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沉默之地:加拿大「印地安住宿學校」的百年種族滅絕》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541094
#新疆自治區既視感
「加拿大歷史中最陰暗的一頁...轉型正義的一天是否可能到來?」5月底加拿大卑詩省爆發一所廢棄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地底下,開挖出215具兒童遺骸,最小年紀的兒童僅有3歲,令國內外震驚。
這所隸屬於天主教會的印地安寄宿學校建於1890年,專門提供給蘇斯瓦族兒童就讀。1920年代開始,加拿大政府實施「強制上學法」,原住民兒童就強制從父母親身邊被帶走,集體住校,美其名是要學習新文化,實則剝奪孩童接觸母語和原生文化的機會,來達成控制與統治目的。
加拿大政府針對原住民兒童強制就學政策一直實施到1996年,長達百年之久,許多倖存者都仍在世。這起事件,在在迫使加拿大政府再次面對過去暗不見光的殖民統治歷史,教宗也對此發表談話。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兒童骨骸?他們如何死亡?生前受到如何對待?這起事件是否只是殖民統治的個案?難道天主教會不用負責嗎?都將在本集整理爬梳。
5月27日,加拿大各家媒體紛紛報導,一個蘇斯瓦族權益團體Tk’emlúps te Secwépemc Nation指出,在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地底下發現了215具兒童遺骸。此事一出,不僅震驚加拿大本地,包括美國、澳洲等國家,也都再次讓人想起過去不正義的原住民族殖民統治政策。
這所學校,原本是在1890至1969間由天主教無玷聖母獻主會所經營,其後由聯邦政府接管,並在1978年關閉。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從1920年開始配合政府政策,強制將蘇斯瓦族兒童帶離家園接受教育。它也曾是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學校,在1950年代註冊人數高達500人。
Tk’emlúps te Secwépemc表示,他們透過雷達發現這群埋在地底下的兒童遺骸。但這可能還不是全部。根據許多資料所拼湊出的狀況,這所學校過去曾有大量失蹤的學童,至今仍下落不明,到目前為止,僅能辨識出骨骸中有51人,喪命於1919至1964年間。
類似的「印地安寄宿學校」,在全加拿大還有很多。根據紀錄,約有三成的原住民兒童──也就是15萬人──曾就讀過這類專門開給印地安兒童的學校。並且,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的死亡案例並非個案,根據多方資料顯示,在「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系統」(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實行的百年間,約有4至6千名兒童在學期間失蹤或死亡。
對近代帝國主義或殖民歷史熟悉的人而言,這項政策顯而易見地目的之一,就是要進行同化教育。孩童被帶離原生家庭,在寄宿學校內不被允許說母語、信仰原生宗教、了解原生文化等,用意當然也是在破壞文化、控制民族。從今日的觀點而言,早就構成嚴重的文化種族滅絕政策。有些學校甚至會特意建在離部落遙遠之處,讓父母們難以探視。
然而在「文化清洗」的目的下,其所施行的實質手段,更有許多建立在將「原住民」排除在「人」的應有對待上,比方說完全非人道的校園環境。這些學校因為天高皇帝遠,政府也不太管,孩童的父母也無法就近確保教育品質,學校內常出現有大量的強迫勞動、虐待、性侵、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根據2008年,加拿大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簡稱TRC)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大多這些學生被送到寄宿學校後,掛羊頭買狗肉的狀況非常多,有多數證言表示孩童並非在學校接受教育,而是接受大規模的勞動剝削。研究者也發現,多數寄宿學校附近都有大型墓地,在許多口述訪談中有提到自己的親人或同學死後遭掩埋。理由大多是衛生環境不佳導致流行病肆虐、而有大規模死亡案例;除此之外也有孩童遭虐待致死、也有性侵的問題。更曾發生過不堪虐待、性侵逃跑而死亡的兒童,會被集體掩埋等情事發生。
這些原住民兒童死亡的悲劇,是否只是系統中的一小塊缺失?對於倖存者而言,寄宿學校美其名是要讓原住民能融入主流社群,但實際上百年過去,原住民族依然無法融入白人社會。
與許多有原住民的國家一樣,即便到了今日,長期的社會歧視依然很深,這群被原生和外來文化都排除的孩童在長大後,既無法回到原鄉生活,也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可以說是一整個世代的印地安族群被集體毀滅。也有研究指出,這些孩童長大之後許多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再次惡性循環,更加強了印地安社群的貧窮複製、酗酒、自殺率高等社會問題。
事件後續補充:相關遺址的開挖,6月24日加拿大又在薩斯克其萬省(Saskatchewan)的原住民寄宿學校遺址,找到751個無名墳塚,創下截至目前為止數量最多的挖掘紀錄。被埋葬者的真實身分還有待調查確認,之中也被懷疑可能還包括成人的屍骨。加拿大近期一系列的原民學校歷史問題、種族滅絕的黑暗過去,調查與轉型正義工程仍在持續進行中。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的網紅蔡文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實物銀行」可考慮擴大扶助對象;與賣場合作可減輕人力負擔。 為扶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勢家庭其基本生活需求,市府結合各寺廟與慈善機構共同成立「實物銀行」供弱勢家庭領取。目前嘉義市的「實物銀行」有2處,分別位於東區兒童館及西區番社公園社福中心。提供的實物有食品類:米、麵、乾糧、奶粉、罐頭;生活用品類:成...
「1919 教會」的推薦目錄:
1919 教會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嗎?【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聖經》中文翻譯大不同】
#本日冷知識1566
大家好,我是Mr Holiday。
.
說到英文名字John跟Paul,如果要大家翻譯成中文,大家會怎麼翻譯呢?很多人應該會說是「約翰」跟「保羅」吧?
但是啊,曾在1978年到2005年擔任天主教教宗的John Paul II,新聞媒體卻是稱他為「若望保祿二世」。
奇怪,怎麼都是John跟Paul,會有這兩種不同的翻譯?🤔
.
簡單來說,天主教跟基督教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採取比較不一樣的方法:
📌天主教使用《聖經》思高本(Studium Biblicum Version),主要由希伯來文及希臘文翻譯而來。
📌基督教(新教)使用《聖經》和合本(Chinese Union Version),主要由英文翻譯而來。
.
📖思高本是由1945年在北京所創立的思高聖經學會翻譯和注釋,這個學會是由天主教方濟會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在北京輔仁大學的宿舍內創立的。1948年聖經學會遷到香港繼續翻譯工作。 1954年聖經學會完成《舊約》翻譯,1956年到1960年再從事《新約》翻譯。
.
📖和合本源自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白話文)、淺文理(淺文言)、深文理(文言文)譯本。官話的版本則在1906年完成《新約》, 1919年完成《舊約》。官話版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隨著時代變遷,在1983年和合本進行了修訂,讓文本更貼近現代文意、並修正錯譯。
.
其他的例子還有:
英文 - 天主教翻譯 - 新教翻譯
Joseph - 若瑟 - 約瑟
Maria - 瑪利亞 - 馬利亞
Moses - 梅瑟 - 摩西
David - 達味 - 大衛
Peter - 伯多祿 - 彼得
Simon - 西滿 - 西門
Jacob - 雅各伯 - 雅各
.
因為中文是表義文字,所以翻譯的時候,就算音是一樣的,但是選字可能就有所不同,加上原文翻譯的語言也有不同,自然中文翻譯的差別也會有所不同。
.
其實廣義基督宗教還有另外一支「東方正教」,他們的中文翻譯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台灣可能比較少人接觸,所以這裡就不在深入說明了。
.
翻譯真的是門大學問,所以學習外語還是很重要的,在有異議的時候,還需要回去翻原始文本,才可以澄清。
.
我們下次見!
[Mr Holiday]
#Bible #ChineseUnionVersion #StudiumBiblicumVersion #DailyCold #MrHoliday #聖經 #思高本 #和合本
參考資料:
1. Wikipedia: 聖經思高本
2. Wikipedia: 聖經漢語譯本用語對照表
3. Wikipedia: 和合本聖經
圖片來源:
Photo by Kiwihug on Unsplash
1919 教會 在 胡小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神~牧師平安歸來!上帝的勇士們⋯有你們真好🥰今年又特別冷,若不是出於愛⋯
「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
約翰壹書 4:19 CNV
「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已經明白了,而且相信了。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
約翰壹書 4:16 CNV
「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給人,又捨己身被人焚燒,卻沒有愛,對我仍然毫無益處。」
哥林多前書 13:3 CNV
#1919愛走動
#IM行動教會
#救助急難家庭
1919 教會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實物銀行」可考慮擴大扶助對象;與賣場合作可減輕人力負擔。
為扶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勢家庭其基本生活需求,市府結合各寺廟與慈善機構共同成立「實物銀行」供弱勢家庭領取。目前嘉義市的「實物銀行」有2處,分別位於東區兒童館及西區番社公園社福中心。提供的實物有食品類:米、麵、乾糧、奶粉、罐頭;生活用品類:成人與嬰兒尿布、毛巾、毛毯等,以點券每月1千點(1千元)來換取實物。社會處長表示,未來將再增設5處社區型的「實物銀行」供弱勢家庭就近領取。目前有108位鄉親申請領取,有需要者可以跟當地里長或社會處洽詢。長老教會東門教會在2018年初也成立民間「1919食物銀行」,扶助約40戶弱勢家庭。
文旭建議社會處長,應做效益評估,若「實物銀行」的量能足夠,可考慮擴大扶助對象,也將低收入戶納入(約1,453戶)。發放的方式可以和「全聯」、「嘉樂福」合作,用點券就近領取生活物資,如此可減少領取者舟車勞頓和減輕社工員按戶配送的負擔。
1919 教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四年前開始上載的第一輯-更新版)卡薩羅馬堡壘主人亨利.米爾.柏拉特男爵(Sir Henry Mill Pellatt)於1859年出生, 17歲畢業於加拿大的阿波爾學院,隨後便進入了家族經營的柏拉特股票經紀公司工作. 1882年愛迪生發明了蒸氣發電機,機敏的亨利查覺到透過電力可以獲得龐大的利潤,於視訊樹成立了多倫多電力公司. 1889年亨利成功地獲得了獨家為多倫多提供30年電力的合約. 同時又斥資鉅額投資橫貫加拿大全國的太平洋鐵路, 大量購買加拿大東北的地產公司股票,短短幾年間投資獲利高達當時的400萬加幣. 1902年在尼加拉瀑布興建了加拿大第一座水力發電廠. 此舉讓亨利成為了加拿大金融界的當紅炸子雞. 其實亨利的發跡不僅僅只依靠他敏銳的膽識以及魄力,更是依靠在軍界的人脈, 亨利一生效忠於英國皇室,在學生時期即加入了女王步兵團. 1905年,亨利獲得英王愛德華七世冊封男爵頭銜,表彰他為加拿大軍界的服務以及為加拿大電力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亨利男爵生性浪漫,為了讓行動不方便的妻子瑪麗可以欣賞美麗的歐洲建築,便請到最好的設計師使用最好的建材來修建一棟歐洲古典城堡樣式的房子, 以此做為送給愛妻的禮物. 1909由加拿大建築師E.J利諾斯繪製藍圖 開始興建他畢生的夢想, 在一個可以俯瞰多倫多市區的地方蓋一座中世紀風格的城堡. 卡薩羅馬是北美最大的私人住宅,主體是三層樓的中世紀城堡,主廳高達60英尺是整個古堡的焦點, 城堡內共有98個房間一部電梯等等整體設計追求英格蘭風格. 溫室花圃地面的大理石進口於義大利.花圃內還安裝了在當時十分罕見的蒸氣水管,以保持室內溫度. 其中也有一套客人房間採中國風設計裏頭收藏著亨利的東方骨董整個古堡內有如博物館美輪美奐,卡薩羅馬的美麗是絕對令人讚賞的,但令人更印象深刻的則是古堡主人戲劇般大起大落的人生.亨利夫婦樂善好施,資助女王步兵團 維多利亞護士團 以及多倫多天主教會,夫人瑪麗出任加拿大童子軍首任軍長並於1919年在卡薩羅馬家中獲得童子軍最高榮譽-銀魚獎章.亨利男爵以及他的夫人在城堡中度過了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亨利投資的大量房地慘因為戰爭貶值,戰後經濟暴跌使他的股票變的一文不值.一連串的巨變使得亨利只能開始變賣家產. 1923年亨利為了不要失去爵士封號,同意銀行拍賣他位於卡薩羅馬家中的收藏骨董以及藝術品,5天的瘋狂拍賣,在這場被稱為世紀大削價的拍賣中,一座價值1500美元的野牛銅像只賣出50美元,總共拍賣獲得14萬元還不及當初亨利投資於這些藝術品的十分之一. 據說那天是亨利一生中最難過的一天. 亨利爵士一家黯然離開卡薩羅馬 一年之後他的夫人便去世了. 1937年同濟會俱樂部把卡薩羅馬租下並發展成一個旅遊勝地. 這棟美輪美奐的城堡因為亨利男爵的故事更增添了許多色彩.
1919 教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1919 教會 在 CCRA1919基督教救助協會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成立於1998年,由孫越擔任創會及榮譽理事長,致力於「重大災難救助」及「社區服務」,透過結合全台教會,建立1919社區服務網絡,於重大災難救助、弱勢家庭兒童課後 ... ... <看更多>
1919 教會 在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首頁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從2002年起,開始在全台教會建構「1919社服救助網絡」。鼓勵全台認同本會社服理念的教會,成立「1919服務中心」,並由本會向企業與社會大眾募款,提供服務中心志工培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