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9例本土、9死,桃園0確診後新增11例;華航倉儲員工確診,未直接接觸疫苗 ;12日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自購62.6萬劑AZ疫苗抵台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
台灣今(7)日新增39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1例境外移入,以及9例死亡個案。染疫縣市仍以台北市與新北市最多,各有14例,三級警戒後昨天首度0確診的桃園市,今天一口氣出現11例。今天新增的案例中,1人為華航倉儲員工,另有3名同住家人也確診,華儲公司正在展開大規模篩檢,預計篩檢897人,2天內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名華儲員工不是專門負責疫苗載運業務,不至於直接接觸到疫苗。
外界關心7月12日是否會解除三級警戒,陳時中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之前三級警戒降級的標準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華儲1人染疫,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897人篩檢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39例本土病例,其中2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總計有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6日至7月6日。個案集中在3個縣市,分別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各14例,以及桃園市11例;其中23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桃園在5月28日全國三級警戒以後,昨天首度0確診,今天卻一口氣新增11例,不過今天確診的華儲員工居住地是新北市,未納進桃園確診案例。桃園市政府表示,新增的11人中有8人是匡列解隔離前PCR核酸採檢,陰性轉陽性確診,包括國軍桃園總醫院染疫的匡列者、北農確診家屬及中壢確診接觸者,另有1人是在居家隔離期間發病採檢,2例是在台北就醫或同病房接觸確診。
陳時中表示,目前華儲公司只有1位確診,一家6人同住,共4人確診,確診者不是專門負責對外業務,所以沒有打疫苗,也沒有直接接觸到運送來台的疫苗;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公司同一組工作者都已經匡列,華儲也針對同樓層所有工作者採檢,相關疫調、匡列已經完成,下午起會做大規模採檢,預計規模900人左右,2天內完成。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從0確診到增加11例,「連我自己都嚇一跳。」他表示,華儲員工工作地點在桃園,居住地在新北,昨(6)日晚間6點,他就和新北市長侯友宜通過電話,由兩邊衛生局合作疫調,建好社區安全網,目前判斷是家庭群聚感染。這名華儲員工的爸爸、媽媽、老婆都染疫,老婆在7月2日有症狀去診所就醫,7月5日4人都去採檢呈陽性,下午起針對華儲4樓層各單位的員工,共897人全面採檢。
今天另新增9例死亡個案,分別為4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27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9日,死亡日介於7月3日至7月5日,皆有慢性病史。其中1名女性死者僅40多歲,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她有洗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史,在6月6日開始有發燒、嘔吐相關症狀,6月11日採檢,13日住院,肺部右側的X光片就顯示肺炎跡象,住到加護病房就使用呼吸器,15日確診,住院期間病況沒有恢復,住院約3週後,在7月5日過世。
另1名同樣較年輕的死者為50多歲女性,有慢性精神疾病史,5月底因為骨折住院,後續因為該醫院有確診案例,列為相關接觸者,有乾咳3天,篩檢後確診;後續住院時因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7月3日過世。
■台北三市場明天起再度篩檢
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第二果菜市場、環南市場,明(8)日起再度進行大規模PCR篩檢,7月10日後必須持7月8日的陰性報告證明才能進入市場。陳時中表示,目前這三個市場看起來比較穩定,但還是要經過明天大規模篩檢,才能知道前幾天環南市場驗出的41名確診者,是否有沒被匡列到的對象或其他染疫者。
陳時中表示,預計環南市場須篩檢3,000人,7月6日起也已在環南市場周遭的雙園國中設置篩檢站,已篩檢附近里民380人,皆為陰性。目前仍會持續篩檢,希望透過大範圍篩檢、匡列,把傳播鏈阻絕住。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希望PCR結果能在1天內出來,最慢到9日全出來,目前環南市場雖然造冊3,300人,不過可能還是會有別人跑進來做篩檢,所以準備4,000人份篩檢。
許多非法移工會到菜市場工作,昨天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提到,要思考對5萬名非法移工打疫苗,今天柯文哲前往萬大指揮所和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環南市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討論。王必勝受訪時表示,希望這些移工出來篩檢,甚至接種疫苗,但有難度,要系統性思考如何處理,會和指揮中心再研究,「這是實務上要面對的問題。」
■張上淳對用詞不精確致歉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7月5日在記者會上分析了5月11日以來675名確診死亡的案例。在解釋台灣死亡率偏高的說法時,張上淳指出,統計中有簽署DNR(註:Do Not Resuscitate縮寫,指的是病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在病人臨終前不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拒絕急救的死亡個案將近20%,這之中有「相當比例可以救得回來」。此說法遭到醫護人員反彈,張上淳在今天記者會上,對前幾天用詞不夠精確造成傷害二度表示歉意。
他表示,在整理病例過程中,注意到簽署DNR的人很多,感到有點驚訝,因此想把狀況整理出來給大家知道。去年國內病例不多時,許多醫護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將病情嚴重的個案救治康復,對比之下,想到或許其中一部分人在適當情況下可以避免死亡,因此提到相關用語。
張上淳表示,醫療有很多不確定性,即使插管也可能無法救治,且對病人和家屬都是長時間身心煎熬。簽署DNR是很嚴謹的過程,都是醫療團隊與家人充分討論後的決定,要予以尊重,「前天用詞不恰當,抱歉,絕對沒有要指責或傷害任何人的意思。」他強調所有醫護團隊過去都非常辛勞,自己在SARS期間也在第一線,深知第一線煎熬,也知道家屬身心壓力,醫護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大家都該給予最大的感謝和肯定。」
■下週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
全台確診人數七天平均值,近兩週穩定下降,今天七天平均值為44,創下三級警戒以來新低。陳時中這兩天都被問到7月12日後能否解封,不過他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他也表示,三級警戒標準降級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中華職棒5月18日起就停賽,先前指揮中心曾和中華職棒討論不開放球迷進場的相關措施,原訂6月29日復賽,後因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事件而延宕,至今仍停賽。媒體詢問7月12日後能否解封,陳時中透露,「慎重考慮中」,正和中職密切聯繫,檢視最後防疫計畫。
健身房在三級警戒也被列為第一波停業對象,許多業者爭取解封,陳時中今天表示,現在分兩大面向,第一是防疫準備,第二個是有疫情時候的應變,目前各行各業還是有難以控制的情況,盡量都以這樣的方向來做規劃,大家如果可以執行好,相對會開放得比較早,但還要以疫情控制為前提。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昨天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宣布,第九類、第十類民眾可以先輸入「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指揮中心會按照疫苗的存量,依據簡訊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接獲通知者就能去接種疫苗,目前登記人數已超過百萬,但網路上也出現許多訊息指出,這些登記會取消,將來才正式開放。對此,陳時中澄清,系統已經上線了,「登記成功就有紀錄,不會刪除」,民眾可以上網修改施打的疫苗、地點、時間。
今天下午3點40分,台灣自行購買的62.6萬劑AZ疫苗抵台,陳時中表示,這批有效日期到10月30日,一樣會先進行封緘檢驗。媒體詢問台積電和永齡採購BNT疫苗的進度,陳時中仍舊沒有鬆口,只回應要大家稍微等一等,「讓大家有餘裕空間好好談判,有好消息跟大家報告。」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疫苗接種96,720人次,其中莫德納89,273人次,AZ有7,447人次,累計接種274萬540人,全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11.45%。昨天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新增12例死亡個案,1例危及生命死亡個案,都是接種AZ疫苗,死亡年齡為46歲至90歲間,75歲以上9人,3人住機構,4人洗腎,7人有慢性病史。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中央社)
#延伸閱讀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whU7S0
【投書:「善終」定義在疫情下的新挑戰】https://bit.ly/3AzpPNT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AZ #BNT #Delta變異株 #DNR #中職 #環南市場 #華儲 #群聚感染
「dnr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dnr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nr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nr定義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nr定義 在 [問題] 非末期病人同意DNR 有無法律效果?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dnr定義 在 393公民平台- 安寧療護不是指「特別安靜」的醫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dnr定義 在 Sign DNR 翻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1月 的評價
- 關於dnr定義 在 Sign DNR 翻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1月 的評價
- 關於dnr定義 在 [問題] 有人已經簽好DNR的嗎? lonelystar06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dnr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投書【看見確診病家的痛苦與悲傷——「安寧緩和」的思考能否早點進入COVID-19醫療流程中?】
台灣對這一波本土疫情死亡比率偏高,一直是各界關注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表示,5月11日到7月4日有675人死亡,逾9成是60歲以上長者,其中9成有潛在疾病,當中約有20%的死亡個案,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雖然COVID-19病人最後會有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插管治療會滿辛苦、一線醫療人員也很辛苦,不過,他也認為,這裡面有一定比例,若插管應該是「可以救得回來」。
又急又猛的COVID-19疫情,衝擊了「善終」和「急救」的定義,染疫的急性病人,在搶救與放手之間,比一般慢性疾病的末期病人難以判斷和決定,而台灣在疫情的照護中尚未及早部署到這一塊。
從事居家安寧的家醫科醫師盧敬文看見了疫情下缺角的一塊——悲傷和恐懼,需要有專業團隊介入關懷,「安寧和緩醫療」就是一個現有的強力後盾,應加入防疫的一線醫療團隊中進行共同照護,而非讓專責病房或加護病房的一線醫護承受所有壓力。
安寧團隊可以協助承接家屬和病人的悲傷,討論醫療決定、梳理對於「善終」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許多第一線醫護也很可能身陷心理創傷,安寧團隊能傾聽與撫慰。盧敬文指出,安寧醫療的思考應進入救治確診者的一環、甚至可以從社區就開始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疫情打亂人的生活,但病人、家屬、醫護都可以有安寧團隊作為後盾,知道「你們不孤單」。https://bit.ly/2SQjWeh
#延伸閱讀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qQIH6o
#COVID19 #本土疫情 #善終權 #醫療 #安寧和緩醫療
dnr定義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級獸醫
整個consultation都完美地well informed貓主人所有急救或不急救的implication
談DNR/DNACPR並不容易,這位醫生是良心醫生
這令我想起之前的一位年輕癌症病人
無論紓緩治療科顧問醫生多努力去說服他放棄急救,認清死亡已經來他不願這個事實,希望它可以舒服地離開這個世界。
但這為癌症病人並不想放棄,即使生存的機會多麼渺茫,她仍然想去嘗試,去擁抱這渺茫的生存機會率。
雖然去到最後,他仍然被不過死神,即使他多麼努力想生存下去,仍然不敵與世長辭。
我有些人覺得他們堅持要求醫生進行急救是浪費醫療資源或延長患者的痛苦,但在醫療世界裏面奇蹟的確是存在的。
面對這種渴望着擁抱奇蹟的病人,到底堅持下去承受醫療介入帶來的痛苦是不是真的錯誤的決定?我認為這並非黑白分明的二元答案。
到底誰有資格去定義生命?
醫生?病人?家屬?
Who are we to judge really
dnr定義 在 393公民平台- 安寧療護不是指「特別安靜」的醫護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安寧療護不是指「特別安靜」的醫護、DNR 更不是什麼新遊戲機。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0)對安寧療護的定義:對一位用當今科技已無法治癒的末期病患及其家屬,提供 ... ... <看更多>
dnr定義 在 Sign DNR 翻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1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緩和醫療」的定義:當病人之 ...[PDF]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Semantic Scholar“Do-Not-Resuscitation (DNR) ”at the end-of-life stage in ... ... <看更多>
dnr定義 在 [問題] 非末期病人同意DNR 有無法律效果? - 看板medstuden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小弟現在是四大科的R1,因為常常碰到學弟妹或是身邊的醫護人員對相關法規不是很清楚
,或是大家對這件事的認知不一,所以自己曾經花了一些時間跟安寧共照的人討論過也找
自己查了一點資料,我把我歸納出的一些認知分享給大家,如果裡面寫的有誤也請大家不
吝指正。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是隨時都可以簽的,但是成立的條件在「末期認定」之
後。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同意書」理論上是要進行完「末期認定」才
能簽署的。
所以關鍵在到底「末期認定」怎麼認定。我覺得先不論合不合情、合不合理,先單純從法
規面來探討就好,末期認定可以參考的法源有「安寧緩和條例」、「病人自主權力法」,
然後可以另外加入跟安寧有關的健保給付規範當作參考,因為裡面相關細節最多的其實是
寫在健保給付支付規範裡。
「安寧緩和條例」裡面提到的末期病人是這樣這樣定義的:
末期病人定義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
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然後這個認定的程序需要經由兩位相關的專科醫師執行。
「病人自主權利法」要"符合特定臨床條件"才得以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
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這些條件包括:
一、末期病人。
二、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三、永久植物人狀態。
四、極重度失智。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
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第一項的「末期病人」在法規細則裡定義為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
病患。
第五項目前查到是寫"由中央主管機關召開會議後公告之 ",所以貌似還沒有明確定義出
來。
健保規範我拿「安寧住院健保給付支付標準」當例子,裡面的收案條件有以下幾種:
一、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得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末期病人
二、癌末病患
三、末期運動神經元病患
四、八大非癌末期病患
這邊會發現一件事,不管是健保給付標準還是病人自主權利法,都有明定哪些條件才符合
認定,但是也都留了一項給符合安寧緩和條例認定的末期病人,偏偏安寧緩和條例是沒有
明確定義到底末期要怎麼認定的,到底哪些是嚴重傷病,有哪些是屬於不可治癒,當初在
立法時似乎特地留了一些空間來讓臨床醫師做裁決。
所以回歸到原PO的問題,非末期病人同意DNR是否有法律效力,如果有符合病人自主法的
條件也是算有效力的,但是不符合明定的那幾項的還是得按照安寧緩和條例的末期認定才
有法律效應。
不過最後還是得說,情理法本來就是無法完全分開的,做了不符合情理的事就算合法,也
不一定代表是最好的,但是這個行為本身是有法律在我們背後支持的。反過來說很多時候
我們的善意、我們認為合乎情理的事其實是遊走在法規邊緣的,所以重點還是我們要真的
了解這些法規,才能在給予病患最適當的醫療的同時保護好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0.1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47438678.A.A74.html
拒NG拒Foley是一樣的,偏偏目前法律上好像沒有所謂「拒絕治療同意書」,只有各醫院
列出自己醫院的版本,但在法律上這份不能當作醫療方免責的文件,只能算是法官評估家
屬當時意願的佐證(有點跟在病歷上記載家屬拒blah blah blah一樣)
※ 編輯: setoslash (223.137.0.114), 01/14/2019 13:15: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