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 Taiwan【一窺大亨的私人美術館》鬧市中的平凡起家厝,擁半部台灣美術史】
你能想像台灣舊城區的一棟老宅裡,竟藏著半部台灣美術史?一字排開,從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到林玉山、陳進、郭雪湖,再到倪蔣懷、李梅樹與顏水龍等,盡是台灣日治時期名家畫作,其中六幅更是台北市指定一般古物。
他是商用車界一方霸主,將1947年創立的老店「順益行」發展為國內最有實力的企業,在全台擁有24個服務廠及兩間組裝廠,2019年營業額達新台幣346億;他同時也是位出名的藏家,四十多年蒐藏近四百幅台灣本土美術畫作,及超過1800件原住民族文物…⬇️⬇️⬇️
💡獨家觀點、隨時掌握!下載商周Plus:https://bwnet.pse.is/VGFG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專訪: 余友良副館長 匠心工藝百年傳承,「時光造藝」看見臺灣文創的美學源頭 臺灣工藝百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為因應生活所需,藉由手工製作實用器物開始;到日治時期整合在地特色工藝,以產業發展為目標,在產能及製作水準上都有大幅...
顏水龍原住民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黃土水
#齋主誠摯推薦此展覽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是齋主多年好友。這次 MoNTUE北師美術館 的展覽《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The Everlasting Bloom: Rediscovering Taiwanese Modern Art 》,展覽內容有他出的一份力。因此齋主便與他相約共同看展,但其實是他博學多聞,每每和他共同看展,都能從旁偷師許多知識。
這次《不朽的青春》,其展覽是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作品為基底,用不同於過往的角度重新思考台灣美術史。展場的主視覺,是現今藏於台北市立太平國小,由黃土水的雕塑的大理石雕《少女半身像》。這名少女出身富裕,身著華貴和服,肩披毛皮披肩,皮膚細嫩滑順。這是黃土水1920年,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的作品,有著濃厚的大正時代氛圍感受。
而主視覺中位居黃土水少女之後的景致,便是大名鼎鼎的畫家陳澄波,於1930年所作《東台灣臨海道路》。日本政府向來對於台灣東部之發展相當緩慢,並且曾多次與太魯閣族發生衝突與糾紛。此東台灣臨海道路,算得上是日本政府對於東部發展之重要建設,它打通了宜蘭到花蓮的交通便利性。而陳澄波作此畫,也稱得上是陳澄波對於日本政府的肯定。特別是,本作品特定選用的木框,風格近似於原住民圖騰,與東海岸風光相呼應。
《不朽的青春》,展品相當豐富,幾乎囊括了台灣美術史上的大人物,舉凡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黃土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陳植棋、楊三郎、陳清汾、劉啟祥、顏水龍、廖繼春、林克恭、李石樵、洪瑞麟、林之助、藍蔭鼎、陳澄波以及蕭如松,於本次展覽中皆有作品展出。並且輔以全新的史觀,用不同於過往的台灣美術史面相,重新解釋這些前輩藝術家。
能聚集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家,其實很不容易。因為自日本於二戰戰敗,國民黨政府來台時,其實國際政局是兵荒馬亂的。國民黨政府與日本政府甫交戰多年,對重新建立台灣秩序已是非常花費心思,哪裡還管各級單位收藏的藝術作品。甚至當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為了對抗共產中國,便以「正統中國」自居,許多台灣藝術家過往其實受到的是日本教育訓練,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所打壓,甚至以東洋膠彩仕女畫出名的陳進1949之後,無法以所習的方式繪圖,導致中年後的人生並不順遂。也因為國民黨政府的關係,許多畫作就這樣被擺在倉庫或學校,因為各類政治因素而無人問津。這次《不朽的青春》有許多展品,都是自塵封的博物館倉庫、私人倉庫甚至是學校倉庫中被發現,進行重新鑑定後寫入台灣美術史的出土新作。
展品豐富是一回事。此次展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絕對就是地下室的文獻展。文獻展將此次展出所有畫家的生年,以環狀方式譜寫於牆上,甫以影印的各類的報紙雜誌文章書信,重新構築日治時期的社會氛圍。許多藝術家與親友的書信影本,也被展示於此,補足了我們對前輩藝術家情感認識的不足。樓下文獻展看似單薄無聊,實則卻是於後方支撐著整個展覽的文本和背景,讓《不朽的青春》展覽更具不朽的意義及價值。
許久沒到訪如此有誠意的展覽,齋主誠摯推薦所有齋友都該去看看。
本展免門票,但請配合實名制至櫃台填寫表單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週一及國定例假日休館
部分展件將於展期中間更換
2020/10/17–2020/11/22 郭雪湖《萊園春色》
2020/11/24–2021/01/17 郭雪湖《秋江冷豔》
2020/10/17–2020/11/29 西鄉孤月《臺灣風景》呂基正《冰天雪地》 2020/12/01–2021/01/17 丸山晚霞《臺灣高山花卉圖》、呂基正《奇萊雪景》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定時導覽 每日14:00,不需事先報名
MEDIUM:
https://reurl.cc/3LZymj
#齋主談文化
顏水龍原住民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典藏新刊 |《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28期1月號上市!】
👀搶先看:http://bit.ly/2ZT0Kf7
🛒當期購買:http://bit.ly/35gQiz5
🔻本期專題:
🔹諸相非相,當代藝術裡的東方
在這個專題中,除了由筆者整理近年關於東方哲學(尤其是道與禪)與西方現代藝術關聯的研究成果,藝術史學者陳懷恩則從圖像學的角度,發掘「雨景」此一在東西方藝術史上有著截然不同表現的主題,同時邀請策展人與藝術史學者沈伯丞就其研究與認識,從形式、思想、本性三個面向,擇選了 #吳季璁、#王雅慧、#吳孟璋 三位台灣藝術家,作為東方美學當代性表現的說明。
🔹唯有記憶換不回,本土藝術作品的價值
#席德進 的水彩和 #林柏樑 的攝影,揭露了傳統廟宇飛簷的優雅線條以及民俗神聖空間裡的豔麗色彩與生動形象。#余承堯 的亂筆喪墨為傳統士大夫水墨注入了未曾有過的生命力,而 #劉國松 則在工具、技術、材料、構圖等面向,首次以現代性的思維探討書畫的可能。 #洪瑞麟 的礦工喚醒了山間深邃處勞動者的故事以及東北角廢墟的曾經,而 # 顏水龍則投影了台灣視覺設計及公共美學的最初,作品圖像中顯影著社會學及人類學的曾經。#悍圖社 藝術家們的作品,則映射著台灣在1990年代那看似解放卻又惶惑地走入全球經濟體系時的資本狂亂與政治狂想。也許,本土藝術就像是台灣的傳統小吃,儘管沒有米其林的華麗外觀,卻滲透著只有台灣人才能懷念的滋味。也許台灣藝術收藏者的經濟實力的確具備了「萬事皆可達」的條件,但共同情感與記憶才是本土藝術作品「唯有情無價」中無法交換的存在。
🔻HIGHLIGHT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關鍵一役聯合總監 #任天晉、#岳鴻飛 談「台北當代」的近期與未來
🔸幻夢顯影,時空冥想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X #孫松榮 對談錄
🔸#災難的靈視:直面天災的原住民當代藝術以及人禍的失序與共業
🔸 #2019秋拍 分析
顏水龍原住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專訪: 余友良副館長
匠心工藝百年傳承,「時光造藝」看見臺灣文創的美學源頭
臺灣工藝百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為因應生活所需,藉由手工製作實用器物開始;到日治時期整合在地特色工藝,以產業發展為目標,在產能及製作水準上都有大幅提升;同時,也由於「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先生(1903-1997)的研究推廣,提倡兼顧功能性與美觀設計,生產具有「生活工藝」美學概念的產品。這一路的發展,從時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看來,臺灣工藝自1940年代開始的奠基工程,可說是臺灣當代「文創產業」潮流的源頭。北投文物館即日起推出「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工藝源流與傳承」主題特展,將以臺灣日治時期到近代的工藝發展與演變為主軸,分別探討臺灣漆器、竹編與玻璃工藝的文化源流與技藝傳承,呈現出臺灣工藝發展的豐富樣貌。
日治時期在產業政策的主導下,引進技術也培育人才,確立了臺灣工藝在品質產能與技藝傳承的發展基礎。其中,臺灣前輩畫家顏水龍(1903-1997),不僅參與最早的臺灣工藝調查研究工作,更在戰後極力整合資源、成為賡續工藝發展的重要人物,為臺灣工藝留下了珍貴且龐大的資產,因此被尊稱為「臺灣工藝之父」。顏氏認為「將生活所需的器物,加入美的技巧」就能稱為工藝,並且倡導「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畢生致力於讓工藝美學走入常民生活中。除此之外,顏水龍更是一位實踐者,他深入研究各種工藝技法,時常手繪設計圖稿並請匠師依圖製作器物,在在展現他在工藝振興上知行合一的精神。
北投文物館「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工藝源流與傳承」特展,自即日起展出到9月16日。此次展區規劃以連結臺灣民生經濟、最具特色的三項工藝產業:漆器、竹編與玻璃為主題,展出從日治到當代的工藝創作,包含多位人間國寶:王清霜大師(漆藝)、李榮烈大師(籃胎漆器)、張憲平大師(竹籐編)的精彩作品,也將一次盡收眼底。同時,輔以常設展區之原住民族工藝典藏,結合漢文化傳統、日本、西洋技藝與南島文化等不同養分,形塑出今日臺灣工藝的內涵與價值,期望帶領民眾看見臺灣工藝的美學與傳承,以及堅守「技」與「藝」兩者缺一不可的工藝匠師之心。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覽名稱: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展出日期:2018年4月6日~2018年9月16日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周一休館)
展出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