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有了一個奇妙體驗。昨晚大概兩點半睡覺,正常的時間。關於睡覺。我很少在6點前會醒,但今天我莫名醒來了一下,看看手錶5:50?我跟我自己講說,你醒來幹嘛??
下一秒,房間就開始搖了,一種蠻不客氣的在搖,我就這樣躺著看天花板晃動,一邊想著新家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會掉下來的(這是一個人住之後第一次有這麼大的地震)。
後來搖完我就回去睡了,一路安穩睡到該睡的時間。入睡前我默默告訴自己說,啊,你醒來是為了這個,原來是地震啊。
「你跟狗一樣耶」我朋友說,他是指一種動物的感知能力。🤷♂️ 我不虧是直覺中心有定義的人呢。
#米鹿 #米鹿deerdeer #地震
感知能力 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烹飪,是件親密的事情。」
——
這句話我在很多場合,面對不同的人都提過
我是個挺喜歡儀式感的人
怎樣的場景要搭配怎樣的背景音樂、不同的燈光、不同的美酒與佳餚
在對的場景,我也喜歡搭配合適的字句,去帶出那時那刻最棒的感覺
用廚師的說法,就好比恰如其分的調味,讓每一道菜吃起來都美味無比
但說實在的,煮飯不需要太嚴謹太準確,也能達到「親密」的效果
或許在學習烹飪技巧與精進的過程中,身為廚師的我們都慢慢忘記
吃這件事,有時候其實不需要太好吃太追求完美,因為吃飯是件「日常」的事
「日常」並不嚴謹,「親密」也不需要準確
兩者需要的單單只是是持之以恆的實踐
去一間調味嚴謹、烹飪準確的高檔餐廳吃飯,對極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日常」
But 當你吃高檔料理已是「日常」,或是烹飪高檔料理已是「日常」
往往很容易忘記,這些日常的親密其實彌足珍貴
好比十六小時上緊發條,戰戰兢兢工作結束後的廚師到家之後
極大部分的他們並不會在意此時家人或另外一半端給他們的是一碗泡麵
此時他們在乎的是被照顧的感覺,即便只是一碗泡麵,只要加顆蛋我覺得就是滿滿的愛啊!
這種日常的親密,才是真正的日常,不是嗎?
——
今天當了個發貨員,喔對了,粉專似乎沒更新
最近我忙活著煙燻企劃,在把朋友養的鰻魚做成煙燻產品,打算當作半成品賣給高檔餐廳
做了幾次嘗試之後,成品相當不錯,也不少朋友們跟我下訂單
忙了一個上午搞出貨包裝跟聯繫之後,下午我到了大溪著名的豆花店吃碗豆花,順道跟老闆娘話家常一番
老實說,我很喜歡這樣的大溪,雖然待在大溪讓我錯過了很多其他縣市的社交
但說真的,傲嬌+社交懶惰如我,雖然我是能聊能社交的,但到了現在這狀態,即使我知道我該去多認識朋友,說說自己在做啥幹嘛,搞不少有誰誰誰能幫到我,誰誰誰會對我做的事情有興趣 bla bla bla
But you know wht
我真的還滿厭倦這樣的狀況,每天都在認識新朋友,每天都要試著很友善的問他們叫什麼,當我很確信今天過後我壓根不會記得他叫什麼,根本超假掰
但這社會啊,就是把「記得別人叫什麼」、「問別人名字」、「主動社交」塑造成社交必學的成功方程式(笑
啊叛逆如我就是,別人越叫我幹啥,我就越不想做
所以越是要我去認識誰誰誰,我就越不想認識你
我知道,相當幼稚,很容易錯失良機什麼之類的
Well that’s me and I’m damn well aware of that lol
總之咧,坐著跟老闆娘聊了一陣之後,她問到了我的煙燻鰻魚,說他要買,也提到她行動開始不變的媽媽
我就心想,誒,之前聽養殖鰻魚的朋友說到,鰻魚肉極富營養,且有在做關於食用鰻魚能改善肌少症的症狀
想到這我就快速地把豆花吃完,接著走路殺回再春,取出冷凍庫的藥膳鰻魚包
很單純的想法,要是這能幫到他,肯定超棒的!
晚上我抓著頭髮寫提案時,接到了老闆娘的電話,背景音是她媽媽的台語
老闆娘跟我說,要再跟我訂鰻魚,我問老闆娘說你媽媽吃得開心嗎
老闆娘媽媽在背景音跟我說很好吃啊,我跟他說那要慢慢吃
一週吃一次,持之以恆,看1-2個月後會不有有所改善(感覺好像在賣藥lol
聽著老闆娘媽媽有元氣的聲音跟我說好吃後,我頓時一陣感動
鰻魚不是我養,也不是我處理與包裝的,到老闆娘手中之後也不是我烹調的
但我卻能在電話這端感受到那股濃濃的「親密」感,那種感覺溫暖著我許久無法散去
Well you see you don’t have to cook like those great chefs to make people happy, right?
Yes I do want to cook like them and dress a dish like a master, make a dish looks like a bloody piece of art that people pause while looking at it
But in general, I also realize that I don’t have to cook that well to make people happy
單單通過分享對的食材給有「需求」的人,秉持著良心,不多說療效與誇大,就讓吃的人自己去感受
這份透過分享而傳來的「親密感」,也如同我親手烹調了一份餐點給親愛的人一般,讓人覺得暖暖的
——
因為工作而不得不機械化的煮飯過程,往往弱化了我們身為廚師的感知能力
這是業界的悲哀,誰都要混口飯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個月能領到薪水,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才是最重要,也是實際的一件事
還好,我比較辛苦一點,每個月得自己找薪水,也能更任性一點
去尋找,定義那屬於我自己的烹飪,以及能夠去創造屬於我的「親密感」
即便與我無關,但能夠看到別人因為吃而感到快樂,我想那以足夠令人開心了
——
特別感謝 #鰻活 的鰻魚,我想他應該不需要我幫他打廣告,他的鰻魚已經是得提早訂貨的產品了,加上我拿來狂燻猛燻
但這故事實在暖心,所以我還是很任性的分享出來了
#廚師漢克
#烹飪是件親密的事情
Follow my Instagram for more stories
rockhankroll
感知能力 定義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系列的第三篇:未來的儲存應該更多的關注在資料價值而非技術上。
有些朋友們或許已經注意到(或許根本就沒有人發現?),近年來我比較常說「資料儲存」,而不是「企業儲存」,這是硬體(技術)發展到極至後的必然趨勢。也就是說當技術已經無法再展現出優勢時,對於企業用戶來說,使用什麼樣的儲存(平台)也就不重要了!這個結果在歷史上一再的出現,從早期的個人電腦到近期的智慧型手機,如果只是要滿足打電話或上網的需求,用哪家的手機重要嗎?
再說,儲存本就是為了資料了存在,沒有資料,儲存什麼都不是!因此我認為終極的儲存,應該是具備「資料感知」能力,因為知道資料是什麼,也就可以做出更適切的反應。所以不論是雲端或容器的支援或是前進到邊緣架構中,都是往資料價值靠攏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軟體定義的儲存平台會較硬體有優勢,NAS 與物件儲存會較 SAN 有優勢,但但但,這並不代表儲存硬體或 SAN 就不好,不是這樣解讀喔!
感知能力 定義 在 感知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感知的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知覺、感知力、感知日文有關娛樂/明星 ... 感知日文 感知器 感知的定義 感知能力 感知遊戲 感知英文 感知意思 感知認知 ... ... <看更多>
感知能力 定義 在 感知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感知的定義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知覺、感知力、感知日文有關娛樂/明星 ... 感知日文 感知器 感知的定義 感知能力 感知遊戲 感知英文 感知意思 感知認知 ... ... <看更多>
感知能力 定義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思科互動網路技術達人秀「軟體定義網路#SDN」將能有效協助IT管理者,提高企業網路基礎架構的靈活性、簡化操作、增強應用視覺化和感知能力!點選觀賞達人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