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達成一件事,先替自己找個最有效的動力,實行起來較不感到吃力,也不會覺得過於勉強自己。
想讓自己睡眠時間趨於正常一點真的很不容易...天知道要把我從電腦前挖起來是一件多麼不簡單,心裡總是放不下許多工作上的事情,該修哪一天的圖了、必須事前規劃哪一篇文章的內容了、哪些mail尚未回覆、開始思考拍攝哪些商品...選擇從事自由業的好處在於時間彈性,選擇自由業的缺點也在於時間彈性,這很矛盾,我相信某些處在這類行業的你們也懂得
最近在IG的及時動態上有些活躍,我指的是很勤於錄製我的早餐這件事,對於能錄製兩三秒小短片或是及時拍攝照片這樣能夠很快速紀錄當下的功能感到滿意,同時也讓我為了持續紀錄早餐明顯改善晚起的習慣,很神奇的方法對不對?剛剛好對付我這種人很有用!大概是有著不想中斷早餐紀錄的強迫症心態(笑)
我的早餐內容通常都在15分鐘內搞定,why?說好聽一些是為了工作,不過實際上則是太難的我也弄不出來。基本上內容以健康主張為取向,持之以恆下去的話...不久後應該可以看到我很雀躍來分享我的早安晨之美文章(補充一下:沒意外的話!)
「強迫症思考中斷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莉莎 Lisa Lai's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心理] 我與強迫症相處心得&書籍分享1 - 看板Psychiatry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心禾診所- 【面對強迫症的二三事(2之1)】 1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強迫症小教室(問答集)如何處理侵入性強迫思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強迫思考(強迫症)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強迫思考的原因和症狀,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強迫症症狀自我檢測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強迫症症狀自我檢測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問卦] 有沒有強迫症的八卦 的評價
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教出高EQ的小孩
4種態度+4種方法
今天是幼兒園的玩具分享日,小華開開心心帶著他心愛的小車車跟同學分享,沒想到同學玩的時候沒有拿穩,不小心將他的小車車摔到地上,2顆輪子掉出來,小華對此感到非常憤怒,邊哭邊尖叫,整整持續50分鐘,令所有老師束手無策……。
孩子不當表達情緒的方式,例如:尖叫、哭鬧、摔東西、咬人、打自己的頭等激烈行為,其實亦為溝通方式,上善心理治療所院長羅秋怡指出:「情緒不當表達包含多種涵義,像是孩子仍在發展與學習,不懂得如何適當表達自己的憤怒、難過或不滿;同時也因為還未習得與人溝通的社會化方式,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
特別是孩子的氣質、個性比較屬於激烈形式,在表達時經常會令大人難以招架,甚至必須滿足他的需求,否則不會停止。
不當的互動方式
情緒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對外溝通、表達動機的基礎,當人在生氣時通常會出現兩個做法:(1)衝動破壞;(2)出現改變現況的動機,羅秋怡院長解釋:「其實情緒沒有好或壞,但重點在於孩子能否理解;以及當孩子出現情緒時,照顧者與孩子長期互動方式所產生的效果。」至於不當的互動方式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NG》一哭就滿足
羅秋怡院長曾遇過一個孩子只要哭鬧,媽媽立刻帶他去買他喜歡的玩具,羅院長表示:「這個做法彷彿在教導孩子:『你要玩具嗎?趕快哭吧!』如此一來,孩子不僅不用學習開口表達、解釋需求,當孩子拿到新玩具時,壞情緒立即受到安撫,他的注意力馬上轉移到新玩具上,但是,人生時不時有壞情緒出現,孩子如何學習與之共處?」
大人被小孩的情緒控制
孩子情緒不佳,是一個良好的機會教育。
再者,長期維持這樣的互動關係,造成大人被小孩的情緒控制,而不是大人引導孩子用適當方式宣洩心情,除了忽略孩子應該學習的溝通與表達,當壞情緒再次出現,孩子無法辯識、無法共存、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也因此,當孩子情緒不佳,是一個良好的機會教育,藉此與孩子討論心情不佳的原因、他的難過以及需求。羅秋怡院長說明:「有些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孫子時,一見孫子哭鬧,馬上安撫、滿足孫子的需要,避免他在負面情緒沉溺太久。」可是,當照顧者迅速抽掉了孩子的痛苦,孩子無法學習表達與適應情緒,將來他長大,當他在學習環境、人際關係、甚至是愛情受挫,在因應上會變得困難。
NG》要求孩子停止哭鬧
不同於立刻滿足孩子需求,有一類家長則是要求孩子停止哭鬧,像是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好哭的?」羅秋怡院長指出:「這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爸媽的心裡並不重要。」甚至有些父母語帶批評:「男生哭什麼哭?羞羞臉!」、「都長這麼大了還在哭,你看那個小妹妹都比你勇敢」,類似說法不僅可能節外生枝,讓孩子的情緒更為反彈,也是不成熟的引導方式。
NG》冷漠不理會
有時候孩子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撫,也許5分鐘、10分鐘,但大人一直不予理會,而孩子不斷地渴求,後果就是情緒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哭了30分鐘、1小時仍無法停止。
引導孩子,爸媽具備4個態度
1.父母先做好情緒管理
當孩子出現哭鬧、尖叫、摔東西等不當行為時,羅秋怡院長指出:「父母應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
2.尊重孩子的心情
有些爸媽要求小孩與同儕分享玩具、餅乾等,當同儕不小心將孩子最心愛的玩具弄壞,孩子因而大哭大鬧時,父母卻說:「玩具壞了沒有關係,你還有直升機、挖土機等。」
對此,羅秋怡院長示:「父母應事先尊重孩子有保留某個玩具的權利。換個立場思考,父母本身亦不太會將昂貴的手機或相機與人分享。」
3.同理孩子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同理孩子、適當給予溫暖的回應很重要,也可以幫孩子說出他的心情,例如:「車子壞了好難過,下次玩的時候要注意。」在旁陪伴、協助孩子,並給予鼓勵。
4不說教
面對學齡前的孩子,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羅院長建議:「不妨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情緒與事件,同時進行前因後果的交代說明。」
4個好方法,教孩子表達情緒
父母引導孩子表達壞心情時,可以運用哪些方法?
1.情緒臉譜
可使用一些道具,例如情緒臉譜。孩子哭鬧時,父母不妨試著引導孩子:「你現在是哭哭臉,如何變成笑笑臉?做哪些事才不會哭哭?」
2..適當回應
引導孩子邊哭邊講,並適時給予回應。
情緒是天生的,當孩子出現情緒時,大人應該「回應」孩子,關心孩子怎麼了、耐心引導孩子慢慢講;而不是「阻止」孩子發脾氣。像有些媽媽要求孩子不准哭,強硬將他的怒氣、不滿壓抑下來,但不哭就沒事了嗎?羅秋怡院長指出:「孩子的心情更鬱悶,出現更多情緒,久而久之拒絕溝通,也不想表達心情,因為會被責備。」
因此,不妨引導孩子邊哭邊講,並適時給予回應:「我知道你很生氣」、「我知道你很痛」等,雖然孩子的情緒很多,但他不見得具有這麼多語言來詳細表達,大人可以用簡短的語句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當他一邊哭,一邊有人回應他時,等他情緒宣洩完了,腦袋比較清楚,這時對於大人的提醒或建議也較願意接受。
雖然有些孩子在大人回應時會哭得更大聲,羅秋怡院長表示:「沒關係,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媽媽在這裡陪著他、媽媽知道孩子很難過等心情。」
等孩子冷靜了,再對他說明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並與他討論目前可以做的事,讓他有所期待,例如:車車壞了好難過,改天帶你去買新的車車,現在媽媽先陪你畫畫或講故事。有替代方案,同時延宕滿足,讓孩子學習等待、輪流或忍耐。
當孩子的情緒緩和,還可以鼓勵他「你好勇敢」或給他一個擁抱,建立他的信心,而這個信心是來自於他自己成功適應情緒。
3.運用繪本或故事引導
平常可利用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表達情緒。而當孩子出現情緒,當他平靜下來以後,也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他思考怎麼表達會更好,羅秋怡院長指出:「當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才能真的吸引他的注意力、也願意吸收父母所引導的方式。」
4.給彼此時間
有時候孩子只是希望父母理會他、引領他進入情緒的場閾進行感受與表達,並非只是依循著制式的規矩。因此,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應進行理解與回應,而不是讓孩子持續「暴走」。倘若孩子出現過於強烈的行為,例如:尖叫、打自己等,羅秋怡院長建議父母應該將孩子帶去沒有干擾的空間,單獨與他一對一的溝通、處理,即使是在公共場合,也要顧及孩子的自尊。
她也舉國外的父母做法來說明,當全家開車外出,孩子在車上無理取鬧時,他們會先將車子停靠路邊,瞭解孩子的狀況,同時讓孩子知道此時此刻只有一件事情要進行,就是控制自己的哭叫的聲量,不要影響別人,所以先停止目前的行程,做一個中斷的動作,藉由環境上比較大的變化或情境轉移來與孩子溝通,也讓孩子知道情緒再大也要學習控制。
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安撫方法
讓孩子學習如何安慰自己。
安撫孩子的情緒時,應隨著孩子的年紀而有所改變,羅秋怡院長表示:「如果從孩子小的時候,大人不太回應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孩子會『自立自強』。」例如:出現強迫症行為,重覆某個動作或某種排列來讓自己產生安全感;或不安時會咬手指或敲自己的頭。一旦這些行為固著,將來要改變他會變得非常棘手。
另外,情緒表達不佳的孩子亦有可能是生理因素造成,例如:智能、發展不如預期,或身體不適等,因此父母應多觀察孩子的行為。
不過,當孩子出現情緒時,雖然父母要予以回應、安撫,但不要立刻抽走他的痛苦,羅秋怡院長指出:「父母應耐心地向孩子說明事件的過程,讓他清楚瞭解,並一起思考、討論做法。而媽媽在安撫孩子的過程,也讓孩子學習如何安慰自己。」
3C轉移孩子情緒?甜在前、苦在後
情緒在人生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孩子在哭鬧、發脾氣時,有些父母會讓孩子玩3C產品,藉此轉移孩子的焦點,對此,羅秋怡院長提醒:「3C產品對於情緒教育沒有任何幫助,別因為孩子生氣、哭鬧,企圖用3C產品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她進一步分析,3C產品的特色是不用忍耐或等待、能夠立即滿足需求,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讓人在短短幾秒內轉換心情。
尤其孩子使用3C產品時,他不用注意別人的表情、觀察周遭環境,或關心自己的內在需求,更糟糕的是3C產品沒有延宕滿足的過程,也因此,不難發現沉迷3C產品的孩子通常脾氣一發不可收拾,因為他無法忍耐、讓情緒有轉圜的過程。
所以當爸媽覺得3C產品能讓孩子立刻安靜,羅秋怡院長指出:「其實是甜在前頭、苦在後頭。父母沒讓孩子花時間與情緒相處、與他人交流,孩子不會懂得人情事故,影響孩子將來何對待自己與對待別人。」
羅秋怡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兒童心理發展碩士、輔大應用心理系
經歷:馬偕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臺南大學諮商輔導系/幼兒教育系兼任講師、 家扶中心、臺南兒福、萬華兒福、善牧基金會特約心理師
現職:上善心理治療所院長
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心禾診所- 【面對強迫症的二三事(2之1)】 1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其他形式的行為治療,例如放鬆訓練或思考中斷法(當你陷入強迫想法時,在你的手腕上綁橡皮筋,給自己說「停」)同樣無益。強迫症最有效的行為治療模式就是「#暴露不 ... ... <看更多>
強迫症思考中斷法 在 [心理] 我與強迫症相處心得&書籍分享1 - 看板Psychiat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年9月看醫生後,確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其實自己覺得這樣的狀況應該有3-4年左右。
我目前主要是會出現傷害性的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
有時候會是以畫面形式,非常逼真,並且會擔心在想的過程中,
是不是真的已經做了自己所想的事情,然後就會超級焦慮,
覺很不舒服很痛苦。我後來有上網查,我這種情形叫做Thought-Action-Fusion
(這網址有大概說明:
https://ocdla.com/ocd-thought-action-fusion-1989)
至於我的強迫行為,是會想要檢查,或是反覆跟親朋好友確認我真的沒做壞事情,當他們
附和著我說對啊這太扯了啦,我焦慮感就會降低,但我可能一陣子之後又再問一次;
或是自己在心中的反覆回憶,因為想要確定自己沒有做壞事,
所以要回想那段時間自己在幹嘛,想第一遍的時候,覺得稍微焦慮感減輕一些,
但過一下子又會焦慮,然後不停地一直想一直想,想到頭好暈Q_Q覺得不想再腦中複習了,
可是又不放心,繼續回想,超累又不開心的,而且越想反而會越焦慮,
因為回想過程中同時也會質疑自己的記憶><例如會不會別的擔心的想法,
例如會不會是記錯了等等的,或是不停地去分析,想證明自己擔心的事情不是真的,
但老實說,一直思考的過程中,「萬一…..?」、「該不會記錯了…?」也會一直跑出來,
焦慮感反而更高。
目前是定期看醫生吃藥,還有諮商,自己同時也找一些OCD相關的書籍來看,
我覺得我這陣子看的書幫助很多,想說也分享跟我有一樣狀況的人,當作一個參考。
就我目前而言,強迫思考還是有(我是會有侵擾性想法的那一種),
但強迫行為的改善幅度很明顯,次數也降低了,
例如之前心中反覆回憶嚴重的時候一天要花幾個小時,持續好幾天,
甚至好幾週,並且回想N遍(心累),或是不停地問親友尋求安撫。
我覺得我現在能比較減緩去做強迫行為在於,現在我的強迫思考跑出來,
我比較能去覺察並告訴自己:「這是強迫思考,這是侵擾性想法(intrusive thought),
為什麼我能確定?因為這個想法讓我感覺很糟糕,很不舒服」。
今天想分享的書是「Overcoming 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s: A CBT-Based Guide
to Getting Over Frightening, Obsessive, or Disturbing Thoughts」,
我自己覺得對怎麼去看待我自己這種的強迫思考蠻有幫助的。
因為強迫思考其中一種形式是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
這本書對怎麼去因應有提出一些方法。我就分享我獲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這本書的作者是臨床心理師跟臨床醫師(clinician)。
作者介紹:
https://adaa.org/webinar/consumer/overcoming-intrusive-thoughts
一、什麼是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
你是否曾經站在火車月台思考自己的事情時,腦海中突然跑出一個想法:「我可以直接從
月台跳下去,然後死掉。」
或者,「我可以把那個人推下月台」。作者提到大多數人都曾經有這些想法,
這是很正常的,不過大部分的人很快就忘了,而且不會產生不適的感覺,
就算有不適感也是非常微小的。
但是,當你會開始擔心你的想法可能真的讓你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or 擔心自己在沒有注意的情形下做了一件壞事
or 覺得腦海中出現的想法必定是隱含什麼重要的意義
or 你因為無法擺脫這個想法而覺得快煩死了
or 你害怕這不愉快、重複出現及怪異的想法,代表你可怕或可恥的一面。
當這些想法使你害怕、焦慮及煩躁,就是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
重點:會有想法本身很正常,重於在於你對於想法的反應。
PS: 侵擾性想法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https://www.ocduk.org/ocd/types/
二、為什麼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揮之不去?
當越花費精力試圖去對抗你或試圖擺脫的想法時,想法更加難以擺脫。
三、想法背後的意義?-分辨迷思以及事實:
書中提到許多迷思跟事實,其中幾個也是曾經讓我感到困擾的,
看了這本書的說明之後覺得很有幫助,分享如下:
迷思一、想法是可以被控制的 → 事實:許多想法(甚至有些研究者認為大部分的想法)
不是我們能有意識地去控制。
迷思二、想法表示我們的性格 →事實:想法跟性格完全無關。性格是你在生活中的選擇
,而不是突然在你腦海中出現的想法!
迷思三、我們的想法代表了內在的我(Inner self),反映我真實的想法→事實:幾乎每
個人的腦海中都曾經有出現過奇怪、攻擊性或瘋狂的想法,如果每個想法都反映真實的自
我,那大概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很奇怪、具攻擊性或是很瘋狂的。
迷思四、每個想法都值得去思考,去探究其意涵→事實:人的腦海就像電視盒,
有許多頻道,並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在你的腦海,
全部都去想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有些頻道的內容根本亂七八糟,根本不值得去想。
但是當你認為每個想法都值得去想的時候,尤其是在你認為侵擾性想法很重要的時候,
那你就會被這想法給困住了。
四、當侵擾性想法發生的時候,怎麼去因應他,以降低想法帶來的焦慮感:
我大概簡要介紹一下書中的方式,書中總共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先辨識出(recognize)他是一個侵擾性想法(unwanted intrusive thought)
例如:「我現在感覺到有一個侵擾性想法出現了,為什麼我能確定?因為它讓我的感覺很
糟糕,很不舒服」
這個步驟是讓你去體察侵擾性想法,不要去評價它,去感受它讓你的情緒變得如何?
侵擾性想法來的時候,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儘量覺察身體的感覺。
這步驟的目的是讓你知道侵擾性想法不是一個危險的事情,他就只是一種想法。
然後記得一件事情,當焦慮的時候,即便有99%機率覺得沒事,
你可能還是會很焦慮,因為你可能會害怕會不會是不是那1%,
並且想要尋求的是百分之百沒事,但這樣反而會助長你內心擔心的想法,
(例如: 雖然我覺得應該沒事,但萬一怎樣怎樣該怎麼辦),
會讓你難以把侵擾性想法貼上他就只是一個想法的標籤。
步驟二: 侵擾性想法就是一個想法(Just thought)
侵擾性想法就是一個想法,不需要去做任何事情。
試著告訴自己這就是一個擔心的想法但不要試圖做什麼解決這個想法,
試著擱置想法。
步驟三:接納想法(accept and allow)
不要試圖把侵擾性想法抹去或是解決,試著擱置想法,觀察想法。
不要跳進去分析想法的內容。
接納想法不是讓你覺得:「阿完了我要帶著這個想法一輩子了,我只能忍耐了」或者就是
「完了我必須接受這個想法有可能是真的,我會變很慘」等。
接納想法應該是:「OK,我接受侵擾性想法就是一個想法,我就讓你待在我腦海,我不期
待你消失,因為這個想法根本一點都不重要,我不需要特別花心力去剖析或做出反應」
然後有一個小細節,「侵擾性想法就只是個想法」跟「侵擾性想法絕對不會發生」是兩種
不一樣心態,
前者就是認為它只是一種想法,不跳進去分析它;後者則是,你已經去探究並分析想法了,
代表已經跳進去分析了。
總而言之,前三個步驟要告訴你的就是接納侵擾性想法就只是一個想法,讓你能抱持著接
納的態度看待它。
步驟四&五&六:書中提到的最後三個步驟我把他歸納為「活在當下,順其自然」
當能用一個接納的態度看待侵擾性想法,就能比較容易把它擱置它在一旁,做為一個觀察
者的角色。
並把專注度帶回當下,例如你在工作,試著把專注度在帶回工作上,或著你在散步,
把注意力帶回散步的當下,感受一下陽光的溫度,風的吹拂,腳踩在地面的感覺,
並順其自然,焦慮感隨時間是會降低的,這時候千萬不要急,
想說怎麼很久了焦慮感還沒下降,就順其自然吧。
書中有提到,接納的態度有3個主要敵人,會妨礙你接納它只是一個想法。我自己也覺得
這很難克服,但書中有提到,要試著喚起心中智者的想法(wise mind)!
第一、自責感(guilt):依我自己個人經驗,因為我的侵擾性想法類型是比較暴力的、
傷害的,因此想法出現會覺得很不舒服,覺得自己怎麼會這樣想,然後覺得很愧疚。
心中智者的想法:「侵擾性想法就只是個想法,不需要去分析它,想法本身沒有好壞,就
只是個想法。」
第二、懷疑(doubt):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罩門,我會擔心是不是真的做了什麼壞事。而且
會擔萬一我擔心的事情真的發生怎麼辦?而且越想越懷疑,越想越擔心。
心中智者的想法:「人生無常,沒有哪件事情是你能百分之百肯定的,每個人的一生中總
是要學習與不確定性共存,試著擁抱不確定感吧。如果你一直尋求百分之百的確信,那你
永遠學不會與不確定性共存。」
第三、著急(urgency):著急就是因為想法使你很不舒服,讓你覺得自己好像必須要做什
麼,來降低自己的不適感。例如我可能會一直擔心某件事情,覺得必須要採取一些行動來
避免它發生,或是確保那件事情沒有發生。
心中智者的想法:「現在感覺很不舒服、很焦慮,但沒關係啊,我還是要繼續專注地活在
當下,好好專心當下的活動(例如工作、休息)。Hey~侵擾性想法,我可以把你擱置再一邊
,因為你就只是個想法啊,一點都不重要,你想要在我腦海待多久都沒關係,我還是能專
注在我的當下的」
五、我自己的經驗分享:
我覺得這陣子有比之前進步了,所以想跟大家分享我嘗試的方式。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
強迫思考的感覺真的很糟,很痛苦,
之前甚至讓我質疑自己我自己的人格,並且一度覺得很絕望。
因此我想讓一樣症狀的你知道,「你不孤單,世界上很多人都為侵擾性想法或OCD所苦」
、「有很多人再努力嘗試與OCD共存,例如我,或著很多書上或網路的個人經驗分享,
所以不要放棄希望」,還有我從書上的方式以及知識得到一定的紓解,如果我的經
驗對你也有幫助,那我生病同時也能幫到人,我也會很開心
以下的內容我將會很具體地描寫我自己的侵擾性想法,跟我自己是怎麼因應的,
也許你看了可能會焦慮,其實我寫的時候也是有一點很焦慮(但就當訓練自己吧><),
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知道,我目前是如何與OCD共存,我是如何練習書上的方式。
以下會分享到兩個經歷~
1. 「擔心喝下漂白水」事件:
前陣子在家拖地,裝了一桶水並加漂白水,但看著使用說明的時候,
裡面有提到誤食送醫等等的,
看一看開始有點緊張(因為邊看腦中會邊有想像),此時侵擾性想法出現了,開始擔心
「剛剛自己會不會無意識地喝下去了」,然後變得更焦慮,
並且有一股想要衝去醫院急診的衝動。
先說心情,當下真的焦慮到不行,但要努力讓自己意識到這是一個侵擾性想法,
並且專注再當下的活動(拖地)。
但老實說挺困難的,會懷疑這個侵擾性想法是否為想法,萬一它不是想法,
而是一個真實的危急情況怎麼辦,書上有分享一個方法,想像現在有把槍指著你的頭,
你必須回答問題,答案只有yes or no,2選1,如果答錯你就會馬上被頭上的槍射死,
那問題是:「你覺得此時此刻你的想法是侵擾性想法嗎?」。
你不能100%確定是或不是(因為可以百分百確定的話就不會擔心了啊~),
但至少也有70%、60%或著51%吧!你心中智者的聲音會在這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書上提到腦海中都會有三種想法,擔心的想法(worried voice),智者的想法(wise mind)
,跟錯誤的安慰法(false comfort),擔心是正常的,但記得要讓智者說服你:
擔心的想法:「剛剛會不會無意識地喝下去了,好像應該要去急診」
智者的聲音:「hey~這是一個侵擾性想法,想去醫院急診是OCD希望你去做的,
但它就只是個想法啊!你不要被OCD騙了~」
擔心的想法:「雖然剛剛那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但其實我真的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QQ」
心中智者的聲音:「hey~人生哪有什麼百分百確定的,經過剛剛問你的yes or no問題,
你已經盡力做出你最好的判斷了,你盡力了!真的~接納它是個侵擾性想法。
心中還是有些猶疑跟不確定嗎?但人生中總是必須要跟不確定性共存,試試看吧!
這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課題」
以下是NG錯誤的安慰聲音,表示你已經開始分析它了,強迫行為也容易產生
擔心的想法:「萬一真的有喝到怎麼辦?」
錯誤的安慰:「怎麼可能!絕對不可能啦,有喝到你食道早就痛死了」
擔心的想法:「那萬一它不會馬上痛死呢,而是會造成潛在未來的傷害,例如變成潰瘍或
者癌症」
錯誤的安慰:「不可能!」
擔心的想法:「但我很怕會不會有萬一」
錯誤的安慰:「如果你這麼擔心,就去醫院看一下吧!」
但不得不說還是會不小心擔心的思緒,像我就想到萬一真的誤食怎麼辦,
消化道受損怎辦,之後可能就要一輩子灌食了(苦中作樂一下,不得不說自己思緒好快XD,因為這些想法
是短時間內想到的)
但要記得,當意識到自己再分析的時候,「要快點把心神回到當下」,
所以就會有點反覆,例如發現自己又跳進去剖析的時候,告訴自己,
「吼又陷入分析想法了,快回到當下!」然後有意識地提醒讓自己專注當下。
我這次的經驗是,照著上面的方式進行後,焦慮感還是持續一陣子,我大概過1個小時,
焦慮感降低,頭比較不暈,到隔天之後,可能還是會想到一下,
但就持續提醒自己活在當下,大概幾天後就幾乎不太想到了。
焦慮的時候真的感覺很糟糕,我會告訴自己,現在很糟糕,
但我會試著與焦慮共存,不要急,慢慢來~
2.在銀行領錢換存摺,「腦海中突然冒出搶劫相關的畫面想法」事件
其實這是這一兩天的事情,反正就是發薪水後,要在A銀行(薪轉戶)把錢領出來,
存到B銀行,並順道換存摺。在進入A銀行時,腦中突然出現搶劫相關的想法,
然後就變得非常緊張,非常焦慮,頭變得超暈,並且很緊張自己怎麼會冒出這種想法,
然後害怕會不會真的講出搶劫之類的字眼,因此有一種想直接離開A銀行的衝動。
但一樣要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侵擾性想法,想法是想法,想法沒有好或壞(不要去評價
他),想法不代表你,試著專注在當下吧!你看OCD叫你快點離開銀行,你要順著OCD的意
嗎?不能讓OCD控制著你啊」。
即便很害怕很焦慮,但我深呼一口氣,對啊,我不能聽OCD的,我要好好專注在當下(領
錢),我要專注在領錢這件事情上,想法就是想法,深呼吸~
後來去B銀行存錢&換存摺的時候,好像也是有冒出這樣的想法,也是很焦慮,但就一樣深
呼吸,專注當下的活動(存錢跟換摺)。
雖然把它定義為侵擾性想法,而不是一個危險,但我覺得一定還是會擔心的,
別忘了接納想法的3大敵人(尤其是懷疑)。
在這段過程中,心中會有反覆的對話過程(就是擔心的想法、智者的想法、錯誤的安慰法)
,一定會擔心的,但記得,要喚起智者的聲音,讓智者主宰去安撫你的擔心。
(1)
擔心的想法:「我怎麼會有這種可怕的想法?萬一我真的說出搶劫怎麼辦?這樣我會被抓去
關耶!我好害怕,我要快點離開避免自己真的做出這種事情」
我心中智者的聲音:「hey~它就是個想法歐!侵擾性想法就只是想法,不要去評價它,然
後如果你因為擔心這件事之後再也不敢去銀行,那你就順OCD的意了,替自己努力看看」
(2)
擔心的想法:「(走出銀行後)剛剛順利地領換完存摺了,但突然好擔心會不會剛做了什麼
自己不知道?例如搶錢之類的,好擔心」
我心中智者的聲音:「hey~這是侵擾性想法,侵擾性想法就是想法,不要去評價他,試著
回答yes or no 的問題(請參考案例一)」
擔心的想法:「雖然我回答的是yes!這是一個侵擾性想法,但還是害怕會不會有萬一,會
不會再無意識地情況下說出搶錢之類的?或著會不會我有第二重人格?」
我心中智者的聲音:「你已經盡力了,並且你也賭上你的生命回答剛剛yes or no的問題
,你已經盡了你最大的努力了;況且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是百分之百都確定的事情,而人
生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學習與不確定性共存,我知道這很難,但沒關係,慢慢學習,
你可以的。」
以下是NG錯誤的安慰聲音,表示你已經開始分析它了,進而讓你產生強迫行為
(1)
擔心的想法:「我怎麼會有這種可怕的想法?萬一我真的說出搶劫怎麼辦?這樣我會被抓去
關耶!我好害怕,我要快點離開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錯的安慰想法:「不可能啦!不要去想就好啦!」
擔心的想法:「但想法就一直在怎麼辦?」
錯的安慰想法:「你快命令自己不要有這種想法」
擔心的想法:「我努力去控制不要想了,但想法還是存在,我好痛苦…..」
(2)
擔心的想法:「會不會你剛真的有做什麼壞事你不知道?」
錯的安慰想法:「不可能啦!絕對不可能的,如果你說搶錢早就被抓住了啦!」
擔心的想法:「會不會他們沒有發現?」
錯的安慰想法:「不可能啦!怎麼可能沒發現?」
擔心的想法:「萬一真的沒有怎麼辦?嗚嗚好擔心」
錯的安慰想法:「如果你真的擔心,那你就再回去銀行看看,看一下有沒有你擔心的事情
發生」
從昨天這件事情開始擔心大概兩個小時左右,到今天已經不擔心了。
雖然不確定性會很焦慮,但就嘗試與焦慮感共存,並提醒自己這是因為你有OCD,
順其自然,慢慢來,告訴自己就是一個想法,
並且告訴自己天下有OCD的人或者侵擾性想法的人可能都面臨類似的痛苦,
你不孤單,所以為自己努力一點,不要被OCD給帶著走了~~
然後我之前都會把擔心的東西告訴親友,想從那邊獲得安撫,
但我自己覺得這樣不好,因為強迫行為會變成跟別人確認,
想確認的次數可能越來越多;此外,當別人說「應該」不會吧、「不太可能」,
我反而會更焦慮,因為我想聽到的是「絕對」不可能,「機率是0」,
因為我的OCD想要獲得100%的肯定,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自己也覺得喚起智者的聲音是比較有用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158.1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chiatry/M.1544028116.A.E1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