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太太]
一打三 居家日記 day 55
昨天看到德州太太寫PTT媽寶版的家長抱怨為何微解封電影院健身房,不開放幼兒園,回應的酸民就說會生就要認命,說我們這些當家長的是不是不愛孩子,所以才急著把小孩送到幼兒園。
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啊,尤其在台灣!
許多人居家上班比在辦公室更累,除了視訊開會,還要隨時注意主管的訊息,更因為要帶小孩,無法集中注意力,只能花更多時間完成工作。
上下班沒有分際,整天都是疲憊的狀態,沒有完整的休息。
一般生家庭會受不了,特殊兒家庭更是如此!
要是沒有疫情,我絕對讓毛毛持續到學校,跟同學互動。
雖然她很幸運,有一個妹妹包包,可以一起玩。
儘管了解彼此,但包包還是很常抱怨!
一下說毛毛弄她,或毛毛在笑她,可是毛毛根本不知道她會引起他人的不悅啊!
我常常要花時間排解,及時介入。絕對不是放牛吃草式的居家防疫。
毛毛線上課程也上的不好,她很容易分心,若老師語速過快,無法馬上理解,她便放空了,所以我一定要全程陪上課操作,。
之前聽吳佑佑醫生"如何照護特殊需求兒童:以自閉症類群障礙為例"的講座中也提到,
新冠肺炎對特殊需求兒童,自閉症類影響是非常大的,
兩年來在PUBMED 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上便已經有250篇文章針對自閉症類與新冠肺炎進行相關研究。
(臺大醫院有一篇簡報也整理很詳盡,連結在留言,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聽一下)
美國研究,在疫情期間,80%的ASD家長備感壓力超過負擔!
主要是時間經濟嚴重被影響,對自我生活期待的改變,長時間驚覺與照顧,環境的壓力,社會支援(如長照日照停托)。
小孩的年齡跟嚴重度與干擾度,也增加家長的壓力。
80%的ASD家長覺得壓力大過於負擔,更有12%的家長臨床診斷為焦慮症,25%的家長診斷為憂鬱症。
英國研究顯示也是如此,特殊需求兒童在家學習,家長需要為小孩的學習與照顧完全負責。44%的家長很焦慮,若有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到子女的情緒行為,就算疫情趨緩,小孩皆需要重新適應學校與機構。
那我們當特殊兒的父母該要如何因應呢?
我們該放下對自己是超級父母無所不能的期待,能夠覺察到自己的狀態與需要,並尋求對外的支援!
停下腳步,靜下心,更多對孩子的觀察。
我們只能
接受當下的狀況
允許現有的限制
並且相信自己 相信孩子!
圖為昨天上罕病基金會的線上繪畫課程,毛毛與包包畫的點線面
醫學文獻資料庫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華藝聲明為何繼續魚目混珠?!
針對 #華藝授權中方 #以中共法令 #進行紅色審查 並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消失五萬篇敏感性文章,以及消失作者名字一事,凸顯了一個台灣應該努力、卻長期未努力的方向:由納稅人與政府長期支持的學術論文資料庫應該公共化!
很遺憾, #華藝 針對此議題的聲明,明顯是選擇部分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呈現,不知道是否企圖混淆視聽?
我昨天召開記者會,邀請 莊競程 有志者是競程、 台灣社會學會 、 臺大教授、 經濟民主連合 、博士候選人和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一起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跟上國際已發展20年的 #開放取用(open-access) #OA模式,推動 #學術論文開放免費取得。
立刻引來華藝公司發新聞稿給媒體:
強調「華藝並未壟斷市場」、「國外推動OA,目的在打擊『期刊壟斷』,而非『資料庫壟斷』,因為資料庫無法壟斷。」
但事實上是華藝說的這樣嗎?
昨天與會者明確表示:
💬就算發生華藝修改資料和文章消失的事件,有些期刊仍然未必會解除合約;這是因為 #目前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被壟斷,一旦解除合約,將使得期刊和論文的 #流通受到阻礙。但研究者的學術成果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流通傳播,公共化是一個對的方向。(林國明/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公平會應該處理華藝 #是否有壟斷臺灣論文資料庫市場、 #濫用獨佔地位、 #違反公平競爭等問題。(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再者,國際推動OA,並 #不是只針對期刊,我昨天已經舉了 #很多針對資料庫 的例子,今天再多舉一些例子給大家知道:
OA資料庫/開放典藏 (Open Access Repository/Open Archive):一種電子平台,將學術成果免費提供給任何人即時且永久地瀏覽、下載、分享。
#OA資料庫案例:
🔎1966年美國推出的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RIC,www.eric.ed.gov)及醫學文獻資料庫,可能是第一個開放近用計畫。
🔎Digital Commons Network:
由各國大學圖書館合力提供各大學學者的學術文章、期刊文章、論文等。文章主題涵蓋各種領域,共計超過兩百萬篇文章,免費開放全文下載,甚至不需會員或登入。文章數量最多的領域為社會科學領域。
🔎arXiv:
1991年開始,主要涵蓋數學、經濟、理工、生醫領域的學術文章。文章不需經過peer review即可在此平台發表,因此許多文章會先發表在此,在peer review後再發表於正式學術期刊。目前有約180萬篇文章。
🔎SocArXiv:
社會科學版本的arXiv。在2016年後創立。
🔎PLos 公共科學博物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由一群科學家和醫生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將全世界的科學和醫學文獻變成公共財,讓全球各地的科學家、醫生、病患和學生都可以無限制地近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PLoS的網站上彙整了旗下的期刊,在網站上可以自由瀏覽。
#OA運動批評對象為資料庫的案例(包含有資料庫業務的出版集團):
🔎在OA運動中最重要的3B宣言(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2003年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2003年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開放取用的柏林宣言),都有提到開放典藏(Open Archives)的重要性,不只是訴求學術期刊的OA。
🔎2014年荷蘭教科文部聯合國內大學推動OA,其主要批判對象就是越來越大的商業學術論文資料庫「Elsevier期刊出版集團」。Elsevier不只出版上千種期刊,實際上還經營了ScienceDirect、Scopus、SSRN等大型電子期刊資料庫。
🔎各國倡議「開放典藏資訊系統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 OAIS)」串連OA期刊,目的就是要建立OA資料庫,替代越來越昂貴的商業巨獸資料庫。
#臺灣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臺灣已晚20年
#現在推動知識公共化正是時候
我的立場很明確,臺灣所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有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公共預算支持。知識生產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 #知識公共化 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
我昨天也一再說明,華藝的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
身為立委,我昨天也負責任的提出可能的解方,將會持續和支持學術期刊的科技部以及教育部研商,包括:
➡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負起責任,現在開始蒐集、整合各方意見。
➡規劃期程及逐年編列預算。
➡先從臺灣期刊及大學開始推動「開放取用」模式。
➡建置或完善現有的學術論文資料庫,例如國圖。
➡將臺灣學術論文公共化資料庫成果與全球知識公共化場域接軌!
最後,也想回應華藝,政府推動資料庫公共化,是為了臺灣學術成果的近用性及全民共享。但請別忘了,臺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政府有做的,民間仍然可以做,一起為學術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醫學文獻資料庫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虛假的保證常常更能穿透人心
最近「心靈導師」這個詞很紅,上了新聞,不少人討論。別說用「心靈導師」這個詞,光是用「專家」來形容我,我都會莫名惶恐,我在版面上多次提到。
我舉一個我這兩天看到的案例,我稍作改編。家務事之難,難到我自己都頭痛,不管我有什麼頭銜,受過什麼訓練,我也只能在困境中掙扎。
她有一部分是為了逃離原生家庭,不顧媽媽的反對,走進婚姻。結果,因故離婚,又很沒面子地回到原生家庭,因為她做了單親媽媽,需要有人幫忙照顧孩子。此外,她靠自己也沒辦法養活她跟孩子,所以還是要原生家庭的支援。
結果當然是跟她關係最緊張的媽媽,主要負責照顧她的孩子。那真是糾結啊,她媽媽喜歡恐嚇孩子,常用的句型就是「你如果…,你就完蛋了」。教訓孩子的時候,還會順便把大人的恩怨夾雜進來,「…你不要以後像你爸爸一樣」。
她如果好言規勸,她媽媽就會覺得自尊受損,然後難聽話、酸言酸語就容易出口。像是曾說過,「如果妳那套行得通,妳現在還會離婚嗎?」
她後來選擇壓抑,因為她媽媽也會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她不得已,只好常請她爸幫忙,可是,這會激怒她媽,她完全明白,可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她爸從小就一直站在她這邊,可是,她媽媽的強勢,完全壓過她爸,她跟她爸走得近,她媽媽就會不高興,這也是她想逃離原生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後,她媽媽也會在孩子面前,數落她爸爸,這又是負面示範。左右為難,她自己也常氣自己的無能為力,讓孩子面對這種環境。
這時候,有個宣稱自己有神奇效果的「心靈導師」,對當事人來說,很容易感覺像是茫茫大海裡的浮木。而且常會帶著神秘的色彩,夾雜著宗教儀式,更是引人好奇。
我最常有的建議,是照顧身體健康,基本上,精神好心情會比較好。已經干擾生活功能,可以諮詢專業人員,像是張老師基金會、醫院…。然後,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調整自我對話,懂得靜心。而且我常強調,如果是人格改變,常要用「年」為單位。
對她這種身心俱疲的當事人,我如果請她先照顧身體健康,睡好覺、規律作息,吃健康食物,她大概覺得我在開玩笑。我如果請她寫日記,好作為調整自我對話的依據,或許被認為緩不濟急。我如果請她練習靜心,學習放鬆與呼吸,她可能動機不那麼高…
當一個人身心能量低迷的時候,請她改變自己,通常她都會覺得很難。我當然也知道,以她面臨的狀況來說,她媽媽如果哪一天突然被菩薩摸過頭,開始變得慈悲和善,整個局面就會有最大的翻轉。可是,現實狀況是,通常這樣的人,很不容易改變,不要說到我面前,就說要看懂我的文章,恐怕也有難度。
她就算一點一滴持續改變,什麼時候能牽動她媽媽的改變,能緩解多少孩子受到的負面衝擊,何時整個家庭系統的互動開始有良性循環,我們都不知道。可是,我們知道的是,她身上所承擔的負面情緒如果不處理,那其他都很難談了,畢竟她是最有動機,也最有機會改變的人。
她越痛苦,心就越急,這種心情我們都能理解。如果因此病急亂投醫,「心靈導師」們就有機會吸金、性侵,甚至還會有當事人出面幫導師們辯護。
心理治療也分很多治療學派,彼此也不見得互相認同。我看的書不少,所以很多講法,我也不清楚到底哪裡來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上醫學文獻資料庫查證,不過,至少要在邏輯上說得通,能對應到我們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清楚的頭腦。
「清楚的頭腦」這個概念真不吸引人,對當事人來說,說不定強調快速有效,更能讓當事人買帳。虛假的保證,常常更能穿透人心。簡單的是非選擇,常比複雜的真相,更能得到擁護,在很多領域常是這樣。
當然,我也不排除是我的能力有欠缺,所以沒辦法更快地幫到人。不過,再怎麼說,「心靈導師」這個詞,對我來說,實在太沉重。我自己都還學不夠,跟大家都是同行的人,有時或許走得快一點,如此而已。
最近在youtube上開開玩笑叫自己「心靈偵探」,但其實連自己都還沒完全看透。我在此聲明,我目前不收會員,看文章與影片都免費。如果以後有人在我的臉書上,向各位借錢,那絕對是帳號被盜。我如果找大家到汽車旅館進行什麼奇怪的治療,那大概是我頭腦壞掉,千萬別報名。
.
--------------------------------------------
「因果關係的假象」與「關係本身的重要性」《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TVQ2sAw8E&feature=youtu.be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0rz.tw/PCzPS (79折)
2.金石堂: http://0rz.tw/vCsPh (79折)
【靜心療癒2書:靜下心去愛+跟自己和好 79折】http://0rz.tw/qvsUv
3.誠品: http://0rz.tw/UllK6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0rz.tw/M8sn2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