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決定 高雄重開機】
一年前,高雄人勇敢站出來,寫下臺灣第一次直轄市罷免成功的紀錄。陳其邁市長上任後以「兩年拚四年」為己任,帶領市政重開機。在一切市政逐漸步上軌道之時,武漢肺炎捲土重來,殺的許多城市措手不及,每天確診及死亡人數更是讓許多朋友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沒有過多的拍桌咆嘯,沒有可能造成恐慌的宣示封城,更無帶頭與中央對抗。他以公衛的專業,以及中央地方的歷練,要求各局處抽絲剝繭找出所有感染源及匡列所有可能接觸者,讓高雄逐漸防堵疫情。市長甚至發揮「 #同島一命」精神,要大家團結抗疫,共同度過難關。這些作為都讓高雄市民更肯定去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充實整備醫療及防疫量能_避免院內感染果斷清零
面對疫情嚴峻,第一線的醫療量能顯得十分重要。陳其邁市長積極盤點及充實醫療量能,包含集中檢疫所、社區篩檢站、防疫旅館、專責病房等。以社區篩檢站及防疫旅館為例,社區篩檢站從五月23處醫院採檢站,到月底預計擴充總數達43處;防疫旅館在五月初為3351間,五月底就增加到4530間。這些都是讓高雄市倘若疫情劇升時,能夠擁有充分面對的後勤能力。
而當接獲確診者為醫院工作人員時,市府立即啟動「清零專案」,並邀集3名醫療及感染控制專家組成專家小組,進行擴大疫調、採檢、清空、消毒等緊急防疫工作。陳其邁市長更指示天亮前要完成,確保所有醫護人員及住院病患安全。此果斷作為,僅再多發現一名確診,並未形成院內感染。
#紮實列冊疫苗施打順序_迅速完成疫苗接種
在世界各國都在搶疫苗之下,這樣稀缺的物資分配及運用就成為重要大事。為了確保醫療量能,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應優先接種,然而看似簡單的指令卻有繁瑣的過程,誰該打、該去哪裡打、如何快速打完都是該謹慎考量。
市府事先針對高危險群,依照證照或公會等相關資料進行造冊,將施打對象、時間、地點如同課表般排定,在通知成功後相關人等即可前往指定地點施打,同時避免排隊群聚,如此安排才能短短三天施打完第二批2.1萬劑疫苗,市府仍不斷精進,設置大型接種站,讓第三批將近2.9萬劑疫苗同樣三天就施打完畢,在在顯示市府針對細節均有所準備,才可發揮施打效率。
高危險群優先施打疫苗就如同未來全民接種的前哨站,除了人與時間地點如何安排外,疫苗的分配、運送、廢料處理以及施打後狀況追蹤,這些亦是需要細心謹慎安排,從中更可以看到一個首長對於城市治理的統整及基本功夫。
#鐵腕政策_嚴格執法絕不寬待
在緊要關頭下,需要所有人共同防疫才可守護家園。但常有民眾抱持姑且一試的心態,往往成為防疫破口。陳其邁市長將防疫視同作戰,面對違規堅定執法,包含針對違規營業業者直接斷水斷電,不給予寬限期;外出不戴口罩直接開罰,第一天就查獲633件;針對疫調不老實者,直接祭出30萬元重罰;同時宣布「不戴口罩垃圾車拒收垃圾」、「禁止非同住者室內非必要社交」,這些動作看似鐵腕無情,卻也是面對疫情嚴峻應有的態度。
#暖心政策_看見平時被社會忽略的人們
做工辛苦的勞工、遠赴重洋來到臺灣的漁工、在街頭上的街友,這些人們跟我們一樣生活在於這塊城市,卻常常被社會所忽略。陳其邁市長看見他們,在前鎮漁港興建衛廁設備讓漁工可以安心盥洗;在餐廳不能內用之下,體諒無固定用餐的人員飲食,放寬限制條件,並請大家別拍照檢舉;甚至規劃三處住宿旅社,短期安置街友,除了減少群聚,也避免承受外界過度恐慌的眼光及驅趕。
#疫情與水情雙重挑戰
不只面對疫情,臺灣也正面臨近年來最大旱象,水變成極為珍貴資源,各地政府也紛紛與中央努力合作找出水源。市府針對淨水廠增加深水井抽水量及伏流水供水量,將濁口溪重新施作分流設施,使其原水導入下游高屏堰,也陸續開鑿32口抗旱井,這些作為都讓高雄市能在5月29日從水情橙燈轉為黃燈,成為台灣首個水情反轉城市。
#若無疫情攪局_高雄即將百花盛開
在高雄轉型之際,陳其邁市長不斷爭取相關軟硬體經費及活動,除了爭取到2021國慶煙火,2022的臺灣燈會及臺灣設計展都將在高雄舉行;硬體方面,市長上任後力促環狀輕軌二階復工,並與中央合作建設南部科技廊帶,包含橋頭科學園區、循環技術及材料專區等。同時延續亞洲新灣區政策,開發5G AIoT創新園區,打造高雄港土地活化的亞灣2.0等,這些都是對於高雄產業發展與轉型,以及城市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更有意讓國際看見高雄。
今年適逢打狗更名高雄百年之際,回顧過去高雄,自日本統治時期即作為工業城市治理,後來高雄承擔起重工業與基礎工業的重任,扛下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關鍵。然而過去長期重北輕南,資源分配不均下,使高雄面臨國際經濟整合趨勢下,受到嚴重的衝擊。
這樣大環境因素及長期資源分配不均下,有人以「又老又窮」來指責,羞辱高雄,再以「發大財」魅惑高雄,卻針對二階輕軌是否復工搖擺不定、連「愛情摩天輪」都無法實現。面對疫情與水情攪局,更考驗首長的危機能力,陳其邁市長在專業判斷下,無論防疫、水情、建設等等都持續穩紮穩打前進。
市政建設不只需要相當大的遠見與魄力,更需要有對城市的縝密規劃來奠基。高雄人有不服輸的精神,勇敢的一年投三次,投出正確的選擇,不只為臺灣民主歷史寫下新頁,更讓高雄轉型走回正軌。
-----------
用真心,作正事💪
📱LINE:https://lin.ee/C6Zjgnx
🧑💻IG:https://www.instagram.com/2014_chikoyan/
👉👉歡迎按讚、留言加分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輕軌大南環路段在通車以來,凱旋路沿線有將近三公里的交通號誌,時常導致路人混淆,不少人反映會搞錯燈號,因此違規右轉被檢舉。根據市議員統計,這個路段在1月到3月期間,開出120張罰單。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543 ...
高雄輕軌違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G新應用! AI演算智慧防災、防空汙打造智慧城市
劉俐均 廖廣賓
2021年4月18日·TVBS
隨著5G開台,技術應用已經越來越廣,現在許多城市也都開始規劃智慧城市的藍圖,像是在防汛、防災、防空汙、以及學校食安上,都能使用AI大數據來演算,另外在高雄,也有5GAIoT大聯盟,將新灣區打造成為台灣最大的5GAIoT產業聚落,成為新南向的重點基地。
暴雨狂襲、道路、低窪地區,成為淹水重災區,災害應變中心要掌控救災目標、派遣人員修復,過往只能靠通報、靠人力現場查驗,現在高雄市透過智慧防汛系統,在市區裡設置60支路面淹水感知器,更快速、準確的掌握災情,做好防災措施。
高雄市水利局防洪科股長王大維:「我在下水道已經知道開始積了,我就判斷我未來的區域排水路面,或者我的滯洪池、已經開始積水淹水的狀態。」
警鈴作響,通報指揮中心有意外發生,接著再交接到救護人員手上,過平板進入行動派遣系統,接收資訊,派遣分隊。
同一時間,醫院也從管理系統上獲取傷患訊息,讓整個救護零時差,救援速度加快,全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正一步步地建置雛型,大量資料快速傳輸低延遲的各種智慧應用,就連未來的職員訓練,也能靠VR技術深入其境訓練。
科技公司3D美術設計何秉諺:「他可以應用在員工前期訓練,然後他們就是有模擬一些錯誤的示範,讓員工知道說這樣子做是錯誤的。」
要打造成智慧城市企圖心還包括,高雄5GAIoT國際大聯盟成軍,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電競館展覽館到軟體園區,讓高雄新灣區成為新南向的重點基地。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這樣的一個灣區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他有輕軌的經過,他有很多的這種需要用5G應用的場域,高雄就是後發先制的條件裡面,就是要先選對我們要做5G的事情。5G就有很多智慧應用,在談5G之前還有更多的基礎建設。」
規劃600公頃的區域,成為全台最大的5GAIoT產業聚落,更一路延伸到高雄加工出口區。
記者劉俐均:「已經有55年歷史的高雄加工出口區,隨著5G的開台,製造產業也要跟著升級成為智慧製造的產線,可以看到現在在加工出口區裡,前瞻產辦大樓如火如茶的興建當中,等到完工之後5G布建完成,舊的廠房也會逐步更新。」
經濟部加工處高雄分處長吳大川:「目前我們大概有5家廠商,要進駐這邊做生產製造。」
電信業者加快布建5G基礎設備,加工出口區從傳統產業進入到5G產業,將導入新興技術應用AIoT、5G廠商進入,這些都是納入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
經濟部加工處高雄分處長吳大川:「園區本來在做一些科技產業的廠商,再升級為智慧製造的一個關燈工廠,也代表我們整個亞洲新灣區,5GAIoT裡面最基礎的這個製造業,升級成為5GAIoT的一個產業。」
電信業者總經理王清全:「當這些5GAIoT的企業專網如果建設完成之後,那在智慧製造的部份,智慧製造的自動化之外,還有一些廠區的智慧巡檢,這一部分都是我們5GAIoT的一個強項。」
台灣邁入5G新紀元,智慧城市加快腳步,從以往費時又費力資料建檔,轉換成為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也能套用在食安監控上。
新北市衛生局人員:「食安監控中心接受到開陽白菜的部分是異常的請立即做矯正。」
2020年新北市衛生局設立食安監測平台,從原本只有稽查人員定期到各個團膳廚房、自立廚房做稽查,現在有了智慧物聯網技術,每天都能監控食物溫度,確保安全無虞,預防食安中毒。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自動的一個溫度計讓他們插在上面,就自動告訴他說,這個已經達到熟的標準,然後他還同時上傳,我們做了以後發現真的非常非常棒,我們食物中毒的這個通報,降低的83%。」
不只即時監測發揮救援效用,新北市架設全災型應變指揮決策系統,利用AI大數據演算還能夠預警防災,遇到致災型豪雨,或是颱風的災害應變,透過AI大數據在36小時之前,就能算出可能淹水的位置、高度,同時,土石流、停電,也能提前六小時預知可能受影響的範圍。
新北市消防局資通管考科科長羅凱文:「用AI人工智慧去推演出來說,未來六小時內,有哪一些的里他會停電,他停電的戶數是高達50%,或高達75%以上,那我們可以EOC即時去通知。」
這樣的智慧科技城市,對抗空汙也有效。
記者劉俐均:「要監控台中市的空氣品質,不再只是靠人力來抓違規,像這樣的監控儀器目前一共有50多支,等到全部架設完成之後,就能檢視全市兩千多支的煙囪,利用AI智慧學習,判讀煙囪影像是否有排放異常的狀況,而這些數據也能即時傳送回到環保局。」
台中市環保局局長陳宏益:「這個時間點煙不應該是黑色的,電腦會去學習這一個位子的煙,正常就應該是什麼樣子。」
設立微型感測器、監控儀器,透過電腦運算,以及用高解析度畫質監控儀器,將工業區的空氣品質一覽無遺,有任何異常,資料就會傳送到智慧監控平台。
台中市環保局局長陳宏益:「以後台中市不是只要有100個高效能的攝影機,在我們的環境裡面,每一個鏡頭大概負責5平方公里,現在我們有搭配無人機,我們一發現煙囪異常,我的無人機自己就飛過去了。」
以往監測空氣品質,都得要人員到場手動操作勘驗,才能揪出危害,但如今透過智慧監控,就讓空汙無所遁形,從2016年的22.5微克降低到2020年的15.4微克,這些都歸功於科技數位的創新。
台中市資訊中心主任黃惠敏:「他(5G)能夠連結的一些網路設備會比較多,所以未來一些物聯網感測的相關應用,也會相對比較多,那也因為他頻寬比較大,所以目前大概看到比較多的應用,大家都往影像方向去走。」
不久的未來,當5G建置更成熟,智慧城市的規模也越來越完整,從工業產線市區的災害應變,再到民生醫療娛樂,深入到市民生活所需,這是科技進步,也是智慧城市演化腳步,智能的生活將會無處不在。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5g%E6%96%B0%E6%87%89%E7%94%A8-ai%E6%BC%94%E7%AE%97%E6%99%BA%E6%85%A7%E9%98%B2%E7%81%BD-%E9%98%B2%E7%A9%BA%E6%B1%99%E6%89%93%E9%80%A0%E6%99%BA%E6%85%A7%E5%9F%8E%E5%B8%82-123833697.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DovL20uZmFjZWJvb2suY29tLw&guce_referrer_sig=AQAAAIAJo6RyvAR-fbjyTvJiXDlKx1Y86j3IV8GomZbfHnPjfFfU3XKaZVCoJIVrXyzaZeTdmrHJbL14Kgej1_WzHugjoNsei24ErgEM2b9ri3nPuGjwlR3tL5ZkSBnNnshUIFKM7nE_UZEkLZu7_f4TikrHNrDUdT4RZc3m-tBK0J_q
高雄輕軌違規 在 高雄市議員鄭孟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交通部門業務質詢
#加速推動捷運黃線2022年前動工
阿洳在市長施政報告質詢的時候有要求市長承諾加緊腳步,讓捷運黃線能在2022年以前動工,但目前的進度看起來是嚴重落後,3月份才召開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因此阿洳詢問捷運局吳局長,目前捷運黃線的最新進度為何?後續還有什麼工作要做?並要求必須盡快跟上進度,履行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拚捷運黃線2022年前動工的承諾,盡快給高雄一個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
#改善輕軌路口交通事故
高雄輕軌二階大環南段自1月12日通車後,屢傳汽機車違規撞上輕軌列車,至今已經發生5起車禍,且從輕軌2015年通車到現在,也已發生26起事故,這幾起的意外事故大多是駕駛對路況不熟悉與誤判多時相號誌,才導致事故的發生。
雖然輕軌有導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但目前卻僅有4個路口配有該系統,預警效益有限,因此阿洳要求捷運局與交通局,應該檢討事故發生的原因,積極改善問題,並增加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尚未施工的輕軌二階路口都應該配置,而已經通車的部分應逐步增加。
只增加iRoadSafe並不夠,因為這只能降低輕軌列車與違規車輛碰撞的機會,應該從事故會發生的原因去改善,減少違規的車輛。多數肇事的駕駛都是因路況不熟悉而誤判多時相號誌,因此阿洳也要求通盤檢討沿線號誌,並設置輕軌通過的警示燈,即使未聽到輕軌列車即將通過的警示聲,也能從目測的達到警示效果。
#打造友善電動車環境
節能減碳是全球趨勢,中央也宣示要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行政院2017年12月提出「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目標示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電動車的發展逐漸成為主流,去年台灣的電動車掛牌數攻上6298輛,年增84%,高雄市電動汽車也快速成長目前已有832輛,統計去年12月單月就增加100多輛。
相較於電動車的使用逐年倍增,但電動車的使用環境並沒有跟著友善,停車格建置也是年年趨緩,盤點整個大高雄,有充電樁的停車位只有119格,充電樁妥善率不足、電動車充電車位遭占用、社區內安裝私人充電樁難度高,這都是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阿洳要求交通局:
1. 增加附有充電樁停車格的妥善率:盤點既有的公立停車場與新設的停車場,增加電動車停車格的停車空間。
2. 研擬充電樁停車格遭占用的問題:例如台北市目前實施電動車停車格的差別費率、設置智慧鎖辨識是否為電動車等方式改善充電樁停車格遭占用的問題。
3. 制定獎勵辦法與輔導辦法鼓勵公寓大廈設置充電樁:舊有社區裝設充電樁是目前難度最高的,沒有預留空間與管道,安全性、用電的收費、獨立電表等等,都是管理委員會不同意的原因,阿洳要求交通局與建管處應該積極合作,建立諮詢輔導團隊,協助公寓大廈設置充電設備,並研擬獎勵辦法,鼓勵舊有的公寓大廈設置充電樁。
#多元整合交通卡MeNGO
阿洳在市長施政報告與質詢時,有針對高雄的交通卡MeN GO進行質詢,但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詳細的與市長討論,為了讓更多開車或騎車的人,都能夠改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提升綠色運具使用率,阿洳藉由交通部門質詢時間,要求交通局張局長在捷運系統未完善之前,提高YouBike優惠,除了提升輔助運具合作對象、提高與學校合作之外,阿洳也要求交通局應該與台鐵談合作,讓MeN GO搭台鐵也能使用,讓使用者更加便利。
🖥質詢影片:待補#
#鄭孟洳
#高雄市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定期大會
高雄輕軌違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高雄輕軌大南環路段在通車以來,凱旋路沿線有將近三公里的交通號誌,時常導致路人混淆,不少人反映會搞錯燈號,因此違規右轉被檢舉。根據市議員統計,這個路段在1月到3月期間,開出120張罰單。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5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高雄輕軌違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雄輕軌通車5年以來,已發生26起車禍,大多是汽、機車違規轉彎撞上。輕軌沿線裝有4套智慧路口防撞警示系統,確實有效減少事故,交通局規劃再加裝50套,警示輕軌駕駛,也提醒用路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05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高雄輕軌違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雄輕軌列車今年第五度發生擦撞意外,昨天晚間列車行經凱旋三路與二聖路口時,疑似同向的白色客車沒等到號誌轉亮後直接左轉,撞上行經的列車,幸好無人受傷。不過駕駛除了面臨違規罰鍰,恐怕還得被求償輕軌的高額修車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077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