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演員奧莉耶塔.艾斯卡梅茲(Orieta Escamez)辭世,享壽83歲。她在智利劇場、電影與廣播劇界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並曾演出過超現實主義大師拉烏.盧伊茲(Raúl Ruiz)所執導的首部作品《La maleta》(1963)。
.
奧莉耶塔.艾斯卡梅茲在14歲時便開始表演工作,並曾在康塞普西翁大學主修戲劇。1957年曾演出《Tres miradas a la calle》中的一個短片落落,並在拉烏.盧伊茲的《La maleta》中有過驚鴻一瞥。該片最初原本被認為已經佚失,直到2007年才被智利大學尋獲,在2008年修復上映。
.
深受超現實主義影響的拉烏.盧伊茲在片中描寫了一個帶著行李箱四處移動的男人,發現自己的行李竟然塞進了另一個男人,艾斯卡梅茲在片中飾演一名旅社裡的女子。儘管電影本身的視覺語言不算豐富,但如此運用象徵、去對白的實驗在當時已經屬於革命性之作,經過45年後重新問世,也獲得了學者的熱情讚譽。
.
https://youtu.be/PlcoAazJNjw
《La maleta》線上觀看
.
奧莉耶塔.艾斯卡梅茲在1974年去委內瑞拉巡演,卻因為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的軍事政變影響而滯留卡拉卡斯。1985年,她重回智利,在舞台劇《Yo mujer》之中一人演出13個角色,包括女性主義者、脫衣舞孃等角色,在智利戲劇圈奠定傳奇地位。
.
2021年5月11日辭世。
.
.
(圖為奧莉耶塔.艾斯卡梅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 歡迎光臨 #文學甜點工作坊 *☆*☆○o。..*
▐ 📖詩文欣賞×🍰甜點品嚐×💡文學轉譯×🙌🏻手作體驗▐
#臺灣文學館年度巨作
#可以吃的文學
#口味是臺灣の超現實
國立臺灣文學館精選臺南 #風車詩社 同人誌 《#風車3 》的3首詩作,經由文學轉譯的跨界合作,變身成為3款 #包藏詩心的法式甜點!
-
▐ 來到工作坊,你可以——
👂 聆聽臺文館館長導讀,重回30年代臺灣文壇,一同欣賞深受 #法國超現實主義 影響的風車詩社文學。
👅 品嚐出自 #晶英酒店法式甜點主廚 之手的文學轉譯甜點,親自見證臺灣文學與法式甜點的跨時空相遇。
👋🏻 實際體驗 #文學轉譯 的過程,#DIY 專屬於你的文學甜點。
-
▐ 行前暖身.挑戰你的轉譯力——
🧑🍳 歡迎來挑戰,發揮你的轉譯力!ㄘㄞㄘㄞ看,第三款甜點是什麼? 小提示 #答案就在詩句裡 ε-(´∀`; )
#早鳥票只到8月31日
#太晚就吃不到囉
————手刀入隊,僅此一場!————
【餐桌上的文學之①】臺灣の超現實——文學甜點工作坊
時間|2020/09/12(六)14:00–16:00
地點|台南晶英酒店4樓水晶廊 (700台南市中西區和意路1號)
主講人|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蘇碩斌
對談人|台南晶英酒店法籍甜點行政主廚 Laurent Delcourt
報名連結|https://bankofculture.pse.is/SW7VY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Silks Place Tainan 台南晶英酒店
承辦單位|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賈克梅蒂。這位瑞士籍藝術家在台灣大眾的知名度,應該比銀行活存的利率還低。不過若你曾涉獵現代藝術,賈克梅蒂的雕塑作品是避不開的課題,尤其當他的作品《行走的人》在2010年英國倫敦蘇富比,拍出了6500萬英鎊(約1.04億美金),刷新了當時藝術拍賣的最高價時,更代表這藝術家肯定成為將來教科書上的人物。雖然百元瑞郎的頭像,早已是賈克梅蒂就是了。
但老實說,齋主對這人還真是不熟。除了知道他的父親曾與印象派有關,他早年受立體派及超現實主義影響,以及他是我少數喊得出是瑞士人的名人之外,似乎所知相當相當有限。
2017年由史丹利圖奇所拍攝的電影《寂寞大師Final Portrait》,雖然2018年在台灣上映了,但我卻是直到最近才找個時間欣賞。
這部電影的劇情也確實小品簡單。故事講述於1964年賈克梅蒂於巴黎的個展開幕,美國藝評人詹姆斯洛德慕名而來,由於彼此投緣,賈克梅蒂詢問是否有能多留幾天,想替這名遠道而來的美國人留下肖像畫。這可是當代大師賈克梅蒂的邀請,敢問又有多少人能拒絕?
畫面轉到個破爛又髒亂不堪的工作室,其中充滿了賈克梅蒂著名風格的各類雕塑。這工作室場景是電影大部分時間的舞台。賈克梅蒂似乎是個全無規劃的人,畫廊經常用信封袋裝著幾百萬法郎的現金,而賈克梅蒂完全不相信銀行,而只是將這些鉅款藏在工作室中,久而久之連自己都不記得到底放在哪裡。
說起來他唯一在乎的,似乎只有作品是否達到完美。
詹姆斯將回紐約的機票往後延,並期待這次的肖像畫。不過結果卻不讓人滿意,因為賈克梅蒂總是不滿意,原先說好的兩三個小時,變成了一個下午,之後是一個週末,然後又是下個週末。期間,賈克梅蒂每次都是畫出精彩的肖像畫,就當詹姆斯認為即將完成時,賈克梅蒂罵了幾聲髒話或乾脆抱頭懊悔幾分鐘,之後便拿起大畫筆揮啊揮,讓一切回歸原點,重新從零開始。
根據賈克梅蒂的弟弟迪亞哥所說,賈克梅蒂只有在處在焦慮不安的情緒中,才會得到滿足的快樂,因此他看起來像是故意讓事情不滿自己的意。而根據賈克梅蒂自己在劇中的說法「懷疑自己比肯定自己來得容易。」確實如此,也許就是這樣的性格,才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不過賈克梅蒂本人並不喜歡那些自己風格的雕塑或畫作,他總是不滿那些作品在不夠完美的情況下,就被藝廊拿去販售。
最後,詹姆斯實在受不了持續砍掉重來的畫作,便暗自決定要停止這輪迴。經過好幾次砍掉重練的經驗,他知道賈克梅蒂會在哪一個時間點決定要讓一切重來,他細細觀察大藝術家即將懊悔的前一秒,突然站起來說自己太累了要休息,並懊悔地說自己的行程無法再往後延,和迪亞哥兩人一搭一唱,賈克梅蒂非常懊悔的表達惋惜,並千萬囑咐下次來巴黎,一定要將這畫作完成,於是便留下了這張未完成的肖像畫。電影就這樣結束了,是個相當有趣的小品電影。
賈克梅蒂在60年代,是可與畢卡索相比的現代主義大師,雖然他們兩人看起來亦敵亦友,但賈克梅蒂卻說畢卡索每次談話,只想要從別人那邊偷走點子和概念,對畢卡索更是沒啥好話。齋主便以劇中賈克梅蒂對於畢卡索的評價,作為本文的結尾。
「畢卡索太浮誇了。『我無法達到價值尺度的頂端,於是我就打破尺度』畢卡索老是說這種鬼話。一開始,這些話聽起來很有智慧,其實狗屁連篇,一點意義也沒有」
PS.後來我在台灣出版的書籍中,找到一本名為《未完成的肖像:在賈克梅第的巴黎畫室》,作者正是詹姆斯洛德。看來應該找個時間讀一讀。
#齋主談文化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
此次展出均為原版照片。布列松基金會遵照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因此展出照片不乏孤本原件,尤其珍貴。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graphy-conversation-henri-cartier-bresson-china-2020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布列松在中國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
此次展出均為原版照片。布列松基金會遵照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因此展出照片不乏孤本原件,尤其珍貴。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graphy-conversation-henri-cartier-bresson-china-2020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布列松在中國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
此次展出均為原版照片。布列松基金會遵照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因此展出照片不乏孤本原件,尤其珍貴。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graphy-conversation-henri-cartier-bresson-china-2020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布列松在中國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徘徊想像與理解之間?認識超現實主義者的風格 的相關結果
超現實主義 者深受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影響,研究夢以及夢境中尋求挑戰現狀的力量,因此藝術家強調釋放人的潛意識,把現實與幻想的界線模糊化,成為超 ... ... <看更多>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超現實主義 - 求真百科 的相關結果
二十世紀的文學,哲學和藝術運動,探索了思想的運作方式,擁護非理性,詩意和革命。超現實主義旨在徹底改變人類的經驗,拒絕理性的人生觀,而主張一種主張無意識和夢想的 ... ... <看更多>
超現實主義影響 在 超現實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超現實主義 源於字符主義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主要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後超現實主義運動蔓延至各個領域,最終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及語言的視覺藝術,文學, ... ... <看更多>