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累積財富需要時間、精力和專注,在新一集的《威~連你也Podcast了!》,聽聽威廉分享他如何看待這些有錢人都在做的事
🎧>>https://bit.ly/3fJS82s
📓配合閱讀
以下文字節錄自時報出版《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小改變累積大財富》一書:
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現今高速多變的世界依然在加速。」
如果你今天要投資,那麼你就是在一個非常不穩定和高速的世界中進行投資。我們是住在VUCA的環境裡,意謂著你可以預期到:
• 波動(Volatility)
• 易變(Uncertainty)
• 複雜(Complexity)
• 不明確(Ambiguity)
現在市場的波動性非常高,漲跌迅速,有時候就在幾秒內:
• 2016年10月,英鎊兌美元在兩分鐘內就貶值了6%以上。
• 2017年6月,比特幣之後的最大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eum)在幾分鐘內,價格就從三百多美元掉到十美分之低。
• 早在2015年1月,瑞士法郎兌歐元在幾秒鐘之內就漲了40%。
• 2013年,新加坡交易所的股價在幾分鐘內暴跌高達87%。
我們可以忽略現實,但它並不會就此消失。財務成功的祕訣在於,辨識出現實中不健全的警訊,在犯錯前三思而後行。
認清自己的決定以何為基準
累積財富所牽涉到的決定可能高達數百個。為了確保自己的銀行餘額可以持續增加,你所做的決定都要基於事實與真相,跳脫面子、情緒和主觀意見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和行動會受到可預測的認知偏誤所影響。在選擇要把時間、金錢與信任揮霍在何處時,下列是我們要避免的錯誤:
•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你在情緒上變得過於投入,以至於你失去理性,無法接受事情根本行不通。
• 選擇性感知(Selective Perception):你過度聚焦在特定的細節,導致你遺漏掉完整的事實。不妨去觀看YouTube上著名的「籃球和大猩猩」(basketball and gorilla)影片。在比賽進行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發覺一隻大猩猩走過了球場。
• 定錨偏誤(Anchoring Bias):過度依賴最先接觸到的資訊、意見或事實很危險,這會導致你忽略後來出現的新資訊。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你只會看到與自己想法一致的數據,因為它們可以歸納出你想要的答案。
留意有這些偏見的存在,並觀察它們如何影響你。尤其是跟金錢有關的決定,忽略這些現實會使你無法致富。
#BeautiMode #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 #Podcast #威連你也podcast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40的網紅麥克韮啦 MikeGe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情人節快到了,你是不是想知道要如何讓喜歡的對象愛上你,好好談場戀愛呢?讓麥克韮啦告訴你,如何利用戀愛的科學讓對方對你好感大增!快用這三個科學證明,簡單、不容易出錯的小技巧,輕鬆追到她/他吧! 麥克韮啦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keGelaOffic...
「perception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麥克韮啦 MikeGel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Tung I-F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Re: [考題] 知覺心理學/1001期中考/黃淑麗- 看板NCCUPSYstudy 的評價
- 關於perception心理學 在 發展與臨床心理學討論區- 單一感官知覺(Amodal perception)... 的評價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子習慣》
“自我知覺理論 Self- Perception Theory ”是由心理學家達瑞. 貝母所提出來的的一個理論. 這個理論主張: 如果人們對於自我的內在態度很模糊或是不清楚時, 會見由感知或著是觀察其外在行為來推論自己的內心狀況
我們想要改善目前的任何習慣, 或是打造一個新習慣時, 先想辦法讓自己行動, 而且要有持續性, 等到習慣戒除 (或是創建) 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本身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改變的好處, 漸漸的就會強化對於當前行為改變的認同, 甚至進而產生自我身份的認知
行為改變 (Behavior Change) 現在越來越被人重視, 特別是在健康相關方面, 就算我們不斷義正嚴詞地對肥胖者, 抽菸者, 酗酒者或是熬夜者曉以大義, 但是總發現他們認真思考要他出第一步的行動並不積極, 並不是說他們不想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是人們最常被環境所擊敗…
每天一點點, 一步步的改變, 就可以積少成多, 聚沙成塔. 多半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 但問題的糾結都在執行的方法. 我們看到很多人在一開始雄心萬丈, 立下了遠大的抱負, 但過沒多久又無聲無息的縮了回去.. 所以這一本書整理了很實用的方法, 讓我們在每一天, 每一週, 每一個月, 甚至每一年的開始時, 都可以很系統性的來做計畫, 而且重點是這並不困難!
書中把習慣建立歸納成四大步驟:
提示: 這一點就是我們常談到的”刺激控制” (Stimulus Control). 假如我們想要持續地進行某一件事, 那就必須讓生活環境中不段出現對於特定事件的提示, 包含了視覺, 聽覺, 嗅覺, 觸覺與味覺, (而其中又以視覺最為重要). 有諸多的心理實驗都已經證實: 意志力是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東西, 因為它是消耗品, 隨時隨地都會波動. 而要持續一個行為, 就必須依賴外界的提示, 比如說設定鬧鐘, 行事曆的提醒, 朋友的激勵或是照片, 音樂之類. 每一個人可以根據對於自我的了結來決定提示的內容, 總之必須是簡單粗暴的可以讓人直接聯想到所期望的行為. 提示可以直接產生行動, 同時提示也必須顯而易見. 刺激控制的設定決定了我們半途而廢的可能性
同時, 要增強行動, “承諾”也非常重要, 這也是自我知覺論中有提到的: 公開自己將要履行的事物讓大家知道, 除了強化本身的決心之外, 也可以促使周遭的人們加以監督, 形成壓力. 但是承諾的大小必須適當, 如同前述, 絕大多數人在最初通常會錯估自己的能力而誇下海口, 導致之後發現自己無法完成自己的承諾而逃避或是放棄. 在”心流” (本書也有提到這心流這本書) 一書有談到, 每一次的挑戰不能超過自我能力 (或是舒適圈) 的5%, 不然反而會引起不適與焦慮
渴望: 我們對於某一件事情上癮基本上都是由於腦內多巴胺的分泌, 它是人體獎勵機制中最主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會讓人感到”爽”. 而情緒又與記憶在邊緣系統內綁定在一起. 如果想到某一件行為會讓你覺得開心, 那麼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重複他, 反過來說也是這樣. 所以在執行新習慣時, 獎賞必須是即時的, 才會更加強化下一次行為的再次出現. (這裡就跟”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一本書裡面提到的概念不同). 我們可以把目前一些喜歡的行為放在想要建立的新行為之後, 例如: 在今天回家追新番之前, 我要爬樓梯回家. 把喜歡的東西當作重複新習慣之後的一種獎勵, 長久下來, 執行的新習慣就會與喜愛事物的獎勵機制綁定在一起, 而使得打造新的行為變得容易, 也就是書中所說的 “讓新習慣具有吸引力”
同時, 尋一個仿效的對象. 在 ”身體學習比大腦學習更有效” 一書裡面已經強調了模仿的重要性. 靠近我們所仰慕的對象會強化自我的認同, 同時增幅本身行為的動機, 而且會更加的具有歸屬感. 這個對象可以是家人, 明星, 老師, 或是教練, 最好不只有一個, 如有有一個群體/社團更好! 這些具體的目標能夠讓我們努力的方向更加的鮮明, 更加的有理由
行動:受到提示, 感到被吸引之後, 接下來就是要起而行了. 在本書前面章節提到了 “習慣堆疊” 的概念, 也就是每天一點點, 細水長流. 要建立習慣, 重點不在於每天一定要有多麼了不起的結果, 而是在 ”重複”.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 在 “刻意練習” 一書裡面就探討到了這個概念: 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某一些技巧時, 就是打造大腦中對於這個動作的神經通路, 當強大的肌肉記憶建立了之後, 我們就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這也可以完全轉移到打造一個新習慣之上. 我很喜歡書裡面的一句話: 不要問需要重複 “多久” 才可以養成一個新習慣, 而要思考需要重複 “多少次” 才可以養成一個新習慣?
而重複的頻率要高, 挑戰就不能太高, 也就是遵循 “最小努力原則”. 我今天應該要運動, 可是下班後感到有點疲勞, 那寧可去做個15分鐘有氧也行; 我今天應該要看書, 可是已經有點睏了, 那就看一頁也可以… 不要覺得每一次的習慣都非得維持一樣的容量或是內容, 最重要的是實際上的行動! 很多人會因為今天狀態不佳或是其他因素就跳過了一次的練習, 這也是 ”反向的習慣堆疊” 啊!
所以, 我們在設計新習慣的時候, 要讓它 “即使今天沒有意願我也還是可以重複” , 也就是要足夠簡單, 或是設計好一個最低目標, 假如今天時間充足, 狀態不佳, 我還是能夠做一些事情, 而不至於完全放棄
獎賞: 我們在斯金納的實驗裡面可以了解到, 如果同時存在獎勵 (給糖吃) 與懲罰 (打鞭子) 時, 新行為的建立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得到鞏固. 而我們進一步發現, 獎勵 (正面強化) 的效果又遠高於懲罰. 任何的努力都會有所回報, 當然我們打造一個新習慣為的是長久以後的將來, 但是重複每次新習慣後假如有立即的獎賞, 如此會更加的活化大腦的獎勵迴路, 使我們對於下一次的練習有所期待
這裡又提到了 “自我監督” , 而本書無獨有偶的與 “運動改造大腦” 裡面所談到的方法一樣: 例如使用運動紀錄的app把每一次運動的時間, 心率與燃燒熱量記錄下來, 用戶每一次打開app, 看到自己在一段時間之內所累積的數據, 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提升自我的內在激勵. 其他像是飲食紀錄, 學習紀錄都是一樣
以我本身為例, 就是堆疊在書架上的書. 每看完一本書放回書架上, 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滿足感, 而且強化了自我認同: 我是文青~ (笑什麼笑啦)
除了自我監督以外, 建立 “問責系統” 也是非常必要的, 就如我們的二點所提到的, “承諾” 以後需要有人跟進, 他會負責提醒你的行為, 但是不會給你過多的壓力, 你可以選擇一個你可以信任的人來負責這個工作, 家人, 另一半, 或是教練. 通常我們自己可以在新習慣重複之後獎勵自己, 但是對於錯過了新習慣之後, 懲罰的重責大任就要交到他們他們手上… 但是問責搭檔本身要有責任感, 比起懲罰, 他們更重要的工作在於提醒. 畢竟過度的懲罰反而會讓人逃避
我前面提到的都是如何建立新習慣, 在戒除舊的壞習慣方面, 書中也有同提到: 反向利用提示/渴望/行動/獎賞的連續體, 可以有效地擺脫一直以來如影隨形的負面行為, 例如戒菸/酒, 熬夜, 吃垃圾食物之類的
一開始, 我覺得怎麼我現在才看了這本書, 漸漸的, 我發現這本書我早已經讀過了! 所有的原則, 方向, 以及技巧, 其實在很多其他書本裡面也有提到, 而這一本書則是加入了更多的執行細節與思考方向, 非常直得推薦!!!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生都三寶?「女人不會開車」背後的數據真相與性別運作】
通勤時間的你,是不是也在咒罵著哪個「三寶」?女生開車技術真的比較差嗎?從數據告訴你,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的傷害往往更嚴重。
#辣台妹聊性別 #週六性別輕鬆聊
國中的時候,我的國文老師曾這樣說過:不打方向燈就急轉彎的,一定是女人;雨刷跟車燈胡亂使用的,一定是老人;兩個都有,那就是老女人。女人、老人與老女人,恰好就是網民口中的「#馬路三寶」。
你可能也遇過這種朋友,在馬路上看到駕駛技術差的女性駕駛,總要抛一句「就知道是女生!」。
隨口評論的背後,都隱含女性天生缺乏駕駛能力的觀念。但是 2015 年交通部出版「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卻揭露有 69% 的交通事故是男性所為,比率是女性的 2.16 倍,與大眾觀念相悖而引發熱議。
但是事情真的那麼單純嗎?要如何透過數據理解男女性的駕車情況?最後,又該如何看待「女性不會開車」的刻板印象呢?
▍數據會說話: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傷害高
交通部的報告公布後,臉書專頁「數感實驗室」馬上補充道,光是得知「交通事故的男女比」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量男性與女性的「有駕照比率」、「有駕照且上路比率」、「上路時間」等數據,知道公路上的男女駕駛比率,才能討論誰的肇事機會較高。
如果細究數感實驗室引用的數據報告,會發覺「每週行車天數」的數據也需要納入計算,以 2012 年為例,女性每週行車天數 4.4 天高於男性的 3.8 天。此外,因為男性與女性的行車用途(例如通勤、接送親人等)有差異,開車上路的時段也會不同,要精算出某一時間點的男女駕駛比率並不容易。
不過根據交通部 2012 年的問卷統計,女性駕駛在一年內發生交通事故(含未報案的輕微擦撞)比例為 13.3%,男性則是 10.6%。根據這個數據,雖然男性駕駛人數眾多,造成的總體肇事數量高,但若以每個人的「肇事機會」來看,女性會稍微高於男性。答案看似呼之欲出:相較於男性,女性的駕車能力較差。
但如果根據嚴重程度區分,馬上會看到故事的另一面:最嚴重的 A1 交通事故(造成 24 小時內死亡)2012 年統計中,男性肇事者是女性的 4.5 倍。
2019 年的最新統計,從未繫安全帶(91.1%)這種小奸小惡,超速(86.9%)的逞快行為,到高風險的酒駕與吸毒駕駛(92.0%),男性都毫無懸念佔了絕大多數。
總結而言,比較完整的說法是:#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微幅高於男性,#但是男性更容易涉及高風險的違規行為,以及造成嚴重傷亡的交通事故。
保險公司也會支持這個說法,在汽車保險的費率計算上,保險公司會根據性別、年齡⋯⋯等因素進行保費調整,而女性的汽車保險費率向來低於男性,可以推斷在保險公司的統計資料中,男性駕駛更容易造成財產損失與傷亡。
▍數字背後:性別影響風險評估?
該如何解釋男性的違規行為與高傷亡率?
有心理學研究者針對歐洲九個國家,共 2681 位 18-22 歲的年輕駕駛進行統計,發現男性與女性行車時的「風險機會」的認知差異不大,亦即對於交通事故發生的機會有相同判斷,但是相較於女性,#男性比較不擔憂交通事故帶來的後果,或許可以解釋兩性在交通事故的差異。
筆者並未找到類似的台灣研究。不過,當男性駕駛說「就知道是女生!」的時候,不僅表露女性不會開車,也隱含了身為男性理當更會駕駛的認知。毫無根據的自信心,可能導致男性高估自己的駕駛技術,以及低估風險行為(如未繫安全帶、超速、酒駕等)的可能後果。
▍「誰握方向盤」有什麼經濟與性別因素?
除了交通事故機率,更該被注意的是超低的女性駕駛人比例,2018 年統計中僅佔總體駕駛人的 32%,連男性駕駛人的一半都不到。「如何通勤」看似是個人偏好,實際上卻反映女性的經濟處境與婚家角色。
前述的「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報告中特別提及,家中僅有 1 輛自用小客車者,其經常使用為男性者占 73.5%,為女性者占 26.5%,即家中僅有1 輛車的家庭多由男性來駕駛。該報告的解釋是,因為男性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汽車是滿足男性外出估工作的需求。
但是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女性在通勤時,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也高於男性,特別是台北、基隆與新北三個地區,女性用大眾運輸通勤的比例都超過 50%,男性則都低於 30%。換言之,就算是 #有工作的女性也超乎比例地較少用個人交通工具(包含汽機車)通勤。然而,「主要收入來源者」與「值得開車上班」,這兩者似乎沒有關聯。
這些數據難以用單一原因解釋。「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安排可能減少女性的通勤需求,女性在職場遇到的玻璃天花板與同工不同酬,也可能減少女性購車能力。
除了經濟因素,#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也不容忽略。試想一下,不論是在卡通、電視廣告或現實生活,全家出遊的時候該由誰握方向盤?誰坐副駕駛座呢?以蠟筆小新為例,美冴跟廣志都有駕照,但是全家出遊的時候都是由廣志開車。汽車廣告裡面,#駕駛家庭休旅車的男性展現出滿滿的財力與父愛,妻子只要負責微笑、報路跟照顧小孩。
▍總結:有沒有雞雞都可以當良好駕駛,性別刻板印象無助交通安全
面對「馬路三寶」隱含的性別歧視,我們注意到「女性」是特別被標示出來,成為解釋駕駛技術的原因。相較而言,我們遇到酒駕、超速等行為時,卻鮮少說「看吧!都是男性」,反而更傾向用個人性格、道德操守、當下情緒等方面解釋。
女性有錯的時歸咎性別,男性有錯歸咎個人,本身就是一個歧視女性的思考邏輯。
本文的重點並不在爭論男女性誰的駕駛能力較好,統計呈現的僅只是概括情況,事實上不論男性與女性,都存在技術良好、無交通事故的駕駛,也都存在技術差或高風險的駕駛。不論針對男女性,將性別作為評斷個人的標籤不僅充滿偏誤,也無助於實際提升交通安全。既然 #開車不是靠陰莖,不分性別都可以成為良好駕駛,當然也都有責任維護良好的道路安全。
最後,當大眾熱議男女性的駕駛技術,女性駕駛稀少的現象卻很少受到關注。「誰握方向盤」的遠遠不只是個人偏好與選擇,女性的移動能力較低背後,是關乎女性普遍面臨的經濟處境與家庭角色。女性更依賴大眾運輸的現象,也顯示出大眾運輸建設不只涉及環保、減碳等議題,更包含促進不同性別機會均等的可能。
▍參考資料
交通部公路總局,性別統計指標。https://reurl.cc/KjQqGg
交通部統計處(2015)。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
交通部統計處(2019)。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數感實驗室(2017)。數感生活——女駕駛較不會開車?肇事率推翻刻板印象?。https://reurl.cc/R1X8pr
自由時報(2015)。女性駕駛技術真的比較差? 肇事率竟比男性高出 3.1%。https://auto.ltn.com.tw/news/2520/7
Pierluigi Cordellieri, Francesca Baralla, Fabio Ferlazzo, Roberto Sgalla, Laura Piccardi, and Anna Maria Giannini (2016). Gender Effects in Young Road Users on Road Safety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Risk Percep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volume 7.
作者:林紘晟
編輯:黃怡菁
圖片:金在柚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麥克韮啦 MikeGel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情人節快到了,你是不是想知道要如何讓喜歡的對象愛上你,好好談場戀愛呢?讓麥克韮啦告訴你,如何利用戀愛的科學讓對方對你好感大增!快用這三個科學證明,簡單、不容易出錯的小技巧,輕鬆追到她/他吧!
麥克韮啦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keGelaOfficial/
麥克韮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ke_gela/
--------------------------------------------------------
References:
1. Jecker J, Landy D. Liking a Person as a Function of Doing Him a Favour. Hum Relations. 1969;22:371–8.
2. Bargh JA, Chen M, Burrows L. Automaticity of Social Behavior: Direct Effects of Trait Construct and Stereotype Activation on Action. J Pers Soc Psychol. 1996;71:230–44.
3. Guéguen N. Courtship compliance: The effect of touch on women’s behavior. Soc Influ. 2007;2:81–97.
4. Crusco AH, Wetzel CG. The Midas Touch: The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Touch on Restaurant Tipping. Personal Soc Psychol Bull. 1984;10:512–7.
5. Fisher JD, Rytting M, Heslin R. Hands Touching Hands : Affective and Evaluative Effects of an Interpersonal Touch. Sociometry. 1976;39:416–21.
6. Morhenn VB, Park JW, Piper E, Zak PJ. Monetary sacrifice among strangers is mediated by endogenous oxytocin release after physical contact. Evol Hum Behav. 2008;29:375–83.
7. Holt-Lunstad J, Birmingham W, C Light K. Influence of a “Warm Touch” Support Enhancement Intervention Among Married Couple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Oxytocin, Alpha Amylase, and Cortisol. Psychosom Med. 2008;70:976–85.
8. STOCK S, UVNÄS‐MOBERG K.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oxytocin in response to affer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ciatic and vagal nerves and in response to touch and pinch in anaesthetized rats. Acta Physiol Scand. 1988;132:29–34.
9. Handlin L, Hydbring-Sandberg E, Nilsson A, Ejdebäck M, Jansson A, Uvnäs-Moberg K. Short-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dogs and their owners: Effects on oxytocin, cortisol, insulin and heart rate-an exploratory study. Anthrozoos. 2011;24:301–15.
10. Chartrand TL, Bargh JA.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anya. J Pers Soc Psychol. 1999;76:893–910.
--------------------------------------------------------
Credits:
Oxytocin molecule structu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xytocin
Confused man: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businessman-with-a-lot-of-doubts_1106863.htm'>Designed by Freepik</a>
Light bulb: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illustration-of-light-bulb-icon_3229528.htm'>Designed by Rawpixel.com</a>
Couple holding hands: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vintage-valentine-s-day-couple-collection_1623657.htm'>Designed by Freepik</a>
Owner strokes dog: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portrait-of-a-happy-young-woman-leaning-on-dog-over-green-grass_3186857.htm'>Designed by Freepik</a>
Librarian:
https://www.wisebread.com/10-surprising-ways-to-negatively-affect-your-credit-score
Waitress giving the menu to a customer: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miling-waitress-giving-the-menu-to-customer-in-restaurant_2773499.htm'>Designed by Freepik</a>
Dance invitation:
https://imgur.com/gallery/AKa7u
A guy asking for number:
http://www.braindirector.com/wp-content/uploads/2015/11/guys-asking-for-a-girls-number.jpg
Baby mirroring:
https://haven.ca/stay-connected/news/power-direct-mirroring
Obama mirroring:
http://www.thriveafterabuse.com/red-flag-4-mirroring/
Mirror neuron:
http://jonlieffmd.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mirror_neuron.jpg
Child imitating parent:
https://www.delawareshc.org/talking-begins-with-imitation/
One Direction dancing: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2013/12/18/one-direction-dance-gifs_n_4461463.html
Scientist picture: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little-scientist-with-lab-elements_847097.htm'>Designed by Freepik</a>
Group of people: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diversity-of-people-background-in-flat-design_1350846.htm">Designed by Freepik</a>
Heart image: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instagram-like-notification_2060732.htm">Designed by Alicia_mb</a>
Money bag: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money-bag-background-design_1050780.htm'>Designed by Cornecoba</a>
Arrow cycle: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arrow-cycle-icons_796951.htm'>Designed by Freepik</a>
#戀愛的科學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記得打開CC字幕 #公共場合可以化妝嗎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1 柯文哲:「台灣女生都不化妝上街嚇人」
00:59 「化妝」是什麼?
01:25 化妝的起源
02:09 化妝不只是為了變美?
03:05 月暈效應
04:23 公共場合可以化妝嗎?
04:47 支持方的意見
05:07 反對方的意見
05:34 我們的觀點
06:29 提問
06:43 結尾
06:57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
→ 膚色與彩妝策略關係之探討:https://bit.ly/2DY3TSz
→ 胭脂紅是怎麼來的?https://bit.ly/2P3zvak
→ 木乃伊驚見美白痕跡!研究:古埃及女性已懂化妝:https://goo.gl/xdvy6K
→ 從識別娼妓的符號,到女性力量的象徵:你不知道的紅唇史:https://bit.ly/2FFjqs7
→ 〈思考的藝術〉https://bit.ly/2zN4dQA
→ 心理學「美就是好效應」:美麗是膚淺的,但醜陋卻銘心刻骨:https://bit.ly/2zpTpaG
→ 膚色與彩妝策略關係之探討:https://bit.ly/2DYRBJL
→ 地鐵上化妝是不文明行為?英美民眾為此撕破臉:https://kknews.cc/zh-tw/fashion/5oa526l.html
→ Cash, T. F., Dawson, K., Davis, P., Bowen, M., & Galumbeck, C. (1989). Effects of cosmetics use on th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body image of American college wome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29(3), 349-355.
→ Guéguen, N. (2008). Brief report: The effects of women's cosmetics on men's approach: An evaluation in a bar.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0(1), 221-227.
→ Etcoff, N. L., Stock, S., Haley, L. E., Vickery, S.A., & House, D. M. (2011). Cosmetics as a feature of the extended human phenotype: Modul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facial signals. PLoS ONE, 6(10), e25656.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Tung I-F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60 A Minute 在作品『與時間牽手』的結構核心,是採用心理學角度作為出發,觀者在60個一分鐘的結構裡,體驗大腦對時序、時距和時點的不同感知,證明時間是主觀和人性化的,不同人對其意識程度和認知也有不同。
在董怡芬的編舞經驗中,「時間」一直在她的創作元素裡佔有極大且重要的位置,時間長度地掌握也一直是創作裡非常重要的功夫,巧妙運用時間的長短與快慢變化,產生所需的效果傳達。時間是一條持續向未來延伸的長線,20世紀的天才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把人生描繪為不斷做選擇並「被拋向未來」的存在。此製作其最終目標並非在於辯證出時間理論其正確性,而是藉此製作處理一向以時間推進為主要感官知覺的觀舞方式,能夠有其他的閱讀機會。安娜琪舞者一向擅長處理現場表演與觀眾之間的對應關係,在精細舞蹈編排設定後,時而慘入對時序的打破、時而對現實時間的推移做改變、時而藉由空間的流轉改變時間的定義。
The core structure of “60 A Minute” derives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60 one-minute-sections, the audience find themselves experience time order, time interval, and timing differently, proving that how we perceive time is subjective, human-centered, and variant among one another.
In I-Fen Tung’s choreography, “time” has been a constant key element. She values the mastering of time, utilizing different time length and speed to create the desired effects in her pieces. Time is a continuous extension into the future. Martin Heidegger, a renowned philosopher of the 20th century, depicts life as incessant decision-making and “being tossed towards the future”.
The aim of this production is not to debate the theory of time, but to generate an alternative to the usual perception of viewing dance in the chronology of time. Anarchy Dance Theatre excels in creating strong interfaces between audience and live performance. Their choreography, delicate and well thought out, integrates the shatter of time order, the shifting of real-time, and the influence of space transformation towards the meaning of time.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發展與臨床心理學討論區- 單一感官知覺(Amodal percep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使用單一感官的知覺經驗,不管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譬如,我們看到一張桌子,就是單一感官的知覺經驗。 跨感官知覺(Intermodal perception) 同時使用兩種 ... ... <看更多>
perception心理學 在 Re: [考題] 知覺心理學/1001期中考/黃淑麗- 看板NCCUPSYstud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灝婷幫我PO完了問答那我就把我記得考古題上有的選擇題也PO上來
共八題占了四十題的五分之一窩大家請一定要去看考古題
這裡好正經我就不閃字變色了
1) The physiological level of analysis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timulus-and-physiology
b) physiology-and-perception
c) stimulus-and-perception
d) both stimulus-and-physiology and physiology-and-perception
2) Nelia is riding in a car and notices that stationary objects closer to her
move faster than stationary objects that are further. Nelia is using which
method of measuring perception?
a) detection
b) search
c)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d) magnitude estimation
3) White’s illusion is an example of a perceptual effect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a) belongingness
b) lateral inhibition
c) spatial summation
d) convergence
4) An area in the ______ called the ______ is specialized to recognize faces
a) temporal lobe; FFA
b) occipital lobe; RBC
c) parietal lobe; FFA
d) parietal lobe; area 4H
5) Border ownership means that when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occurs, the
border between the figure and back ground
a) seems to change color
b) is percei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ackground
c) is percei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igure
d) seems to disappear
6) The theory of unconscious inference
a) was developed by Treisman in the 1990’
b)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kelihood principle”
c) describes the use of algorithms in perception
d) is incompatible with Gestalt psychology
7) People tend to fixated on high contrast and brightly colored objects in a
visual scene.
This is called _____ and is a _____ process.
a) stimulus salience; top-down
b) stimulus salience; bottom-up
c) the spotlight effect; top-down
d) the spotlight effect; bi-directional
8) Posner’s precueing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ttention
a) increases the color perception of objects
b) decreases the color perception of objects
c) eliminates change blindness
d)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答案
1-5 D C A A C
6-8 B B 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31.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