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式小菜
韓式的泡菜與涼拌菜非常經典
常常可以在拌飯 套餐中看到
而小菜也是韓式烤肉中
極為重要的配角
香氣濃郁 油脂四溢的烤肉
美味好吃
但也需要爽口的配菜來解膩
這也是昨天拌麵搭配的由來
中秋烤肉如果想多吃一些
那小菜一定是必備的
時間:1小時
份數:可約4人搭配烤肉
➖➖➖➖➖➖➖➖➖➖➖➖
涼拌海帶芽
材料:
乾海帶芽25克
小黃瓜25克
洋蔥絲15克
糖4大匙
醋4大匙
麻油1大匙
做法:
1.乾海帶芽25克 泡水30秒後瀝乾
2.加入所有材料拌勻
3.冷藏醃製備用
➖➖➖➖➖➖➖➖➖➖➖➖
涼拌小黃瓜
材料:
小黃瓜3支
鹽巴1茶匙
(醃料)
蒜末5克
辣椒粉1大匙
糖2茶匙
麻油1茶匙
鹽巴1茶匙
魚露2茶匙
做法:
1.小黃瓜切段
2.加入鹽巴抓勻醃製15分鐘
3.洗去鹽分 擠乾水分
4.加入醃料拌勻備用
➖➖➖➖➖➖➖➖➖➖➖➖
涼拌豆芽
材料:
豆芽180克
蒜末10克
辣椒粉1茶匙
醬油1大匙
麻油2茶匙
糖1茶匙
洋蔥20克
做法:
1.豆芽燙3分鐘 撈出沖涼
2.加入所有材料拌勻醃製
完成
#美食 #烹飪 #韓式 #烤肉 #小菜
魚露由來 在 My Playground 古家私房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荃灣商場貼地價歎泰菜
在香港食泰菜,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九龍城,皆因那裏泰菜食肆林立,而且大部分都是由真 · 泰國人主理,感覺會較正宗!但相對亦因為沒有地鐵接軌,交通較為不便,未必可以常常去到品嚐。而在這個雲集國際美食的大都會,其實去到邊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菜系,就像筆者和一班朋友最近去到荃灣愉景新城覓食,發現了一間新近開幕的泰國菜,喜歡冒險的為食團當然第一時間入去一試。
店內裝潢雖不算美輪美奐,更談不上泰有特色帶點冰室的格局,但勝在佔地面積頗大,空間感強,在內用餐坐得舒適自在。餐牌內覆蓋甚廣,由前菜沙律到主菜甜品一應俱全,而據店員透露這店是由來自泰北的廚師主理,主打泰國東北菜,味道跟一般來自曼谷的泰菜有著少許分別。
先點來開胃的泰式木瓜鮮蝦沙律,以爽脆的青木瓜絲配上彈牙鮮蝦,撈上以辣椒、香茅、南薑、青檸和魚露打造的秘調泰式酸辣沙律汁,口感豐富辣勁頗強,清新中帶刺激開胃,為整餐打開了序幕。
泰式生蝦刺身,蝦身隻頭算大份量也不少,足有8隻之多,入口爽彈中帶膠質,唯可能因處理方法令鮮味有所流失,但配上蒜片和泰式生蝦酸辣醬汁還是風味滿滿的。
泰式炸蝦餅,以蝦膠蘸上麵包糠炸成金黃色,厚厚圓形的蝦餅切成兩半,熱烘烘的入口外脆內彈牙,啖啖肉油而不膩,鮮味而香口,越吃越過癮。
試完冷盤小食,來一鍋泰菜必喝的冬陰雞湯,這店的冬陰功單看賣相以為較清淡,因湯汁清澈沒有紅噹噹的紅油,但原來味道仍是很有酸香,辣度則不算太強。用料方面還算豐富,菇菌車厘茄和雞肉堆得滿滿的,入口充滿著南薑、檸檬葉和香茅混合而成的泰式風味,開胃醒神,雖然跟平時飲到的冬陰功有著一點點的分別,也不知道這是否屬於泰北的特色,但仍是令人懷念起香港人的另一個家鄉「曼谷」。
Thai 2.0 秘制滷水豬手,以前印像中滷水豬手一向都感覺是屬於中式菜系的撚手出品,但自從在曼谷試過一間米芝蓮推介的地道豬手專賣小店後,完全顛覆了筆者的認知,見到餐牌內一樣有泰式滷水豬手供應,還只是索價$108一隻,當然要點來一試。端上來時已去骨起肉,份量十足,豬手煮得外軟腍內鬆嫩,而且煮得入味亦不覺肥膩,骨膠原滿滿,搭上爽口的鹹酸菜,添上清爽更顯滋味,算是做得不錯。
泰式青檸酸辣炸盲鰽,原條盲鰽煎炸至金黃香脆,再淋上以青檸辣椒香料調較而成的泰式酸辣汁,肉質嫩中有脆,味道酸香辣度不強,帶點中式糖醋魚的影子,醒胃惹味。
泰式鮮蝦炒金邊粉,橙紅色的賣相十分亮麗令人食指大動;金邊粉炒得偏濕潤味道亦偏甜,感覺較貼近泰國人的口味。用料方面則一點也不馬虎,大蝦、芽菜、蛋絲、青蔥均見蹤影,伴碟還有青檸、花生和辣椒碎,份量頗多口感豐盛。
食完主菜,當然來一客泰菜必食的芒果椰汁糯米飯,每次去到泰國必會大吃特吃,奈何現時疫情關係未能外遊,唯有在地先味遊一下。這店的芒果鮮香甜美,配上軟糯的糯米飯和微鹹清香的椰漿,各自配合下成就出應有的滋味,足以暫時望梅止渴。
整餐出品雖不算十分突出,但其實整體質素還算可以,加上環境舒適,定價卻頗為貼地,冰室平民價享用泰國美食,實算抵食,不妨一試。
#荃灣
#愉景新城
#泰國菜
#炸蝦餅
#芒果糯米飯
#貼地
#古家私房菜
#instagood #like4like #followme #follow #instalike #food #likeforlike #tagsforlikes #igers #follow4follow #foodporn #yummy #lifestyle #instafood #followback #foodiesofinstagram #foodie #hkfoodblogger #lovefood #yummy #hkkol #hkblogger #hkinfluencer
魚露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粥店的潮汕,更難想像一個沒有生醃的粥店。
潮汕生醃是用薑蔥蒜末、鹽、醋、醬汁調出來的腌料和海鮮完美碰撞。這醬汁包括了酒、香菜、辣椒、香油、魚露和醬油等。酒的話有人說以白蘭地最佳,我用的則是花雕。
生醃螃蟹的傳統由來已久。宋人高似孫的《蟹略》裡就記載了「蟹生」。而宋代的蟹生的做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用酒或酒釀醃漬半天,叫「酒潑蟹生」;一種則是拌上作料即刻開吃,叫「洗手蟹」。之所以叫洗手蟹,在宋人傅肱所著《蟹譜》中寫道:「盥手畢,即可食,目為『洗手蟹』。」也就是這邊客人入座,剛剛洗過手,那邊廂,蟹已經備好上桌了。在《東京夢華錄》中,還記載了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以橙肉泥與醋作為主要調味料的「橙醋洗手蟹」。不過,這種飲食風格大約在明清時在大多地方都消失,只在潮汕與滬上寧波等地區還頑強地存在。
浙江寧波的紅膏嗆蟹是生醃梭子蟹。紅膏嗆蟹的由來,是因為寧波等地地處沿海,漁貨豐富。到了海蟹肥美的秋冬季,由於那時的冷藏保鮮技術不發達,便用鹽和白酒醃製螃蟹。這種做法流傳開來之後,人們發現帶膏的雌蟹最為美味,並且無需再烹飪,醃製充足後即可生食,久而久之便誕生了這道經典寧波菜餚紅膏嗆蟹。紅膏嗆蟹在醃製的過程中,一方面鹽分的滲入蟹肉,另一方面蟹本身的水分也釋出,因而造就了其緊實且富有彈性的口感。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潮汕地區的海鮮種類更多。而在醃漬方法上來說,則是江浙的方法比較温婉,醃漬時間較長,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月,並且講究一個「醉」字;潮汕的醃漬方式則就生猛了許多,其生醃的「生」這個字,指的不只是生食,也是指醃的時候越新鮮越好,而且不是說醃得越久越入味,而是要把握醃得恰到好處,趁鮮而食。
潮汕生醃海鮮的種類一般有三點蟹、蝦、蠔、蝦蛄、薄殼(海瓜子)、血蚶、蜆,還有江浙人稱為蟛蜞的小米蟹等。
生醃海鮮的靈魂在於前面提到的生醃醬汁,而且一定要先清洗乾淨殺菌。我做的這兩隻是濱江市場買的處女蟳。買回家後先讓牠們在加了蔥薑花椒高度白酒的飽和濃鹽水中約四小時,洗淨後再泡在高粱裡殺菌30分鐘,然後泡入調好的醬汁醃24小時。
此外,生腌海鮮的正確吃法是做為「飯後甜點」。這是因為牠們非常地鮮甜因先吃的話口中再吃別的東西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了。也因此,生醃海鮮又被稱為 「毒藥」,吃了吃後欲罷不能,如同上癮。
#潮汕生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