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潮 ◎宋冬野
你說你知道他們的世界
悲歌三首買一切
買崑崙落腳 蓬萊放思想
買人們的爭執釀酒湯
買公主墳的烏鴉
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
買胭脂河裡船行漁歌
黃金世界中萬物法則
你我都一樣 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買石灰街車站的海鷗
山水禽獸和年少一夢
買太平湖底沉年水墨
哥本哈根的童年傳說
其實 你我都一樣
終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的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其實 你我都一樣 終將被遺忘 郭源潮
你的病也和我一樣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你我山前沒相見 山後別相逢
--
◎作者簡介
宋冬野,1987年11月10日出生於中國北京,是著名的中國民謠歌手,音樂創作人,代表作品包括〈董小姐〉、〈安和橋〉等。
--
◎小編 R Shu/@poem4life 賞析
這是中國詞曲創作歌手宋冬野在 2017 年發行的作品,宋冬野也憑這首歌詞,獲得第 29 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關於這首歌詞的含義,宋冬野本人在 2018 年 5 月時,在微博上給出了一種說明,但他也說,「一首歌其實被怎麼解釋都是對的⋯⋯聽歌的人和寫歌的人是平等的」。而今天,透過這首歌詞,我想跟大家聊聊,寫作時常常使用的、讓文字產生詩意的一種方法:陌生化。
「陌生化」簡單來說就是「不直說」或是「不用日常的語言說」,以中文為母語的人,稍微讀一讀歌詞應該就能感受到郭源潮的歌詞的確「不日常」。
以下我用 4 句歌詞,來說明它們到底陌生在哪。也試著用大家國中讀過的修辭來輔助解釋,說明〈郭源潮〉為何能產生詩意:
▌買崑崙落腳 蓬萊放思想 ▌
|借代|
這兩句話中,最為陌生的,就是「崑崙」與「蓬萊」,在中國傳統神話《山海經》中,崑崙山是西王母所在的仙境,蓬萊山也是八仙所在的神山。
回到歌詞中,宋冬野就是透過「崑崙」與「蓬萊」這兩個陌生化的傳統詞彙,代指仙境。整句歌詞來看,就是指:用悲歌三首,買到仙境般的生活,在其中落腳生活、暢談思想。
▌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 ▌
|調換順序、引用|
根據宋冬野自己的解釋,「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引用自中國民謠歌手萬曉利的歌曲〈陀螺〉,歌中把人比喻為陀螺,並說人「在慾望裡轉/在掙扎裡轉/在東窗事發的麻木裡轉」,「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就改寫自「在東窗事發的麻木裡轉」。
這段改寫之所以成功,不只因為他把一般人習慣的詞語「東窗事發」和「麻木」拆開,變為令人有點熟悉又帶些陌生的文字,更厲害的是,「東窗事發的麻木」被他拆成「事發之木」和「東窗之麻」後,有了新的意思。
「事發」延續上一句的政治意義,可以指任何重大事件的發生,而「樹木」在文學中,也是相對「高大、壯盛」的意象,符合「大事發生」的急迫感、嚴重感;而「東窗之麻」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釋,則有「從東邊的窗戶看見外面麻之類的植物」,窗戶的開闊意象,加上麻相對「柔軟、矮小」的特質,讓整句頗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悠閒感。
因此,這句就有了兩種意思:
(1)東窗事發的麻木
(2)重大事件的緊張+觀看自然的悠閒
而且兩種意思,放在歌詞中,都非常通順。這就是將常用的詞,拆解重組成陌生的句子,進而讓它「一詞多義」,歌詞因此容易打動不同族群的人。
▌風月難扯 離合不騷 ▌
|婉曲、借代|
想要解釋 「風月難扯」、「離合不騷」,我們可以先將句子拆開,變成「風月」、「難扯」、「離合」、「不騷」。
首先聊聊「難扯」, 扯是牽動、拉動、使某個事物改變位置的意思,難扯, 因此也可以解釋成「難以改變」。像這樣需要延伸、聯想,委婉的談論一件事,在修辭學上,稱為婉曲。
接下來,要理解「風月」,則需要用前面提過的借代。「風月」有兩種解釋,第一是「風花雪月」的簡稱,代指情感慾望之類的事。
另外一種解釋則是,風、月都是容易隨時間變動的事務,中國古典文學中,也很常以「月」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因此,整句話翻譯起來就是「即使歲月的流轉也,難以改變」,當然,也有人會翻譯成「情感慾望之類的事情,已經難以扯動我的心緒」
而「不騷」這句話中,騷是憂愁、憂慮的意思,不騷就是指「不憂愁、不憂慮」。
「離合」則再一次用到借代。字面上來說,「離」是指「分離」,「合」是指人「相聚」,但這句話要說的當然不只分離和相聚,「離合」是「悲歡離合」的代稱,意思就是人際之間的各種紛擾,「離合不騷」則是「我已經不會再為人際之間的悲歡離合感到憂愁」。
無論採用哪種說法, 「風月難扯,離合不騷」兩句話呈現的都是一個人看盡世事滄桑,對於人世一切已經麻木,因此即使歲月的流轉,也難以改變這個人的想法,就算歷經人事的悲歡離合,這個人也已經心如止水。
▌層樓終究誤少年 自由早晚亂餘生 ▌
|引用、轉品|
這段歌詞中,宋冬野使用了古典的詞彙:「層樓」、「餘生」,並用古雅的詞句,「誤⋯⋯」代表「耽誤了誰」,另外也把形容詞轉品為動次,寫出「亂餘生」這樣的句子。從詞彙到句式都很陌生。
而「層樓」與「少年」的句子,引用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郭源潮〉融合了這闋詞的意義,「層樓終究誤少年」就是指:年少時,為了寫出憂愁的詩詞,耽誤了許多大好時光。
不過,即使不知道辛棄疾的詞,這句話也有另一種別具風味的解釋:層樓本身就是高樓的意思,同時也是人仰望的目標。在現代社會中,高樓不免令人想起都市、浮華夜景或資本主義。
因此這句話也可以解釋成,少年時追求榮華富貴,或者從家鄉來到都市追逐理想,卻因此耽誤大好時光。但這似乎是許多人逃脫不了的業障,詞句中用了「終究」這個詞,加深了這句話無可違抗的命定感:一代代的年輕人,即使聽過上一被追逐理想失敗的故事,作為少年,總是會情不自禁,被理想的光芒吸引,卻因此耽誤了年少的時光。
然而,如果能夠拋下理想的執著與桎梏,卻可能面臨另一種煩惱:過度自由,可能讓心靈飄零無依。若年少的理想與找工作、賺大錢合流,那麼老後的飄零無依,就不僅是心靈,也可能是沒錢買房、無法養老的、經濟上漂泊與凋零。
兩句話合起來看,世界彷彿注定殘酷,追逐夢想使人耽誤年少時光,但如果選擇自由,也同時要承擔漂泊的痛苦。在「不日常」的陌生化詞句中,宋冬野兩句話就說盡人世的無奈。
歌詞之所以動人,可能包含幾個層次:文辭優美、故事動人、視野/意境遠闊。今天談的只是最基礎的「文辭優美」,如果想知道整首詞的故事和意境,下面附上幾個連結,有興趣都歡迎點進去,看看對這首詞深入的解析。
►宋冬野自己曾在微博上解釋這首詞,現在已經找不到,這裡有人備份他的微博全文:
為什麼有人說宋冬野的《郭源潮》是他寫過的最好的歌曲呢?
https://bit.ly/38CDNC2
► 這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郭源潮〉可以感動中國音樂界
大麻的民謠啟蒙《宋冬野》北京民謠當代傳奇
https://bit.ly/3yGrrTI
--
美術設計和攝影來源:李昱賢,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1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宋冬野 #郭源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辯) 作爲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陶淵明寫《飲酒》組詩共20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爲主,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悠閒自得的心境。這首詩的意境...
陶淵明思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動儀能否預測地震
【地動儀惹了誰?千年後遇輿論震動】
地動儀根本無法預測地震,國民自信轟然倒塌變笑話、「國寶級發明被證明是騙局」、「教科書騙了我幾十年」……這幾天,那只寄寓先民智慧的地動儀,在千年後遭遇了一場「輿論震動」。
筆者20多年前上小學,課文中並未說地動儀能預測地震,而是地震發生後,能及時判斷方位。又遍查如今中小學課文,無論是人教版,還是其他省市版,關於地動儀的描述均為:「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而非「預測」。
而且,如果單憑「課本中地動儀是後人復原的模型」,就認定地動儀沒用,照此邏輯:課本中秦皇漢武畫像都是後人復原的,所以,整部中國歷史都是假的?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的地動儀科學與否,理應在專業刊物上由科學家來回應。如果尚無定論,就動輒訴諸大眾媒體,並拿大家熟悉的教科書「開刀」,則往往會在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相對不高的當下,造成認知的混亂。
回過頭來看,這則新聞不過是「炒冷飯」。早在幾年前,有科學界的所謂「打假達人」,就把地動儀和中醫,都踢進「偽科學」的範疇,「中國古代沒有科學」之類言之鑿鑿,也頗有市場。科學需要質疑精神,但得有理有據,如果大而化之、為了質疑而質疑,不禁會讓人質疑其動機來。
這一現象,並非孤例。近年來,教科書批判熱層出不窮,而首當其衝的是語文和歷史課本。在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語文和歷史教科書,都擔負著敘述民族國家起源、建構核心價值的重任。這並非說教科書就不能反思、不用修改,因為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事實上,從2001年教材的壟斷局面被打破後,各地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百花齊放。這之中,也有不少為了改而改,三五年就一大改,唯恐背上「保守」之名,卻讓不少師生無所適從。其實,保持教材適當的穩定性,與教材改革,同等重要。
而且,任何一本教材,難免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數學課本中,不少與計算新中國成立前地主如何剝削人民有關。再比如,有人指出一些歷史課本中,歷代皇帝長得差不多,不過是同一頭像,換了不同的服飾罷了。這些自然都需要更新、修訂。
但有一些批評,往往啼笑皆非,甚至別有用心。比如,有的認為《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太暴力太血腥,與法制社會背道而馳,該撤;有的認為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翻越欄杆送桔子,違反了交通規則,該撤;有的認為《愚公移山》中愚公太蠢了,為什麼不繞過去呢?有的認為陶淵明是個不稱職的男人,老婆孩子都餓着,還死要面子「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之中,固然反映了思想的多元化,但通過所謂一些專家之口和媒體廣為傳播之後,則流毒匪淺。
這些觀點不僅喪失了歷史固有之同情,而且淪落為庸俗的求證主義、批判主義,瓦解着中華民族反抗精神、獨立精神、奮鬥精神、親情倫理等諸多方面的根基。按此邏輯,不少文學和歷史,都可以順理成章地被顛覆:比如李白就是個騙子,誰的白髮,能有三千丈呢?
如此質疑,不要也罷。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張衡 #地動儀 #地震
陶淵明思想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們有接受訓練,而你沒有,這種知識差距隨時是致命的——因為他們準備好了,而你沒有。
那些刑偵手法可謂相當古老,但不代表一般人有經驗應付它,因為一般人萬萬想不到自己竟會親歷其中。他可能一時慌張了,就一五一十和盤托出,後來才懊悔自己的稚嫩株連他人的一生。
這裡的「稚嫩」是指甚麼?
是指他們會利用我們的善良,利用我們的誠實,利用我們想盡快告一段落的倦意,利用我們想盡快脫身的自私,令人放下防備與他們合作,將自己和他人推向一個更不利的位置。
一群餓極的街頭青年怎會想到一個好心請吃飯的人原來是來刮他們的罪證?
這些青年的第一課教訓是: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他們已經將你身邊的同事親朋戚友改造成一個個告密者。最近流傳一封滙豐職員的告密信,他們看不過眼有人在搞辦公室私情,所以希望利用國安來收拾他們——這些發生在前蘇聯的情節竟已在香港發生了——情婦告密收拾元配,老師得罪學生而被誣告,為爭升職而告發同事……告密制度的存在令社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人人為免自己稚嫩,便紛紛變得陰險。人與人充斥猜忌,而他們亦正好利用這份猜忌來對付我們。它不僅謀殺我們的生活自由,更在謀殺集體的道德。
所以第二課教訓是:提防他們把我們改造成一丘之貉。應付狡猾時,也要提防自己變得陰險。人民僅餘的良知多寡將會主宰最終的勝負。
然後,要懂得忍受孤獨。這有甚麼關係?因為偵訊者將會利用我們重返人際的渴望。
「受查人的孤獨!這就是不公正偵查獲得成功的又一個條件!整個機關撲上去摧毀這個孤獨的受壓意志。從逮捕那一刻起,以及在整個偵查的最初突擊期,囚犯應當處在理想的孤獨狀態:在監室裡,在走廊裡,在樓梯上,在偵查室裡——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不應與自己的同類接觸,不應在任何人的微笑中,在任何人的眼光中,汲取到同情、忠告、支持。機關盡一切力量去遮住他的未來,歪曲他的現在:把他的親友都說成是已被逮捕的,把一切物證說成是已經找到的。誇大當事人累及自己及親人制裁的可能性,誇大當事人獲得饒恕的權利(機關根本沒有這種權利),把真誠「悔改」與減刑和勞改營的待遇聯繫起來(這種聯繫根本就不存在)。當囚犯驚魂未定、受盡痛苦並失去自制能力的短時間內,從他嘴裡盡可能取得多一些不能推翻的供述,盡可能牽進多一些清白無辜的人。有人精神頹喪到某個程度,甚至請求不要再念筆錄,受不了喇!拿來簽吧!甚麼我都簽吧!只有在那以後,才把他從單人監室放到大監室去,在那裡他將後悔莫及地發現並回味自己的錯誤。在這場決鬥中怎能不犯錯誤呢?誰能不犯錯誤呢?」
索忍尼辛還舉了一個例子解釋蘇聯國安部的人怎樣利用囚徒的孤立狀態。在你受盡折磨,怎也不肯招供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看像正統派的人走過來跟你說:
「我已簽名交出了三十五個人,所有的熟人都交出來了。我也勸你:盡可能多說出一些姓名,盡可能多拉一些人進來!那時就會明白,這是無根據的,自會把大家放了。」
你可能會覺得很有道理:係哦,交愈多人名對我愈有利,反正不關事的人被查明真相後自會被放走吧。
「這就正中機關的下懷!」索忍尼辛疾呼:內務人民委員部正正需要大量不關事的名字來擴大生產,正正需要找到一個藉口逼這些不關事的人政治表態!
「那該怎麼辦呢?你,一個觸膚知痛、柔弱、眷戀親人、毫無準備的人,怎樣才能頂得住?需要甚麼才能夠強過偵查員和整個圈套?」
索忍尼辛的答案是:
「應該在走進監獄時把留在身後的溫暖生活置之度外。在牢門口就應當對自己說:生命已經完結,稍稍早了一點,但有甚麼辦法呢?我永遠也不會重獲自由,我已注定滅亡。現在或者略遲一些,但遲些將更難受,還是早一些好。財產我再也沒有。親人們對我說來已經死了——我對於他們說來也已經死了。我的肉體從今天起對我已經無用,非我所有。只有我的精神和我的良心依然是我所珍惜和尊重的。在這樣的囚犯面前——偵查機關將會發抖;只有割斷一切塵念的人才會取得勝利!」
我常感嘆索忍尼辛把人的道德標準定得太高了。100年前的初民尚且無力對抗這些磨難,帶有良知基因的人亦已被殺得七七八八,我們還能指望今天的人發揮甚麼屁的人性光芒呢?人人能夠獨善其身已算萬幸。
陶淵明的邏輯是:沒法兼善天下,就唯有獨善其身。
索忍尼辛的邏輯是:唯有做到兼善天下,獨善其身才得以可能——否則人人也沒法獨善其身。
其實,我們都渴望在其他人身上發現:原來你沒有令我們失望。或許是失望的人太多,才弄成互相辜負的境況,但起碼在偵訊的思想準備上,每個人都有能力由自己開始扭轉一切——最起碼由不告密開始。
作者
陶淵明思想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辯) 作爲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陶淵明寫《飲酒》組詩共20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爲主,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悠閒自得的心境。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爲兩層,前四句爲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爲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則在告訴世人只要“心遠”,無論身處何地都會達到心靈的寧靜。“採菊東籬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ZPI6ZHqmYs/hqdefault.jpg)
陶淵明思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只考差了65級分。只好打起精神再拼指考。在這拼指考這段時間,媽媽拿了軍校聯招的簡章,不停的鼓勵她考慮念軍校,因為媽媽說:即使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後起薪也不怎麼樣,而且公司會倒,國家卻不會倒。再加上用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先讓她去體檢看看,反正體檢也不一定會過。等體檢過了,再讓她填軍校志願看看。反正填軍校志願和一般大學填志願是不衝突的。最後她兩邊都考上了,一邊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因為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另一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系,最後她選擇了唸軍校。從此開啟了她多采多姿的軍校、童軍生活。
軍校生要出國有一定的程序要報備、核淮,大學四年遇見開明的院長,認為學生有機會多出國交流、學習是好的。所以讓張書睿大學四年有四次出國機會。大一代表女童軍總會參加世界女青年論壇、大二參加2012CJK國際服務隊、大三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至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大四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與當地童軍進行文化交流,童軍心得交換。
這四次的出國,在此次節目中張書睿都有分享的她的心得與感想,還有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的克服?
張書睿長期在家庭教育和童軍教育的洗禮下「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思想中,所以她長期就有做志工服務,包括最後的CJK國際服務,也是志工服務的一種。如此優秀在同學眼中,一開始難免敬而遠之,但軍校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要住宿,所以她和同袍朝夕相處,一起參加暑訓、山訓、一起從飛機上跳下來,一起走過先鋒路,建立了革命情感、同袍情誼卻是無比堅硬。
最後她談到童軍教育和軍校教育,是相輔相成,而且都是重團隊合作、重榮譽。也鼓勵童軍夥伴,念軍校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建議童軍夥伴多靜下心來想想「生命,除了讓自己好以外、還能做什麼?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好」。
以下補充張書睿的自傳,全國童軍夥伴,大家一起互相勉勵…
張書睿,自懵懂的及笄之年,加入許多志工團體的行列。包括:台中市至長者家長協會、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送年菜及打掃環境、台中市社區大樓---牛津博士---環保志工、內政部兒童之家課業輔導志工。雖然只是一位十來歲的女孩,但我深信,將「愛」從身邊、周遭散播,可以化解大家的同仇敵愾,敞開心房,給予更多的人溫暖。
台灣需要人情的溫度,才能少掉內鬥、分化團結。當我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使社會安詳和平,人民各司其職。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場景,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安內以攘外,使國運昌隆。如今,已過雙十年華兩載。這幾年,投身於國際和平、國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首先,是民國97年,代表臺灣赴英國擔任國際交換學生,課餘之際,至當地的Lincolnshire children’s services,擔任協助身心障礙者的志工。
大一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2011世界女青年論壇(Young Women World Forum 2011)為本國的女性在國際會議中發聲,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
大二時,參加2012CJK中日韓羅浮國際服務隊,擔任台灣羅浮代表,至菲律賓Marikina城市做志工服務。服務期間,做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國的溝通橋樑、促進國民外交。並在志工任務完成後,建立起固若磐石的友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在東亞地區建立良好口碑。
大三時,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與該校學生交換軍校期間的體能訓練方式、暑期訓練課程、戰鬥戰技的應用、榮譽制度的規範、生活管理規定等。去蕪存菁,帶回國內做借鏡;並也將我國優良的,供他們參考學習。
大四時,利用寒假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於課餘、週末期間,和法國盧昂童軍齊參加團集會。藉由活動的交流,讓法國的青少年們認識台灣。時逢農曆新年,我在當地舉辦過年圍爐,讓法國人體驗台灣傳統文化,也讓台灣,走進法國。
這些年來,秉持著:參與公共事務、服務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是促進區域和平、消弭族群對立、階級衝突的最佳的方法。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未來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的腦+勤勞的手+踏實的腳+結合眾人的力量= 祥和的社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357CIp5e0A/hqdefault.jpg)
陶淵明思想 在 許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開啟1080p HD模式以達最佳觀賞效果}
許時:https://www.facebook.com/ShiShr95
許時 Instagram: @SHISHR95
PenSoul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nSoul1994
PenSoul Instagram: @pensoul1994
導演 / Davix: https://www.facebook.com/davixxie
詩人的孤寂
[verse1]
人們都叫我瘋子 因為我們活在不同層次
你無法認識我的真實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將旗幟豎立
築起城牆就能從凡人中孤立
所謂人類都可悲 皆為奴隸而主人是社會 (So nasty)
腐爛發臭的人群 聽不見生命真實聲音 還硬裝假文青(disgusting)
詩人的美好的年代早已不再 主宰現代還健在的主流文化的人們
都說我發神經
[HOOK]
我從來就跟所謂人類們格格不入
都是一些空殼付出努力只為活得更舒服
怎麼可能有人懂我 你們的靈魂都被封鎖在桎梏世俗裡
這是詩人的孤寂
[verse2]
我常覺寂寞但不空虛雖然有點冷
我詞太艱深 對文學太虔誠 人們說我太過瘋癲了
我不想在意凡人的批評
我時常謹記樊申威提醒
要用筆刻劃下靈魂 不管誰笑我陰森
凝神 在每個清晨 我獨自拿著筆寫詩是唯一行程
我不會太寂寞 詩的陪伴沒被代替過
所以我不需要太多喧囂會讓我精神生鏽
凡人跟詩人最大的差別在我不在乎成就
望向杜甫李白 科技無法替代 那些超越時代的詩
你們猛滑手機 詩詞都在啜泣 只有我耍孤僻成痴
Money and da fame 你們讓我食不下嚥
人類像是噁心的小蟲充斥我的視線
我獨自埋頭鑽研詩的境界揉合音樂費盡心血被人孤立仍心如止水
他們都不知道搞不清楚狀況迷失方向被世界蒙蔽無法體會詩的滋味
Just call me crazy poet!
They want me act like the normal people! 我從來學不會
無法向社會下跪讓我靈魂沉睡
人皆俗不可耐我自己找酒喝
不同流合汙像屈原寫九歌
偏離正軌我獨行如今眾人皆醉我獨醒
那些逢場作戲和媚世的人們多麼風光呢
在這動盪的年代通常的人說我太瘋狂了
我信手拈來左傳楚辭 睥睨這人間紅男綠女
只跟詩人述說我故事 嘲笑孔子說他不逾矩
從不理會世俗 我獨自向前行Shout out to 陶淵明我超堅信人們的思想都遭監禁
[HOOK]
我從來就跟所謂人類們格格不入
都是一些空殼付出努力只為活得更舒服
怎麼可能有人懂我 你們的靈魂都被封鎖在桎梏世俗裡
這是詩人的孤寂
Recorded & Mixdowned by Kylin Lee
Instrumental-MGK est 4life DJXplos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hogDDYiGg4/hqdefault.jpg)
陶淵明思想 在 「古代文學」陶淵明的思想和創作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陶淵明 兼受儒道二家的思想薰陶。一方面,其「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葛巾漉酒與熱衷桃源、歸去的事跡,為 ... ... <看更多>
陶淵明思想 在 魏晉南北朝文學--13陶淵明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的相關結果
他的詩的主要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象是從“胸中 ... ... <看更多>
陶淵明思想 在 陶渊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散文方面,代表作有自傳《五柳先生傳》和《桃花源記》,辭賦方面,最著名的有抒發田園生活之樂的《歸去來兮辭》。思想上陶淵明服膺儒術,外儒而內道,堅守儒家倫理,又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