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到 Taïrroir 態芮 主廚示範利用吃完的烤雞來煮雞湯跟炒飯,我就手滑下訂了。一雞三吃,哪個主婦受得了這種誘惑,何況還是來自米其林二星餐廳。
⠀⠀
態芮的烤雞活脫脫就是迪士尼動畫慶典畫面會出現的那種巨大烤雞。沒有頭,兩隻腳還會站起來跳康康舞。
⠀⠀
肥美歐美蜜桃臀雞身彷彿經過格雷五十道調教,俏皮的讓人想拍打,慢動作還可以看到激起的油花噴濺一身。如果這隻雞會重訓的話,我猜120公斤深蹲可以一組七下連續做三組。
⠀⠀
拿起說明卡掃 QR Code 詳細菜色說明:「 來自嘉義梅山飼養140天的文昌雞,鹽滷水泡12小時後再風乾三天...... 」,講到這邊我就知道為什麼賣這麼貴了,到底誰家有地方讓你掛生雞肉低溫吹電風扇三天?
⠀⠀
所以才有這麼均勻的焦糖色澤,雞皮薄脆卻又保持油潤、完整無破皮的外表。像手扒雞那樣豪邁的掰下雞腿,Q彈口感甚至還點脆度。雞胸也飽含水分,柔嫩美味。
⠀⠀
記得吃之前找個美美的盤子擺盤,找瓶紅色莓果香氣強的紅酒來搭配烤雞,在家也能重現高級餐廳的儀式感。
⠀⠀
另外主廚何順凱還拍了影片教大家用吃剩的雞骨架熬高湯、做炒飯。
⠀⠀
超級喜歡影片其中手撥雞骨架的一段:
⠀⠀
「 在家工作,你可能工作到很煩,你的伴侶、你的另一半、小孩、先生、太太弄的你很煩,所以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發洩的時間。就是你把它想像『 你們怎麼這麼煩 』,你就把它捏捏捏,把這個壓力出在它身上。把它骨頭聽到這個啵的聲音有沒有,把它全部掰碎,那你帶任何的怨恨就只有在這個地方 ( 撥雞骨架的步驟 )。如果你把怨恨帶到湯裡面去,這個湯煮出來就不好喝,因為沒有愛心。煮湯需要愛心、耐心和細心。」
⠀⠀
⠀⠀
/⠀⠀
搭配 #澳洲禾富 #WolfBlassShiraz2016,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拉鋸的女孩兒,努力展現自己奔放的一面,各種黑色莓果香氣與平滑丹寧,隔天喝卻有種落盡俗塵的沈穩,不由得嘆年輕人體力真好啊的一款酒,新鮮果香與烤雞完美搭配。
⠀⠀
這次疫情裡,好多餐廳別於以往生硬的商品介紹,紛紛在粉絲團寫下各種有靈魂的心裡話。不只是服務,更包含了款待心意,讓客人有被照顧的感覺。
⠀⠀
我還沒去過態芮 ( 疫情間外帶自取要在餐廳外 ),但藉由這個影片讓我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廚房畫面,也讓我看到了主廚中餐與西廚雙背景之間的游刃有餘,炒飯要用平底鍋還是中式炒鍋,用冷飯還是熱飯,都能講出背後的科學論證讓人信服。
⠀⠀
另外千萬別忘了甜點,態芮甜點主廚賴思瑩 Angela Lai 可是今年亞洲五十大最佳甜點師得主,每日精選塔類、布雷斯特泡芙都是慶祝生日的最佳配角。
⠀⠀
雖然用的不是孔洞導熱性佳法芙娜牌塔模,鬆脆酥香的高段質地卻也直接征服了味蕾,#實力就是一切。先前在 Heritage bakery & cafe 的聯名餐會就讓人印象深刻了,解封後一定要特地拜訪態芮才行。
⠀⠀
⠀⠀
➤ 類似的烤雞大餐也推薦: 大三元酒樓 Three Coins的秘製脆皮鵝、 FirePlay Taipei 火烤薩索全雞。
___________________
⠀⠀
⠀⠀
感謝 AICU #生活要素 邀稿,分享更多
| #在家過日子,#更想過好日子
⠀
更多完整文章
▻ https://reurl.cc/W30Z9e
⠀⠀
⠀⠀
橡木桶洋酒網路門市
未成年請勿飲酒_喝酒不開車
酒 瓶 式 深蹲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守破離—《新版威士忌學》自序
每天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再加上10公里的長跑,持續鍛鍊3年之後,便可練就一拳超人無堅不摧、一擊必殺的神奇能力。
對於一心想成為現實世界裡的超級英雄,發揮濟弱扶傾能力的中二們,埼玉的鍛鍊方法絕對可行,不需要仰靠被蜘蛛咬一口,或是流浪到加德滿都尋求法師把魂魄打出體外,只要能持之以恆的鍛鍊,即可脫胎換骨的發展個人英雄事業!可惜人間世並不是卡通漫畫,就算練成金鐘罩、鐵布衫或十三太保橫練,每天還是得乖乖上學上班,《少林足球》的劇情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但是苦練基本功紮下的堅實基礎不會完全無用,李小龍曾說他不怕懂一萬種招式的對手,但是卻害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敵人。「一萬」真是個神奇數字,加拿大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書中提到,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所以無論是武術家或是心靈雞湯作家,莫不將苦練當做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在日本劍道的修練過程中,稱之為「守」。
對我而言,《威士忌學》就是我的「守」,我希望這本書能解答包括我在內所有威士忌可能提出的疑問,所以必須千錘百鍊,把基本功夫練到毫無破綻為止。但是就如同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的精髓,除非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否則寫成書後一定會出錯。錯別字難以避免,雖然常常讓我臉上掛不住,但也最容易修改,難改的是即便我盡可能的翻查資料並多方訪查,但囿於才學及學藝不精,不免疏漏、說明不清,或甚至因為個人的理解不夠充分而誤導讀者,都是叫我在出書後持續修改的原因。
我的企圖心太大,書中內容也太過廣泛,已經有心無力去重新查考資料。幸好我的朋友眾多,不乏學有專精的geek不斷提供我不少修正建議,又以從蘇格蘭學成歸國的愛月最是幫忙。他協助審查了最叫我頭痛的第二、三篇,讓那些陌生又令人畏懼的生化名詞一一擺放在適當的位置,短時間內如果沒有更新的研究,我相信這兩篇的內容讀者們大可放心去引用。
不過除了這兩篇以外,到底還修改了哪些部分?我的編輯有點天真的問我,是不是能夠將修改的文字標成紅色,如此便可不用重新排版?我聽了不禁哀嚎起來,因為我的習性非常糟,永遠不滿意自己的書寫,所以零零散散的修改、刪除、重寫,總希望讀起來順暢,要說改了哪些地方實在說不上來。不過對於2018年初出版的這本書,不到3年就推出增修版,對讀者來說極不公平,所以我將各篇章主要修改部分整理如下表,以示這2年多以來我並未倦怠於我一直堅守的領域:
不比較不知道,第四篇居然減少了約250字,到底刪掉哪些內容?我想破頭也想不出。不過從24.5萬的總字數來看,全書篇幅增加了3成,最主要的是納入第七篇「品飲評分與烈酒競賽」-這部份原本就想放進書中,但是在3年前被喊cut。當時的確有點悵然若失,今日卻發現這聲cut喊得好,因為留下有關國際烈酒競賽的舊資料,剛好與2020年現行辦法作對比。至於整篇文章我從曾經叱吒風雲的葡萄酒教父Robert Parker的角度切入,去觀注威士忌品飲撰述者和網路眾聲喧嘩的市場,也可對照出有趣、卻讓人唏噓的今昔之比。
從出版至今的2年多期間,許多酒友跟我提到這本書對他的幫助,但是有更多的酒友告訴我他們買回去只是供著,因為『太!難!讀!了!』確實,我無法否認這本書的難讀,我也不斷苦口婆心的告訴酒友,這是一本資料龐大的參考書,足以回答有關威士忌9成以上的疑問,所以不是從頭到尾的讀,而是瀏覽一遍後,知道書中提供哪些資料,未來有疑問時再回頭過來翻找。許多酒友習好搜尋網路,或是直接私訊問題,想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答案,但是我必須告訴這些酒友:No pain no gain,絕大部分的答案都在書中,想清楚來攏去脈,麻煩花心思去找,如果真不清楚再問,而網路資訊看看就好,不必太過認真。
日本劍道修鍊過程中的「守」,需要砥心礪志的恪守規範苦練,每天揮汗舉劍下劈1,000次,養成身體記憶,而後才有能力觀摩他人他派的招數,「破」除限制去截長補短,就如同獨孤九劍中的「破劍式」、「破掌式」或「破氣式」;當一切都融會貫通後,最終仍必須「離」開規範、忘卻所學,方能以無招勝有招的至臻大成,開宗立派的成為一代宗師。
事實上,威士忌的製作也是整個產業的「守」,如果沒有能力蒸餾、調製出品質夠好的酒,無論如何天花亂墜、口若懸河的吹噓行銷,遲早也會被市場一拳擊倒。不過百年基業必須順應潮流求新求變,所以傳統不做泥煤的酒廠也做了起來,堅持波本桶的裝瓶也跟著做雪莉過桶,「破」除窠臼持續茁壯。當腳跟立穩已達不敗金身,那麼就有本錢嘗試各種「離」經叛道的實驗,拓展威士忌的可能,開發新的風味譜。
《威士忌學》是我守衛的根本,第一道防線,未來將按照計畫擴大我的守備範圍到美國和愛爾蘭,敬請讀者們期待。至於今年(2020)出版的《酒徒之書》,就當作是我向市場靠攏的破格之作吧,從個人觀點去揭開某些神秘面紗,引領讀者們思考、辯證許多我們曾經聽過、看過的行銷語言。有沒有可能離開威士忌領域,嘗試更多寫作的可能?目前尚不可說,只能透露在我內心中確實隱藏著一股暗流的欲望,遲早,有一天。
酒 瓶 式 深蹲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在喝高粱酒
你端了一杯白開水過來
我們說你的不是酒
你說沒差顏色都一樣
我說能喝醉的才算酒
你說我就喝水喝醉給你看
【等一下,你所謂的肌力訓練,跟我知道的好像不一樣】
倡導肌力訓練的時候最常遇到兩種難題,第一種是說服不做肌力訓練的人開始嘗試肌力訓練,這很有挑戰性,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肌力訓練是無益的、是危險的、是自找麻煩的。不過相較於另一個難題,這其實是比較簡單,隨著科學化訓練知識逐漸普及,愈來越多專業人員被培養出來,這都有助於讓越來越多的民眾願意嘗試肌力訓練,甚連技術層次較低、純粹來掏金的健身業者,在推廣方面也都有某些推波助瀾的功勞。
第二種問題比較難解,就是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做了肌力訓練了」,因此當我們試圖解釋肌力訓練的益處的時候,他們都會點頭稱是,幫忙推廣,甚至展露出歃血為盟的革命情感,『對!我們都是肌力訓練者!』但是,很多時候,一陣志同道合熱血翻湧的興奮過後,幾句話,幾串文字的交流就會讓我們覺得越來越不對勁『......你說的,真的是肌力訓練嗎?跟我們的理解怎麼這麼不一樣?』
肌力訓練最主要的理論依據,還是那句老話:『人體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會對壓力起反應,適當的壓力刺激可以讓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產生長期向上適應的現象,使人體越來越強壯,最終達到每個人最佳的身體狀態。』因此,肌力訓練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使用可以長期加重的大重量訓練,而槓鈴類的訓練是最鮮明的例子。
許多自認為正在從事肌力訓練的人,其實是把某些會製造疲勞或酸痛的東西誤認為是肌力訓練,以下舉出少數幾個例子,真實世界裡還有更多,讀完這篇之後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第一個常被誤認為肌力訓練的是網路上處處可見,可以在家自行操作的一些「肌力訓練」動作,例如舉寶特瓶,坐在椅子上伸腿,用腿夾球,揮手甩手等等,這些動作受到許多想要開始訓練卻又不想找教練的運動者的青睞,而散布這些資訊的商業團體或個人,也利用了這個心態不斷強調肌力訓練其實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在家裡自行訓練。
這種你情我願又不花錢的東西很受歡迎,唯一的問題是完全無效。道理很簡單,這樣的訓練完全無法提供足夠的壓力去引發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向上適應。根據訓練學,要提高骨密度,需要對骨骼施予骨折壓力10%以上的縱向壓力,雖然我們不必真的把骨頭壓斷才算得出實際所需的力量,但是實務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一般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接觸到壓力等級,對很多健康成人來說那是數十甚至上百公斤的體外重量才達得到的效果,對於長期訓練者來說所需的強度更高達數百公斤。因此,最適當又安全的方式是使用槓鈴,並且學習正確的姿勢和動作來進行訓練,拿著日常生活中的小物,跟著網路影片依樣畫葫蘆,會因為強度過低所以一點效果都沒有,如果用這種動作奮發圖強用力練,通常也會先得到運動傷害,而非訓練效果。
另一個被誤認為是肌力訓練的東西比較奇怪一點,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誤認,但是似乎還是有不少人缺乏這類常識。我要說的是「有氧訓練」,真的,真有人會把「有氧舞蹈」誤認為是肌力訓練。有氧舞蹈,或所有有氧運動,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利用肢體的動作,驅動身體能量系統高速運作,以期獲得循環和代謝方面的效益。有氧運動是很好的運動,站在體能教練的立場,我們鼓勵每位運動者都保有某種形式的有氧訓練,這並非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跟著音樂扭動,或是在操場一圈一圈的跑,或是在人車爭道的都市裡一邊奔跑一邊呼吸著廢氣,在別篇文章裡我們解釋過,其實一堂完整的肌力訓練課程裡,大概會把運動者的心跳維持在一個慢跑或慢跑以上的強度區,這已經具備初步的有氧效果,如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效果,可以考慮針對各種不同能量系統而設計的間歇訓練。
把有氧運動誤認為肌力訓練的人,通常都因為有氧運動有潛力製造很多的酸痛,因此應該有肌力訓練的效果。但是,這樣的論點忽略了一個生理學常識,就是其實肌力訓練的效果主要是依著「強度」而有所不同,而不是疲勞度,所謂的強度就是壓力大小,以同一個動作來說,其實就是槓鈴上的重量。不同的強度代表著不同的效果,即使我們無論利用高強度或低強度都可以練出一身酸痛,也不表示身體接收到一樣的刺激。有氧運動的酸痛來自於低強度高反覆的耐力型刺激,主要的表現限制因素是能量系統的輸送效率,而有氧運動的動作造成的壓力,並不足以驅動骨質和肌肉增生,也無須神經系統的強力動員即可完成,因此不算是有肌力訓練的效果。
第三種誤以為自己正在做肌力訓練的人最無辜,因為以最鬆的定義來看,他們從事的訓練已經算是廣義的肌力訓練了,但是基於幾個科學上的原因,他們即使做了這些訓練,仍然不會獲得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方面的效果,或是頂多是獲得一些比不訓練要好一點點的短期效果。這一種訓練,就是非自由重量的肌力訓練,其中包括了器械式訓練、不穩定表面訓練以及懸吊式訓練。
這些訓練並不是錯的訓練,只是他們的刺激方式與大重量訓練不同,與大重量一起訓練或許可以相得益彰,但是若以這些訓練為主要訓練,或甚至是唯一的訓練,就會讓運動者在獲得初步的短期效果之後,再無任何進展。
器械式訓練主要的問題在於限縮了參與肌群的數量,且經常強迫依循固定軌道,導致長期進步的潛力受限。肌力訓練有一個特性,就是一個動作的參與肌群越少,進步潛力就越小,握把式深蹲有長達數年且超過數百公斤的進步潛力,但二頭肌彎舉只有數十公斤的進步潛力,而且通常在訓練初期幾週內就已經走到極限,唯一讓二頭肌彎舉更進步的方法,是藉由深蹲、硬舉、臥推、負重行走等「大」動作,把整個身體再次升級,才能讓二頭肌彎舉找到再次進步的機會。
器械式訓練的特性是可以把小肌群獨立出來,但是單靠小肌群訓練,哪怕是把全身的肌群都用小肌群練一練,也無法讓身體像大重量訓練一樣產生高效率的升級,極少數的器械式訓練器材有模擬大重量訓練或自由重量訓練的潛力,例如器械式深蹲機,機械手臂硬舉等等,這些器材固然比小肌群的器械有效,但是搞到這一步,我們不禁要問,使用那麼複雜的器械,為何不乾脆直接練自由重量就好?
不穩定表面訓練取材自物理治療和運傷害防護的技術,當年陰錯陽差隨著功能性訓練而走紅,主要的功效是幫助受傷復原後的關節重新掌握本體感覺。受傷的關節除了肌腱、韌帶、軟骨或其他組織可能受損之外,關節的本體感覺和控制力也會因為硬體損傷而跟著失靈,當硬體復原之後,往往因為軟體尚未修復,而用起來「卡卡」的,此時,把人放上不穩定表面,可以幫助這個關節重新探索各個方向的控制方式,重拾關節的控制力。
這種針對受傷復原的訓練技術,被應用在健康運動者身上的時候,因為不穩定表面對平衡感很有挑戰性,且在不穩定表面上做一般的重量訓練會變得非常吃力,因此一度被認為是更高難度的訓練,在歐美各國大行其道,直到一些科學研究對這種訓練潑了冷水之後才逐漸降溫。
研究發現當肌肉試著穩定自己的時候,雖然用了很大的力量,但是這些力量拿去維穩,就不會拿來舉重量,因此不穩定表面上的重量訓練通常重量偏輕,太輕的重量使訓練本身對於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刺激不足,因此算不上有效的肌力訓練。有些不穩定表面的愛好者會認為,就算沒有肌力訓練效果,我拿來練平衡感總可以吧?偏偏,平衡感或穩定性的訓練,只對受傷復原者有效,平衡感正常的人做了再多平衡感訓練,通常也只是把這個訓練項目越練越好,在運動場上或日常生活裡卻不會產生其他效果。
懸吊訓練是不穩定表面訓練的親戚,因此也承接了部分的缺點,在懸吊訓練器材上做動作,動作雖然十分困難,但同樣會因為穩定性較低而減低力量輸出,使得身體得到的壓力不足,不足以產生長期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適應。不過,因為懸吊訓練有時能夠被拿來幫助身體改換用力方向,激發某些較難練的姿勢肌群出來用力,因此可以作為動作學習,或是拿來當大重量訓練的輔助器材。
總而言之,上述常見的肌力訓練,其實都不是我們倡導的肌力訓練,這並不表示他們全部都是錯的,是不值得做的,而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需要的刺激非常強大,也需要非常長的適應,不是單靠上述訓練方法就可以達到的。要想獲得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方面的效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大重量訓練,而很多人也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是,如果這不是一個你已經具備的技術,則在你把自己搞受傷之前,最好考慮一下,找一位體能教練好好學習。
酒 瓶 式 深蹲 在 讓你的下肢得到突飛猛進的訓練 - PTT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正如我在我的文章《深蹲的好處多,痛苦少》中解釋的那樣,由於深蹲的負重 ... 上升式加重訓練將預先使你疲勞,限制你在高腳杯下蹲挑戰本身的表現。 ... <看更多>
酒 瓶 式 深蹲 在 [問題] 可以只做硬舉不做深蹲嗎? - MuscleBeach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就算姿勢正確硬舉確實比深蹲更不容易受傷這你不能否認吧光看大重量深蹲都需要有人在後面 ... [新聞] 網紅淨山清掉「日治駐在所遺跡酒瓶」考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