil for 1 minute (no longer), then cool the water to room temperature for no more than 30 minutes before it is used.」
前幾年所爆發的那兩隻細菌污染,是在奶粉廠內就污染了,那件事不是奶瓶消毒的問題
相關報導:
http://fswww.npust.edu.tw/ezfiles/58/1058/img/1532/doc202.doc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m_02_04.html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How-to-Safely-Prepare-Formula-with-Water.aspx
#以下是美國FDA 2014年6月的版本: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美國CDC對於cronobacter的說明: http://www.cdc.gov/cronobacter/technical.html
#相關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171262
2. #到底先加水或是先加奶粉?
這個議題,是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量」和「濃度」怎麼拿捏:
「先加水,再加入奶粉, 奶量不就會變多了嗎?」
我的本意是為了澄清這件事情所以才會這樣寫。
而大部分奶粉是先加水。但若奶粉說明書上建議先加奶粉(例如明治等),則請按照說明書。
影片內容沒有說明淸楚,讓大家誤會我的用意,深感抱歉
3. #換奶粉要慢慢換?,的確是以往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其實不必要,除非是特殊情況醫師有指示,才需觀察適應狀況,才會漸進式轉。其實是直接換即可
「真的可以直接換奶粉嗎?可是 醫師/藥局/大家/月子中心/... 說一匙匙換耶」
#可以直接換。
看一下葉勝雄醫師的說法: https://m.facebook.com/PediatricGI/photos/a.370173696383319.84688.199912983409392/1024256157641733/?type=3
這一篇比較詳細: http://udn.com/news/story/7030/1565153
4. #70度的水會不會有殺死益生菌的問題:
70度的確會殺死益生菌。
這個問題就是: 致病菌可能風險 VS 益生菌被燙死
針對一歲以下的嬰兒, 奶水溫度確實有些爭議,雖說依照大廠奶粉嚴格把關,已經在出口進口時抽驗,將阪崎氏菌、沙門氏菌⋯⋯排除了。但還是要依照AAP的建議去做,較為安全。尤其是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一般益生菌沖泡建議不要超過55℃。多半是要冷藏或是置於常溫的保存環境中。就算標榜本身為耐熱菌或耐熱技術再好,也不容易在60℃以上存活。
5. 奶量
那張奶量圖片意思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通則大方向,不是定律。目的在於給爸媽有個慨念。
奶量是因人而異,有正常成長就好
參考資料: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048694.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WHO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micro/PIF_Bottle_en.pdf
延伸閱讀:
🔺育兒誤很大(一)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posts/630477820451736:0
#文章列表✏️: https://goo.gl/bFhdFx
#奶爸門診時間表🏥:http://wp.me/P7jKO9-dO
#奶爸Dr部落格✍: https://goo.gl/9ZJYzL
programme意思 在 Vicky Fung馮穎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彳亍》是眾多馮穎琪與周耀輝合作過的歌曲裡面其中一首Vicky覺得最能夠代表她這個階段的作品。
「彳亍」是慢慢走路的意思。對馮穎琪而言,「彳亍」就好像她現在人生的狀態,從她1996年正式開展音樂創作旅程,到今天在行業裡擔當不同的角色,無論是live house搞手、眾籌網站創辦人、經理人、製作人、或是音樂策劃,讓她最醉心的仍然是由零開始創作、無中生有、天馬行空的空間。同時是媽媽的她,經歷了人生的不同階段與起跌,今天的Vicky彷彿找到平衡點,只希望默默地繼續為自己最愛的人和事繼續向前走,就好像《彳亍》這首歌一樣....「很想到無邊搜索 然後與歲月摔角 為了知生存過不生存過 很想在桂花飄下時 去過 看過」。
這個版本的《彳亍》由孔奕佳(Edgar Hung)與馮穎琪共同監製,Vicky特別找來Edgar以鋼琴及長號(Trombone)編曲,樂手與Vicky同步演繹及錄音。這是市場上比較少的做法,因為要做到歌手與樂手同步錄音,在錄音空間及設備上都有特定的要求,而且必須各單位在預設的時間內做到特定水準,任何一個單位部份的出錯,也有機會影響整個錄音及後期製作。雖然有不少技術和時間問題要預先克服,但Vicky與Edgar也希望能自主這個難得的機會,製作平時不容易發生的可能。
***********************************************************************
《彳亍》
曲:馮穎琪
詞:周耀輝
編:孔奕佳
監製:馮穎琪 / 孔奕佳
唱:馮穎琪
風和風之間隔了風波 無數風波
如你信我 換過絲的衣著行入每顆心臟
天和天之間隔了天荒 地老天荒
踏出啞的感覺 行入幾多個軀殼
若你說東風破甚麼 西天降甚麼
只想一覺瞓天光
若你說已到了天堂 太快樂
神遇到 佛碰到 但我希望碰到我
很想抱月光 很想鑽漩渦
可否跟我沿著甚麼邊走邊看藏著甚麼
方知一切故事在遊蕩
很想到無邊搜索 然後與歲月摔角
為了知生存過不生存過
很想在桂花飄下時 去過 看過
山和海之間永遠蒼蒼 雲雨蒼蒼
如你信我 望向瘋的孔雀行入赤色的浪
身和心之間永遠剛剛 眉眼剛剛
認識新的乾涸 行入浮泥仍在喝
很想唱驪歌 很想探洪荒
可否跟我沿著甚麼邊走邊看藏著甚麼
方知一切故事在遊蕩
很想到無邊搜索 然後與歲月摔角
善惡多 生命更多 味更多 道更多 路更多
經書向前翻 薪火向上燒
初生的我緩慢站起彳亍走向十方
在我的無邊搜索 然後與歲月摔角
為了知生存過不生存過
很想在雨點崩裂時 去過 聽過 華麗與沮喪
Piano by 孔奕佳
Trombone by Tony Tsui
Recorded by Ako Cheung @Avon Studio
Mixed by Eric Tam @Frenzi Music Studio
Mastered by Victor Tse @ Frenzi Music Studio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Edited by HenryCK
Vicky特別挑了一首與耀輝合作的作品重新演繹,作為他們倆與區雪兒導演為新視野藝術節2016創作的全新跨媒體劇目《剎那的烏托邦》的前奏。
********************************
《剎那的烏托邦》
時代催人老, 生活逼人啞,但,偶爾,剎那間,可以遇上烏托邦,又青春了,又放肆了,即使只有剎那。
區雪兒、馮穎琪、周耀輝
結識於流行音樂圈,至今, 碰撞在被衰老被沈默的城市裡,
呼喚不同的身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想像,想創, 一次叛逆生長的實驗。
誰說我們沒有烏托邦?
林二汶、岑寧兒、馬沛詩、黎玉清、陳雅珊、禤天揚、葉興華,以及眾聲陸續回應:有!特別聲音演出:黃耀明、麥浚龍
影像創作 / 導演:區雪兒
音樂創作 / 作曲:馮穎琪
文字創作 / 作詞:周耀輝
編舞 / 形體指導:姚詠芝
監製:張可堅
製作經理 / 助理導演:李浩賢
-------------------------------------------------------
4-5.11 五-六 Fri-Sat 8pm
6.11 日Sun 3pm
葵青劇院演藝廳 Kwai Tsing Theatre Auditorium
$120 - 380
門票現於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
Tickets now available at www.URBTIX.hk
節目查詢 Programme Enquiries : 23701044
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Presented by: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新視野藝術節2016節目
programme意思 在 [英中] Project vs. Programme - 精華區Transl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roject 跟 Programme 在中文普遍都翻成計劃(至少我是這麼翻啦)
很幸運的,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碰過一個句子裡同時出現這兩個字的狀況。
但現在在翻一個關於研究資源分配/管理的報告時就碰到了:
Project-based schemes, as opposed to programme-based support,
represent the lion's share of overall public expenditure for R&D.
試譯:
方案式的規劃手法,相對於整體性計劃支援,佔了所有政府研發支出的最大部份。
project 也是「計劃、方案」
scheme 也是「計劃、方案」
programme也是「計劃、方案」
天啊...
這裡講一下我個人的解讀:
一個 programme 是全面性的,裡面可包含多個 project,
而 scheme 指的是做事的一套流程,所以比較好與前兩者區分。
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教導我該怎麼處理這句譯文... 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185.91
> -------------------------------------------------------------------------- <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看板: Translation
標題: Re: [英中] Project vs. Programme
時間: Thu Nov 18 19:53:00 2010
※ 引述《weeee333 (食物)》之銘言: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 Project 的定義絕對不是啥有開始有結束
如果真的要講業界嚴謹的共同術語,又要PMI一家獨大,就只好翻出來談。
在翻譯版,下文我盡量扯上對原文的理解。
PMBOK :
A Project is a temporary endeavor undertaken to create a unique product
, service or result.
Temporary
Every project has a definite beginning and end.
Unique
the product or service is different in some distinguishing way from
all similar products or services.
Temporary 和 Unique 都只是 project 的特性,不是只有project才是Temporary。
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有開始有結束就叫作"案"」?
以及哪一段是「有開始有結束就是project的定義」?
話說回來
臺灣考 PMP 通常是拿來綁標用,考過這種證照還真的拿出來實作的傢伙,
經常爛到被各方海K到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24.209
※ 編輯: luciferii 來自: 114.32.24.209 (11/18 20: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