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鄭政府各人為自保,正如鐵達尼號般下沉。林鄭毫無誠意記者招待會,你收貨嗎?二百萬加一香港人走上街頭。年青人關心社會,學生包圍立會,不讓惡法過關,被誣衊成「暴動」。林鄭書面致歉,但未撤回惡法;未改動暴動帽子;未釋放被捕學生;未道歉警隊暴力;未下台。(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林鄭道...
「遇 到 訟 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劉哥的律師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心情] 大家發言要小心訟棍唷- 看板BigBancia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爆料公社公開版| 【#針對訟棍的教戰守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發問行車糾紛遇到訟棍.. - 問答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Gossiping - [爆卦] 第一次面對訟棍就上手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台大PTT論壇部分討論區,竟成訟棍天堂?! - 禮麒律師事務所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打贏官司並不是有牌律師或無牌訟棍就能打贏官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被罵偽君子啃老媽寶要告哪一種? 告的成嗎? (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訟棍的推薦優惠必買,PTT、DCARD - Costco線上社群購物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訟棍的推薦優惠必買,PTT、DCARD - Costco線上社群購物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心情] 大家發言要小心訟棍唷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閒聊] 好像被職業訟棍告了.... - 英雄聯盟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Re: [新聞] 小心網路訟棍引誘罵人逼和解金-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問題] 遇到網路訟棍要怎麼辦? - 看板LAW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討論] 反訟棍常識(告ptt的車參聖診所又告人)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Re: [問題] 被告了- 看板LoL - 台湾PTT论坛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問卦] 有沒有訟棍錢用完又出來釣魚的八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遇 到 訟 棍 在 [問卦] 被瘋狗亂告後不起訴是否要反咬誣告?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遇 到 訟 棍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將失去發表意見的自由──人民不信任司法,就是因為政治推翻法院判決標準】
本人黃士修,日前因評論中衛口罩事件,被網友威脅提告而回擊,台北地檢署採取切割事實脈絡的手法,羅織本人入罪。台北地方法院判決犯公然侮辱罪,拘役五十日。
法界朋友透露,本件承審法官在當律師時期受雇於詹順貴,本件公訴檢察官更是鼎鼎大名,曾有媒體報導其在法庭上「狂電馬英九」。眾所皆知,詹順貴與我針鋒相對,更在訴訟中兩度敗於非法律本科的我手下。本件告訴人所附截圖,也提到我批評詹順貴濫訴的訟棍行徑,法官個人心證恐怕對我非常不利。
我說我有注意到,只是當時我天真地相信,即使立場不同,對於我答辯列舉法院對言論自由之明文標準,不可將使用之文字與評論對象之事件割裂,也期待看到法官做出反駁的見解。豈料,法官一句「均不足採」便判本人有罪,且直接逼近量刑上限。
最近我的一群損友,三天兩頭傳拘役五十日的判決給我,例如:熊抱未成年女生說身體香、土地糾紛拿滅火器噴親戚、持刀和球棒恐嚇同事、侵入住宅放汽油桶,都是拘役五十日,我才知道我被當成窮凶惡極的罪犯。順帶一提,當年曾文生偽造陳菊行程表,也被判拘役五十日,不過他緩刑兩年就免罰。
另外,我評論蘇貞昌院長的三倍券政策,一位台大法律的網友是蘇院長的粉絲,質問我在九月花跟十二月花差別何在,我回答乘數效應需要時間,其暴露不讀經濟學的「愚蠢」。試問,未來有可能成為司法官的法律高材生,若認為政策施行不需要時間,是否不符合社會期待?
結果,士林地檢署採取同樣切割事實脈絡的手法,起訴我公然侮辱罪,明日即將開庭。在同一時期,我有位朋友被網友辱罵「腦殘、智障、廢物、無知」而提告,檢察官卻宣稱是個人意見表達,為不起訴處分。
過往一些爭議的社會案件,有網友批評恐龍法官,我向來都為司法人員辯護,解釋法院判決必須作全盤考量。但如今我親身遇到政治判決,難忍不公而提起上訴。我甚至不排除打到釋憲,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常言道「法院判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一般民眾若被有心人士濫訴,又遇上特定立場的檢察官與法官,根本無所適從。若能確定言論自由的邊界,即使是採取完全切割事實脈絡,只要提到負面字句就能陷人於罪,建立一致的判決標準,也算是對司法有所貢獻。
黃士修
民國110年5月5日
--
■ 本件上訴狀請參考:
【在釋憲之前的法治實踐】109年度易字第1087號妨害名譽案件──110年5月5日「公然侮辱」刑事上訴狀
https://hyuuihuang.medium.com/d5113c9c01a8
■ 本件答辯狀請參考:
【在釋憲之前的法治實踐】109年度易字第1087號妨害名譽案件──109年11月24日「公然侮辱」無罪答辯狀
https://hyuuihuang.medium.com/71377436bde8
【在釋憲之前的法治實踐】109年度易字第1087號妨害名譽案件──110年3月24日「公然侮辱」無罪答辯狀
https://hyuuihuang.medium.com/e85132cd34bd
遇 到 訟 棍 在 劉哥的律師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遇到訟棍怎麼辦?>
如果民眾遇到跑法院就像跑自己家廚房的訟棍該怎麼辦呢?
如果是刑事案件,刑法有誣告罪可以反制,
但如果是民事案件呢?
去年年底通過的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新增了對於濫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的相關處罰規定,
劉哥今天就來為大家說明。
#訴訟 #民事 #刑事 #訟棍 #濫訴 #法庭 #法院 #罰款 #法律 #法律知識 #律師 #劉耀鴻律師 #劉歌的律師日記 #law #lawyer #attorney #attorneyatlaw #日常 #生活
遇 到 訟 棍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林鄭政府各人為自保,正如鐵達尼號般下沉。林鄭毫無誠意記者招待會,你收貨嗎?二百萬加一香港人走上街頭。年青人關心社會,學生包圍立會,不讓惡法過關,被誣衊成「暴動」。林鄭書面致歉,但未撤回惡法;未改動暴動帽子;未釋放被捕學生;未道歉警隊暴力;未下台。(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林鄭道歉 #盧偉聰 #送中 #暴動罪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
星期六易經班現正招生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ichingsaturday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下午5:00
救學生,反惡法。
二百萬香港人走上街頭。
香港其實只有七百萬人口,扣除二百萬大陸人,他們根本不知香港人做什麼?那有大熱天時唔收錢就去遊行的?
還有十歲以下小孩,未懂行走的嬰兒,老弱臥床病患,和不能離開工作崗位的一百萬人。
其實,其餘能穿上黑衣,走上街頭的,都已經上街了。
6月9日,一百萬人白衣似雪的人塞滿港島,告訴林鄭,《逃犯條例》修訂不可行。
一條傷害所有香港人,而無人得益的「法例」,為何急於通過?
政府由始至終,說不出條例修訂後,會為香港帶來什麼好處?只虛構出一個「逃犯天堂」的藉口來。
學生包圍立會,不讓惡法過關,竟然被誣衊成「暴動」!
暴動?
香港曾經出現過暴動,那在1967年。
林鄭政府應該請教工聯會,暴動是遍地炸彈,政府戒嚴。暴徒炸死清華街一對小姊弟,用汽油彈燒死商台林彬,在西環用鐵鈎鈎斷警察喉嚨的,才叫暴動。
學生包圍立法會,阻止建制派議員開會,通過惡法,在全世界的人民議會,都司空見慣。
這樣竟招來警隊,用超級暴力手段對付,塑膠子彈、布袋彈、催淚彈,瞄準頭眼,旨在奪命。
全隊警隊陷入瘋狂,政府管治失效。
星期六下午,林鄭公佈暫緩修例,但一臉不屑倨傲,不以為然,對受傷學生毫無慰問,對暴動帽子隻字不提。
林鄭的記招方完,一位身穿黃衣的示威者在太古廣場掛上示威橫額後,墮下不治。
據社交網站稱,烈士名梁凌杰。
他的標語寫著:
全面撤回送中
我們不是暴動
釋放學生傷者
林鄭下台
Help Hong Kong
至此,全港震怒。
林鄭深宵書面致歉,但是:
一、 送中惡法未撤回;
二、 暴動帽子未改動;
三、 被捕學生未釋放;
四、 警隊暴力未道歉;
五、 林鄭月娥未下台。
6月16日的全港大示威,凝聚了香港人的良知良心,但惡法未撤,政治惡棍仍在。
用616大示威取卦,得《周易》第五卦水天需卦上六爻動,變卦風天小畜卦。
《周易》第五卦是水天需卦,第六卦為天水訟卦,兩卦相綜,是一體兩面。
有需要便有爭訟,人間是非不休,因為需求各異,互相衝突。
水天需卦,上卦坎為水為險,下卦乾為天為健。水在天上,可視為浮雲,還未成雨,因此卦象是時機未至,要耐心等候。
坎為險,代表風險,為水,又代表資源。所以,凡資源的獲取都有危險性;下卦乾為天,為健,自強不息,冒險犯難,對外開拓,為的是爭取資源。
需卦卦辭:
需。有孚,光亨,貞吉。
利涉大川。
需卦說的是需求,等待。人生在需求和等待中,無論遇到什麼重大風險,都可以利涉大川,到達彼岸。憑的,就是兩個字:
有孚。
有信心,有誠意,像「孚」的象形,上一代照顧下一代,母鳥照顧小鳥,有信念,有誠意。
雖然現況很糟,過不了河。可是我充滿信心,毫不動搖。不光是自己過河,還要讓眾生跟我一起渡過彼岸。
只要渡過上卦的坎,大川,下卦的乾,就「光亨,貞吉」。
所以,前提是「有孚」,只要有孚,就能「光亨」,光明亨通,滿足所需。
貞吉,正,就吉。
固守正道,一步一腳印,如此自然獲吉。
需卦上六爻辭: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事情發展到關鍵的位置了。
入於穴,是對方的巢穴了,虎穴中當然有風險,但為了我們所需,非去不可。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有幾位預料不到的人物出現,扭轉了整個局面。
當然,這三人,是指下卦的乾卦三支陽爻。三人為眾,這是說,我們是乾,對手是坎,乾的三人小組,要渡過危機重重的坎卦,絕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集體作戰,互相照應,不能一盤散沙。
乾入坎中,最後「敬之終吉」。一個敬字,將眼前的危機化解了。
這爻爻變,變卦為《周易》第九卦風天小畜卦。
《周易》乾坤開天闢地之後,屯蒙需訟師比,都包含坎險在內,到第九卦,風天小畜,才沒有坎險,但面對的,仍是艱難處境。因為小畜卦是「密雲不雨」,必須以小畜大,在夾縫中生存,利用自己的特點,游走於大國之間,這便是這卦小畜的智慧。
風天小畜是一陰五陽的卦,第四爻是唯一的陰爻,所以《雜卦傳》說: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唯一的陰爻六四,所以說「寡也」,其餘五支都是實力強大的陽爻,但六四在上卦之中,位置高,成為戰略要地,所有陽爻都想和這支唯一陰爻構成關係。
這支唯一陰爻,看似寡,其實是優點,因為大家都不能失去你。
這就是香港吧!
本身小,是寡,但是「唯一」的。以小畜大,以寡用眾,便得到最高的發展條件。
616的大示威,香港人的遊行質素,令世界眼前一亮,亦注意到香港目前的困局,香港的存在,對國際列強都有好處,星期日的二百萬人,可引來「不速之客三人來」,我們「敬之終吉」,改變我們今日的困局,有不速之客。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遇 到 訟 棍 在 爆料公社公開版| 【#針對訟棍的教戰守則】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四、遇到訟棍別怕,只要大家齊心,警察與檢察官也是人,他們也會賭爛,一定會把壞人繩之以法。 最後想說,這裏是#爆料公社公開版,所以這篇文章是 ... ... <看更多>
遇 到 訟 棍 在 #發問行車糾紛遇到訟棍.. - 問答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發問行車糾紛遇到訟棍.. 問答. 2022年3月21日09:16. 想請教各位, 我再去年10月份跟人發生行車糾紛,皆無財損我騎機車後座載朋友,最高速限行駛, 對方開車,此時同向行徑 ... ... <看更多>
遇 到 訟 棍 在 [心情] 大家發言要小心訟棍唷- 看板BigBancia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有些人發言並不是在陳述己見,而是處心積慮地發些容易招致非議的言論
抱著只要有人認真起來嗆他,他就有機會領年終的心態
這種人稱為網路訟棍
我剛發現板橋板也有這種人,我個人是已經不太怕這種人了,不過年輕板友們如果覺得被告什麼的聽起來是很可怕的事的話,公開發言時還是小心點
這裡有個範例供大家參考#1VRi7woq (BigBancia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49.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gBanciao/M.1601637284.A.728.html
跟各位分享一下,若是這種顯然是訟棍的提告,且最後被判無罪,我們是可以主張要對方支付我們因為要開庭而產生的損失及交通費的~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若有發生什麼具有參考價值的情況我會再PO上來
我有聽過一個說法是Facebook被警察要IP,不太嚴重的屌都不屌;而PTT則滿乖的都會給
※ 編輯: xxx22088 (36.226.49.169 臺灣), 10/04/2020 00:37:57
※ 編輯: xxx22088 (1.160.194.12 臺灣), 10/05/2020 13:42: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