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歷過的更辛苦,你遇到的算什麼?」
「有什麼好難過這麼久?」
「你就是太無聊、沒煩惱,才會搞憂鬱!」
「有時間哭代表你不夠忙,累一點的話,事情都處理不完了,哪還有時間去想自己感受好不好?心情好不好?」
不曉得各位是否曾聽聞這樣的質疑?
#重視內在情緒無關抗壓性
#面對那些質疑憂鬱者的聲音
當你終於不再逃避內在,下定決心去重視心理狀態、想好好覺察情緒,身邊是否曾有聲音說你是「心太細」、「想太多」、「庸人自擾」、「活在自己的情緒小圈圈」…等,甚至說你放縱自己、過太閒過太爽,才會陷在憂鬱裡?
不僅曾有身邊的人質疑過我對心理層面的重視,有段時間我也自我質疑,是不是我其實是太愛自己了,太在乎心情好或不好?
"那乾脆就讓自己忙碌打轉24小時,不讓自己有一點時間空隙去感受內在的情緒,才是對的吧?" 我曾氣餒地如此捫心自問,以為自己重視心理議題是錯誤的。
但後來我釐清了!
/
並非人人都同樣重視心理層面,也並非人人都能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你我身邊確實有不少親人朋友,都還帶著「憂鬱,是因為過太閒」的想法對吧?
如果你是相當重視內在情緒的人,或你是歷經憂鬱但不被理解的人?以下幾點邀請你來品讀,是否也說中了你的想法。
1.開始對內在有敏銳的感知,並非我們異於他人或是一心只想著逃避社會和人群,相反的,正是我們想協助自己、提升自我的社會適應性。
心理學上有一名詞為「情緒表達壓抑(expressive suppression)」這是指當情緒被喚起時,個體有意識地抑制自己的情緒表達行為,
而西方臨床心理實務研究結果都顯示:壓抑情緒並不利於個體身心健康!若內在情緒未被重視,人際關係發展會受到阻礙,對於一個成年人的社會適應性,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2.重視自我≠縱容情緒暴走
我曾真實地聽見有人這麼說,「現在的年輕人都說重視自己、愛自己,然後就變得更不懂事更自私,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認知。
「重視自我情緒」的前提是:看見「心理可負擔量能」不足之處;所以萌生"積極進取"的心態,想提升、強化自我心性。
並非如他人以為的、重視自己就等同於過度放縱、過度溺愛自己!
舉例來說,當我們今天在職場上被主管當眾斥責,重視內在情緒的我們不會直接轉頭走人,或是大哭大鬧、與上司惡言叫罵,或只是一昧覺得自己是受委屈的一方而不自省;
倘若更加重視情緒,在上述情況中,當覺察到當下慌張、恐懼的情緒後,我們反而能更加知道、自己在應對脾氣較強勢者,能力是比較欠缺的,
也因此懂得深刻記取每場人際磨合,並在經驗中自我學習:如何在下次應對處理的更完善?如何更能適應他人情緒?
3.多和自己獨處≠自我封閉、厭惡人群
此外,有時我們短暫地不同流於庸庸人際,比平常選擇留多一點時間給自己,並不全然要變得孤離封閉,或是厭惡他人,而是我們知道,倘若內在紊亂複雜,那即便身體軀殼與他人處在同一空間,恐怕也都並非真實交流,會給人言不及義、表面空然不真誠的感覺,
為此,我們希望短暫地撥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去重整情緒、調整心態,期許自己在獨處、暫離人群休息之後,能再好好地去真誠與人相處,
這既是出於對人際的重視,更是比他人更加嚴格律己,不希望給人心浮無禮的感受。
-----
心理議題在近幾年備受重視,但各位肯定也和粿一樣,多少聽聞過那些批評憂鬱症者的聲音,或是在你想留點時間空間給自己時,曾有人覺得你心裡脆弱、不夠堅強?
粿想告訴各位:
對自己具備覺察能力,
比起麻木、虛假才是正確的;
察覺自己情緒量能不足,
總比放棄改善自己、只是一昧怨懟他人來得更好!
往前進取的道路上,總會有批評質疑,那就更加倍努力、實際為了自己強化內心,把那些不理解的聲音、轉化為動力吧💪!
粿然有感
✍️粿的IG: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成為 療心社友,你的心情或許也是社友們想學習的課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87808847930309/?ref=share
✏️如果你想快速找到(或是收藏)
設計圖集或特定hashtag內容,
可以前往Popdaily和Medium平台
:
https://healingquei.medium.com
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56256
Search
面對那些質疑憂鬱者的聲音 在 瘋靡popularcrazy - 一起換大頭貼,支持<怪怪的,也沒關係>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起換大頭貼,支持<怪怪的,也沒關係>, 讓我們一起聆聽精神疾病經驗者的聲音。 ... 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 ... 那些難以啟齒的,或許正是每個人都在面對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