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
我又創造了一個小小不同了(奇蹟)、
我終於學會把今晚臉書直播影片上傳到TouTube了,
想說這樣可以保存、
同時也可以分享給更多人觀賞。
(灑花、開心)
不小心、開啟我第一次當TouTuber的經驗
歡迎各位捧油支持、訂閱(影面又下方紅色方格就是「訂閱」)、
更歡迎按讚(這樣我就有動力、繼續直播啦)
-------------------
我發現、
有時候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
#只要你不要太在乎結果、好玩就好。
(感謝大家陪我玩)
其實改變沒有那麼難、
做就對了。
.
#行動創造改變(今晚說的)
----------------------------
(直播內容摘要)
6/19:「習性」難改?為什麼改變好難?
一個人改變需要有三個要素:
1.「需要」創造改變
2.「意念」創造改變
3.「行動」創造改變
----------------
是什麼阻止「改變」的發生?
1. 害怕失敗、
嘗試、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但你不試、永遠都不可能成功。
#遺憾比失敗更糟糕。
2. 害怕不完美
完美主義、完美潔癖、二元對立、
3. 太在乎結果
「美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成為什麼。」
歷程比結果更重要。
以上三點,都與童年教育、童年創傷有關。
根本解決之道:#童年創傷療癒。
.
(要如何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
請參考「#情緒治療」這本書)
.
Different make different
(小小的不同、可以創造大大的不同)
.
現實治療法創始者威廉,葛拉瑟醫生(William Glasser)的故事。
小女孩有憂鬱症、連出門都沒辦法。
父母很擔心、請Glasser來看女兒。
Glasser:「你只要做一件事,每天早上醒來時、你就打開窗簾、這樣就好。」
一週後、父母告訴Glasser、他女兒可以起床、甚至走出房間、到餐廳吃飯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被激勵到嗎?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目前的生活感覺一成不變、缺乏動力、像一灘死水、沒關係
你不妨試試看、在今天裡做一點小小的改變,
譬如說、
你可以選擇吃不一樣的食物、(像我今天晚上在一個我沒去過的麵攤、點了「排骨羹麵」、燙青菜、滷蛋、油豆腐)
平時你都是右手刷牙、今天換左手,
你從來沒有靜坐過,等一下睡前你就靜坐5分鐘,
平時你都是12點過後才睡,等一下你11點鐘就給自己上床。
.
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改變」,
改變是一個「刺激」、會為你生活注入「新活水」、
記得、不要管「結果」如何、「過程」好玩就好。
就像我做直播也是一樣,沒有特別目的、就只是想嘗試新事物、好玩而已。
最後分享:
什麼是「奇蹟」?#要如何創造奇蹟?
.
如果你在今天的生活裡、可以創造一點小小的不同,小小的改變,
恭喜你、你就在今天的生活裡,創造了一個奇蹟。
.
感謝大家的觀賞。
我們今晚週日9點見。(周敘事的臉書)
(請記得點入、按讚喔、感謝支持)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glasser現實治療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書籍]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
#放掉外在控制
#當下即覺醒的一本書
你認為的理所當然,就是你痛苦的來源!這本書中的許多練習,你是否在許多心理勵志書籍中也窺見一二,感到熟悉。然而,在凱蒂的自身經驗和強力推廣之下,一大群人跟著覺醒了!
.
當你背叛了悲劇,迎面而來的就是你當下創造的實相而已(按:在書中稱為念頭)。「你應該,你必須,你一訂得」這些內心的狂嘯和雜音,正是痛苦之身的來源,這本書融入了當下的力量、心理勵志、一個新世界、每一刻的覺醒等書籍提點,運用「轉念作業」放掉外在控制對你的影響力,不需要賺大錢、不需要企圖控制對方、不需要對方一定得怎樣,每天晚上依舊可以微笑著甜美的快樂地睡去!
.
現實治療大師William Glasser曾說「沒有人能讓你悽慘落魄,更沒有人讓你幸福快樂,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放掉外在控制的智慧即在此,透過轉念作業,你會發現不願改變人生的是別人,那你就從自己先相信改變吧!唯有你的轉念,才能讓糟糕的念頭停擺;唯有你的念頭轉向,才能洞見內在真實的智慧,一切的輕鬆都來自你的裡面。
.
#圓神出版
#一念之轉
#拜倫凱蒂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77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2ERfa-VZs
glasser現實治療 在 價值型投機-阿水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治療中的現實治療學派大師Glasser曾說,一個人就像一台車子,想法、行動、生理反應與情緒就像是車子的四個輪子,其中想法跟行動是前輪,生理反應跟情緒是後輪。
這個比喻的背後是說,當我們的想法與行動改變,我們就會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有時我們明明要往正前方前走,但想法與行動卻往左或往右偏,那我們就注定到不了前方…
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天,都提到雖然很想賺錢,但眼看大盤指數在高檔,加上個股的價格很高,所以一直不敢進場。
還有幾個朋友說,一兩個星期前蘋概股大跌,於是趕緊把手上還賺錢的股票賣光光,接下來看到大盤上漲,心中扼腕不已,讓他們更吐血的是賣掉的股票還創了新高。
朋友跟我說,明明當時是沒有賣出訊號的,但是還是在驚嚇之下把股票買光了。
如果照市面上一般的投資心理學來說,這是被恐懼的情緒綁架了,還會跟你說,「下次要守紀律!」
接下來99.9%的人下次還是會被情緒綁架,然後你就會跟我說,投資心理學沒有用。
唉,容我在心裡罵聲「幹」
如果心理學那麼容易,我就不用花那麼多年拿執照跟申請國際認證了。
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大家有沒有想過,那個恐懼的情緒怎麼來的,是作夢夢到的?還是喝水嗆到?都不是吧
所以我們在諮商的時候,都會去確認,當你有XX情緒,那個時候你在做甚麼?
比如,當你覺得擔心覺得想賣股票時,你在做甚麼?
幾乎十個有十個,都跟我說,在看自己的損益,然後會看一下新聞,自己嚇自己,然後就賣掉了。
來來來,立來,我們來複習一下Glasser跟我們說甚麼?
他說「當我們的想法與行動改變,我們就會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
若你盤中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帳戶的損益(行動),同時你可能就開始想「連蘋概都這麼弱了,這個盤還有救嗎?」(想法),接下來你就會隨著帳戶金額跳動而心跳加快、血脈噴張(生理),開始擔心自己的獲利會不會被吃光光、還是虧損會越來越大(情緒),最後你的行動又歪了,把股票賣光光。
我覺得這也是我看到大部分人學投資遇到最大的瓶頸,我們都把99%的精力放在怎麼進場的方法,但沒有花時間去想,如果真的進場了「我要做甚麼?」跟「我要怎麼想?」。所以我都建議身旁的朋友,當發現自己有上述傾向時,記得提醒自己,「損益是盤後看的,K線或自己交易的方式才是盤中要看的」。
說到這,真讓我覺得難怪今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又是財務行為學家得到,因為人不但不理性,而且對於自己的不理性還真不夠了解阿。
不過,話說回來,8成以上的人,都把精力放在進場的方法,當我們可以把力氣放在進場了「我要做甚麼?」跟「我要怎麼想?」。那個差異就出來了,這不就是贏家的護城河嗎?
是不是?
(若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些幫助,歡迎分享給更多人一起參與討論)
引申閱讀:你在做甚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4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