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魯閣號 408 車次發生意外後第 3 天,許多人和我一樣,在連假的這幾天中都懷著一個忐忑的心,焦急地想從新聞上獲取更多資訊,希望所有受傷的人都能夠平安。
這段期間內,除了釐清事故所發生的原因及交通部門後續的檢討與責任歸屬外,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以及整體社會的心理支持。
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台灣社會在經歷幾次重大災難後,接下來,我們即將面臨一段漫漫長路,非常需要以社會整體的力量,共同度過這次的集體傷痛。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強調一個觀念,災後心理精神衛生的支持,完全不亞於生理上的醫療,兩者的功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我聽到不只一件現場救難人員在經歷現場慘烈的狀況後,心理受到嚴重創傷的案例。這讓我想起了 2018 年普悠瑪事件後,曾發生現場救難的消防員,事後疑似因為嚴重的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幸走上絕路的憾事。
為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災難心理衛生機制便是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所謂的災難心理衛生機制,有幾項重點目標:
1️⃣ 事件後的 0 - 3 個月,是 #心理急救期,首要之務在於提供安全安適感,協助當事人度過身體與心理的危機。
2️⃣ 事件後的 1 - 6 個月,則是 #緊急處理的重建期,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在災變下的心理反應,協助恢復原本的生活與因應能力。
3️⃣ 事件後的 6 - 60 個月,進入 #長期心理重建期,需要持續提供不同面向的支持,協助當事人在漫長的心理重建中,回歸日常。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並非僅限於心理層次的需求,而是 #全面的生活照護。這些服務,絕對不僅僅是短暫性的、一次性的諮商服務,也因此,無法長期仰賴外縣市的服務人力。所以,接下來中央如何協助地方政府,與既有的服務體系、在地的社區網絡結合,才能貼近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當事人的需求。
對於失去至親、身心靈遭遇嚴重創傷的倖存者與家屬,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經濟、就業或就養上的生計困難,包含傷者後續的醫療、復健、聘請看護等費用,部分罹患身體疾病或慢性病的個案也需特別留意,適時提供疾病衛教及用藥指導、協助就醫。因此,除了長期提供心理層次的關懷,更需要地方社政、衛政、勞政、教育、犯保等服務體系共同來協力,提供及時的轉介與支持。
對於協助救難的軍警消、醫療、社工等第一線人員,由於目睹或經歷慘重死傷的現場,是PTSD、替代性創傷的高危險群。他們在救災工作結束後,可能持續出現的壓力反應,包括經驗重現、神經緊繃、逃避與麻木、惡夢連連、錯覺「回到過去」等等。中央應積極提供前線的救援人員,長期可靠、保有隱私的心理輔導資源,讓他們在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後,能夠適時地尋求支持。
面對未來的復原重建,從中央、地方到民間組織,如何有效進行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分工,#避免各自為政、#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是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能否有效推動的關鍵因素。
沒有人願意見到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台灣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集體療傷、相互扶持,對於住在同一座島嶼上的人民而言,只有我們團結一心,才能攜手走過這樣的苦難。
接下來,我也將持續與中央各權責機關溝通、協調,讓災難心理衛生的服務,能夠更全面地照顧到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彼此支持、齊心、漸進地度過這次的傷痛。
#中央應即啟動災難心理衛生機制
#地方應協調跨單位資源整合提供長期支持
#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不僅限於心理而是全面的生活照護
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 在 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生活協會附設心朋友的店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天,許多人和我一樣,在連假的這幾天中都懷著一個忐忑的心,焦急地想從新聞上獲取更 ... 自為政、#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是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能否有效推動的 ... ... <看更多>
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 在 其實還是重大災難後,對家屬、倖存者與救災人員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有效進行跨部門的資源整合與分工,#避免各自為政、# 避免多次頻繁卻無效地打擾當事人,是災難心理衛生工 作能否有效推動的關鍵因素。 沒有人願意見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