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打電話通報直到司機員收到訊息要多長的時間?
#這個時間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長很多
這次太魯閣號發生事故,民眾開始關心,如果在軌道上發生異物,到底可以怎麼通報台鐵?
⁉️而台鐵收到訊息之後,又會花多長時間才通知到司機員呢?
今天邱顯智委員質詢交通部次長祁文中,次長回答:「需要依靠無線電或者是ATP。」
好,讓我們來檢視一下次長口中的無線電通報流程:
💥發生異物入侵💥
➡️民眾打電話給110或119
➡️110或119通報台鐵
➡️台鐵服務中心使用【鐵路電話】打給調度所
➡️調度所透過【無線電】或【全線廣播】通知司機員
➡️司機員收到訊息
➡️司機員緊急剎車
#這個歷時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長。
更可怕的是,其實並不是你一通報,司機員就可以立刻緊急剎車,中間要經過太多單位,而訊息還是透過鐵路電話或是無線電的轉介。
🎯無線電,是台鐵調度所唯一可以跟列車保持通訊的設備,但是,在【行政院台鐵總體檢】報告中,無線電的問題,頻頻出現:
✅「應儘速趕辦行車調度無線電系統優化工程,將需汰舊之設備盡速更新......以避免車輛車上台及人員手持機通訊之中斷」
✅「應即檢討專用無線電頻率範圍是否清晰穩定」
✅「手持機故障比例偏高」
🎯而在2021年4月份【台鐵局總體檢所列改善辦理情形】的文件中,台鐵局這麼寫的:
✅應持續檢討更新逾齡無線電設備
✅台鐵對於電訊維修人員並未辦理受訓認證制度
✅應建立專職專業之維修人員
換言之,台鐵的無線電系統,又太多令人擔憂的不穩定狀況
⁉️那麼高鐵是怎麼做的呢?
高鐵可以透過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以及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即時將訊息傳送到列車跟行控中心。
換言之,一旦高鐵軌道發生異物入侵,是可以即時通報司機員,甚至透過行控中心,自動介入剎車系統減速。
台鐵沒有DWS,也沒有ATC,唯一有的,就是在平交道附近設置異物入侵偵測系統,平交道以外的路線,只能依賴調度所跟無線電系統的層層通報。
#只要通報的過程中多花了一分鐘
#就是讓司機員減少一分鐘的反應時間😕
事實上,台鐵有列車監視控制系統(TCMS),運行中的列車,從主風泵、剎車系統,有非常多的行車資訊,可以即時傳輸到各站電腦,但是這個相當智慧的系統,碰上台鐵百年老店,只發揮了一半的功用,因為TCMS所有顯示跟紀錄的訊息,要等到「列車回站」之後,才能將資料上傳到各站電腦。
裝了這麼智慧的系統,結果所有的訊息要等到列車回站才有作用,這不是做事情做半套嗎?!
至於次長所說的,可以透過ATP,那更是大誤會。ATP是當列車超速的時候,會強制列車降速,並不是拿來進行異物偵測的。
2018年普悠瑪事故中,司機員因為列車走走停停,於是加速,而加速的過程,觸動ATP,司機員因此將ATP隔離,讓ATP不要作用,當ATP被隔離,調度所是不會知道的。
在普悠瑪事故之後,ATP一旦被隔離,調度所已經可以收到相關訊息了,但是,2019年8月6日3231車次的司機員,不但隔離了ATP,還乾脆連無線電註冊取消,讓調度所完全掌握不到相關訊息,直接變成一台消失的超速列車。
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是因為它是無預期的,我們難以防範意外,但我們可以 #降低意外發生後的災難程度,下一次,我們看到了異物在軌道上,如果還是得透過層層關卡才能把訊息送到司機員手上,那司機員還有時間反應嗎?
請台鐵盡速檢討吧!
備註:台鐵緊急通報電話0800-800-333
【延伸閱讀】
✅2021-04-07-邱顯智交通委員會質詢,台鐵層層通報問題
https://reurl.cc/V3l495
✅2021-02-09-監察院糾正報告台鐵3231車次過站不停、隔離ATP與關閉無線電
https://reurl.cc/2bVEnv
通訊監察流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法會口頭質詢】
立法會一題: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
****************
以下是今日(三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容海恩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答覆︰
問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於上月公布檢討香港電台(港台)的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提交的檢討報告。就港台的管治及管理,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對於檢討報告就港台的編輯管理及投訴處理機制、衡量及評估服務表現,以及工作人員管理所提建議,港台的落實計劃詳情(包括各項建議的落實優次和時間表)為何;
(二)商經局有否全面檢討其監管港台的角色及表現,以及該局和港台有否任何高層人員須為港台先前的管治及管理問題負責;商經局日後會如何加強其監管港台的角色;及
(三)未來三年,商經局會如何責成廣播處長帶領港台嚴格遵守(i)《香港電台約章》(《約章》)(特別是達到《約章》第4段訂明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的下述目的:提供準確而持平的新聞報道、資訊、觀點及分析;增加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其在香港實施情況的認識;以及提供讓市民了解社會和國家的節目以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的認同感)、(ii)通訊事務管理局有關節目標準的業務守則,以及(iii)港台內部的《節目製作人員守則》;商經局有否計劃更新《約章》,以反映本港的最新情況(包括《香港國安法》已在港實施)?
答覆:
主席:
就容海恩議員提問的三個部分,我現在綜合回應如下:
香港電台(港台)的角色在《香港電台約章》(《約章》)內清楚界定,港台既是政府部門,亦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約章》指明港台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顧委會)的關係,以及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在規管港台節目內容方面的角色,這三者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商經局一直監察港台作為政府部門,有否遵行適用於政府部門的所有規例和規則,包括有關財務管制、人力資源管理、採購事宜和規例。顧委會會就關乎港台節目編輯方針、節目標準及質素的事宜,向廣播處長提供意見,以及聽取這些事項的投訴報告。此外,港台必須確保其所有節目遵從通訊局發布適用於持牌廣播機構的節目標準業務守則,通訊局會按照既定機制,使用一致的標準及程序處理商營及公共廣播機構的節目投訴。
因應港台的管理和個別節目近期備受關注,加上港台節目接連被投訴及在過去兩年被通訊局裁定有節目違反相關的業務守則,商經局於去年年中成立專責小組,檢討港台的管治及管理。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檢討報告)已於今年二月十九日公布,並交港台跟進。商經局及廣播處長亦在最近的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就檢討報告的內容與議員交代及討論。
在跟進的工作上,商經局已經要求港台深入研究及落實檢討報告的建議,訂立優先改善項目、行動計劃和工作時間表,以全面予以改善及實行,並適時諮詢顧委會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事實上,港台已開始落實工作,並且優化編輯管理,訂立更清晰編輯流程,以及改善處理投訴機制。就加強編輯管治的建議,港台已引入新的編輯管理機制,由廣播處長以及港台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編輯會議,負責確保節目符合《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的要求,其他建議亦會逐步進行。
港台的角色和功能在《約章》中已清楚闡明。《約章》中訂明港台的公共目的及使命,包括增加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其在香港實施情況的認識,以及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的認同感。為加強市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及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港台近期正製作新節目,闡述過去百年的中國近代歷史。《香港國安法》頒布以後,港台亦正在製作節目,解說法例的條文內容。未來一年,港台會籌劃製作包括介紹大灣區生活、嶺南文化、國家風光等的節目,加強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及對國家文化的認識。
一如全社會,港台及港台員工,都必須遵守所有香港法律。因此我們無需要因為個別新訂立的法例而修改《約章》。
完
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5分
通訊監察流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思科:2021 六大技術趨勢
byCatabell Leeon1 二月, 2021
疫情促使科技應用火速增長,網絡、雲端、保安、協作及其他數碼科技,均成為企業無間斷營運的重要支柱。踏入 2021 年,科技勢將更進一步推動企業持續營運。思科香港及澳門區系統工程總監朱錦滔近日便分享六大科技趨勢預測。
5G 以及 Wi-Fi 6 解決數碼鴻溝
疫情之下,缺乏互聯網連接導致全球一半人口無法把握學習、商業發展及醫療保健的機會。幾乎每個國家,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對鄉郊社區及貧窮人口均造成不合比例的影響。
新一代無線科技,包括 5G 及 Wi-Fi 6 可大幅收窄鴻溝。這些科技將提升頻寬、速度及延緩的標準,並令網絡覆蓋光纖價格極為高昂的地區,包括由非洲村落以至美國原住民保育地區等鄉郊社區。
前線的流動員工、遙距醫療、製造業和教育界,均可從新一代無線電通訊科技中獲益。思科相信,愈趨普及的無線網絡連接將有效消除數碼鴻溝,由於這些嶄新科技可以推動業務增長及創新,為數以百萬計的數碼鴻溝受害者帶來機會。
感應器的興起
隨着創新技術如網絡技術、新一代無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的進步,物聯網的願景逐漸成真。
以工作場所為例,感應器收集大量以數據為本的見解,結合 Wi-Fi 及定位技術,以及同步至協作平台如 Webex 的話,這些數據將有助識別未被充分使用或過於擠迫的空間,同時可監控房間溫度、濕度、空氣質數及光線等。
不過感應器的潛力並不上於此。例如,運動感應器可向用戶發出腦震盪跡象的警報;而疲勞感應器,可在具潛在危險的環境中監察用戶的警覺性。這些數據將被收集起來,並轉化為可行實時的見解;而人工智能的角色亦愈趨重要,能更有效協助人們獲取更深入的資訊,以作出更明智決策。
無須密碼的保安
2020 年,企業正常運作全賴靈活性,而雲端及流動性對可謂賦予企業靈活性的支柱。但由於遙距工作的員工和設備分佈在不同雲端,安全範圍的概念變得模糊,能夠快速回應安全威脅的環境尤其重要。
這需要整合、自動化及易於使用和監控的保安系統。根據思科《2021 年安全成果研究》,全面整合的科技堆疊是成功的關鍵。而最大的保安挑戰之一,是在複雜的環境下洞悉事實及威脅。
零信任(Zero Trust)保安架構,確保任何行為及人員都必須通過驗證,只有合適的用戶或設備才能存取網絡。《2021 年安全成果研究》結果顯示,39%受訪者表示他們全力支持零信任保安架構,另有 38%表示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同時,由於如生物辨識技術等相關支援科技在消費者和企業間日趨普及,無須輸入密碼的未來亦快將實現。
只支付實際需要的科技
一直以來,企業方案大多數以一刀切方式進行投資,意味著企業可能會為尚未需要使用的功能而額外付費。如今,SaaS 軟件即服務讓企業可按實際需要的及功能付費,並可更快更靈活地擴展至其他服務。
消費模式將不斷改變,尤其是愈來愈多特性及功能可透過軟件即時從網站或雲端取用,這種按需付費的模式所帶來的彈性,以及可節省的成本,為用戶帶來無可抗拒的最佳選擇。新趨勢有助管理企業 IT 支出,思科的 2021 年 CIO 及 ITDM 趨勢指標報告便指出,約 85%的 CIO 及 IT 決策者均同意這種模式對其業務重要,當中更有 43%認為是非常重要。
應用程式支援的靈敏度及彈性
疫情初期,企業須於短時間內適應並應付各種極難預測的變化,而雲端技術正是全新業務彈性的關鍵推手。對不少企業而言,撇除成本考慮因素,這是回應客戶及員工新需求的唯一方法。
十個月後,業務核心應用程式變得高度分散,員工亦較以往更具流動性,而對系統的要求亦前所未有。展望未來,IT 團隊將需要更大靈活性。憑藉升級的監察解決方案,團隊可從全面的監控改為集中監控重要的數據及見解。深入見解和自動化功能對未來業務增長、維持競爭力及彈性至關重要。
由服務客戶以至取悅客戶
時至今日,手機應用程式可支援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由購物、銀行服務、學習,甚至協助追蹤確診個案。同時,手機應用程式亦讓公營及私人機構,能以數年前難以想像的形式與客戶接觸。除大部分業務流程可透過應用程式進行,先進的應用程式亦可與用戶建立更個人化的關係,並作出即時回應,但這需要將網上大量實時資訊快速轉化為可行見解的能力。
憑藉這些功能,企業可在客戶報告問題或其需要前預先作出回應,帶來沉浸式、以智能為基礎的個人化體驗,將基本客戶滿意度轉化至深度的互動和忠誠度。
思科預期,隨著科技創新急劇加速,應用各項嶄新科技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大提高業務的靈活性、回應速度及彈性。同時,相信更大的目標是利用科技改善生活。
資料來源:https://unwire.pro/2021/02/01/cisco-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