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海地這個國家,一個我很想再去回去的地方。
對海地的印象,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2010年的那個晚上,時間回到1月12日晚上9點,芮氏規模7.0的地震無預警的襲擊了海地,死亡人數超過27萬人,從海地總統府、國會大廈、醫院和監獄,甚至是我們的駐海地大使館也無倖免於難,這是大多數的台灣民眾第一次認識海地這個國家。
當我在2019年3月前往海地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還記得在巴拉圭的最後幾天,收到了一封E-mail,署名來自駐海地大使館的秘書,內容一打開就發現秘書詢問我是不是可以把前往海地的行程往後延,或是取消?
當時我心想,為什麼要取消?這是我難得能踏上海地的機會,說什麼也不能放棄!查了查新聞卻發現,海地的政局長年動盪不安,自從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之後,重建之路遙遙無期,但仍然阻擋不了我前往海地的念頭,直到出了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的杜桑·盧維杜爾國際機場(Aéroport international Toussaint-Louverture),看著秘書、使館司機、和一名配有手槍的保鑣三人一行來接我才發現,來這個國家真的是需要點勇氣。
.
海地是全世界開發指數最低的國家,也是美洲唯一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2019年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左右,大約就是一天不能花超過100塊台幣的概念,如果用人類發展指數(HDI)來看海地的話,分數是0.510,在全世界190個國家排名第170名。(台灣的HDI是0.916)
.
天災和人禍,很多原因讓海地成為了現在的海地,但其實在19世紀初期海地曾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今天的主角—海地20古德,頒布憲法200週年紀念鈔,正是見證這段歷史的好教材。
.
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是誰?是海地
加勒比海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誰?也是海地
原來海地就是曾經的老大哥啊!引領加勒比海地區的黑人獨立運動,今天就好好的來來這段過去。
首先看到鈔票的正面,是一位以新古典主義畫風呈現的黑人將軍—Toussaint Louverture,他可是在海地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看看首都太子港的機場以他來命名就知道,但他究竟是誰?
.
簡單來說他其實就是海地的孫中山、偉大的國父,帶領人民抵抗法國的統治與破壞。
1492年,哥倫布的遠征之旅來到了加勒比海地區,他第一塊陸地就是這裡,現今的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當時哥倫布命名這塊島為西班牙之島,以榮耀祖國的西班牙女王。
經過了西班牙人將近200年的統治,這時候法國人也忍不住開始覬覦這塊物產豐饒、鳥語花香的化外之地,兩國打了又打打了又打,直到1697年西班牙戰敗戰敗,把西班牙島一分為山,法國取得左邊的三分之一,命名為聖多明哥(Saint-Dominque),也就是現在的海地,西班牙則保有右邊的三分之二,也就是現在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從此以後兩國分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喔對,至少外來殖民者是這樣沒錯。
.
從西班牙手中豪奪過來的土地,成為了法國人的海外農場,這時候需要大量的人力怎麼辦?島上的印第安人早就因哥倫布帶來的天花傳染病死光了,看來看去只能從黑暗大陸那邊調派人力過來了。
海地不但是歐洲人從非洲最早輸入黑奴的地方,也是歐洲人中轉飛奴到美洲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每年都有超過3萬人左右,而在海地工作的黑奴最高數量則是超過了80萬,由此可見由非洲引進黑人對於法過人來說,在當時是多麼重要的一項貿易活動。
.
也就因為這樣,海地這個只有台灣四分之三面積大的小島成為了法國海外最值錢的殖民地,棉花、咖啡、菸草和甘蔗,只要種什麼就賺什麼。生活在「加勒比海明珠」上的法國人生活豐衣足食,但有一群人漸漸開始不滿,隨著時間演進,他們實在是忍不住了。
.
要知道當時的法國人對待這些來自非洲的黑奴是非常殘忍的,每天工時超過18個小時不說(這也說明了為何需要如此大量的黑人勞工),農場主不高興隨便給黑奴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可以隨便處死,看是要放狗咬死或是浸豬籠都可以,只要我想要我開心有什麼不可以?
這也難怪人家會忍不住,再加上18世紀末期有兩件國際大事加速的黑奴的覺醒:
一是1775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這兩件事情間接告訴了大家,「欸雖然我們是殖民地,但還是可以獨立的喔!」「欸你們國家自己都宣布了人權宣言,宣佈人與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那應該也要比照辦理吧?」
也就因為這樣,在1791年開始有黑奴組織暴動,奮起抵抗沒良心的法國殖民者,而帶領他們的就是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揭開了海地獨立戰爭的序幕,而也就因為這一聲槍響,海地也成為了拉丁美洲最早爭取獨立的國家,沒有之一。
.
在接下來的10年間,杜桑將軍左打法國,右退英國和西班牙(這兩個國家負責趁虛而入,看有沒有機會坐享漁翁之利,結果被打得落花留水哈哈),總算在1801年收復了整個海地地區,並在同年的6月,海地正式宣布自治,並頒布憲法,憲法明確規定廢除奴隸製度,所有人不分人種、膚色一律平等,享受自由的公民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貿易自由等等。
.
這部憲法哪裡可看得到,鈔票正面的灰色部分可以,而且是採凸板印刷,除了可以摸得到憲法文本的圖案,另一邊還可以看到200年紀念的戳記。
至於鈔票背面是什麼呢?一樣是憲法文本,如果拿放大鏡看會發現條文印刷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懂法文的話在告訴我上面寫的是否真的為法律條文囉~
.
其實海地也跟當時如日中天的拿破崙有另外一個小插曲。
要不是1802年拿破崙取得了第一共和終身執政,忙著在法國稱帝,他還真有可能會親自帶著軍隊來平定海地的革命,很可惜命運就這樣交錯,拿破崙最終命令他的妹婿黎克勒(Charles Leclerc)代為遠征海地。
.
最後法國軍隊再次輸給了熟知地形的海地革命軍,在一次的談判中,杜桑將軍因落入法君圈套而遭到俘虜,有人記錄下杜桑將軍在被俘虜之前最後的精神喊話:
.
「我此行必定凶多吉少,若法國侵略者背信棄義加害于我,請大家不要悲傷,要用更加堅強的鐵拳,以更加沉重的打擊徹底擊潰敵人。」
.
1803年4月,海地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還沒來得及見證海地的獨立,就這樣病死於監牢當中。
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獨立,並將這塊土地的名字恢復成當年印第安人的傳統名稱--「海地 Haiti」,也就是「多山的地方」。
.
其實現在流通的海地鈔票,都跟這段獨立戰爭史脫離不了關係,等以後都會一一介紹給大家的嘿嘿~
.
每次都越打越長,這個鈔票小教室就是想讓大家更認識世界各國的文化,所以一定要搭配實體鈔票才會更有感覺~
按照慣例一樣來抽獎哈哈
這次的獎品就是【一張海地20古德,頒布憲法200週年紀念鈔】!!!
只要在下面留言 留什麼都可以
就有機會得到~~~
.
時間只到2021/02/28 晚上7點!!!
#融融鈔票小教室
#融融歷險記
#如果反應熱烈再來加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
「非洲黑奴貿易」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假設] 要是美國獨立時就解放了奴隸會怎樣? - 看板Dummy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非洲简史第十九期】跨大西洋黑奴贸易终结的真相【周侃侃 ... 的評價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漫畫講歷史之大航海時代②黑奴貿易的興起,非洲人竟自己人賣 ... 的評價
- 關於非洲黑奴貿易 在 係指十六至十九世紀時期,喺環大西洋地區將非洲大陸人民被 ... 的評價
非洲黑奴貿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尋找Ground Z(ero):殭屍和他們的產地】#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32年的好萊塢電影《White Zombie 蒼白殭屍》開啟了接下來80年橫跨電影、電視、電玩、小說等等媒介的大眾文化殭屍熱,並賦予Zombie這個字眼百年難以磨滅的恐怖想像。
雖然殭屍和殭屍病毒的故事是虛構的(希望啦),但這個字眼和其背後的信仰並不是無中生有。它們根源自更早的原始宗教、都市傳說和以訛傳訛(希望啦)的見證報告。
下文將追溯殭屍電影的源頭,尋找這個感染力甚強的文化病毒最一開始的Ground Zero:
▇ 深夜畫室的鬼靈
1838年Zombi這個新單字(拼寫方式要多年後才會加上字母e)首度出現在美國媒體上,是伊利諾州地方報紙The Telegraph轉載自英國雜誌Chambers's Edinburgh Journal的一篇恐怖短文,名為「不明畫家」。
文中描繪巴洛克時期的西班牙畫家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所僱用的年輕黑奴因為晚上睡在畫室裡,親眼目擊了非洲傳說中的“zombi”出現,並隨手拿起畫筆在畫室學徒的畫作上塗塗改改的驚悚畫面。
但沒有人把黑奴的說詞當一回事,認為只是他根深蒂固的迷信作祟。
(圖說:殭屍本人Sebastián Gómez的畫作)
Zombi的字源眾說紛紜,但多半不脫西非週邊的各民族語言。剛果的Kikongo語中,有類似的字如zumbi(意指軀體)和nzami(意指靈魂),被認為最可能是zombi的字源。
西非國家正是16~19世紀歐洲人實施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最大受害者。這些字眼和它們背後的非洲原始信仰巫毒教稍後隨著運奴船流轉向世界各地。以法國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海地島(法國人稱之為聖多明尼克)為例,最高峰時島上總計有3萬名白人指揮70萬名黑奴在甘蔗田和糖廠裡頭不眠不休地工作。
必須注意的是,就像zombi這個字的多重起源一樣,海地的黑人使用zombi這個字來指稱多種廣泛的靈異現象:比如失去身體的靈魂、失去靈魂的身體(比較接近我們今日對於zombie的想像)以及被巫師施法變成動物的人或是其他各種超自然現象。
所以回到1938年的「不明畫家」鬼故事中,黑奴使用這個字眼可能廣泛指超自然鬼靈,而非明確意指死而復生的那種殭屍。否則《The Walking Dead 陰屍路》中笨拙緩慢的殭屍群裡就會多出好幾隻以畫筆為武器的繪畫天才。
「不明畫家」的故事其實改編自史實。不僅巴洛克畫家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真有其人,連他家黑奴的名字Sebastián Gómez 都有明確史料記載。
隱藏在撞鬼事件背後的真相是:Murillo的學徒們早就懷疑畫室有鬼,因為他們下課時留在畫室裡的習作經常半夜被不知道什麼人增添好幾筆。最讓他們惱怒的是這個鬼還把他們的習作改得更漂亮。身為師長的Murillo最終只能親自扛起起抓鬼特攻隊的任務,半夜偷偷躲在畫室裡準備真的「抓鬼」......
如果這個故事裡的zombi確實是恐怖的殭屍,接下來想必會是腥風血雨、鬼哭神嚎的高潮場景。可惜劇情隨即急轉直下,變調成了一場溫馨喜劇——
被畫室主人活逮的Zombi根本是黑奴Gómez本人,而且Murillo還發現這位超會編故事的年輕人在繪畫上同樣也天賦過人。於是Murillo果斷還他自由身,並當場收他為徒,甚至還贊助了他的婚禮。
真正令人頭皮發麻的殭屍故事還要再等百年左右才會出現......
▇ 魔島和甘蔗田裡的活死人
1932年的恐怖電影《蒼白殭屍》非常不尋常地引用了18海地刑法249條印在海報上,甚至還特別囑咐電影院老闆一定要把該條文張貼在電影院大廳明顯處藉以攬客。片商的邏輯是如果海地刑法裡真的特別寫明了不准把人變殭屍,那不就代表殭屍的情節不是電影虛構,根本真有其事?
《蒼白殭屍》實際上是從早兩三年出版的一本書《The Magic Island 魔島》中抄來的條文。海地刑法還真的有這個條文,只是《魔島》作者把246條誤植為249條,以至於《蒼白殭屍》的宣傳素材也跟著抄錯了條號。
原本僅規範禁止對人下毒的海地刑法246條,在1864年增訂了第二款、第三款,把禁止的範圍擴及到用藥物把別人毒害致接近死亡狀態,此外如果被害人因此被當成死人埋葬則其加害行為視同謀殺。主導修法的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Fabre Nicolas Geffrard總統。篤信基督教的他原本打算亂槍打鳥,不管殭屍的傳說是真是假,都先用這個修法讓被他認為有失國家顏面的迷信徹底消失。總統大人有點弄巧成拙,因為《魔島》和《蒼白殭屍》引用條文到處敲鑼打鼓宣傳,海地島自此再也沒能擺脫大眾文化中巫毒污名。
史上第一部殭屍電影《蒼白殭屍》其實不只抄了人家一個條文。它的整個故事根本就是從《魔島》這本書中片段拆解出來的。而最詭異的是《魔島》這個現代殭屍文化的源頭甚至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本海地島的旅遊書。
《魔島》的作者 William Seabrook是一名對神秘主義有濃厚興趣的記者兼探險家。他的另外一本遊記因為記載了自己在象牙海岸吃到剛剛被殺的新鮮人肉而引發輿論熱議。但真正影響後世深遠的仍是這本記錄他1927年海地之旅的遊記。
他在書中記載了他的海地朋友轉述的海地殭屍事件:
1918年當地最大的糖廠Haitian American Sugar Company因為甘蔗收成期間缺工而提出懸賞,任何人只要能帶新的工人來上工都能得到糖廠重賞。這天糖廠的工頭Ti Joseph 真的帶來一群新的工人來領賞。工頭說他們來自山上的部落,因此語言不通,不會說話。但實際上這些可憐的人是被工頭用巫毒下藥變成殭屍。
殭屍是所有工頭眼中完美的奴隸:可以日復一日工作,完全不會喊累,不會抱怨,不會生病,甚至永遠不會死。唯一需要留意的是他們只能吃沒有調味的食物,尤其不能讓他們吃到鹽或肉,因為那些食物會讓他們恢復知覺和記憶,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甚至可能轉頭殺死對下藥控制他們的巫師。
故事的最後工頭的妻子對這些工人生了惻隱之心,於是領他們前往市集裡,餵他們吃用鹽調味過的開心果點心,並把恢復意識的他們帶回山上的部落。工頭Ti Joseph稍後被憤怒的家屬用大刀斬首致死。
讓《魔島》創造一整個殭屍文化的不是上面這個驚悚的故事。作者 William Seabrook的第一反應和你一樣,覺得傳聞證據沒什麼可信度,還是要眼見為憑。於是他當場要求海地友人帶他去甘蔗田裡看真正的「殭屍」。
這本遊記真正讓美國人嚇到頭皮發麻的是接下來作者親眼見證殭屍的紀錄:
他見到田裡的黑奴,立刻不顧工頭攔阻大膽向前攀談。但無論他怎麼對黑奴問話,黑奴唯一的反應是眼神空洞地看向遠方的虛無。「他們規律如一地埋頭工作就好像是畜生或是機器一樣。而最可怕的是他們的眼神。唯一能形容的就是已死之人的雙眼,跟盲人完全是兩回事,而是睜大眼睛、毫無焦點、什麼都沒有看在眼裡的茫然感覺。」
《陰屍路》、《28 Days Later 28天毀滅倒數》、《World War Z 末日之戰》、《Zombieland 屍樂園》、《I Am Legend 我是傳奇》、《Shaun of the Dead 活人甡吃》和《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活死人之夜》等等殭屍電影的經典形象通通起源自於這段文字。
▇ 殭屍背後的真正恐怖情節
1928年《魔島》這本遊記在美國出版之後造成議論紛紛的殭屍議題熱潮(《蒼白殭屍》正是這個熱潮的產物),作者William Seabrook後來不得不出來澄清大家誤讀他的原意:他只是轉述殭屍傳說以及紀錄他目擊到的農場黑奴的身心狀況,他從來沒有說他看到的就是殭屍。
如果不是殭屍,那是什麼?
紐約時報曾將殭屍形容為「非洲信仰」與「奴隸制傷痕」的混合體,因為殭屍本身就是「永恆的奴隸」。
非洲人被法國人運送到海地島之後,受到各種非人的待遇:在持續的飢餓狀態下每天連續工作18個小時,還有各種嚴厲酷刑隨時伺候。海地人趕走法國人之後,又換來1915年~193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以維護美商權益之名入侵,並對海地人實施種族隔離和強制勞役,用槍押著海地人到處修路,以便美軍得以快速控制全島。
不論法國人或是美國人都積極想用基督教取代海地原本的巫毒信仰,美其名為「救贖」。但他們的壓迫適得其反,讓巫毒信仰變得更加強韌、更有生命力。殭屍的鄉野奇譚正是起源於非洲的巫毒信仰:
非洲人認為無論在世界何處,自然死亡的人都可以重回非洲故里和先祖重聚,去到一個名為Lan Guinée(幾內亞)的天堂。但如果是自殺或是他殺而死的人,將無法回到非洲與家人重聚,永遠徘徊在葬身之所。
正是黑奴心中最深的恐懼創造了殭屍的鄉野奇譚。他們被萬惡的奴隸主、法國人、美國人輪番奴役,唯一能奪回自由的方法只剩下死亡。但自殺而死的黑奴又會遭到懲罰永遠無法重返故里,甚至會被路過的巫毒巫師收編成為永遠不會死的殭屍,進而成為「永恆的奴隸」。
所以殭屍是一種文學比喻,一種非洲人淪落永久失去意志、失去自由、失去對人生控制權的類死亡狀態。
殭屍的信仰反應了海地人的惡夢,殭屍的大眾文化則反應了美國人的社會焦慮。每一個世代的殭屍大眾文化都有各自的焦慮源頭:
《陰屍路》前後的影視作品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28 Days Later 28天毀滅倒數》前後的殭屍電影代表的是對於不明疾病爆發的憂慮(正式此時此刻全世界正在發生的狀態);《活死人之夜》前後的殭屍電影則是白人對於黑人民權運動引發暴亂的恐懼。
再往前推到殭屍電影的源頭《蒼白殭屍》背後的《魔島》,代表的是1920、1930年代美國社會兩股互相衝突的情緒。其一是美國人由於種族歧視而對於黑人文化的莫名恐懼,其二則是前者引發的「哈林文藝復興」運動,激起包括《魔島》作者William Seabrook在內的一群紐約藝術家和作家試圖探索黑人的歷史文化,揭開各種迷思背後的真相。
殭屍的真相則在1937年另外一本關於海地的書《Tell My Horse》中出現了新的答案。
同樣得到哈林文藝復興運動的啟發,曾受人類學訓練的黑人女作家Zora Neale Hurston前往海地調查另外一起剛剛發生匪夷所思的殭屍事件:
1936年,一名除了身上披的破爛袍子之外幾乎全裸的女子出現在海地的某個村子裡。她自稱是隔壁村的Felicia Felix-Mentor,還跟同名的女子一樣出現左腳跛腳的明顯特徵。唯一不吻合的地方是Felicia Felix-Mentor早在29年前就已經過世並下葬。她的說詞是自己被巫師變成了殭屍控制多年,後來被巫師拋棄才能脫身回家。
Zora Neale Hurston親自採訪了這位自稱殭屍的女子,並拍下這張極可能是史上第一張殭屍的歷史照片,刊登在1937年的《Life 生活》雜誌上頭。
她在文章中猜測女子是被下藥才會失去語言能力和自由意志,因而被家人當成死人下葬。她推論應該是一種莨菪烷生物鹼藥物或是從蛤蟆或是河豚身上提煉的毒素。不過Zora Neale Hurston欠缺醫學訓練,加上她歷來對神秘主義的高度興趣,使她的結論被專業人士完全無視。
1945另外一名醫師Louis P. Mars發表了對於同一個個案的研究結果:他用X光檢驗發現女子左腳並沒有死者原來的骨折痕跡,同時發現按常理近60歲的她應該已經停經,但檢查後發現仍然有月經,顯示她的年齡可能並不吻合。醫師最後推論認為比較大的可能性是患了「思覺失調症」(過去稱作精神分裂症),才會有身份的錯誤認知。也就是說其實沒有殭屍這一回事。
有學者認為所謂的殭屍,很可能是一種社會性的「死亡」。就像某些社會對於精神病患者的反應,對整個家庭和社會來說當事人就好像已經死亡的成員一樣,因為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再也不能言語。被當成死人般遺棄,也是一種「下葬」。
於是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無法正視任何一個電影中的殭屍,因為我們終於知道所有笨手笨腳、緩慢移動的活死人都代表了一種內建在靈魂裡卻永遠無法實現的本能:
重返故里,與家人重聚。
非洲黑奴貿易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天堂打鼓》
我不跳舞已經很久了,離開巴黎更久,回到撒哈拉以後,我一點都不思念舞蹈,也很少想起巴黎,因為我每天忙著演撒哈拉鄉土劇好嘛!近來一個訊息,讓我想起那段在巴黎念書學舞的時光.
在巴黎學舞時,我心裡對音樂舞蹈與文化,有著很多困惑,這或許也是那時推促我不斷拜師學藝的動力: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文化的好奇.我因而結識了Guem,來自阿爾及利亞,在法國發展的鼓手.
Guem可說是巴黎多元文化的某種體現,讓馬格里布與黑人非洲的文化元素在身上並存,並在巴黎這塊藝術沃土得以成長、發展,正向地回饋了這座藝術之都.
我跟Guem上了幾堂非洲樂舞,他是極少數可以自己打鼓,接著又現場教舞的老師,打鼓時,他整個融合在節奏裡,讓人覺得那音樂來自他內底,djembe不過將之放大.教舞時,他會告訴我們,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因為北非氣候、文化與生活型態如何,所以會有這樣的動作.在示範並帶動後,他會回到djembe旁,打鼓讓我們跳舞,我心想,哇,這個歐吉桑精力充沛,滿場飛舞還笑容滿面,好強啊!
那時Guem知道我在學習阿拉伯舞,也跟我的阿拉伯老師們熟識,上課時,他特地跟我說:「妳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可以多加一些『東方韻味』,會更有妳自己的樣子.」
這話讓我很訝異,畢竟當時幾乎每個老師都鼓勵我們追求所謂的「正宗正統原汁原味埃及風」與「正港ㄟ東方舞精髓」,但這傢伙竟然鼓勵我在非洲舞中,加入其他元素!醬,真的可以嗎?
雖然覺得Guem很有趣,但我不是很喜歡非洲舞課程裡的自己,跳起來太像大猩猩惹~!而且還是呈現「飛不起的風箏狀態」之大猩猩!上了幾堂課,我就放棄了.
直到有一回,他受邀參與我一位老師舉辦的演出,下課後,我與朋友跟他在咖啡廳聊了好一會兒,這也是唯一一次我跟他深談的機會.
終於,我鼓起勇氣問他:「你說你來自阿爾及利亞,那你為什麼……比較黑…….」
他笑一笑,說:「因為我是黑奴的後代,我的祖先來自西非,被抓去北非當奴隸,才會有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我.」
我愣了,心想:「黑奴不是在美國南方種棉花?啊怎麼跑到阿爾及利亞去了?」才疏學淺的我,直到定居撒哈拉,慢慢理解北非歷史,也才知道整個跨撒哈拉貿易線以及黑奴音樂的背景,這才明白那時Guem在跟我說什麼.
Guem各種鼓都打,對他來說,鼓是樂器,節奏是音樂,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想表達什麼,用音樂這個媒介說了什麼,樂器不過是工具罷了,無須在乎「正宗正統」與否.
我問他:「你的想法相對其他阿拉伯老師自由很多,是因為巴黎這座藝術之都允許你各種可能性嗎?」
他笑一笑,說:「我來自非洲,有著各種節奏,我心裡有節奏,那是我的生命之歌,在全世界各種節奏裡,我都聽到屬於自己的音樂,對我來說,非洲、馬格里布、東方、阿拉伯、蘇俄、亞洲、南美洲,什麼都好,我喜歡所有的節奏,不認為這有啥差別.有一回我去巴西演奏,開場打了巴西節奏,觀眾很開心,全場氣氛馬上熱了起來,因為熟悉、有共鳴,接著我才打非洲音樂,整場演出很成功.這才是音樂的目的,打破藩籬與文化疆界,讓人心在音樂節奏裡共振.我不特別覺得自己是哪裡人,那些標籤一點都不重要.」
Guem說,他沒有辦法想像一天沒音樂,即使沒有演出、沒有課程,他都會跟三五好友一起玩音樂,或者自己打著開心.
Guem出了幾張專輯,我問他是怎麼做創作的?
他說:「發生在周遭的每一件事,我所看到,我所聽到、聞到的每一個東西,我的每一個想法跟感覺,都可以是節奏,我是從日常生活以及我的感受裡,擷取創作靈感.」
我驚訝地看著他,他的手指馬上在桌面敲打了起來:「聽,我昨晚做了一場噩夢(懸疑開場)…….我夢見一座森林(讓人聯想到風吹樹葉的節奏),黑漆漆的,似乎有影子在動(引發緊張的節奏),啊,有一條蛇(蛇在地面爬行的細瑣節奏),我驚醒了,原來是一場夢,走出門,我聞到隔壁麵包店麵包剛出爐的香味,好開心(輕快節奏).」
我當場愣了,心想,如果每個人用手指在桌上敲,就可以變出一首曲子,那製作樂器的師傅通通要失業惹~!這傢伙平時很沉默,笑而不語,原來是活在自己的節奏世界啊!
舞台上的Guem,會發光,魅力四射,一場強大而鮮明的存在,djembe擴大他的力量,darbouka顯現他的細緻精巧,節奏展示他的精準專注,更讓我佩服的是他的人格特質,他是一位「心裡有觀眾」的演出者,之於他,上台不為展現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分享對音樂的熱愛,所以他是慷慨的,坦然的,自由且快樂的.正因他「心裡有觀眾」,所以他很懂得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讓觀眾開心地驚呼連連,走入他的音樂世界裡,但絕對不是討好或媚俗.
Guem是個溫暖、慷慨且無私的人,在巴黎藝術圈,有自己的地位、名氣與影響力,不曾給自己冠上「大師」名號,桃李滿天下,卻不曾拿「某某年輕鼓手是我一首調教出來的學生」來說嘴,也沒有啥「門戶之見」或「派系之爭」,就只是單純自在地活在音樂的世界裡,也因身上自然散發正向豐沛而溫暖的強大能量,吸引許多人圍繞著他.那時我跟我朋友什麼咖都不是,他卻願意花那麼多時間,跟我們說那麼多真心話與溫暖鼓勵.
他身上有著很孩童的純真特質,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創作者,豐沛而溫暖,自由的靈魂.
從臉書得知,一月廿二日,他離開人間,享年七十二歲.
我只記得他的好,相信他正在天堂快樂地打著鼓呢!
謝謝你,Guem.
以下分享Guem多年前的作品Rencontre(相遇),darbouka與非洲鼓巧妙對話著.這讓我想起他身上多元文化與無國界特質,純真、自由、遼闊而細緻,卻又無比強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0iUrMlQz1c
非洲黑奴貿易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非洲黑奴貿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非洲黑奴貿易 在 【非洲简史第十九期】跨大西洋黑奴贸易终结的真相【周侃侃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非洲 简史第十九期】跨大西洋 黑奴贸易 终结的真相【周侃侃plus】. 1.5K views · 8 months ago #世界 # 非洲 #历史 ...more ... ... <看更多>
非洲黑奴貿易 在 漫畫講歷史之大航海時代②黑奴貿易的興起,非洲人竟自己人賣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期我們講到中世紀時期的大航海時代里,西歐的葡萄牙在這場航海遊戲中解鎖新了地圖,開啟歐洲 黑奴貿易 ,這期我們接著講講葡萄牙如何發展 黑奴貿易 , ... ... <看更多>
非洲黑奴貿易 在 [假設] 要是美國獨立時就解放了奴隸會怎樣? - 看板DummyHisto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那個時代,歐洲大陸國家,包括羅馬天主教庭,在社會輿論上總體上是反對黑奴貿易的。
積極支持奴隸制的國家是美洲國家,最積極的是美國南部人。
在拿破侖戰敗後,列強在維也納簽署了一系列條約,其中就規定各國通力合作查禁
黑奴貿易。
接下來英法西的海軍軍艦就在大西洋上大規模抓捕販奴船。
例如西非海港利伯維爾(Libreville),其地名來歷就是巡航的法國海軍在這里釋放
了一批解救的黑奴,後來又陸續把別的解救的黑奴運過來,所以起了個自由的名字。
而獅子山的弗里敦(Freetown,自由城)則安置了很多英國解救的黑奴。
但是因為美洲植園對黑奴求之若渴,所以還是有大批的奴隸販子冒著危險從非洲販賣
黑奴到美國南部。
英法海軍對此抓不勝抓。
後來黑奴貿易斷絕,一方面是因為南北戰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非洲被英法列強瓜分
占領了,出售奴隸的源頭被英法消滅了。
美國南部人一直都是黑奴制度最積極的捍衛者。
大家知道美國德克薩斯州歷史上是墨西哥的吧,為何鬧獨立呢?
當時墨西哥北部地廣人稀,墨西哥政府就招募移民過來墾荒。
然後大批美國無地農民就移民墨西哥墾荒。
結果移民多了,他們就不遵守墨西哥的法律了,堅持按照美國的法律辦事。
墨西哥是虔誠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教廷反對奴隸制,所以墨西哥嚴禁使用黑奴。
但是這些來自美國南部的移民建立起種植園,大肆使用黑奴。
最後,墨西哥政府打算使用軍警,來在當地貫徹墨西哥法律,查禁黑奴種植園。
這些移民為了保衛自己的黑奴財產,就造反了。
這種保護自己權益不惜動武的彪悍性格,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其實美國開國先賢都不是啥安分守己的良民,安分守己的良民都是大英帝國的忠臣。
這些種植園主的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
所以不要把他們想象得太完美了。
如果有人要禁絕奴隸制,這些開國先賢馬上就會把他們消滅。
我再補充一件事。
法國當年統治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時候,不在當地殖民墾荒,而只是沿河建立了一系列
貿易站,和印第安人交易。
法國最大的城市,是密西西比河河口的貿易港口新奧爾良。
所以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關系處得非常好。
(作為對比,英國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印第安人被這些英國移民屠得很慘。)
也因此,在英法七年戰爭時期,當地印第安人總體上是支持法國的。
北美的民兵就長期和親法印第安人交戰。
法國戰敗後,割讓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給英國。
英國為了避免壓迫印第安人,激化矛盾,禁止十三殖民地人民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進入
密西西比河流域拓殖。
結果十三個殖民地的種植園主們私下偷偷越界,過去掠奪印第安人土地建立黑奴種植園。
很多開國先賢都有這種非法種植園。
後來他們鬧獨立,很多人是怕自己的非法種植園被英國政府查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1.69.41.1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18490555.A.A2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