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
-
與世界失聯疏遠的「解離」
▶︎ 是為什麼而哭的,怎麼不記得了?
曾經想過,如果再也沒有眼淚,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卻怎麼的,有點答不出來 ......。
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但比起「覺得」難過,更像是「知道」自己在難過。真正的自己與現實隔了片玻璃,感受不到溫度,只剩一片朦朧。
▶︎ 和世界失聯一樣的「解離」
「知道」自己在難過、在開心,卻無法立即性的做出反應,對過往的創傷也隨之模糊,與自己、與世界周遭疏離,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解離」(Dissociation)。
經歷過「解離」的人們,在多數時候是源自於童年的慢性創傷(chronic trauma)導致。因為創傷大到身體無法負荷,於是,身體透過封閉自己的五感自欺欺人,從與世界的疏遠來讓自己不再受傷,而這也導致了整個世界變得不再那麼真實。
▶︎ 「解離」的十大症狀
精神科醫師們一直以來嘗試概括所有「解離」症狀,但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大相同,根據 BetterHealth 可知,概括有以下十種:
・和自己的連結疏遠,比起「感覺」更像「知道」
・無法承受更多的情緒
・情緒起伏劇烈,常沒有來由的又哭又笑
・憂鬱或焦慮,有時兩者都有
・整個世界都變得扭曲疏離
・對於身心狀態的失衡沒有任何記憶
・無法好好專注一件事
・忘記最基本的自己 (e.g. 名字、喜歡的東西)
・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才是原來的自己
・覺得任何行為都像在「扮演」
▶︎ 為什麼會發生「解離」?
「解離」是一種心理防衛機轉,也就是內在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應對措施,多數心理學家認為「解離」源自於童年造成的慢性創傷,儘管如此,成為大人後,仍有可能經歷解離。
發生解離的瞬間,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觸發物導致。像是過往曾經遭受家庭暴力,於是遇到身邊的人再次想對自己施暴 (觸發物),就進入了解離。然而,單純的一個景象、氣味、聲音,都有可能觸發過往創傷,導致解離產生。
▶︎ 「解離」常見的五個治療方式
「解離」的學術研究數量不多,治療方式大多源自臨床研究,簡單來說,在治療上會針對以下五個方向:
・創造安全的環境
・精神藥物
・催眠療法
・心理諮商
・壓力調節
・結合其他症狀治療(解離通常伴有其他症狀)
關於日常的舒緩方式,因為「解離」普遍難以被察覺,加上學術研究較少,因此建議還是尋求醫療協助為佳。
▶︎ 無法感受難過,只是身體放棄感受難過
在《全裸監督》導演內田英治撰寫的《午夜天鵝》中,女主角一果也有類似解離的徵狀。一果從小被媽媽呵護,後來因為經濟壓力,一果媽媽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把一果當成沙包般拳打腳踢。
原本的一果就和平常人一樣,會哭、會笑、會感到幸福,但到了某個瞬間,他變得安靜,不再感覺到難過,腦袋像被清空一樣,對任何情緒都不再有反應。一果的媽媽再怎麼用力打他,他也只「知道」身體會痛,卻不「覺得」難過。每當不安,一果就習慣性的啃咬自己的手,透過疼痛來發洩內在的害怕。
▶︎ 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內田英治的《午夜天鵝》,是一本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在四個與《午夜天鵝》相伴的夜晚裡,我的內心糾葛不斷,想是內田英治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實地考察,讓每個角色都活了起來。比起劇情畫面感的精彩描繪,更多的是因為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描寫,觸動到沈澱內在深處的情感,而一次性迸發出的感嘆吧?
📍書籍資訊
書名:《午夜天鵝》
出版社:采實文化 @acmebook01
作者:內田英治 《AV帝王:全裸監督》導演
小註記:首刷還送衛生紙,但我是哭到直接去廁所洗臉啦... :)
👉 追蹤 @psycho._.tw,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參考來源:BetterHealth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Mind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
#心理學 #心理 #解離 #憂鬱 #情緒 #想太多 #dissociation #depression #psychology #mood #emotion #合作推廣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幻愛》現實版—情侶同患解離症 11個人格的相愛與對峙「我哋連點認識都唔知」 「我們的相識是個謎。」同患人格解離症的他們如此形容自己的愛情。何時何地認識、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哪裏得知對方地址,他們統統不知情。忽然一天,二人收到對方的信件,你叫陳寶珊,我叫方浩天,「天珊一對」,彷彿是天作之合。兩人成為既...
「dissociative」的推薦目錄: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Rsu阿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issociative 在 Inside YouTube's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Community 的評價
dissociative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晚半夜因一個惡夢驚醒,夢境中在一個黑暗的空間,有個人在上廁所,但這個廁所有時效性,他必須在時間內上完,才能夠沖水。而要走過這個空間會經過一個轉彎處,那裡有一個木門,它就莫名其妙地在開開關關、唧唧歪歪地發出可怕的聲音。我在夢裡害怕地衝過這個木門,覺得有鬼且只剩我一人,於是就驚恐地醒來了。
醒來後,我發現一件事是,那種驚恐害怕的感覺我還能感受到,但夢境重新回想一遍時卻並不覺得有哪裡可怕。以邏輯來看,要讓一個人害怕,似乎不需要真的亮出什麼有威脅的東西,只要製造一股恐慌感就夠了。
分析這夢境,讓我怕的是黑暗、疑似有阿飄,及被獨留。換句話說,真正觸動我恐懼情緒的是未知、無法掌控及孤單感。這讓我回想起小時候,我常一個人在家等著父母下班回家,那段傍晚5-7點日月交替前,是我最容易感到不安的時間。對應的就是未知、無法掌控及孤單感。所以我記得我兒時的夢境,每天夢,夢境一模一樣,長達數十年。
夢境全黑,有一個電塔。沒有畫面,只聽見一個女人的笑聲,由遠而近,由小聲到大聲,然後驚醒。每天都夢,一樣的內容,一樣的地方醒來。後來大約是國高中之後就沒有再夢過了。之前在投射性表達療癒進修裡,才證實了這個夢境象徵的是父母長期爭吵(在半夜)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而這也連結到未知、無法掌控及孤單感,我想這是儲存在大腦杏仁核的情緒創傷。
關於創傷,很多人會帶有解離的狀況。也就是會有片段記憶,但卻記不全。專門研究解離症的瑪琳.史坦柏格(Marlene Steinberg)博士,在「鏡子裡的陌生人(The stranger in the mirror)」裡提到:刻印著恐懼的記憶並不是前後一貫地錄製在心理的錄影帶上,如同一般記憶編寫在大腦的思維部分。負責形成與儲存創傷記憶的一小塊大腦灰質叫做杏仁核,它不會思想,專門處理情緒與感覺,而不是語言。因此,童年受虐者可能保存著事件引發的恐懼、痛苦、悲傷等隱晦的生理記憶,但可能只有很少或完全沒有事實的記憶可以解釋回閃現象與相關的感覺。也就是他們活在該事件的影響之下,但欠缺事實的敍述。
創傷經驗的記憶其實並不是被取出,而是主動侵入,以粗糙的印象主義式的片斷冒出,超乎負苛的感覺與情緒往往扭曲了細節。曾經受虐的記憶通常會一直保存著,而且真實不虛。而造成解離性失憶(dissociative amnesia)的因素為:創傷事件的性質、發生的頻率、受害者當時的年齡。
因此對於社會版上很多人質疑被性侵的真實性,若只是取決於受害人能否完整記憶事件,則並不正確。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遭受性侵這麼嚴重的事怎麼可能完全忘記,多年後又突然想起來。這就是因為受害者會忘記創傷事件的細節,但記得發生過那些事,並非完全忘記。
如果一個小孩被父母性侵害並威脅他說出來就要加以殺害,那麼他當然很有理由失憶;或是一個女人若是被潛入住處的陌生人持刀強暴,可能會承受嚴重的創傷後壓力。但如果家人朋友在身邊聽她敍述那些可怕的經驗,並表達同理與支持,她就沒有必要將事件從記憶中驅除。這也就是為什麼創傷發生後身邊重要他人的反應才是重點。
然而,即便我們將它從記憶中驅除了,對於創傷事件的感覺及情緒是不會消失的。因此,總會以各種方式浮現到我們的意識層,比如夢境、環境氛圍的觸發、音樂、味道、甚至是感覺。這也是人很奧妙的地方,身體細胞及感受會反映出被大腦掩蓋的真實祕密,為的是讓我們更完整地整合每個部分的自己。
#害怕的感覺很真實
#但害怕的原因好沒道理
#這其中藏有需要被看見的創傷
dissociativ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蜘蛛要演 #24個比利 啦!!!
Apple TV+ 今日宣布湯姆將搭擋奧斯卡獲獎編劇阿奇瓦高斯曼,主演系列影集《The Crowded Room》。故事靈感來自小說《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這部多次被改編為電影的精彩人格分裂題材,講述解離性身份障礙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俗稱多重人格,劇中男主角也是史上第一位犯下強姦、搶劫卻獲判無罪的患者。
上次說要拍這個的是李奧納多皮卡丘,這個小李子當時一直得不到影帝,狂跟得獎導演合作,狂演各種生病或是瘋狂的角色,24個比利自然是他想演的。
不過得獎後他顯然就沒有要拍 24個小李子了🤣
倒是《分裂》接下了這個棒子,不過只是致敬而已,並不是敘述這本書的故事,小說重點在第一個無罪案例。
關於人格分裂與他的電影,請看這篇:https://leftymovie.com/identity/
編劇阿奇瓦之前的作品是《#美麗境界》,很多人會誤會是多重人格,其實是 #思覺失調症,關於這兩者的不同,與他們的電影,請參考我這篇:
https://leftymovie.com/the-world-between-us-1-4/
這次小蜘蛛也擔任共同製作喔。
不得不說,他在確定蜘蛛人這邊還沒續約後,真的很拼呢!! 演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電影,各種類型都有演,真是個努力的好孩子。
dissociative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幻愛》現實版—情侶同患解離症 11個人格的相愛與對峙「我哋連點認識都唔知」
「我們的相識是個謎。」同患人格解離症的他們如此形容自己的愛情。何時何地認識、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哪裏得知對方地址,他們統統不知情。忽然一天,二人收到對方的信件,你叫陳寶珊,我叫方浩天,「天珊一對」,彷彿是天作之合。兩人成為既陌生又親密的筆友,聊起生活瑣事、談談喜怒哀樂、細訴混沌情緒……六年來陪對方經歷驚濤駭浪,每次講起奇情的相遇,二人都說莫名其妙。
二十四歲的寶珊和二十七歲的浩天同樣患上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各自也有幾個不同年紀、性格、喜好的人格,一個身體彷彿住了幾個靈魂。當不同人格走出來時,主人格會斷片,遺失了某段記憶和時間,忘記自己去過哪裏做過甚麼,瞬間已過了幾小時甚至幾天,醒來時發現,不是衣櫃多了件不屬於自己的衣服,就是被朋友投訴爽約,「解離症最痛苦是沒法控制其他人格走不走出來,或下一秒出來的是誰、會做些甚麼,像一個母親要照顧幾個女兒。」寶珊說。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幻愛 #人格 #主人格 #解離症 #格仔鋪 #解離性身份疾患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dissociative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重人格」也叫解離性身份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
英文叫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 DID。
其實精神分裂與多重人格是不同的東西。
腦部研究資料:
https://www.empty-memories.nl/science/Reinders_1brain_2selves.pdf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39279
-----------------------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dissociative 在 Rsu阿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漫畫完結10周年的這年,我決定做一部影片來紀念這部作品。
這部一直烙印在我心中的作品。
【Rsu阿嘶粉絲專頁】https://goo.gl/I70dBY
【訂閱Rsu阿嘶頻道】https://goo.gl/rWA4Qv
----------------------------------------------------------------------------------------------------
漫畫版連載事紀
「我們的仙境」自2000年11月開始,在由Square Enix所出版的漫畫月刊「GANGAN WING」開始連載,其中一段時間作者因病休養,暫停連載,到2006年7月連載結束,共有62話(包含特別篇),單行本共12本。
動畫版播放事紀
動畫版的「我們的仙境」則在2005年1月開始以「まほらば~Heartful Days~」的名稱在東京電視台播放,到2005年6月結束,共26話。
特色
本作品漫畫版被歸類在"戀愛類",但與一般戀愛漫畫不同的是,本作品並非著重在複雜的戀愛關係,而在於劇中人物的單純愛戀、親情、友情、生活與人生的道理。
故事大綱
故事以一位患有「解離性身分異常症」(英文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ease,一般說法就是「多重人格」)的女主角為核心,敘述其與主角白鳥隆士及房客之間的生活。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
Keyword:點評 漫畫 動畫 我們的仙境 評論 鳴瀧莊 蒼葉 梢 白鳥 隆士
紺野 棗 まほらば 小島あきら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 主にアニメ、マンガ、ゲームの推奨や評価などしております。
本チャンネル管理者は、本チャンネルにて推奨・評価する画像・音楽データ等(著作物)が作成者(著作権者)のものであることを認め深く尊重しており、侵害する気は一切ございません。
万が一、著作権などの侵害を感じられた場合、また質問やお気付きの点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下記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へご連絡ください。
Email:obb701@gmail.com
dissociative 在 Inside YouTube's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Communit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Soon after Wyn took the exam, her therapist diagnosed her with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formerly called 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