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飲食談文化,我認為是一件最不沈重的事,但有時候我常會懷疑,飲食其實也有很多主觀意識存在,而無法克服?
在這條飲食路上走著,坦言有不少無奈感,例如高麗菜過剩時,我曾疾呼如何曬高麗菜乾,以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我看著很多人鼓吹做泡菜、做水餃,讓我嘆息自己人微言輕,單做泡菜、水餃能解決的數量有限,同時消化速度也很慢。
最好的方式是鼓勵家庭一起動手做,首先找個大空間曬高麗菜乾,一天下來,高麗菜縮小不少,就可以在家裡陽台用個三層衣架曬著,約莫三、五天就能大功告成。一個家庭消耗30顆高麗菜不是問題,如此數量曬過以後,體積濃縮起來才不過一個A4尺寸的立方體。
曬好的高麗菜乾很好應用,可以做成口味很好的高麗菜包,或是存放至颱風季節,這時候菜價高了,拿出這些菜乾煮湯或炒,都非常適合。然而我鼓吹了七年,終於感覺到疲累,市場不接受這樣的做法也無法強求。
其實胎灣的飲食主觀還有一個例子。古時候台灣也有自己的「水餃」,因為食材取得的問題,所以外觀還真跟北方水餃完全不同。早年的台灣缺乏小麥類食材,因此麵粉短缺,但擁有大量的地瓜,祖先不忘本,還是想著水餃這個食物,遂用地瓜粉取代麵粉,捏出外型相同的「台灣水餃」。而在這塊土地上,豆薯也是很常見的食材,含有豐富水份,同時四面環海,當時蝦米多得很,似乎用之不竭,於是祖先們開始爆油蔥、炒蝦米、豆薯與少許的肉末,做成完美且獨特的水餃內餡。
這水餃不再下鍋煮,而改用蒸的,個頭也變大了,在台灣的炎熱氣候下,很適合夏天食用,盛暑下吃了幾顆很是消暑。這是典型的「食物反應當地生活背景」的現象。
我記得小時候,夏天熱得吃不下時,小孩子總愛以一顆「台灣水餃」果腹,大人則多吃幾顆,畢竟地瓜粉是絕佳的消暑良品。而這款「台灣水餃」長期在生活中併容著,絲毫不覺得唐突、奇怪,甚至直接稱它為「水餃」,或者暱稱為「土角餃」。
然而不知到何處吹起了號角聲,「台灣水餃」易名為「水晶餃」,但若仔細想想,水晶餃好像在粵菜點心裡早佔有地位,跟台灣水餃外型、成分還真是不一樣,這樣的改名讓我感覺非常奇妙。但吹起號角的人影響力真夠,不知道該歌頌還是該怪罪?雖然水餃改名,但卻也意外揚名,只是這代價卻是與祖先脫鉤。
台灣的水餃有著可愛之處,這是因應在地食材而產生的樣貌,有著不可取代的獨特性,失去獨特性、也跟祖先失去了關聯,那現在手中拿的水晶餃是什麼呢?吃得又是什麼?現在,我很喜歡時不時走到台南「祿記」門口,看著店家老舊的看板上寫著「水餃」兩個字,感謝呀!這少這裡還留下這老食物的老名字,哪怕只是一點點影子也好,還有一小群人記得,但能持續多久?不知道。
20年前到底發生什麼事?好像那時是社會的繁華時期,但卻似乎也是台灣美食災難的起源。從那時「菜尾湯」從辦桌大菜被說成「剩菜」,我每次講菜尾湯,每一個人就腦補說這就是剩菜大雜燴,但從字面上想,很清楚是菜席的最後一道菜而不是菜席的剩菜,做法也不如大雜燴如此膚淺簡單。
水餃變成水晶餃,菜尾變成剩菜,有時候我想,獨自一人搖旗吶喊,到底還有多少力量撥亂為正?
「辦桌文化起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棠小璇 Lune fe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阿燕外燴- 辦桌文化起源大家耳熟能詳的流水席文化,是台灣婚 的評價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你知道辦桌的上菜順序也要「起承轉合」嗎?傳統台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網路上關於辦桌文化-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網路上關於辦桌文化-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辦桌文化起源 在 網路上關於辦桌文化-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辦桌文化起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隨記】《台菜本味》‧ 黃婉玲 ‧ 寫樂文化
婉玲姐最新力作。以「菜尾湯」為主題與視角,引領我們一窺古早台菜的神髓與內蘊;特別台菜正走到「努力回望過去,希望銜接未來」此刻,無疑正是好好認識這道獨屬台灣的經典菜色的時機。
菜尾湯之所以獨特,在於它是完完全全孕育自在地、根生於民間的料理:最早起源於辦桌的互助形式,是為了回饋四方前來幫忙的鄰里街坊所融滙出來的一道菜;它包含了整場宴席的精華,一方面扎根於常民生活裡,一方面又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精緻度。
這精緻是不外顯的,表面上看不出厲害之處,可是一旦細嚐,就會發現點滴細節都是講究 ── 既源自常民却又極度精緻、內在蘊涵豐富,源源本本反映了台灣宴席菜、以至台菜的本來性格與珍貴處。
過去數十年來,因為政治、環境與時代的各種因素,這種飲食文化的特質一直被忽略,甚至幾乎快被我們遺忘;如今在現在這個時間點,這道菜餚分外需要被發揚光大,提醒我們正視這些原有文化的本色與美好,同時藉此源遠傳揚下去。
※ 相關影音 https://bit.ly/3pXnVkp
※ 更多閱讀筆記 https://goo.gl/B2htR4
辦桌文化起源 在 棠小璇 Lune fe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棠:大稻埕同安樂-穿越時空來見你!💕]
大稻埕老屋新生,讓原本已沒落的舊城區重現生命力。每每到此,心就格外寧靜。漫步街頭,有種隨時都會闖進一個故事裡的浪漫悸動!
本日午後特意與好友 愛菲兒的完美世界 相約,我們以改良式旗袍附庸風雅,會會這位於迪化街一段242號的「#同安厝」老宅!
置身傳統同安聚落中的「同安厝」老宅,如今在店主悉心規劃下化身為複合式茶餐飲文創空間「同安樂」,有別於鄰近店家日系氛圍以閩南懷舊風格定調,也更符合老台北文化的樣貌~
「#同安樂 」是一幢二進建築~走進這裡,很難不被牆面上各式歲月痕跡給吸引!這裡的每個「老件」都有等待被開啟的故事!讓人進到這幢古「厝」,眼前就能浮現當年大稻埕同安聚落生意鼎沸,其「樂」融融的景象!
來到這裡,你大可鑽進時空增添閱歷!餓了渴了,還能點上這裡的老師府陳悅記傳承家宴菜、或 老派下午茶:台灣茶配及茶料(鹹甜糕點)大祭五臟廟!🍵
行走一進二進⋯隨著空間不同,耳畔樂聲也截然不同!幸運的你或許還能聆聽南北戲曲現場⋯或來到二樓空間體驗手作民藝(剪黏、繡花、八仙彩閩繡⋯)活出同安人的古意雅韻!
(展演資訊都會提前公布於同安樂粉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預約以免向隅!)
本日到訪,正逢梅雨🌧️時節!室外低壓悶熱,但走進古厝二進素園,迎來的卻是涼爽宜人!
我們在此慢悠午後,謀殺底片!也細嚥雅嚐了同安樂家宴菜的餐食美味,把酷暑燥熱與煩憂扔在腦後⋯⋯🥰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安樂的美食饗宴:
拿起Menu,我不假思索的點上了我的最愛「獅子頭套餐」⋯⋯傳言獅子頭這項菜色的起源是隋煬帝楊廣遊歷揚州後念念不忘四大名景的景緻,御廚韋巨元以此情懷上呈葵花獻肉的菜色(獅子頭前身)讓隋煬帝讚不絕口!
閩南魂入菜的「同安樂」獅子頭吃起來滑潤細緻彈性極佳⋯湯頭躍入香菇白菜後濃郁清甜,符合現代人低鈉少鹽的飲食需求。NT380 的 獅子頭套餐包含了主食一盅、小菜拼盤、米飯、水果以及甜湯!份量十足、價格實在~
✨其他美食推薦 🍽
套餐推薦🥢
#雙喜連、#香魚套餐
老派下午茶推薦(ㄧ茶🍵ㄧ點🥮)
#麥芽蒸蛋 #香芋糊
每人低消1份餐點或茶點
收10%服務費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次造訪「同安樂」就讓老靈魂的我欣喜於這裡不同於其他老宅的傳統閩南文化氛圍!回家爬文發現同安樂的糕點使用的居然是大稻埕老字號糕餅舖「#龍月堂」的四款傳統糕點- 蛋黃酥、芝麻餅、一口酥、潤仔糕!怎能不與我的好友(龍月堂的後輩)相約再訪一同享用呢?
👉粉絲們~小璇的講古說菜是否讓你意猶未盡?小璇在此也要邀約大家一同造訪「同安樂」老宅!
到訪當天,只要在Google地圖上打卡,經店家確認就送冷茶一杯喲!🎉🎉🎉
#同安樂
地 址:103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42 號(看地圖)
電 話:02-2557-6939
營業時間:10:30 – 21:00
同安樂instgram🔗:chen_jiefu
同安樂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ness/
#台北美食 #台北餐廳 #台北下午茶 #台北懷舊料理 #台北辦桌 #家庭聚會 #台北婚紗取景 #大稻埕 #IG網美打卡點 #大稻埕美食 #大稻埕景點 #大稻埕必吃美食 #大稻埕老房子 #迪化街 #迪化街美食 #迪化街必吃 #迪化街文化體驗 #老台北 #寵物友善餐廳 #手沖咖啡 #無添加美食 #古早味體驗活動
辦桌文化起源 在 你知道辦桌的上菜順序也要「起承轉合」嗎?傳統台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03:57 辦桌 的歷史由來05:00 辦桌 要怎麼「辦」? 06:50 菜單設計的學問08:11 越來越豐富的 辦桌 菜色09:29 辦桌文化 的危機10:54 我們的觀點11:55 ... ... <看更多>
辦桌文化起源 在 網路上關於辦桌文化-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辦桌 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國的北宋時期,當時設有所謂的「四司六局」是專門從事筵宴服務的機構,與現代的辦桌行業雷同。但是要追究臺灣的辦桌文化,最早在清朝統治時期就 ... ... <看更多>
辦桌文化起源 在 阿燕外燴- 辦桌文化起源大家耳熟能詳的流水席文化,是台灣婚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辦桌文化起源 大家耳熟能詳的流水席文化,是台灣婚、喪、喜、慶的一種特色,也是俗稱的「辦桌」。 在『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文章台灣的辦桌文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